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边缘缺陷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092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边缘缺陷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拉链制造厂在用塑料粒子加工制造塑料袋用拉链的过程中,靠人工一直紧盯查看拉链边缘的好坏,当长时间没有问题时,操作人员容易失去耐心查看,导致产品由于设备原因造成次品无法发现而流转到客户,同时造成产品成品率降低,给生产商带来品控困扰;因而研发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检控拉链成品质量的装置已成为相关从业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链边缘缺陷检测仪,包括一控制器、至少四个套设于待检测产品边缘的超声波探头、一报警器,所述超声波探头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内设有一信号处理模块、一报警模块、一自锁模块、一电源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入端接连超声波探头,其输出端接连自锁模块和对应超声波探头数量设置的控制开关,所述自锁模块外连一复位开关,所述自锁模块与报警模块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报警器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报警模块、自锁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逻辑电路,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一端接连电源正极,另一端接连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超声波传感器端接连电源负极一端,所述光敏三极管与发光二极管并联,所述光敏三极管还接连逻辑电路,所述逻辑电路与自锁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逻辑电路为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和公共输入端的非门三者相连接的或门电路。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为带有电源开关的整流滤波电路。

优选地,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该蜂鸣器外还连接有一中间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蜂鸣器为SFB-55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模块为MY4NJ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探头为U型超声波传感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拉链边缘缺陷检测仪,经过反复试验使用表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1.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超声波探头检测到缺陷信号,由控制器中的信号处理模块获取,驱动自锁模块中的中间继电器自锁,从而驱动报警模块不断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生产产品出现异常,可有效提高拉链生产线的产品成品率。

2.超声波探头采用U型超声波传感器,通过U型超声波传感器套设于待检测产品边缘,可有效提高检测效果。

3.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连接逻辑电路,经逻辑运算输出的结果,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逻辑电路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拉链边缘缺陷检测仪,包括一控制器1、至少四个套设于待检测产品边缘的超声波探头2、一报警器3,所述超声波探头2和报警器3分别与控制器1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1内设有一信号处理模块、一报警模块、一自锁模块。一电源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入端接连超声波探头2,其输出端接连自锁模块和对应超声波探头2数量设置的控制开关QAX,所述自锁模块外连一复位开关TA1,所述自锁模块与报警模块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报警器2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报警模块、自锁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超声波传感器2JJ、发光二极管TD、光敏三极管T、逻辑电路,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JJ一端接连电源正极,另一端接连发光二极管TD,所述发光二极管TD远离超声波传感器2JJ端接连电源负极一端,所述光敏三极管与发光二极管并联,所述光敏三极管还接连逻辑电路,所述逻辑电路与自锁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逻辑电路为三极管T的基极、集电极和公共输入端a的非门三者相连接的或门电路,该公共输入端a接连电源正极。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为带有电源开关的整流滤波电路。

优选地,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该蜂鸣器外还连接有一中间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蜂鸣器为SFB-55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模块为MY4NJ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探头为U型超声波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如下:使用者将至少四个超声波探头分别套设于待检测产品边缘以获取信号,打开电源开关XAQ,超声波传感器2JJ导通;当超声波探头中一路检测到信号的时候,超声波传感器2JJ不导通,使发光二极管TD不点亮,光敏三极管T不导通,使逻辑电路中的d、c不得电,d、c失电后,公共输入端a、b动作导通,使中间继电器1c得电,中间继电器1c得电使继电器常开触点导通,从而使报警器3报警;当操作人将设备调整至正常时,操作人员只需按动复位按键TA1,设备就可以继续处于正常检测状态。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