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40945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防山火监控报警系统均无火点测距功能,当发生山火时,只是通报存在火警,无法明确火点发生的距离,由于输电线路多在偏远地区,发生火灾时,需要紧急就近调用物资,如果能够给出距离杆塔的距离,能够给运维抢修人员更直观的了解,从容安排抢修事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在发现火灾的或火点时,根据参考坐标,大致计算出火点间距,并能够给运维抢修人员更直观的了解,从容安排抢修事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提供一集成有可见光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的双目摄像机,该方法实现方式为:首先,在双目摄像机的热成像摄像机内设置梯度区域,标识相同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当发现热源灰度对比异常时,在热成像视频上将标识出热点;根据热点在像素图片的位置,判断该热点所在梯度区域,结合相对应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计算出双目摄像头到目标的实际距离,从而实现火点测距。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热成像摄像机采用固定焦距的方式,像素采用640×480,并采用热源灰度定时的扫描预制方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梯度区域的设置方式如下:

依据地形等坡线,将热成像摄像机监控区域按照坡度大小近似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用图像坐标系表达图像矩形位置;每个区域的定义为此区域的坐标范围和x轴、y轴比例尺及倾斜度及倾斜度变化比率;

每个区域的x轴、y轴比例尺及倾斜度,包括该区域的x轴梯度角度、x轴梯度比例、x轴梯度变比△xtd、y轴梯度角度、y轴梯度比例、y轴梯度变比△ytd;

其中,x轴梯度变比△xtd、y轴梯度变比△ytd均按照如下梯度变比△ytd的确定方式确定:

设摄像机设置于摄像机视角中心与监控区域地面垂直高度为h处,在摄像机的视角监控范围设置基准参照点及第1至第n参照点,设摄像机视角中心与基准参照点的水平距离为s",且各参照点间距距离为△s"则可得,

jn_0=arctg((s"+n×△s")/h)

j1_1"=arctg(s"/h)

根据成像原理,图片上的图片像素与摄像头拍摄图片时的视线必然是垂直关系,因此

jn_1=90-j1_1"

jn_2=180-jn_1-jn_0

设成像图片上,摄像机视角和第1参照点连线与图片像素交点距基准参照点的图片像素长度为l1,摄像机视角和第n参照点连线与图片像素交点距基准参照点的图片像素长度为ln,则存在以下计算公式

ln=n×△s"×sin(jn_0)/sin(jn_2)

l1=△s"×sin(j1_0)/sin(j1_2)

其中,j1_1"为摄像机视角与基准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1_0为摄像机视角与第1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n_0为摄像机视角与第n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n_1为图片像素与基准参照点处地面的锐角夹角,j1_2为图片像素与摄像机视角和第1参照点连线的钝角夹角,jn_2为图片像素与摄像机视角和第n参照点连线的钝角夹角;

由此可得梯度变比△td=ln/l1;同理,可得△td=ln/li,i=1,2,……,n;

x轴梯度角度相当于针对已知参照点的左右方向上的高度的起伏、y轴梯度角度相当于针对已知参照点的前后方向上高度的起伏,具体计算公式确定方式如下:

取与摄像机视角中心接近的一个点作为参照点s1,且点s1的横纵坐标值x1和y1为已知数值;

任意点n与基准参照点的像素距离

点n的相对水平方向的图片绝对角度

xnt=arctg(yn/xn)*180

点n与x轴的角度偏差

tnx=xj-tnx

点n在x轴上的投影距离

snx=cos(tnx)×sn

点n的相对垂直方向的图片绝对角度

ynt=arctg(xn/yn)*180

点n与y轴的角度偏差

tny=yj-tny

点n在x轴上的投影距离

sny=cos(tny)×sn

由上述可得,

点n在x轴上的实际换算距离

snx'=snx×xz×△xtd

点n在y轴上的实际换算距离

sny'=sny×yz×△ytd

由此可得,摄像机视角中心与点n的实际距离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热点在像素图片的位置,根据已知点的测绘位置计算该热点所在梯度区域,结合相对应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计算出双目摄像头到目标的实际距离的计算流程如下:

1)首先针对每个区域计算最小外包矩形,将在最小外包矩形外的点,直接进行过滤,避免大量的重复运算;

2)针对最小外包矩形内部点,采用射线法获得每个点所在的区域,分别填入各区域的最小外包矩形中;

3)通过haspmap建立索引,每个点最大定位18次即可获得指定点所在的区域;

4)估算任意热点q到已知点的距离公式如下:

设点q的坐标为xq,yq

已知点的坐标为x1,y1

则存在着以下公式

sq12=(xq-x1)2+(yq-y1)2

其中,sq1表示为两点之间的图片距离;

设梯度比例为tz

则任意热点q点到已知点的实际距离为:

sq1=sq1*tz。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在发现火灾的或火点时,根据参考坐标,大致计算出火点间距,并能够给运维抢修人员更直观的了解,从容安排抢修事项。

附图说明

图1为从摄像机的视角查看场景示意图。

图2为梯度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3为梯度变比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4为梯度角度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5为区域计算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最小外包矩形示意图。

图7为距离计算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热成像的火点测距方法,提供一集成有可见光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的双目摄像机,该方法实现方式为:首先,在双目摄像机的热成像摄像机内设置梯度区域,标识相同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当发现热源灰度对比异常时,在热成像视频上将标识出热点;根据热点在像素图片的位置,判断该热点所在梯度区域,结合相对应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计算出双目摄像头到目标的实际距离,从而实现火点测距。

所述热成像摄像机采用固定焦距的方式,像素采用640×480,并采用热源灰度定时的扫描预制方位。

所述梯度区域的设置方式如下:

依据地形等坡线,将热成像摄像机监控区域按照坡度大小近似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用图像坐标系表达图像矩形位置;每个区域的定义为此区域的坐标范围和x轴、y轴比例尺及倾斜度及倾斜度变化比率;

每个区域的x轴、y轴比例尺及倾斜度,包括该区域的x轴梯度角度、x轴梯度比例、x轴梯度变比△xtd、y轴梯度角度、y轴梯度比例、y轴梯度变比△ytd;

其中,x轴梯度变比△xtd、y轴梯度变比△ytd均按照如下梯度变比△ytd的确定方式确定:

设摄像机设置于摄像机视角中心与监控区域地面垂直高度为h处,在摄像机的视角监控范围设置基准参照点及第1至第n参照点,设摄像机视角中心与基准参照点的水平距离为s",且各参照点间距距离为△s"则可得,

jn_0=arctg((s"+n×△s")/h)

j1_1"=arctg(s"/h)

根据成像原理,图片上的图片像素与摄像头拍摄图片时的视线必然是垂直关系,因此

jn_1=90-j1_1"

jn_2=180-jn_1-jn_0

设成像图片上,摄像机视角和第1参照点连线与图片像素交点距基准参照点的图片像素长度为l1,摄像机视角和第n参照点连线与图片像素交点距基准参照点的图片像素长度为ln,则存在以下计算公式

ln=n×△s"×sin(jn_0)/sin(jn_2)

l1=△s"×sin(j1_0)/sin(j1_2)

其中,j1_1"为摄像机视角与基准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1_0为摄像机视角与第1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n_0为摄像机视角与第n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n_1为图片像素与基准参照点处地面的锐角夹角,j1_2为图片像素与摄像机视角和第1参照点连线的钝角夹角,jn_2为图片像素与摄像机视角和第n参照点连线的钝角夹角;

由此可得梯度变比△td=ln/l1;同理,可得△td=ln/li,i=1,2,……,n;

x轴梯度角度相当于针对已知参照点的左右方向上的高度的起伏、y轴梯度角度相当于针对已知参照点的前后方向上高度的起伏,具体计算公式确定方式如下:

取与摄像机视角中心接近的一个点作为参照点s1,且点s1的横纵坐标值x1和y1为已知数值;

任意点n与基准参照点的像素距离

点n的相对水平方向的图片绝对角度

xnt=arctg(yn/xn)*180

点n与x轴的角度偏差

tnx=xj-tnx

点n在x轴上的投影距离

snx=cos(tnx)×sn

点n的相对垂直方向的图片绝对角度

ynt=arctg(xn/yn)*180

点n与y轴的角度偏差

tny=yj-tny

点n在x轴上的投影距离

sny=cos(tny)×sn

由上述可得,

点n在x轴上的实际换算距离

snx'=snx×xz×△xtd

点n在y轴上的实际换算距离

sny'=sny×yz×△ytd

由此可得,摄像机视角中心与点n的实际距离为

根据热点在像素图片的位置,判断该热点所在梯度区域,结合相对应梯度区域的空间参数,计算出双目摄像头到目标的实际距离的计算流程如下:

1)首先针对每个区域计算最小外包矩形,将在最小外包矩形外的点,直接进行过滤,避免大量的重复运算;

2)针对最小外包矩形内部点,采用射线法获得每个点所在的区域,分别填入各区域的最小外包矩形中;

3)通过haspmap建立索引,每个点最大定位18次即可获得指定点所在的区域;

4)估算任意热点q到已知点的距离公式如下:

设点q的坐标为xq,yq

已知点的坐标为x1,y1

则存在着以下公式

sq12=(xq-x1)2+(yq-y1)2

其中,sq1表示为两点之间的图片距离;

设梯度比例为tz

则任意热点q点到已知点的实际距离为:

sq1=sq1*tz。

以下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双目摄像机存在一个可见光摄像头,和另一个热成像摄像头,热成像摄像机采用固定焦距的方式像素采用640×480,采用热源灰度定时的扫描预制方位的内容。

进行火点测距时,需要首先在热成像的摄像机内设置梯度区域,标识相同区域的空间参数。

当发现热源灰度对比异常时,在热成像视频上将标识出热点。根据热点在像素图片的位置,结合区域的空间参数。能够计算出摄像头到目标的实际的距离。识别精度根据空间参数的设定进行计算获得。

梯度区域的设置计算原理如下:

针对图像分析来说,由于从摄像机的视角查看场景如图1所示。

热成像摄像机的成像画面采用固定焦距的640×480像素,固定焦距。

在图片上必然形成一个自近而远的平面图片。图片上每个位置均对应着一组三维坐标,能够体现整个图片的层次关系。

但是对于前端设备来说,采用全三维坐标确定每个图素的坐标,从计算上来说是无法保障的。必须采用近似发进行估算。

本发明采用的近似法则,是根据地形等坡线,划定区域。在么每个区域设定一组计算参量。如图2所示。

由于存在地势起伏,将整个区域分为n(图中为4个)个区域,每个区域用图像坐标系表达图像矩形位置。

每个区域的定义为此区域的坐标范围和的x轴、y轴的比例尺及倾斜度。

每个区域的x轴、y轴比例尺及倾斜度,包括该区域的x轴梯度角度、x轴梯度比例、x轴梯度变比△xtd、y梯度角度、y轴梯度比例、y轴梯度变比△ytd,具体设置方式如下:

梯度变比:根据图3进行三角计算

变比△td计算公式如下:

jn_0=arctg((s"+n×△s")/h)

j1_1"=arctg(s"/h)

根据成像原理,图片上的图片像素与摄像头拍摄图片时的视线必然是垂直关系,因此

jn_1=90-j1_1"

jn_2=180-jn_1-jn_0

设成像图片上,摄像机视角和第1参照点连线与图片像素交点距基准参照点的图片像素长度为l1,摄像机视角和第n参照点连线与图片像素交点距基准参照点的图片像素长度为ln,则存在以下计算公式

ln=n×△s"×sin(jn_0)/sin(jn_2)

l1=△s"×sin(j1_0)/sin(j1_2)

其中,j1_1"为摄像机视角与基准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1_0为摄像机视角与第1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n_0为摄像机视角与第n参照点处地面的夹角,jn_1为图片像素与基准参照点处地面的锐角夹角,j1_2为图片像素与摄像机视角和第1参照点连线的钝角夹角,jn_2为图片像素与摄像机视角和第n参照点连线的钝角夹角;

由此可得梯度变比△td=ln/l1;同理,可得△td=ln/li,i=1,2,……,n;表示在知道高度和夹角的情况下,本区域内的长度估算比例可根据此计算公式形成统一的△td计算值,并作为区域参数保存。

梯度参量:根据图4进行计算,具体如下:

任意点n与基准参照点的像素距离

点n的相对水平方向的图片绝对角度

xnt=arctg(yn/xn)*180

点n与x轴的角度偏差

tnx=xj-tnx

点n在x轴上的投影距离

snx=cos(tnx)×sn

点n的相对垂直方向的图片绝对角度

ynt=arctg(xn/yn)*180

点n与y轴的角度偏差

tny=yj-tny

点n在x轴上的投影距离

sny=cos(tny)×sn

由上述可得,

点n在x轴上的实际换算距离

snx'=snx×xz×△xtd

点n在y轴上的实际换算距离

sny'=sny×yz×△ytd

由此可得,摄像机视角中心与点n的实际距离为

依据上述设置参数,可知在图上任意点的区域可以用计算公式可以进行推导如下

1.首先判断当前点所在的区域:

2.根据当前区域的计算公式,获得当前点距离坐标比例起点的位置和距离。

3.根据当前起点的位置和距离,结合计算的起点位置和距离,计算图形点对于摄像机的距离。

(1)如图5-6所示,区域计算流程如下:

采用空间计算法,在内存中将每个点均标注出所在的位置,数据结构如下

1)首先针对每个区域计算最小外包矩形,将在矩形外的点,直接进行过滤,避免大量的重复运算。

图6中,外部的矩形框为最小外包矩形。

2)针对矩形内部点,不在红色封闭区域内的点,采用射线法获得每个点所在的区域。填入上述结构中。

3)结构的总数量为640×480=307200个像素。所占的空间尺寸为3.5m的内存空间。此数据可保存至静态文件,使用时从文件进行加载。

4)通过haspmap建立索引。每个点最大定位18次即可获得指定点所在的区域。

流程如图5所示:

(2)如图7所示,距离计算过程如下:

定义:区域参量如下

估算任意热点q到已知点的距离公式如下:

设点q的坐标为xq,yq

已知点的坐标为x1,y1

则存在着以下公式

sq12=(xq-x1)2+(yq-y1)2

其中,sq1表示为两点之间的图片距离;

设梯度比例为tz

则任意热点q点到已知点的实际距离为:

sq1=sq1*tz。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