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筛选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2494阅读:15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筛选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污染的研究首要任务是准确捕捉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遗留下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发现污染并采取措施,尽快解除危害。所以,做好地下水污染监测工作对于保护地下水非常重要。

地下水监测指标的筛选研究是水污染监测工作构建的核心和基础。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常规性监测指标;特征性监测指标。目前监测指标的筛选研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存在多种研究方法:有方法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辽河流域工业废水中典型污染物进行识别,也有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对应分析方法的流域代表性污染物智能识别模型。

针对国内外监测指标的多数研究,主要是利用定量分析的手段进行指标的量化分析,忽视指标之间其相关联系,另外研究方向局限于常规性监测指标,缺少特征性监测指标优化分析,难以全面表征污染源排污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筛选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的方法,可以对测试样品分为多层多级进行筛选和划分,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筛选地下水污染指标体系,明确了三级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具有确定性和可执行性。

本发明采用下面的技术方案:

一种筛选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的方法,包括:

获取地下水测试样品,对所述测试样品依据污染物的毒性程度进行分层筛查,获得不同毒性程度的地下水污染指标;

将所述地下水污染指标按照威胁人体健康为首要级别,威胁生态安全为次级级别,潜在污染为第三级别进行划分,获得三级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

进一步的,对所述测试样品依据污染物的毒性程度进行分层筛查具体为:

第一层筛查样品中的人为污染物占比;

第二层筛查样品中的无机常规指标占比;

将第一层的筛查结果与第二层筛查结果整合,作为第三层筛查的筛查源,将所述筛查源按照毒理性高低进行排序,得到不同毒性程度的地下水污染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毒理性高低具体按照致癌、致畸、致病>致癌>致畸、致病>致病进行排序。

进一步的,若人为污染物占比超标,且该超标的人为污染物达到了致癌、致畸或致病的程度,则将该人为污染物纳入威胁人体健康级监测指标;否则,将该人为污染物纳入威胁生态安全级监测指标。

进一步的,若无机常规指标占比超标,且该超标的无机常规指标能够导致局部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则将其纳入威胁生态安全级监测指标;若无机常规指标占比超标,且该超标的无机常规指标达到了致癌、致畸或致病的程度,则将其纳入威胁人体健康级监测指标。

进一步的,若所述威胁人体健康级监测指标隶属于地下水的上游径流区,则该种威胁人体健康级监测指标纳入威胁生态安全级监测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潜在污染级监测指标包括新型污染物,所述新型污染物指采用现有技术手段不能检测其成分的污染物。

进一步的,所述人为污染物采用有机微量污染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人为污染物占比采用人为污染物检出频率数。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常规指标占比采用地下水水质标准ⅲ类为依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筛选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的方法,可以对测试样品分为多层多级进行筛选和划分,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筛选地下水污染指标体系,明确了三级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具有确定性和可执行性。

本发明通过三级监测体系建立了指标之间的相关联系,针对有机污染、无机污染以及潜在的污染源进行了划分,给出了特征性监测指标的优化分析,全面表征了污染源的排污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实施例是一种筛选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处理:

获取地下水测试样品,对测试样品依据污染物的毒性程度进行分层筛查,获得不同毒性程度的地下水污染指标;

将地下水污染指标按照威胁人体健康为首要级别,威胁生态安全为次级级别,潜在污染为第三级别进行划分,获得三级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地下水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其中各类水质中物理参数和化学参数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均有明确要求。

其中iv类和v类水中包含的污染指标为本申请中的威胁人体健康级别,iii类水中包含的污染指标为本申请中的威胁生态安全级别,其余污染指标或潜在污染指标为本申请中的第三级潜在污染。

测试样品依据污染物的毒性程度进行分层筛查具体为:

第一层筛查样品中的人为污染物占比;

第二层筛查样品中的无机常规指标占比;

将第一层的筛查结果与第二层筛查结果整合,作为第三层筛查的筛查源,将所述筛查源按照毒理性高低进行排序,得到不同毒性程度的地下水污染指标。

人为污染物主要为有机污染物,对实验室测试分析数据进行筛查,就是主要针对有机微量污染。

以上分层可以依据检出率、超标率及毒理性来进行划分。第一层筛查可以是对有机微量指标检出频率数θ>0的指标,该检出频率数是指针对有机微量污染指标检出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百分数;第二层筛查是针对无机常规指标超标率γ>0的指标,超标标准是参考地下水水质标准中ⅲ类为参考值,按照超标率筛查,根据超标率大小再排序;第三层筛查是将前两层筛查出的指标由大到小排序,再按指标的毒理性级别进行的筛查,筛查的原则是按着致癌、致畸、致病>致癌>致畸、致病>致病进行排序。

接下来,我们根据上述对样品中污染物指标的筛选结果,进行三级地下水污染指标的划分。

我们可以将威胁人体健康为首要级别,威胁生态安全为次级级别,潜在污染级别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ⅰ级优选监测指标一般已列入国际、国家或行业污染物优先控制名录中,作为本地区首要监测、控制的优选污染监测指标;包括超标的人为污染物,且该超标的人为污染物达到了致癌、致畸或致病的程度,以及达到了致癌、致畸或致病程度的无机常规指标。

ⅱ级优选监测指标是指区域地下水中的部分无机常规组分或微量有机指标。这类污染物主要有三类:

其一,无明显毒害作用,虽然被检出,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显著危害,但可能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如部分无机常规指标,当这些指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级),会导致局部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so42-、ph、cl、p、al、总硬度等指标。即为无机常规指标占比超标,且该超标的无机常规指标能够导致局部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其二是无致癌、致畸或致病效应的微量有机污染物,但在该区有检出或超标;

其三包含了该区地下水上游径流区的i级指标,上游的ⅰ级指标经过降解及吸附等过程,使得部分监测指标含量降低,检出率及超标率均不再ⅰ级指标内。主要是依据生态风险评价所划分的,作为该区域的优选ⅱ级监测指标。

ⅲ级潜在污染是一个潜在风险指标,在区域内已经有生产或出现,或短期内可能出现的化工、药品、激素、油类等新型工业、农业、生活等产品与用品中,但由于检测水平有限,目前还不能检测或掌握检测方法,或不掌握该污染物成分,随着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认知力增加,一些污染物将逐渐进入到优选监测指标列中。

这种潜在风险虽然以目前的手段不能实现检测目标,但在国际及部分国家已经公认的污染指标,如部分抗生素、激素等污染指标。

本实施例可以对测试样品分为多层多级进行筛选和划分,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筛选地下水污染指标体系,明确了三级地下水污染监测指标,具有确定性和可执行性。

本发明通过三级监测体系建立了指标之间的相关联系,针对有机污染、无机污染以及潜在的污染源进行了划分,给出了特征性监测指标的优化分析,全面表征了污染源的排污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