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取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417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大便取检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检器,尤其是一种大便取检器,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便检查是医疗卫生行业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通过此项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肠胃道的一些致病微生物及肠胃道的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因此,大便常规检查与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并列统称为三大常规检查。

目前,在大便取样化验过程中,极易存在污染现象。在取样时,容易污染患者手部,取检极不方便;取样后,盛放在普通器皿中的大便常常会污染周围环境;监测时,许多次打开取样皿,对检验科工作环境照成污染;化验结束后的残余标本也不能及时进行处理,给医务人员带来进一步的损失和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大便取检器,其结构紧凑,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避免大便标本被污染,既能实现肉眼观测,又能在肉眼观测后实现化验检验,操作简便,全密封操作,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大便取检器,包括大便检验导管,在所述大便检验导管内设置用于放置大便的大便观察支撑体,在大便检验导管的上端部设置可分离的导管密封体,通过所述导管密封体能封闭大便检验导管。

还包括用于移动大便观察支撑体的支撑体移动机构,通过支撑体移动机构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在大便检验导管内移动后,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上放置的大便从大便观察支撑体上脱离,或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上放置的大便跟随大便观察支撑体能落入大便检验导管内的下部。

在所述大便检验导管的底端部设有化验液释放孔,且在大便检验导管的底端设置能封堵化验液释放孔的释放孔封帽;在释放孔封帽与大便检验导管分离,且挤压大便检验导管时,大便检验导管内的化验液能从化验液释放孔内释放出。

所述支撑体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大便观察支撑体连接的支撑体牵拉线,支撑体牵拉线的一端与大便观察支撑体连接,支撑体牵拉线的另一端设有牵拉线环,所述牵拉线环位于大便检验导管外。

所述支撑体移动机构包括翻动导杆,导管密封体包括导管密封盖,所述翻动导杆的一端穿过导管密封盖后伸入大便检验导管内,翻动导杆伸入大便检验导管内的一端能与大便观察支撑体接触,且翻动导杆按压大便观察支撑体时,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在大便检验导管内翻动。

所述大便观察支撑体呈圆盘状,大便观察支撑体上设置对称分布的支撑连接体,大便观察支撑体通过支撑连接体支撑在大便检验导管内的支撑台阶上。

所述支撑体移动机构包括支撑体推杆,在所述大便检验导管内设有推杆孔,所述推杆孔在大便检验导管内从支撑台阶上垂直向下延伸,在大便检验导管外设置用于推动支撑体推杆运动的推杆环,通过推杆环推动支撑体推杆运动并进入推杆孔内时,支撑体推杆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翻动。

所述支撑体移动机构包括能嵌置于大便检验导管内并与大便观察支撑体适配连接的内套筒,内套筒内设有定位推杆孔,定位推杆孔沿内套筒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管密封体包括能嵌置在定位推杆孔内的定位推杆、与所述定位推杆连接的定位推杆连接体、位于所述定位推杆连接体上的推杆连接限位体以及用于与所述定位推杆连接体、推杆连接限位体配合的安全栓;

所述安全栓能装配在定位推杆连接体上,且当安全栓与定位推杆连接体连接配合时,能通过与推杆连接限位体的配合阻挡定位推杆在定位推杆孔内下降;

当安全栓与定位推杆连接体分离后,定位推杆能在定位推杆孔内下降,并推动大便观察支撑体与内套筒的分离,以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上放置的大便跟随大便观察支撑体能落入大便检验导管内的下部。

在所述推杆连接限位体上设置取样口,所述取样口通过定位推杆连接体与内套筒相连通,以使得大便通过取样口、定位推杆连接体以及内套筒能置于大便观察支撑体上;推杆连接限位体上还设有用于密封取样口的取样口密封盖。

还包括用于获取待检验大便的取便器,所述取便器包括取便头以及与所述取便头连接的取便头连杆,所述取便头的头端具有斜切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大便检验导管内设置大便观察支撑体,在大便检验导管上设置密封的导管密封体,在大便检验导管内的底端设置化验液释放孔,通过大便观察支撑体能实现对待检验大便的肉眼观测,通过导管密封体能避免对大便观察及化验时对环境以及医务人员的污染,且能避免待检验的大便被环境污染,提高对大便检测的可靠性,操作简便,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便检验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大便观察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取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取便器上设置取便器封帽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密封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大便检验导管、2-释放孔封帽、3-导管密封盖、4-大便观察支撑体、5-支撑体牵拉线、6-牵拉线环、7-支撑台阶、8-封帽安装端、9-化验液释放孔、10-翻动导杆、11-支撑连接体、12-推杆环、13-支撑体推杆、14-推杆孔、15-取便头、16-取便头连杆、17-连杆限位环、18-取便活塞、19-活塞连杆、20-活塞连杆端板、21-取便器密封帽、22-封帽吸头、23-内套筒、24-安全栓、25-密封推体、26-定位推杆、27-定位推杆连接体、28-栓主体、29-安全栓手柄、30-定位推杆孔以及31-推杆连接限位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避免大便标本被污染,既能实现肉眼观测,又能在肉眼观测后实现化验检验,本实用新型包括大便检验导管1,在所述大便检验导管1内设置用于放置大便的大便观察支撑体4,在大便检验导管1的上端部设置可分离的导管密封体,通过所述导管密封体能封闭大便检验导管1。

具体地,大便检验导管1呈透明状,大便检验导管1呈管状结构,通过导管密封体能封闭大便检验导管1上端的开口,当导管密封体与大便检验导管1分离时,能够将待检验的大便置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当导管密封体压盖在大便检验导管1上时,利用导管密封体对大便检验导管1的封盖,能避免置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大便气味对环境以及医务人员的污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管密封体可以采用导管密封盖3,所述导管密封盖3与大便检验导管1相适配,导管密封盖3能盖在大便检验导管1的头端,并能实现对大便检验导管1的封闭。

此外,大便检验导管1内通过大便观察支撑体4形成上下两层结构,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可以盛放化验液,化验液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检验项目进行选择,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化验液可以预先注入的方式注入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还可以通过在导管密封盖3上设置化验液输送管,化验液输送管输送的化验液可以滴在大便上,并在大便检验导管1的下部进行留置。当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预先注入化验液时,可以将大便检验导管1倒置,使得化验液与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大便充分接触,在充分接触后,可以再将大便检验导管1正常放置,以实现对大便的化验检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上部设置支撑台阶7,通过支撑台阶7能支撑大便观察支撑体4;当然大便观察支撑体4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设置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体选择过程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移动大便观察支撑体4的支撑体移动机构,通过支撑体移动机构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移动后,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放置的大便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脱离,或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放置的大便跟随大便观察支撑体4能落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

具体使用时,将待检验的大便先置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然后用导管密封盖3密封大便检验导管1的上端开口,从而在避免对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污染的情况下,便于医务人员对大便的颜色等特征进行肉眼观察。在医务人员观察结束后,利用支撑体移动机构翻动大便观察支撑体4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的大便与大便检验导管1下部的化验液充分接触,从而利用化验液对大便进行化验,即医务人员能有效根据大便的颜色以及化验液的化验结果综合判断检验结果,确保整个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此外,在利用支撑体移动机构翻动大便观察支撑体4时,导管密封盖3始终位于大便检验导管1上,并实现对大便检验导管1上端口的密封,避免待检验大便对环境以及医务人员的污染,且待检验大便在进入大便检验导管1后,不再与外部环境接触,避免了大便标本被环境污染或其他的污染,提高大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在所述大便检验导管1的底端部设有化验液释放孔9,且在大便检验导管1的底端设置能封堵化验液释放孔9的释放孔封帽2;在释放孔封帽2与大便检验导管1分离,且按动大便检验导管1的下端时,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化验液能从化验液释放孔9内释放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大便检验导管1的底端设置化验液释放孔9,在利用化验液对大便检验后,通过按压大便检验导管1能使得检验后的化验液滴在载玻片或其他承载片上,以进行后续的检验需要。一般情况下,需要利用释放孔封帽2将大便检验导管1端部的化验液释放孔9封堵。为了便于释放孔封帽2的拆装,大便检验导管1的下端形成封帽安装端8,所述封帽安装端8的外径小于大便检验导管1其余部分的外径,释放孔封帽2与封帽安装端8适配,当释放孔封帽2安装于封帽安装端8上时,能实现对化验液释放孔9的封闭,避免大便检验导管1内化验液从化验液释放孔9溢出,确保大便检验导管1的正常使用。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体移动机构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体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大便观察支撑体4连接的支撑体牵拉线5,支撑体牵拉线5的一端与大便观察支撑体4连接,支撑体牵拉线5的另一端设有牵拉线环6,所述牵拉线环6位于大便检验导管1外。

具体实施时,支撑体牵拉线5与大便观察支撑体4的外圈连接,支撑体牵拉线5通过导管密封盖3与大便检验导管1间的缝隙穿出,且通过牵拉线环6能拉动支撑体牵拉线5,在通过牵拉线环6拉动支撑体牵拉线5时,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处于拉动并翻动状态,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的大便落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体移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体移动机构包括翻动导杆10,所述翻动导杆10的一端穿过导管密封盖3后伸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翻动导杆10伸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一端能与大便观察支撑体4接触,且翻动导杆10按压大便观察支撑体4时,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翻动。

具体实施时,翻动导杆10穿过导管密封盖3,并能相对导管密封盖3沿大便检验导管1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大便观察支撑体4呈圆盘状,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设置对称分布的支撑连接体11,大便观察支撑体4通过支撑连接体11支撑在支撑台阶7上,即大便观察支撑体4与支撑台阶7间具有两个支撑接触点,翻动导杆10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运动并与大便观察支撑体4接触时,翻动导管10与大便观察支撑体4间的接触位置不在大便观察支撑体4的轴线上,从而通过翻动导杆10按压大便观察支撑体4,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绕支撑连接体11轻微翻动,即达到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大便落入大便检验导管1下部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翻动推杆10直接将整个大便观察支撑体4推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在大便观察支撑体4位于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的大便能与化验液充分接触,实现对大便的检测。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体移动机构的第三种实施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体移动机构包括支撑体推杆13,在所述大便检验导管1内设有推杆孔14,所述推杆孔14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从支撑台阶7上垂直向下延伸,在大便检验导管1外设置用于推动支撑体推杆13运动的推杆环12,通过推杆环12推动支撑体推杆13运动并进入推杆孔14内时,支撑体推杆13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翻动。

具体实施时,推杆孔14的长度方向与大便检验导管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当采用支撑体推杆13与大便观察支撑体4配合时,大便观察支撑体4可以采用弹性薄膜等形式,当支撑体推杆13沿推杆孔14运动时,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收缩,随着大便观察支撑体4的收缩,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的待检验大便能落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

当然,支撑体移动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只要能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的待检验大便顺利落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即可,具体采用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6所示,还包括用于获取待检验大便的取便器,所述取便器包括取便头15以及与所述取便头15连接的取便头连杆16,所述取便头15的头端具有斜切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待检验的大便置入大便检验导管1的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还需要采用取便器进行取便,取便头15具有一定的容积,取便头15可以采用罐装或管状的形式,且在取便头15的头端设置斜切口,利用斜切口使得取便头15形成具有一定容积的铲头,通过取便头连杆16操作取便头15后,能便于将待检验大便铲在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

如图7所示,所述取便头15内设有取便活塞18,所述取便活塞18与活塞连杆19的一端连接,活塞连杆19的另一端从取便头连杆16穿出,且活塞连杆19能在取便头连杆16内运动,且活塞连杆19在取便头连杆16内运动时,能带动取便活塞18在取便头15内伸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待检验的大便具有形状时,可以利用取便头15直接获取,而当待检验的大便呈液体等形状时,无法直接利用取便头15进行获取,此时,利用取便头15内的取便活塞18在取便头15内运动,将待检验的大便抽取进入取便头15内,取便活塞18的尺寸与取便头15相适配,以保证取便活塞18在取便头15内运动,产水对待检验大便的吸引力。为了能提高吸引效果,在取便头15上设有安装取便器密封帽21,取便器密封帽21的形状与取便头15相适配,以便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腔体,即形成针管状的结构。当取便活塞18在取便头15内运动时,通过封帽吸头22能实现对液体状的大便进行吸引,使得大便进入取便头15内。

活塞连杆19的长度大于取便头连杆16的长度,所述取便头连杆16的端部设有连杆限位环17,活塞连杆19的端部设有活塞连杆端板20,活塞连杆19与取便头连杆16呈同轴分布,且活塞连杆19能在取便头连杆16内沿取便头连杆16的长度方向运动,以能实现驱动取便活塞18对取便头15内的运动。通过取便头15实现对待检验大便获取时,能够提高获取大便的效率及可靠性。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支撑体移动机构包括能嵌置于大便检验导管1内并与大便观察支撑体4适配连接的内套筒23,内套筒23内设有定位推杆孔30,定位推杆孔30沿内套筒23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管密封体包括能嵌置在定位推杆孔30内的定位推杆26、与所述定位推杆26连接的定位推杆连接体27、位于所述定位推杆连接体27上的推杆连接限位体31以及用于与所述定位推杆连接体27、推杆连接限位体31配合的安全栓24;

所述安全栓24能装配在定位推杆连接体27上,且当安全栓24与定位推杆连接体27连接配合时,能通过与推杆连接限位体31的配合阻挡定位推杆26在定位推杆孔30内下降;

当安全栓24与定位推杆连接体27分离后,定位推杆26能在定位推杆孔30内下降,并推动大便观察支撑体4与内套筒23的分离,以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放置的大便跟随大便观察支撑体4能落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套筒23的外壁可以与大便检验导管1的内壁紧密连接,内套筒23呈中空状,内套筒23可以位于大便检验导管1的上部、中部或其他所需的微至。一般地,大便观察支撑体4与内套筒23的底端连接,或大便观察支撑体4位于内套筒23内,大便观察支撑体4与内套筒23连接后,当前仅当在外力作用下才会使得大便观察支撑体4与内套筒23间的分离。定位推杆孔30位于内套筒23的管壁内,定位推杆孔30贯通内套筒23。

定位推杆26位于定位推杆连接体27的下部,推杆连接限位体31位于定位推杆连接体27的顶端,定位推杆连接体27呈柱状或块状,定位推杆连接体27与内套筒23中间的通孔适配。定位推杆连接体27上定位推杆26的数量与定位推杆孔30的数量相一致,当定位推杆26嵌置在定位推杆孔30内时,定位推杆连接体27位于内套筒23的上方,且定位推杆连接体27的下部可以嵌置在内套筒23的上部,定位推杆26可以在定位推杆孔30内沿定位推杆孔30的长度方向运动。定位推杆26与定位推杆孔30适配,通过定位推杆连接体27与内套筒23的配合,能实现对大便检验导管1的密封,避免将大便置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时,有大便的气味能从大便检验导管1的上端逸出。

安全栓24装配在定位推杆连接体27上时,通过安全栓24与推杆连接限位体31间的接触限位,能实现对定位推杆26在定位推杆孔30的运动进行限位。当对定位推杆26限位后,定位推杆26无法继续运动,即不会与大便观察支撑体4接触,无法推动大便观察支撑体4与内套筒23间的分离。当安全栓24与定位推杆连接体27分离时,定位推杆26在定位推杆孔30内运动,直至能推动大便观察支撑体4与内套筒23间的分离。大便观察支撑体4与内套筒23分离后,大便观察支撑体4以及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的大便均进入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下部,从而能利用大便检验导管1内下部的化验液进行化验操作,在化验操作后,可以通过挤压大便检验导管1将化验后的液体从化验液释放孔9释放出。

具体实施时,内套筒23可以采用透明材料支撑,大便观察支撑体4的中心区通过内套筒23的中心通孔裸露,当将大便置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后,依然可以透过内套筒23观察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大便的颜色等特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安全栓24与定位推杆连接体27的配合,能实现对大便观察支撑体4以及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大便的位置状态进行控制,实现所需的观察或化验操作。

安全栓24包括栓主体28以及位于所述栓主体28上的安全栓手柄29,栓主体28呈杈状,利用栓主体28能直接装配在定位推杆连接体27上,实现与定位推杆连接体27间的快速拆装。

进一步地,在所述推杆连接限位体31上设置取样口,所述取样口通过定位推杆连接体27与内套筒23相连通,以使得大便通过取样口、定位推杆连接体27以及内套筒23能置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推杆连接限位体31上还设有用于密封取样口的取样口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推杆连接限位体31上设置取样口后,定位推杆连接体27可以采用中空的管状结构,当取样口打开时,大便通过取样口、定位推杆连接体27以及内套筒23能置于大便观察支撑体4上,通过取样口密封盖能密封取样口,能避免大便气味的逸出。取样口密封盖与取样口间可以采用可拆分的连接形式。

本实用新型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设置大便观察支撑体4,在大便检验导管1上设置密封的导管密封体,在大便检验导管1内的底端设置化验液释放孔9,通过大便观察支撑体4能实现对待检验大便的肉眼观测,通过导管密封体能避免对大便观察及化验时对环境以及医务人员的污染,且能避免待检验的大便被环境污染,提高对大便检测的可靠性,操作简便,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