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精粉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116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铜精粉取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精粉取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储存在仓库内的铜精粉需要取样以进行检测。目前的取样工具是采用小铁锹配合铁管,取样操作比较笨拙,取样不够均匀。

目前,亟需一种操作方便的铜精粉取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铜精粉取样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包括取样部及手持部;

所述取样部包括取样头、样品容纳槽及防回料环,所述取样头设置在所述样品容纳槽的一端,所述防回料环设置在所述取样头与所述样品容纳槽之间;

所述手持部包括握柄、防滑垫及护手,所述防滑垫套接在所述握柄上,所述护手设置在所述握柄的一端;

所述样品容纳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柄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头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头的顶部为尖嘴状。

进一步地,所述样品容纳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样品容纳槽为可伸缩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样品容纳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限位滑道及限位滑槽;

所述第二槽段套接在所述第一槽段内;

所述限位滑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段的内壁上;

所述限位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槽段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样品容纳槽还包括第一锁定孔及第二锁定孔;

所述第一锁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段上;

所述第二锁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槽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回料环包括过渡环及阻断环;

所述过渡环的一侧与所述取样头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渡环的另一侧与所述阻断环的一侧连接;

所述阻断环的另一侧与所述样品容纳槽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环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所述阻断环的轴线与所述取样头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样品容纳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柄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精粉取样装置,通过手持部将取样部插入到盛放铜精粉的包装袋内,对铜精粉进行取样,手握握柄,将取样部插入铜精粉袋内,取样头的设置使得取样部便于插入到铜精粉袋内,铜精粉由取样头进入到样品容纳槽内,手握握柄,将取样部抽出,防回料环的设置防止了取样部抽出时样品容纳槽内铜精粉滞留在袋内,本铜精粉取样装置解决了铜精粉取样不方便的问题,适于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取样部; 2-手持部; 11-取样头;

12-样品容纳槽; 13-防回料环; 21-握柄;

22-防滑垫; 23-护手; 121-第一槽段;

122-第二槽段; 123-限位滑道; 124-限位滑槽;

125-第一锁定孔; 126-第二锁定孔; 131-过渡环;

132-阻断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包括取样部1及手持部2;取样部1包括取样头11、样品容纳槽12及防回料环13,取样头11设置在样品容纳槽12的一端,防回料环13设置在取样头11与样品容纳槽12之间;手持部2包括握柄21、防滑垫22及护手23,防滑垫22套接在握柄21上,护手23设置在握柄21的一端;样品容纳槽12的另一端与握柄2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取样部1用于对盛放于袋中的铜精粉进行取样,取样部1连接在手持部2上,通过手握手持部2将取样部1插入到铜精粉袋内,进而对铜精粉袋的上中下三个点进行铜精粉取样。

取样头11设置在样品容纳槽12的顶端,先接触到铜精粉袋,受力后更容易插入到铜精粉中;铜精粉由取样头11进入到样品容纳槽12内,铜精粉被收集到样品容纳槽12内;防回料环13设置在取样头11与样品容纳槽12的连接处,在样品容纳槽12由铜精粉袋内抽出时,防止被取样的铜精粉滑落、滞留。

握柄21的顶端连接在样品容纳槽12的底端,手握握柄21,将取样头11插入到铜精粉袋内,对铜精粉进行取样;护手23设置在握柄21的顶端,手部抵住护手23,便于更好地用力,将取样头11及样品容纳槽12插入到铜精粉袋内;防滑垫22套接在握柄21上,便于更好地着力。

样品容纳槽12的底端与握柄2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使得本铜精粉取样装置整体上为分体式结构,即分为取样部1和手持部2两部分,使用时,将样品容纳槽12连接在握柄21上,使用完毕后,可将二者拆卸开,便于存放;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长度规格或容量规格的取样部1,以能够更方便地完成取样工作。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取样头1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取样头11为管状,在轴向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具体为半圆形,便于更方便地插入到铜精粉袋中。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取样头11的顶部为尖嘴状。

在本实施例中,取样头11的顶部为尖嘴状,即取样头11的顶部削尖,投影形状类似于“V”形,能够更省力地插入到铜精粉袋中进行铜精粉取样。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圆形的样品容纳槽12在取样后抽出铜精粉袋时,铜精粉不会散落,且圆形的样品容纳槽12能够均匀地容纳所取的铜精粉,能够更均匀地进行取样。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为可伸缩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样品容纳槽12可伸缩,能够对不同深度的铜精粉进行取样,适应性强,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包括第一槽段121、第二槽段122、限位滑道123及限位滑槽124;第二槽段122套接在第一槽段121内;限位滑道123设置在第一槽段121的内壁上;限位滑槽124设置在第二槽段122的外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21能够在第二槽段122上滑动,从而改变样品容纳槽12的整体长度,以适应不同深度的铜精粉的取样需求;限位滑道123与限位滑槽124匹配,限位滑道123能够在限位滑槽124内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槽段121相对第二槽段122进更顺畅地行滑动;限位滑道123与限位滑槽124配合,限制第一槽段121相对于第二槽段122的旋转自由度,使第一槽段121只进行轴向上的滑动。

取样头11连接在第一槽段121的自有端,即第一槽段121与第二槽段122套接端的反端,第一槽段121相对于第二槽段122滑动时,即样品容纳槽12伸缩时,取样头11相对于样品容纳槽12在周向上位置不变,即取样头11不发生旋转运动,取样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还包括第一锁定孔125及第二锁定孔126;第一锁定孔125设置在第一槽段121上;第二锁定孔126设置在第二槽段12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21与第二槽段122的相对位置确定后,即样品容纳槽12的整体长度确定后,通过销钉或具备固定作用的棒状物等,穿过第一锁定孔125和第二锁定孔126,将第一槽段121与第二槽段122的相对位置固定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防回料环13包括过渡环131及阻断环132;过渡环131的一侧与取样头11的底部连接,过渡环131的另一侧与阻断环132的一侧连接;阻断环132的另一侧与样品容纳槽12的端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取样头11与样品容纳槽12通过防回料环13连接,具体为,取样头11底端、过渡环131、阻断环132和样品容纳槽12顶端依次连接,构成取样部1。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过渡环13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阻断环132的轴线与取样头11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环13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该弧形的圆心角为30°-45°;阻断环132为片状,其轴线平行于取样头11的轴线,在取样部1抽出时能够阻止样品容纳槽12内的铜精粉回流。

阻断环132的内径为样品容纳槽12直径的1/3-1/2,根据实际取样量而定,阻断环132的内径越大则单次取样量越多。

过渡环131可为不完整的环形,阻断环132可为完整的环形,以能够使得取样头11与样品容纳槽12平缓过渡,进而使得铜精粉能够顺畅地进入到样品容纳槽12内,便于取样。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的另一端与握柄2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样品容纳槽12与握柄21可拆卸连接,具体为螺纹连接,组装和拆卸均比较方便。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铜精粉取样装置,包括取样部1及手持部2;取样部1包括取样头11、样品容纳槽12及防回料环13,取样头11设置在样品容纳槽12的一端,防回料环13设置在取样头11与样品容纳槽12之间;手持部2包括握柄21、防滑垫22及护手23,防滑垫22套接在握柄21上,护手23设置在握柄21的一端;样品容纳槽12的另一端与握柄2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取样部1用于对盛放于袋中的铜精粉进行取样,取样部1连接在手持部2上,通过手握手持部2将取样部1插入到铜精粉袋内,进而对铜精粉袋的上中下三个点进行铜精粉取样。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取样头1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取样头11为管状,在轴向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具体为劣弧形,便于更方便地插入到铜精粉袋中。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取样头11的顶部为尖嘴状。

在本实施例中,取样头11的顶部为尖嘴状,即取样头11的顶部削尖,投影形状类似于“V”形,能够更省力地插入到铜精粉袋中进行铜精粉取样。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样品容纳槽12的截面形状具体为优弧形,在取样后抽出铜精粉袋时,铜精粉样品不会散落,且易于倒出。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为可伸缩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样品容纳槽12可伸缩,能够对不同深度的铜精粉进行取样,适应性强,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包括第一槽段121、第二槽段122、限位滑道123及限位滑槽124;第二槽段122套接在第一槽段121内;限位滑道123设置在第一槽段121的内壁上;限位滑槽124设置在第二槽段122的外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21能够在第二槽段122上滑动,从而改变样品容纳槽12的整体长度,以适应不同深度的铜精粉的取样需求;限位滑道123与限位滑槽124匹配,限位滑道123能够在限位滑槽124内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槽段121相对第二槽段122进更顺畅地行滑动;限位滑道123与限位滑槽124配合,限制第一槽段121相对于第二槽段122的旋转自由度,使第一槽段121只进行轴向上的滑动。

取样头11连接在第一槽段121的自有端,即第一槽段121与第二槽段122套接端的反端,第一槽段121相对于第二槽段122滑动时,即样品容纳槽12伸缩时,取样头11相对于样品容纳槽12在周向上位置不变,即取样头11不发生旋转运动,取样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还包括第一锁定孔125及第二锁定孔126;第一锁定孔125设置在第一槽段121上;第二锁定孔126设置在第二槽段12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21与第二槽段122的相对位置确定后,即样品容纳槽12的整体长度确定后,通过销钉或具备固定作用的棒状物等,穿过第一锁定孔125和第二锁定孔126,将第一槽段121与第二槽段122的相对位置固定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4所示,防回料环13包括过渡环131及阻断环132;过渡环131的一侧与取样头11的底部连接,过渡环131的另一侧与阻断环132的一侧连接;阻断环132的另一侧与样品容纳槽12的端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取样头11与样品容纳槽12通过防回料环13连接,具体为,取样头11底端、过渡环131、阻断环132和样品容纳槽12顶端依次连接,构成取样部1。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过渡环131的形状类似于圆台状,其轴线与取样头11的轴线平行;阻断环132的轴线与取样头11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环13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阻断环132为片状,其轴线平行于取样头11的轴线,在取样部1抽出时能够阻止样品容纳槽12内的铜精粉回流。

阻断环132的内径为样品容纳槽12直径的1/3-1/2,根据实际取样量而定,阻断环132的内径越大则单次取样量越多。

过渡环131可为不完整的环形,阻断环132可为完整的环形,以能够使得取样头11与样品容纳槽12平缓过渡,进而使得铜精粉能够顺畅地进入到样品容纳槽12内,便于取样。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样品容纳槽12的另一端与握柄21的另一端套接,组装和拆卸均比较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