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93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筑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一些建筑主体结构的垂直度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也是整个建筑结构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但是,市面上的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整体的操作步骤和制作步骤繁琐,判定建筑物墙面垂直度的难度大,垂直度检测装置整体的制作成本高,难以满足市场以及建筑施工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垂直支撑板和定块,所述基座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的升降支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垂直支撑板,所述垂直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块,所述定块的正面开设有的滑道内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滑块的正面安装有的固块下方通过尼龙线连接有线锤,所述尼龙线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连块。

所述垂直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的槽口内连接有垂直判定机构,所述垂直判定机构由限位管、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组成,所述限位管间隔设置于垂直支撑板内并横向穿过垂直支撑板板体,所述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分别插接于限位管内,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的一端伸出限位管一侧位置均与连块固定相连,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平整块,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的外表面位于垂直支撑板一侧位置均间隔设置有标度块。

优选的,所述推杆、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的安设位置相互平齐,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且顶块与平整块均处于垂直支撑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基座与垂直支撑板相组合的整体外形和垂直支撑板与定块相组合的整体外形均为L型结构,且基座的安设位置与定块的安设位置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垂直支撑板的一侧与定块底部之间斜向连接有增稳杆,且定块的块体表面设有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升降支杆的杆体表面设有防腐漆,且升降支杆的正面设有调节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垂直支撑板、推杆、限位管、上判定杆、中判定杆、下判定杆、标度块和连块,改进了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能够在垂直支撑板与建筑墙面缓慢接触靠近过程中,推杆、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对建筑墙面产生挤压,使得推杆、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产生持续向后的推力并带动滑块与尼龙线实现位移,在等量转换原理以及尼龙线在线锤的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垂直状态的原理,通过直观的查看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杆体表面的标度块及尼龙线所发生的位移量来判定出建筑墙面的平整度及垂直度,简化了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操作步骤和制作步骤,极大地降低了判定建筑物墙面垂直度的难度以及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成本,使得该垂直度检测装置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有利于该垂直度检测装置大幅度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增稳杆,能够对定块与垂直支撑板进行限位加固处理,大幅度增强定块与垂直支撑板的连接稳固性,从而提高了该垂直度检测装置整体的稳固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该垂直度检测装置长期的使用,且升降支杆的使用,能够灵活改变垂直支撑板与基座之间的距离,调整垂直支撑板整体的使用高度,便于该垂直度检测装置适应于不同高度的建筑墙面进行垂直度检测操作。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平整块,能够增大增宽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与建筑墙面的接触面,降低上判定杆、中判定杆和下判定杆对建筑墙面产生的接触磨损,在保护建筑墙面的同时,有利于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长期使用。

4、本实用新型滑道和滑块的配合,能够迅速进行尼龙线的水平稳固移动,便于使用该垂直度检测装置进行建筑墙面的垂直度检测工作,从而提高了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垂直度检测的精确度,防止由于尼龙线在移动时产生强烈摇晃而影响建筑墙面垂直度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升降支杆、21调节轮、3垂直支撑板、4槽口、5垂直判定机构、51限位管、52上判定杆、53中判定杆、54下判定杆、541平整块、542标度块、6定块、7增稳杆、8滑道、9滑块、10固块、11推杆、12顶块、13尼龙线、131连块、14线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垂直支撑板3和定块6,基座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的升降支杆2顶端固定连接有垂直支撑板3,升降支杆2的杆体表面设有防腐漆,防腐漆的使用能够提高升降支杆2的整体抗腐蚀性能,从而延长升降支杆2的使用寿命,且升降支杆2的正面设有调节轮21,升降支杆2的使用,能够灵活改变垂直支撑板3与基座1之间的距离,调整垂直支撑板3整体的使用高度,便于该垂直度检测装置适应于不同高度的建筑墙面进行垂直度检测操作。

垂直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块6,垂直支撑板3的一侧与定块6底部之间斜向连接有增稳杆7,采用的增稳杆7,能够对定块6与垂直支撑板3进行限位加固处理,大幅度增强定块6与垂直支撑板3的连接稳固性,从而提高了该垂直度检测装置整体的稳固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该垂直度检测装置长期的使用,且定块6的块体表面设有耐磨层,耐磨层的设置能够提高定块6整体的耐磨耐用性能,定块6的正面开设有的滑道8内活动连接有滑块9。

滑道8和滑块9的配合,能够迅速进行尼龙线13的水平稳固移动,便于使用该垂直度检测装置进行建筑墙面的垂直度检测工作,从而提高了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垂直度检测的精确度,防止由于尼龙线13在移动时产生强烈摇晃而影响建筑墙面垂直度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滑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11,滑块9的正面安装有的固块10下方通过尼龙线13连接有线锤14,尼龙线13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连块131。

垂直支撑板3的一侧开设有的槽口4内连接有垂直判定机构5,垂直判定机构5由限位管51、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组成,限位管51间隔设置于垂直支撑板3内并横向穿过垂直支撑板3板体,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分别插接于限位管51内,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的一端伸出限位管51一侧位置均与连块131固定相连,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平整块541,采用的平整块541,能够增大增宽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与建筑墙面的接触面,降低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对建筑墙面产生的接触磨损,在保护建筑墙面的同时,有利于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长期使用。

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的外表面位于垂直支撑板3一侧位置均间隔设置有标度块542,标度块542的使用,能够便于人们直观查看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的位移量。

推杆11、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的安设位置相互平齐,推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12,顶块12的使用等同于平整块541所起到的作用,且顶块12与平整块541均处于垂直支撑板3的一侧。

基座1与垂直支撑板3相组合的整体外形和垂直支撑板3与定块6相组合的整体外形均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设计能够提高垂直支撑板3与基座1之间连接稳固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该垂直度检测装置整体的美观度,且基座1的安设位置与定块6的安设位置相平齐。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该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移动到待检测点处,将基座1与垂直支撑板3缓慢紧靠建筑墙面,在垂直支撑板3与建筑墙面缓慢接触靠近过程中,推杆11、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对建筑墙面产生挤压,使得推杆11、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产生持续向后的推力并带动滑块9与尼龙线13实现位移,在等量转换原理以及尼龙线13在线锤14的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垂直状态的原理,通过直观的查看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杆体表面的标度块542及尼龙线13所发生的位移量来判定出建筑墙面的平整度及垂直度即可,根据不同高度的建筑墙面,能够利用调节轮21驱动升降支杆2实现升降,调节垂直支撑板3整体的使用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建筑墙面垂直度的检测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垂直支撑板3、推杆11、限位管51、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下判定杆54、标度块541和连块131,改进了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能够在垂直支撑板3与建筑墙面缓慢接触靠近过程中,推杆11、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对建筑墙面产生挤压,使得推杆11、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产生持续向后的推力并带动滑块9与尼龙线13实现位移,在等量转换原理以及尼龙线13在线锤14的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垂直状态的原理,通过直观的查看上判定杆52、中判定杆53和下判定杆54杆体表面的标度块542及尼龙线13所发生的位移量来判定出建筑墙面的平整度及垂直度,简化了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操作步骤和制作步骤,极大地降低了判定建筑物墙面垂直度的难度以及该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成本,使得该垂直度检测装置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有利于该垂直度检测装置大幅度推广使用,解决了操作步骤和制作步骤繁琐,难度大,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