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踪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54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示踪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排气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示踪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排气领域,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机油携带量试验,是发动机核心部件活塞及活塞环的重要验证试验之一。通过考察给定耐久试验后窜入排气系统内的未燃机油量,来衡量活塞或活塞环对机油密封性能的影响。

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机油携带量试验的试验结果的评定具体方法为:在试验后观察缸盖排气口、排气歧管进、出口、增压器进口和排气口等部位的内部,检查是否有窜入的机油并根据窜入的机油在各个管口内部的分布情况来评定机油携带量的等级。

然而,由于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窜入排气系统中的油液除机油外,还有燃油和冷却液,因此观察、分辨和评定排气系统机油携带量的有效方法,是在试验前在以上三种油液中添加不同颜色的荧光剂,试验后在黑屋中使用示踪检测手电照射待检查部位,并通过滤光镜观察、分辨并评定等级。

对于上述试验方法,需要通过使用示踪检测手电和佩戴滤光眼镜等多个部件才能够实现试验人员方便地观察、分辨和评定油液的分布情况。同时,此方法也不便于使用照相设备做图像记录。因为在无光或暗光的黑屋中,只能使用示踪检测手电做光源而不能开相机的闪光灯,同时又要在相机镜头前遮挡滤光镜片,操作难度高,尤其在需要给缸盖排气口深处拍照的情况下,手电光源和相机镜头都无法正对管口,影响了拍照效果。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记录和展示。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寻求一种适用于上述试验方法的示踪检测装置,兼具遮挡自然光源、向待测管口内部提供示踪光源和滤光的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了试验人员对油液的分布情况的观察、分辨和评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示踪检测装置,该示踪检测装置兼具遮挡自然光源、向待测管口内部提供示踪光源和滤光的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了试验人员对油液的分布情况的观察、分辨和评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示踪检测装置,包括:具有贯通口的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包括用于与安装基础的内周面固定配合的安装端和用于通过所述贯通口观察所述安装基础内部的观察端,设置在所述贯通口内的滤光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滤光片和所述安装端之间的检测光源。其中,由所述检测光源射入所述安装基础内部的光经反射后通过所述滤光片进入人眼。

优选地,示踪检测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观察端的相机镜头,其中,由所述检测光源射入所述安装基础内部的光经反射后通过所述滤光片进入所述相机镜头,并且所述相机镜头进行拍摄以记录所述安装基础内部的图像。

优选地,安装基座的安装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基础的内周面固定配合,所述安装基座的观察端的内周面与所述相机镜头的外周面固定配合。

优选地,检测光源位于所述安装基座的安装端的端面上。

优选地,检测光源为多个且等间隔分布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安装端的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基座包括用于与安装基础的内周面固定配合的第一管状体和用于与相机镜头的外周面固定配合的第二管状体。其中,所述第一管状体与所述第二管状体同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管状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状体的外径。

优选地,第一管状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地,第二管状体的与所述相机镜头的外周壁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第二管状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检测光源的检测电路。

优选地,第二管状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滤光片的卡槽,所述检测电路位于所述检测光源与所述滤光片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示踪检测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将安装基座的安装端固定在安装基础的内周面上,然后开启检测光源使检测光源射入安装基础内部,由于试验人员在试验之前已经对安装基础内部的不同种类的液体添加了相应颜色的荧光剂,因此进入安装基础内部的光照射到这些荧光剂上时会折射不同颜色的光,随后这些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滤光片后呈现在观察端,从而试验人员即可在观察端观察到安装基础内部的不同种类的液体的分布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示踪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其通过安装基座能够实现对自然光源的遮挡、同时向安装基础内部提供检测踪光源和兼具滤光的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了试验人员对油液的分布情况的观察、分辨和评定。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踪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踪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踪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安装基座 2 安装基础

3 滤光片 4 检测光源

5 相机镜头 6 第一密封圈

11 安装端 12 观察端

13 第一管状体 14 第二管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3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示踪检测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示踪检测装置包括:具有贯通口的安装基座1,安装基座1包括用于与安装基础2的内周面21固定配合的安装端11和用于通过贯通口观察安装基础2内部的观察端12,设置在贯通口内的滤光片3,以及设置在滤光片3 和安装端11之间的检测光源4。其中,由检测光源4射入安装基础2内部的光经反射后通过滤光片3进入人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示踪检测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将安装基座1的安装端11固定在安装基础2的内周面21上,然后开启检测光源4(如图3所示),检测光源4射入安装基础2内部,由于试验人员在试验之前已经对安装基础2内部的不同种类的液体添加了相应颜色的荧光剂,因此进入安装基础2内部的光照射到这些荧光剂上时会折射不同颜色的光,随后这些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滤光片3后呈现在观察端12,从而试验人员即可在观察端12观察到安装基础2内部的不同种类的液体的分布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示踪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其通过安装基座能够实现对自然光源的遮挡、同时向安装基础内部提供检测踪光源和兼具滤光的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了试验人员对油液的分布情况的观察、分辨和评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示踪检测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观察端12的相机镜头5。其中,由检测光源4射入安装基础2内部的光经反射后通过滤光片3进入相机镜头5,并且相机镜头5进行拍摄以记录安装基础2内部的图像。由于在现有技术中,检测过程需要在无光或暗光的黑屋中,只能使用示踪检测手电做光源而不能开相机的闪光灯,同时又要在相机镜头前遮挡滤光镜片,操作难度高,尤其在需要给安装基础2内部深处拍照的情况下,手电光源和相机镜头都无法正对管口,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记录和展示。而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相机镜头5安装在安装基座1的观察端 12,可使相机镜头5与安装基础2内部完全相对,从而为拍摄提供方便的同时还提高了拍摄的效果。

优选地,为方便安装基座1与安装基础2和相机镜头2的安装,可通过设计安装基座1的尺寸来使安装基座1的安装端11的外周面与安装基础2 的内周面21固定配合,安装基座1的观察端12的内周面与相机镜头5的外周面固定配合。

根据本发明,结合图2和图3所示,检测光源4位于安装基座1的安装端11的端面上,该设置可避免检测光源4设置在安装基座1的其它位置上时,安装基座1对检测光源4发出的光的遮挡,从而提高检测光源4的光利用率。

优选地,检测光源4为多个且等间隔分布在安装基座1的安装端11的端面上,多个检测光源4在安装端11的端面上形成光环,从而使其发出的光出射更为明亮、均匀。

在如图2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基座1包括用于与安装基础2 的内周面固定配合的第一管状体13和用于与相机镜头5的外周面固定配合的第二管状体14。其中,第一管状体13与第二管状体14同轴线设置,且第一管状体13的外径小于第二管状体14的外径。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管状体13能够完全插入安装基础2的内部,同时第二管状体14的端面可用于对安装基座1进行止挡限位,从而有利于安装基座1的安装端11与安装基础2 的固定。

优选地,为了提高安装基座1的安装端11与安装基础2的固定效果,可在第一管状体13的外周壁上设置第一密封圈6。该第一密封圈6同时还能够将固定面进行密封,从而防止检测光源4发出的光的露出安装基座。

还优选地,为了提高安装基座1的观察端12与相机镜头5的固定效果,也可在第二管状体14的与相机镜头5的外周壁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密封圈(图中未示出)。

根据本发明,第二管状体1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检测光源4的检测电路(图中未示出)。该检测电路优选设置在第二管状体14的内壁上,从而防止检测电路对安装基座1内部的光路进行遮挡,从而影响观察和拍摄。

此外,第二管状体14的内部还可设置用于固定滤光片3的卡槽(图中未示出),以便对滤光片3进行限位固定。优选地,检测电路可设置在位于检测光源4与滤光片3之间的第二管状体14的内壁上,这样,滤光片3可对检测电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防止检测电路受到来自观察端12的外力而造成损坏。

本实用性的示踪检测装置,整合了现有技术中示踪检测手电、滤光眼镜的功能,其外形如一个塞子可以塞入安装基础2(例如缸盖排气口、排气歧管进气口等排气管口)并遮挡外部的自然光源,试验人员可以通过基观察端 12直接观察,也可以使用相机镜头5直接进行记录。该装置使发动机排气系统机油携带量试验的检测和记录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不受限于外界的使用环境。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