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保护区全景展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286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自然自然保护区展示及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区全景展示系统。



背景技术: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由于自然保护区一般都处于位置偏远,科研技术人员在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以及景观进行研究时,需要进行长途跋涉,耗费大量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若通过某种方式将自然保护区内的景观以及相应数据直观的展现在科研技术人员的面前,从而使得科学研究的成本大大降低,也使得科研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区全景展示系统,从而通过卫星系统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实时遥感探测,以及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卫星实时定位及分析,将自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以及矿藏资源等进行分析处理,方便科研技术人员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区全景展示系统,包括卫星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遥感测量以及数据信息处理;包括卫星系统对二维地图系统和三维地图系统的实时更新及定位;包括卫星系统对全景拍摄过程的实时更新及定位;其中,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包括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以及自然遗迹;其中,三维地图系统包括三维平台系统的建立及分析;其中,全景拍摄系统包括全景展示系统和智能模糊系统。

其中,卫星系统内通过遥感信息系统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和资源进行探测: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气候环境的探测;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物种资源的探测;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地面海拔高度变化以及地表地貌状况的探测。

其中,卫星系统通过gps对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区域内的拍摄装置或持有设备的人员进行定位分析,并在已经生成的自然保护区的二维地图和三维地图内进行实时位置更新。

其中,全景拍摄设备内装设定位装置,全景拍摄设备在拍摄过程中,gps对全景拍摄设备进行实时的定位,并将全景拍摄设备拍摄的图像数据传输给远程存储处理服务器。

其中,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包括能够自我调节的原始或人工森林系统和湖泊、内陆河以及其它水资源系统,还包括依靠陆地土壤所形成的陆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物种包括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也包括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还包括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遗迹包括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所形成的自然区域。

其中,三维地图系统中包括遥感信息系统探测到的自然保护区内的物体信息、地面信息,并将数据传输给三维平台系统的三维模型建立系统,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三维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经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建立起三维图形并导入三维三维地图系统内。

其中,全景拍摄的自然保护区内的濒危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内珍稀矿藏由后台处理器进行分类加密;全景拍摄过程中的智能模糊系统对存在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濒危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内珍稀矿藏在全景展示时进行模糊或屏蔽处理。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卫星系统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实时遥感探测,以及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卫星实时定位及分析,将自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以及矿藏资源等进行分析处理,方便科研技术人员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

2、本发明通过全景拍摄系统,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活动、生态资源以及景观进行全景细节拍摄,同时全景展示方式,将全景景观展现在科研技术人员面前,并利用三维图形、二维图形进行信息辅助,方便科研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3、本发明在全景展示系统中,加入智能模糊处理,并利用加密方式,可供后台人员进行资料调取,也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物种以及资源的进一步保护。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区全景展示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区全景展示系统,包括卫星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遥感测量以及数据信息处理;包括卫星系统对二维地图系统和三维地图系统的实时更新及定位;包括卫星系统对全景拍摄过程的实时更新及定位;其中,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包括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以及自然遗迹;其中,三维地图系统包括三维平台系统的建立及分析;其中,全景拍摄系统包括全景展示系统和智能模糊系统。

其中,卫星系统内通过遥感信息系统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和资源进行探测: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气候环境的探测;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物种资源的探测;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地面海拔高度变化以及地表地貌状况的探测。

进一步的,卫星系统通过gps对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区域内的拍摄装置或持有设备的人员进行定位分析,并在已经生成的自然保护区的二维地图和三维地图内进行实时位置更新。

进一步的,全景拍摄设备内装设定位装置,全景拍摄设备在拍摄过程中,gps对全景拍摄设备进行实时的定位,并将全景拍摄设备拍摄的图像数据传输给远程存储处理服务器。

进一步的,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包括能够自我调节的原始或人工森林系统和湖泊、内陆河以及其它水资源系统,还包括依靠陆地土壤所形成的陆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物种包括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也包括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还包括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遗迹包括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所形成的自然区域。

进一步的,三维地图系统中包括遥感信息系统探测到的自然保护区内的物体信息、地面信息,并将数据传输给三维平台系统的三维模型建立系统,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三维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经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建立起三维图形并导入三维三维地图系统内。

进一步的,全景拍摄的自然保护区内的濒危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内珍稀矿藏由后台处理器进行分类加密;全景拍摄过程中的智能模糊系统对存在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濒危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内珍稀矿藏在全景展示时进行模糊或屏蔽处理。

更进一步的进行阐释说明:

在自然保护区的二维地图系统内,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物种群落聚集以及活动区域进行划定,同时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遗迹所在的位置进行贴签操作,该标签中可包含自然遗迹形成的信息,以及该自然遗迹现存的状况介绍。

在自然保护区的三维地图系统内,将自然保护区内的地形地貌以及相关的景观资源立体化,并通过数据比例化,并在点击相关地形地貌和独立景观时将的数据虚拟展现出来。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