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96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灭火系统在没有遇到火灾时经常处于长时间待机状态,在长时间的待机状态下有可能由于缓慢泄漏等原因导致灭火系统在需要使用时出现灭火剂储量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液体灭火剂钢瓶内设置液位测量装置,普通的液位测量装置需要维护人员去主动检查来进行泄露判断,实施起来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对大批量的液体灭火剂进行定期维护检查,整个过程将耗费大量人力和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当液体灭火剂钢瓶因发生泄露而导致液位下降时,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可自动进行报警,不需要工作人员定期主动检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接头、液位管和报警器;所述接头上设置有相导通的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接头的下端口与液体灭火剂钢瓶上的接口相配合,所述接头的上端口上连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中部设置有线孔;所述液位管的上端口与所述接头的下端口固定连接,所述液位管内设置有干簧管,所述干簧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导电线,两根所述导电线从所述线孔中通出;所述液位管上滑动套装有浮圈,所述浮圈的外径小于所述接头的下端口的外径,所述浮圈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报警器通过两根所述导电线与所述干簧管的两端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接头连接在钢瓶上的接口时,液位管随着接头在液体灭火剂钢瓶的连接直接伸入液体灭火剂钢瓶内的液体灭火剂中,套装在液位管上的浮圈此时漂浮在钢瓶内的液体灭火剂的液面上;液位管内的干簧管预先设置在报警液位高度,其两端通过导线与液体灭火剂钢瓶外的报警器连接,当钢瓶内的液体灭火剂因泄露而导致浮圈随液位下降至报警液位高度时,浮圈内的磁性件上的磁场对液位管内的干簧管产生影响,导致干簧管内的簧片闭合,接通干簧管两端的线路,此时报警器被触发,工作人员即得到报警通知,可直接对泄露的钢瓶进行补充或直接替换。液体灭火剂钢瓶在投入使用中时,可卸下接头的上端口的防尘盖将干簧管取出,或者直接断开干簧管与报警器的电连接,可避免不必要的液位报警。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和拆卸,当液体灭火剂钢瓶因发生泄露而导致液位下降时,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可自动进行报警,方便工作人员对灭火系统的状况的掌握,不需要工作人员定期主动检查,可节省大量人力。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作为优选的,所述液位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的上端口焊接连接在所述接头的下端口内,所述浮圈滑动套装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套装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干簧管设置在所述内管内,所述内管的上端伸入所述接头的上端口内。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外管伸入液体灭火剂钢瓶内,外管的外侧壁与液体灭火剂直接接触,内管位于外管内部,受到外管的隔离保护,干簧管设置在内管中,当浮圈随着液体灭火剂的液面下降到干簧管所在的水平位置时,干簧管也可被浮圈中的磁性件的磁场触发导通,进而触发报警器报警,如果需要调整干簧管在内管中的位置或者不需要干簧管进行液位检测时,工作人员可先拧开接口的上端口的防尘盖,再将内管和干簧管一起取出,不用将接口从液体灭火剂钢瓶上卸下,方便工作人员对报警系统的维护和调整,同时保证了液体灭火剂钢瓶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管的下端口内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的外径大于所述浮圈的内径。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液体灭火剂钢瓶在使用时,随着液体灭火剂的消耗,其液面将不断下降甚至降低至液体灭火剂钢瓶的底部,浮圈在液体灭火剂的液面的下降的同时也会运动至外管的下端,甚至从外管的下端掉落至液体灭火剂钢瓶的底部,此后再往液体灭火剂钢瓶内充入液体灭火剂后,液位检测装置将不能重复使用,需要卸下接口,取出外管和浮圈重新进行调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外管的下端口内连接限位螺钉,限位螺钉的外径大于浮圈的内径,这样浮圈就不能从外管的下端口脱离。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管的下端口与所述限位螺钉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垫。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内管一般为塑料等非导电材料制成,内管的下端口一般抵在外管的底部,外管的底部连接有限位螺钉,如果干簧管设置在内管的下端口,干簧管将与限位螺钉的端部接触,由于干簧片的两端设置有接线头,为了防止因接线头与限位螺钉接触而产生漏电现象,应该在内管的下端口与限位螺钉的端部之间设置绝缘垫。

作为优选的,所述接头的上端口和所述内管的上端口与所述防尘盖之间设置有防潮垫。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如果空气中的湿气从内管的上端口进入内管后凝结成水分与干簧管接触,将有可能误导通干簧管,进而导致错误报警情况发生,因此应该在接头的上端口和内管的上端口与防尘盖之间设置防潮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接头;2防尘盖;3液位管;301外管;302内管;4干簧管;5浮圈;6磁性件;7报警器;8限位螺钉;9绝缘垫;10防潮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接头1、液位管3和报警器7;所述接头1上设置有相导通的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接头1的下端口与液体灭火剂钢瓶上的接口相配合,所述接头1的上端口上连接有防尘盖2,所述防尘盖2的中部设置有线孔;所述液位管3的上端口与所述接头1的下端口固定连接,所述液位管3内设置有干黄管4,所述干黄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导电线,两根所述导电线从所述线孔中通出;所述液位管3上滑动套装有浮圈5,所述浮圈5的外径小于所述接头1的下端口的外径,所述浮圈5上设置有磁性件6;所述报警器7通过两根所述导电线与所述干黄管4的两端电连接。

在以上实施例中,接头1连接在钢瓶上的接口时,液位管3随着接头1在液体灭火剂钢瓶的连接直接伸入液体灭火剂钢瓶内的液体灭火剂中,套装在液位管3上的浮圈5此时漂浮在钢瓶内的液体灭火剂的液面上;液位管3内的干黄管4预先设置在报警液位高度,其两端通过导线与液体灭火剂钢瓶外的报警器7连接,当钢瓶内的液体灭火剂因泄露而导致浮圈5随液位下降至报警液位高度时,浮圈5内的磁性件6上的磁场对液位管3内的干黄管4产生影响,导致干黄管4内的簧片闭合,接通干黄管4两端的线路,此时报警器7被触发,工作人员即得到报警通知,可直接对泄露的钢瓶进行补充或直接替换。液体灭火剂钢瓶在投入使用中时,可卸下接头1的上端口的防尘盖2将干黄管4取出,或者直接断开干黄管4与报警器7的电连接,可避免不必要的液位报警。本发明的液体灭火剂钢瓶液位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和拆卸,可自动进行报警,不需要工作人员定期主动检查,可节省大量人力。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位管3包括外管301和内管302,所述外管301的上端口焊接连接在所述接头1的下端口内,所述浮圈5滑动套装在所述外管301上,所述内管302套装在所述外管301内,所述干黄管4设置在所述内管302内,所述内管302的上端伸入所述接头1的上端口内。

在以上实施例中,外管301伸入液体灭火剂钢瓶内,外管301的外侧壁与液体灭火剂直接接触,内管302位于外管301内部,受到外管301的隔离保护,干黄管4设置在内管302中,当浮圈5随着液体灭火剂的液面下降到干黄管4所在的水平位置时,干黄管4也可被浮圈5中的磁性件6的磁场触发导通,进而触发报警器7报警,如果需要调整干黄管4在内管302中的的位置或者不需要干黄管4进行液位检测时,工作人员可先拧开接口的上端口的防尘盖2,再将内管302和干黄管4一起取出,不用将接口从液体灭火剂钢瓶上卸下,方便工作人员对报警系统的维护和调整,同时保证了液体灭火剂钢瓶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管301的下端口内连接有限位螺钉8,所述限位螺钉8的外径大于所述浮圈5的内径。

在以上实施例中,液体灭火剂钢瓶在使用时,随着液体灭火剂的消耗,其液面将不断下降甚至降低至液体灭火剂钢瓶的底部,浮圈5在液体灭火剂的液面的下降的同时也会运动至外管301的下端,甚至从外管301的下端掉落至液体灭火剂钢瓶的底部,此后再往液体灭火剂钢瓶内充入液体灭火剂后,液位检测装置将不能重复使用,需要卸下接口,取出外管301和浮圈5重新进行调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外管301的下端口内连接限位螺钉8,限位螺钉8的外径大于浮圈5的内径,这样浮圈5就不能从外管301的下端口脱离。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管302的下端口与所述限位螺钉8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垫9。

在以上实施例中,内管302一般为塑料等非导电材料制成,内管302的下端口一般抵在外管301的底部,外管301的底部连接有限位螺钉8,如果干黄管4设置在内管302的下端口,干黄管4将与限位螺钉8的端部接触,由于干簧片的两端设置有接线头,为了防止因接线头与限位螺钉8接触而产生漏电现象,应该在内管302的下端口与限位螺钉8的端部之间设置绝缘垫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头1的上端口和所述内管302的上端口与所述防尘盖2之间设置有防潮垫10。

在以上实施例中,如果空气中的湿气从内管302的上端口进入内管302后凝结成水分与干黄管4接触,将有可能误导通干黄管4,进而导致错误报警情况发生,因此应该在接头1的上端口和内管302的上端口与防尘盖2之间设置防潮垫1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