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间歇式漏电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084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居民用电的漏电检测报警装置,可存储及显示漏电流数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村地区配电系统中普遍采用两级漏电保护:在配电变压器装设总漏电保护装置;在居民家中装设漏报器。居民家中的漏报器在漏电流大于30ma时,直接动作;当居民家中的漏报器故障时,居民家庭漏电流大于30ma时,漏报器不动作,或者当单户家庭漏电流小于30ma,该漏电流值就会累加到总漏电保护装置处,这样一旦在总漏电保护装置处发生间歇式漏电跳闸时,会造成线路下其他用户频繁停电,故障点不易查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居民家中的漏报器在漏电流大于30ma时,直接动作;当居民家中的漏报器故障时,居民家庭漏电流大于30ma时,漏报器不动作,或者当单户家庭漏电流小于30ma,该漏电流值就会累加到总漏电保护装置处,这样一旦在总漏电保护装置处发生间歇式漏电跳闸时,会造成线路下其他用户频繁停电,故障点不易查找。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居民间歇式漏电报警装置,包括漏电电流互感器、采样处理单元、mcu单元、按键单元、蜂鸣器、蜂鸣器驱动单元、显示屏、显示屏驱动单元、isp接口和电源,所述漏电电流互感器与采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mcu单元连接,所述按键单元与mcu单元连接,所述蜂鸣器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mcu单元连接,所述蜂鸣器与蜂鸣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屏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mcu单元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显示屏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isp接口与mcu单元连接,所述电源与采样处理单元、mcu单元、按键单元、显示屏驱动单元、isp接口连接且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处理单元采用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所述漏电电流互感器经串联一差分电路后与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差分输入信号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差分电路包括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滤波电容c30和滤波电容c31,所述电阻r30的两端与漏电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30的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31的一端、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一差分输入信号端接,所述滤波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30的一端、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另一差分输入信号端接,所述滤波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漏电电流互感器采用开口式漏电电流互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mcu单元采用单片机最小工作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蜂鸣器驱动单元采用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mcu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射极与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极与蜂鸣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采用液晶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驱动单元采用液晶屏驱动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装置安装方便,无需停电操作,具有记录功能,能自动记录故障点发生的漏电流数值,并能翻查记录,具有报警功能,可定位故障点,对提高供电可靠率,减少农村用电安全风险,降低线损等方面有着明显效果,减少供电企业人力、物力,预计经济效益20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模块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的采样处理单元的电路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的由mcu单元、蜂鸣器驱动单元、蜂鸣器、按键单元、isp接口和电源组成的报警电路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的显示屏和显示屏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的表示和描述。

参考图1,居民间歇式漏电报警装置,包括漏电电流互感器、采样处理单元、mcu单元、按键单元、蜂鸣器、蜂鸣器驱动单元、显示屏、显示屏驱动单元、isp接口和电源,所述漏电电流互感器与采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mcu单元连接,所述按键单元与mcu单元连接,所述蜂鸣器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mcu单元连接,所述蜂鸣器与蜂鸣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屏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mcu单元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显示屏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isp接口与mcu单元连接,所述电源与采样处理单元、mcu单元、按键单元、显示屏驱动单元、isp接口连接且供电。

参照图2,所述采样处理单元采用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内含22位sigma_deltaadc,差分输入信号,支持5000:1的动态范围,全速运行时功耗<4.5ma,功耗小,精度高,晶振芯片y2、电容c21和电容c22组成了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晶振电路,电源经过电容c20滤波与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供电。所述漏电电流互感器经串联一差分电路后与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差分输入信号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差分电路包括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滤波电容c30和滤波电容c31,所述电阻r30的两端与漏电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30的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31的一端、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一差分输入信号端接,所述滤波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30的一端、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另一差分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此差分电路结构简单,且对信号具有滤波作用,提高信号采集精度。

考虑用户进户线一般为封闭式安装,从进户线套管,到电表箱,再到出线部分,没有任何裸露的接头,如果采用闭环式互感器,必须打开电表箱,断开进户线和电表箱连接部分,将闭环式互感器套在进户线上才可,这样做费时费力。因此,所述漏电电流互感器ct1采用开口式漏电电流互感器,漏电电流互感器也称零序电流互感器,在需要测量的进户线上,直接将开口式互感器卡在进户套管上即可,安装方便,即装即用,拆卸也很简单。

所述漏电互感器采用了1a/0.5ma的漏电电流互感器,匝数比达到2000:1,精度高,线性好,开口式安装方便。

参考图3,所述mcu单元采用单片机最小工作系统,优选的,所述单片机最小工作系统采用stc15f2k32s2单片机,晶振芯片y1、电容c11和电容c12组成了型号为stc15f2k32s2单片机的外部晶振电路。stc15f2k32s2单片机高速/高可靠/低功耗/超强抗干扰,内部集成高精度r/c时钟,内置2k字节大容量sram,以及大容量的eeprom,可用来保存设置的漏电电流上限数值及最大漏电电流数值,掉电不丢失,值得注意的是,mcu单元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单片机型号。

优选的,所述蜂鸣器驱动单元采用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mcu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射极与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极与蜂鸣器u2连接,此结构简单,成本低,当然了,蜂鸣器驱动单元也可以多个三极管组成的驱动单元,比如达林顿晶阵管。蜂鸣器驱动单元不限于本发明的实施例。

所述按键单元包括电阻r81、电阻r82、按键sw1和按键sw2,所述电阻r81和电阻r82的一端共同接到电源,电阻r81另一端分别与mcu单元、按键sw1连接,电阻r82的另一端分别与mcu单元、按键sw1连接,按键sw1和按键sw2接地,按键模块内置两个按键(按键sw1和按键sw2),一个按键用于设置参数,用以设置报警用的漏电流上限值,另一个按键用于查询,用于查询漏电数据最大值。isp接口为现有技术,可以在线编程,简化系统成本。电源采用蓄电池或者锂电池,所述电源经电解电容c13和电容c12滤波稳压后再给采样处理单元、mcu单元、按键单元、显示屏驱动单元、isp接口供电。

参考图4,所述显示屏采用液晶屏,所述显示屏驱动单元采用液晶屏驱动芯片,液晶屏的优选型号是lcd019,此液晶屏低功耗、高清晰,用于显示当前漏电电流数值,与之对应地,液晶屏驱动芯片的优选型号是ht1621,该芯片可驱动型号lcd019的液晶屏。

工作原理:直接将开口式漏电电流互感器套在进户套管上,漏电电流互感器输出采样电流流过电阻r30,转换成采样电压,电阻r31和滤波电容c31组成一个差分支路,用于对电阻r30一端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并将信号输入到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一差分输入信号端,电阻r32和滤波电容c30组成另一个差分支路,用于对电阻r30另一端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并将信号输入到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的另一差分输入信号端,型号为att7053单相计量芯片对两路信号进行处理和差分运算,得到正比于漏电电流的采样电压,并计算出漏电电流,输入到stc15f2k32s2单片机,stc15f2k32s2单片机得到漏电电流并自动记录在自身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掉电不丢失,并与设定的报警用的漏电电流预设值进行对比,当实测的漏电电流大于预设值时,stc15f2k32s2单片机给蜂鸣器驱动单元,即三极管q2的基极发送高电平指令,三极管q2导通,蜂鸣器u2报警,使用按键可以翻看历史最大漏电电流数值,以此定位故障用户,故障排除后,亦可用按键清零记录,成功实现了对居民用电漏电流的检测和故障指示,无需停电安装,能够快速查找定位漏电用户,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客户满意度。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