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诊断医疗检测装置及其快速诊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4001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快速诊断医疗检测装置及其快速诊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快速诊断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医院中的检测体液或者体液,都需要患者将体液(尿液)或分泌物送至窗口检测,等待时间较长,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诊断医疗检测装置的快速诊断方法,能够直接打开盖板,采集棉采集到分泌物或体液后,快速便捷的通过试纸读出检测结果,可以直接在,适合家居常备,旅行携带。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快速诊断医疗检测装置,包括混合试管和反应试管,所述混合试管与反应试管之间通过连接支片并列设置;所述连接支片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旋转连接有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可围绕立柱的轴心自由旋转;所述调节支架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下底面设置有采集棉。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试管内部距离端口位置设置有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的中间的贯穿孔连通反应试管的底部;所述采集棉的径向尺寸小于反应试管的端口,大于贯穿孔;所述采集棉的厚度尺寸大于环状凸台与反应试管之间的距离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棉包括中心杆和棉圈,所述中心杆垂直于第一盖板的下底面中心,所述棉圈围绕中心杆包裹设置,且中心杆的末端露置在棉圈之外;采集棉压入反应试管中,中心杆的末端全部落进环状凸台7的中间的贯穿孔中,且棉圈的末端与环状凸台上表面挤压。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试管的壁体上开设有竖向条状的豁口结构,所述豁口结构中由外向内嵌设安装设置有检测试纸拆装体;所述豁口结构位于环状凸台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试纸拆装体包括试纸内置腔体、外圈嵌设抵圈,所述试纸内置腔体为竖向条状结构,且其整体尺寸小于豁口结构,所述内置腔体为底部单侧开设有试纸豁口的透明材质内中空结构,所述试纸内置腔体的底部试纸豁口插入安装进试纸,且试纸的试纸末端一段露置在试纸内置腔体外,且拖沓延伸至反应试管的内底面过半位置;所述外圈嵌设抵圈为中间留有豁口的片状橡胶片结构,所述试纸内置腔体的外圈轮廓与所述外圈嵌设抵圈的中间豁口对应粘贴安装,且所述外圈嵌设抵圈的靠外侧面上与试纸内置腔体的靠外侧面上的观察窗面同面;所述外圈嵌设抵圈的里侧一面贴合于反应试管的外壁面,且曲度与反应试管的外壁面的曲度一致;所述外圈嵌设抵圈的观察窗面周围设置有比色参考带。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一圈漏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片为硬质材质结构,所述调节支架为弹性软材质结构。

进一步的,混合试管为软制材质,反应试管为硬质材质。

快速诊断医疗检测装置的快速诊断方法:

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盖板与混合试管对应安装,且混合试管内装有液体试剂;所述第一盖板将采集棉盖设于反应试管中;

使用状态:分别拨开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采集棉采集采集样品后;通过旋转调节支架绕着立柱的轴心旋转,将采集棉移动到混合试管上方,然后将采集棉压入混合试管中,盖上第一盖板,摇晃及轻微挤压混合试管,待采集棉中的采集样品与液体试剂充分混合;

拨开第一盖板,通过旋转调节支架绕着立柱的轴心旋转,将采集棉转移到反应试管上方,然后将采集棉压入反应试管,压入过程中,采集棉端头与环状凸台接触挤压,采集棉中的沾湿的混合液从环状凸台的中间的贯穿孔以及漏液孔中淌入反应试管的底部,浸湿试纸的试纸末端;对试纸颜色参照比色参考带进行读取检测信息。

多样检测:若涉及到多种采集数据的对比检测,可以将检测试纸拆装体拆卸下来,换上对应检测数据的新的检测试纸拆装体继续检测。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直接打开盖板,采集棉采集到分泌物或体液后,快速便捷的通过试纸读出检测结果,可以直接适合家居常备,旅行携带,减少非必要情况下就要去医院的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检测试纸拆装体的放大后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检测试纸拆装体的放大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采集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快速诊断医疗检测装置,包括混合试管4和反应试管5,所述混合试管4与反应试管5之间通过连接支片10并列设置;所述连接支片10上设置有立柱8,所述立柱8上旋转连接有调节支架9,所述调节支架9可围绕立柱8的轴心自由旋转;所述调节支架9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所述第一盖板1的下底面设置有采集棉3。所述连接支片10为硬质材质结构,所述调节支架9为弹性软材质结构。便于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轻易与对应的混合试管4或反应试管5盖设配合。所述调节支架9的包括中间旋转片91和对称设置在两侧的连接杆92,两侧的连接杆9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盖板1或第二盖板2连接,两侧的连接杆92的另一端分别与中间旋转片91铰接设置。

所述反应试管5内部距离端口位置设置有环状凸台7,所述环状凸台7的中间的贯穿孔连通反应试管5的底部,且所述环状凸台7上设置有至少一圈漏液孔11;所述采集棉3的径向尺寸小于反应试管5的端口,大于贯穿孔;所述采集棉3的厚度尺寸大于环状凸台7与反应试管5之间的距离尺寸。使得采集棉3压入反应试管5时,可以通过采集棉3与环状凸台7发生挤压,将混合液挤入反应试管5底部。图4,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采集棉3包括中心杆31和棉圈32,所述中心杆31垂直于第一盖板1的下底面中心,所述棉圈32围绕中心杆31包裹设置,且中心杆31的末端露置在棉圈32之外;采集棉3压入反应试管5中,中心杆31的末端全部落进环状凸台7的中间的贯穿孔中,且棉圈32的末端与环状凸台7上表面挤压。这样设计有中心杆31可以防止采集棉3在压入时过分变形或者在缺少中心杆31的束缚时与反应试管内壁挤压,导致混合液挤压外溢。在此,中心杆31起到束缚住棉圈32趋于中心,使得挤压的渗入液体的量及渗入液的渗出方式得到有效控制。中心杆31的末端露置在棉圈32之外的作用,与中心杆31完全包裹在内的效果相比的优点:在液体渗出的量和时间上控制的更加精准可靠。

所述反应试管5的壁体上开设有竖向条状的豁口结构6,所述豁口结构6中由外向内嵌设安装设置有可拆卸安装的检测试纸拆装体12;所述豁口结构6位于环状凸台7下方。如附图2和3,所述检测试纸拆装体12包括试纸内置腔体121、外圈嵌设抵圈122,所述试纸内置腔体121为竖向条状结构,且其整体尺寸小于豁口结构6,所述内置腔体121为底部单侧开设有试纸豁口123的透明材质内中空结构,所述试纸内置腔体121的底部试纸豁口123插入安装进试纸124,且试纸124的试纸末端125一段露置在试纸内置腔体121外,且拖沓延伸至反应试管5的内底面过半位置;所述外圈嵌设抵圈122为中间留有豁口的片状橡胶片结构,所述试纸内置腔体121的外圈轮廓与所述外圈嵌设抵圈122的中间豁口对应粘贴安装,且所述外圈嵌设抵圈122的靠外侧面126上与试纸内置腔体121的靠外侧面上的观察窗面127同面;所述外圈嵌设抵圈121的里侧一面128贴合于反应试管5的外壁面,且曲度与反应试管5的外壁面的曲度一致;所述外圈嵌设抵圈121的观察窗面127周围设置有比色参考带129。该检测试纸拆装体提高试纸的更换效率,及防止更换后比对参考色卡的错误发生。

混合试管4为软制材质,可以实现轻微的揉搓采集棉3,反应试管5为硬质材质。

快速诊断医疗检测装置的快速诊断方法:

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盖板2与混合试管4对应安装,且混合试管4内装有液体试剂;所述第一盖板1将采集棉3盖设于反应试管5中;

使用状态:分别拨开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

采集棉3采集采集样品后;通过旋转调节支架9绕着立柱8的轴心旋转,将采集棉3移动到混合试管4上方,然后将采集棉3压入混合试管4中,盖上第一盖板1,摇晃及轻微挤压混合试管4,待采集棉3中的采集样品与液体试剂充分混合;

拨开第一盖板1,通过旋转调节支架9绕着立柱8的轴心旋转,将采集棉3转移到反应试管5上方,然后将采集棉3压入反应试管5,压入过程中,采集棉3端头与环状凸台7接触挤压,采集棉3中的沾湿的混合液从环状凸台7的中间的贯穿孔以及漏液孔11中淌入反应试管5的底部,浸湿试纸124的试纸末端125;对试纸颜色参照比色参考带129进行读取检测信息。

多样检测:若涉及到多种采集数据的对比检测,可以将检测试纸拆装体12拆卸下来,换上对应检测数据的新的检测试纸拆装体12继续检测。读取时,试纸的颜色深于参照比色参考带,即认为高于参考数值;读取时,试纸的颜色浅于参照比色参考带,即认为低于参考数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