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式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18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通过式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式探测器,属于探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原材料冶炼厂、金属加工厂等企业中,为防止工作人员违规将厂内铜或不锈钢这些高价值的金属面板或板材带出,通常情况下都会安装通过式探测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式探测器探测可靠性有待提高,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判的情况。

在通过式探测器内,如果磁力线分布基本沿水平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测人员持有一铜或不锈钢金属面板,藏匿于腹部皮带扣位置,通过通过式探测器。在通过通过式探测器过程中保持金属面板截面基本与磁力线方向平行,这时候,金属面板产生的涡流效应较小,检测到涡流信号较弱。这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漏判。另一方面,在通过式探测器的顶部,由于磁感线分布比较少,产生的涡流信号也会比较弱,也会产生造成漏判。在用于检测手机的场合,手机也常常被隐匿于皮带扣下,这使通过式探测器出现该漏判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式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通过式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壳体以及安装在探测器壳体上的第一发射线圈、第二发射线圈、接收线圈、电流换向装置和主机,探测器壳体的中部设有安检通道,第一发射线圈和第二发射线圈分别设置在安检通道的两侧并以电磁耦合方式连接,第一发射线圈通过电流换向装置与主机电连接,第二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分别与主机电连接,电流换向装置驱动第一发射线圈交替产生与第二发射线圈的电流的法线方向在某一时刻相同或相反的电流。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射线圈和所述第二发射线圈对称分布在所述安检通道的两侧。

优选的是,所述探测器壳体呈门框状。

优选的是,所述接收线圈包括正向线圈和反向线圈,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反向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不相交。

优选的是,所述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对称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接收线圈至少设有两个,同一个接收线圈的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之间设有另一个接收线圈的正向线圈或者反向线圈。

一种通过式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通过式探测器的电源,在第一发射线圈和第二发射线圈电流作用下,使安检通道内交替形成基本同向和发散的磁场;将金属标的物通过通过式探测器的安检通道;通过式探测器的接收线圈接收到一组同向磁场状态下检测的涡流效应数据和一组发散磁场状态下检测到的涡流效应数据并发送给通过探测器的主机;主机根据两组涡流效应数据中提取涡流效应较佳的数据并与报警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相比较决定是否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发射线圈和第二发射线圈分别设置在安检通道的两侧,第一发射线圈通过电流换向装置与主机电连接,利用电流换向器使第一发射线圈中的电流在不同时刻进行换向,在第一发射线圈和第二发射线圈电流作用下,使安检通道内交替产生基本同向和发散的磁场,对以不同摆放姿态通过安检通道的金属面板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同向磁场条件,解决在发散磁场条件下金属面板平行于第一发射线圈从安检通道的中间位置通过时难检测的问题,利用发散磁场条件,解决在同向磁场条件下金属面板藏匿于腹部皮带扣位置难检测的问题,两者互补,大大提高了金属检测的可靠性,有效地避免了通过式探测器漏判错判现象,保证安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式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式探测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式探测器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式探测器的接收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式探测器的接收线圈的正线圈和反线圈的连接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式探测器的接收线圈的正线圈和反线圈的另一连接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式探测器的接收线圈的正线圈和反线圈的另一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通过式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壳体101以及安装在探测器壳体101上的第一发射线圈201、第二发射线圈301、接收线圈501、电流换向装置401和主机601,探测器壳体101呈门框状,其中部设有安检通道,第一发射线圈201和第二发射线圈301分别设置在安检通道的两侧并以电磁耦合方式连接,第一发射线圈201通过电流换向装置401与主机601电连接,第二发射线圈301和接收线圈501分别与主机601电连接,第一发射线圈201和所述第二发射线圈301对称分布在所述安检通道的两侧,电流换向装置驱动第一发射线圈201交替产生与第二发射线圈301的电流的法线方向在某一时刻相同或相反的电流。其中,电流换向装置401采用换向式继电器开关或电子选择开关等,只要能实现使第一发射线圈在某一时刻切换电流方向即可。

主机601用于控制,发射激励信号给第一发射线圈201和第二发射线圈301,并测量接收线圈501的电压信号。考虑安检通道的中间位置的检测情况,因为该位置为检测的薄弱点。如图1所示,第一发射线圈201的电流方向与第二发射线圈301的电流方向相同,两者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磁感线分布基本沿水平方向,此时,若金属面板垂直于第一发射线圈201从安检通道中间位置通过通过式探测器时,金属面板的较大截面是平行于磁场方向,金属面板的涡流效应较弱,检测效果较差,此时通过式探测器有可能会产生漏判;若金属面板平行于第一发射线圈201从安检通道的中间位置通过通过式探测器时,金属面板的较大截面是垂直于磁场方向,金属面板的涡流效应较强,检测效果较好。金属面板通过通过式探测器,通过式探测器检测到一组同向磁场下的涡流效应数据并保存到主机中。如图2所示,通过电流换向装置401改变第一发射线圈201的电流方向,使第一发射线圈201的电流方向和第二发射线圈310的电流方向相反,此时,第一发射线圈201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第二发射线圈301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相反,磁感线分布较为发散。此时,若金属面板垂直于第一发射线圈201从安检通道的中间位置通过通过式探测器时,金属面板的较大截面是垂直于磁场方向,金属面板的涡流效应较强,检测效果较好;若金属面板平行于第一发射线圈201从安检通道的中间位置通过通过式探测器时,金属面板的较大截面是平行于磁场方向,金属面板的涡流效应较弱,检测效果较差。金属面板通过通过式探测器,通过式探测器检测到一组发散磁场下的涡流效应数据并保存到主机中。

由于通过电流换向装置401改变电流方向的时间间隔较短,金属面板在通过通过式探测器时,通过式探测器至少完成一次通过电流换向装置对第一发射线圈201的电流换向控制,主机将检测到的两组涡流效应数据。无论金属面板以怎样的摆放方式通过安检通道,通过式探测器都能从两组数据中得到涡流效应较强的数据,提高金属面板的检出率。

如图4所示,第一发射线圈201与接收线圈501以耦合方式连接。接收线圈501包括正向线圈502和反向线圈503,正向线圈502与反向线圈503反向连接。第一发射线圈201与接收线圈501与主机601连接。图4中示出四个接收线圈501,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线圈501的个数根据需要来进行设置。

在绕线规则上,第一发射线圈201的绕线方向可以采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接收线圈501中的正向线圈502与反向线圈503的绕线方向相反,即正向线圈502与反向线圈503反向连接。若正向线圈502采用顺时针绕线方向,那么反向线圈503采用逆时针绕线方向,若正向线圈502采用逆时针绕线方向,那么反向线圈503采用顺时针绕线方向。

根据上述绕线规则,在第一发射线圈201通过变化的电流时,通过调节正向线圈502或者反向线圈503的面积大小,正向线圈502产生的磁感应效应与反向线圈503产生的磁感应效应正好抵消。完成生产过程中的调零步骤。在另一方面,将接收线圈501设置成上述不相交,对称形式,更有利于增强通过式探测器抗干扰的能力。

为了使通过式探测器设计上有更方便,接收线圈501的布局可以有多种设计形式。

如图5所示,第一发射线圈201与接收线圈501以耦合方式连接。接收线圈501包括正向线圈502和反向线圈503,正向线圈502与反向线圈503反向连接。第一发射线圈201与接收线圈501与主机601连接。图5中示出两个接收线圈501,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线圈501的个数根据需要来进行设置。

在绕线规则上,跟上述实施例方式相同,在这就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第一发射线圈201与接收线圈501以耦合方式连接。接收线圈501包括正向线圈502和反向线圈503,正向线圈502与反向线圈503反向连接。第一发射线圈201、接收线圈501与主机601连接。图6中示出两个接收线圈501,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线圈501的个数根据需要来进行设置。

在绕线规则上,跟上述相同,在这就不再赘述。

同一个接收线圈501的正向线圈502与反向线圈503之间设有另一个接收线圈501的正向线圈502或者反向线圈503。

图7所示,第一发射线圈201与接收线圈501以耦合方式连接。接收线圈501包括正向线圈502和反向线圈503,正向线圈502与反向线圈503反向连接。第一发射线圈201、接收线圈501与主机601连接。图7中示出两个接收线圈501,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线圈501的个数根据需要来进行设置。

在绕线规则上,跟上述相同,在这就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式探测器的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通过式探测器的电源,在第一发射线圈和第二发射线圈电流作用下,使安检通道内交替形成基本同向和发散的磁场;将金属标的物通过通过式探测器的安检通道;通过式探测器的接收线圈接收到一组同向磁场状态下的涡流效应数据和一组发散磁场状态下的涡流效应数据并发送给通过探测器的主机;主机根据两组涡流效应数据中提取涡流效应较佳的数据并与报警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相比较决定是否报警。

以上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