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测定抽检双重造影产气剂产气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169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产生计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产气剂产气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双重造影产气剂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复合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检查。

对于产气剂生产后需要定时抽检,检测产品的产气量是否合格,按照国家标准一包3克的产气剂,产生的气体量应不低于360ml,在生产线上的抽检一般不低于3%,以下(含50件)抽取样品2件,50件以上每增加50件多抽1件,不足50件按50件计算。如外观有异常现象需复检时,抽样量应加倍。

因此抽检结果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方法人工操作,无法满足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检测迅速,降低人工成本的产气剂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测定抽检双重造影产气剂产气量的装置,包括产气瓶、贮水瓶、测量筒,所述产气瓶的侧壁设有玻璃管出口,与贮水瓶通过进气玻璃管联通,所述贮水瓶内贮有0.5mol/L的硫酸液液体,贮水瓶内通过出液玻璃管与测量筒联通,所述进气玻璃管下端高于贮水瓶内液面,出液玻璃管的出液端深入贮水瓶内液面下,所述贮水瓶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套有第一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气管共用第一调节阀开启或关闭;所述产气瓶上方设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所述产气瓶下方固定到托盘上,多个托盘等间距的分布到转盘四周,所述转盘通过下方的转轴旋转;所述测量筒下方设有第三出液管,在第三出液管下方设有存液筒。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筒侧壁上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管出口与进气玻璃管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存液筒通过循环泵与第一进液管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与净化箱连接,所述净化箱内设有多道活性炭吸附层。

有益效果

本装置可以实现产气量的连续检测,可以快速得到产气结果;在测量时,只需要更换干燥的产气瓶就可以完成测量,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利于生产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净化箱将双重造影产气剂产生的气体通过活性炭吸附,净化检测环境,提高检测员的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产气瓶1、贮水瓶2、测量筒3、玻璃管出口4、出液玻璃管5、进气玻璃管6、出气管7、第一进液管8,第一调节阀9;第二进液管10,第二调节阀11,托盘12,转盘13,第三出液管14;第三调节阀15,存液筒16;循环泵17,净化箱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测定抽检双重造影产气剂产气量的装置,包括产气瓶、贮水瓶、测量筒,测量筒侧壁上设有刻度线。

产气瓶的侧壁设有玻璃管出口,与贮水瓶通过进气玻璃管联通,玻璃管出口与进气玻璃管密封连接。

贮水瓶内贮有0.5mol/L的硫酸液液体,贮水瓶内通过出液玻璃管与测量筒联通,进气玻璃管下端高于贮水瓶内液面,出液玻璃管的出液端深入贮水瓶内液面下,贮水瓶设有出气管,出气管与净化箱连接,净化箱内设有多道活性炭吸附层。

出气管内套有第一进液管,进液管和出气管共用第一调节阀开启或关闭;产气瓶上方设有第二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产气瓶下方固定到托盘上,多个托盘等间距的分布到转盘四周,转盘通过下方的转轴旋转;测量筒下方设有第三出液管,第三出液管上设有第三调节阀,在第三出液管下方设有存液筒。存液筒通过循环泵与第一进液管联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将装置的各部分按照顺序连接,打开第一调节阀,0.5mol/L的硫酸液液体由第一进液管流进贮水瓶,保证进气玻璃管口高于液面;出液玻璃管下端深入到液面下方,高于瓶底;在完全干燥的产气瓶内放入产气剂一包(3克),打开第二调节阀,常温水沿着第二进液管进入产气瓶内,产气剂遇水产生气体沿着产气瓶侧壁的玻璃管出口进入贮水瓶内,贮水瓶内压强改变液面下降,液体沿着出液玻璃管流入测量筒内,完成一次检测后,打开测量筒第三出液管的阀门,将产生的液体释放,重新更换干燥的产气瓶,重复以上步骤,完成产气量的再次测量。

在本装置中测量筒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循环泵重新注入贮水瓶内,降低了硫酸液液体的配置,降低测量成本,同时整个测量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产气量的测量速率,在上一个产气瓶反应时候,可以准备下个产气量测量的备品,同时记录检测结果;在检测结束之后将使用过的产气瓶统一集中回收清洗干燥,打开第一阀门重新注入硫酸液液体时,排出多余气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