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6348阅读:9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检测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混凝土抗渗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抗渗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所有混凝土耐久性检测中都涉及到混凝土抗渗的检测,传统的混凝土抗渗检测所用的密封材料有以下几种:一定比例的黄油和水泥混合成膏状涂抹密封法,黄油加水泥混合密封,要考虑黄油和水泥比例以及拌和的均匀程度,操作过程耗时费力,且对检测场所污染严重,并且密封效果不理想,加压到一定程度时,旁边易渗水;石蜡加松香密封法,用石蜡填充试件和试模间隙,虽然密封效果较好,但是入模温度和试件表面石蜡厚度不好控制,试件组合过程操作困难;硅胶或树脂密封材料密封性能好,但需在试件侧面涂摸一定厚度,对时间有限制要求,试件表面需干燥,经济性差;而使用传统的密封圈使用方便,但往往密封性不够好,密封圈易滑动使得抗渗试验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结构简单实用且密封性良好的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通过将螺旋形的主体套设在混凝土块外部,结合在主体端部的带粘胶的固定端的设置,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性良好且密封圈不易滑动,结构简单实用且成本不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紧密套设在圆台形的混凝土块外部,所述主体为具有弹性的上底面半径小于下底面半径的螺旋形结构;

一对固定端,其分别与螺旋形结构的所述主体的两端固定,且一对固定端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最上方与最下方,所述固定端包括基材和涂布在基材表面的可与混凝土块粘接的粘胶;

至少一对连接条,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外部且关于所述主体的中心对称,所述连接条垂直于所述主体且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体的上底面和下底面。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主体的端部可拆卸的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端还包括覆盖在粘胶表面的可撕下的铜版纸。

优选的是,螺旋形结构的所述主体的螺旋的圈数为2~4圈。

优选的是,所述主体包括内部的钢丝骨架材料和包裹在钢丝骨架材料外部的橡胶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主体的上底面直径为170~180mm,其下底面直径为180~190mm,高度为145~155mm。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试件密封不用石蜡、黄油或松香,简化了试验工序,节省了人力,减少了熔化石蜡等对环境的污染,更经济、更环保。密封圈包括主体部和固定端,螺旋形的主体有弹性的套设在混凝土块外部,可随着具体的待检测的混凝土块的大小调整,从而紧密贴合混凝土块,结合外部的连接条的设置确保抗渗试验时水不会从通道漏出,同时在主体端部设置带粘胶的固定端,粘胶可紧密的贴合混凝土块,从而保证贴合混凝土块的密封圈不易滑动,不留缝隙,确保密封圈的密封性良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包括:

主体1,其紧密套设在圆台形的混凝土块外部,所述主体1为具有弹性的上底面半径小于下底面半径的螺旋形结构;

一对固定端2,其分别与螺旋形结构的所述主体1的两端固定,且一对固定端2分别位于所述主体1的最上方与最下方,所述固定端2包括基材和涂布在基材表面的可与混凝土块粘接的粘胶;

至少一对连接条3,其固定于所述主体1的外部且关于所述主体1的中心对称,所述连接条3垂直于所述主体1且所述连接条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体1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具体可根据螺旋大小选择设置多对对称的连接条3。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圈使用时,如混凝土块的抗渗试件为上底面直径为175mm、下底面直径为185mm且高度为150mm的圆台体,取出成型后的混凝土块擦干表面,用钢丝刷刷净端面,待表面干燥后,预先用传统方法检测该抗渗试件为抗渗性好的试件。

将密封圈紧密套设在此圆台形的混凝土块外部,密封圈的下底面靠近混凝土块的下底面,密封圈的上底面靠近混凝土块的上底面,然后将一对固定端分别与混凝土块固定,接着将密封套圈套设的混凝土块装入抗渗试验的试模内,渗透水压分别为0.6MPa、0.8MPa、1.0MPa以及1.2MPa的情况下分别加压8小时,在混凝土试验周围均无渗水的情况下观察到混凝土试件也均无渗水,通过以上试验证明该密封圈能满足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的要求且该抗渗试件确为抗渗性好的试件。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2与所述主体1的端部可拆卸的固定。可拆卸的固定使得固定端可更换、调整、更加环保也方便使用,同时便于密封圈使用时将主体1套设在混凝土块外部或从混凝土块上取下。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2还包括覆盖在粘胶表面的可撕下的铜版纸。可撕下的铜版纸的设置避免主体1未紧密固定时固定端已粘接的情况的发生,更加环保也方便使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螺旋形结构的所述主体1的螺旋的圈数为2~4圈。螺旋圈数过多时,太密集的螺旋使固定端不易操作且增大了成本,圈数过少不能对混凝土块整体很好的固定,螺旋的圈数为优选为3圈。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1包括内部的钢丝骨架材料和包裹在钢丝骨架材料外部的橡胶材料。钢丝骨架材料和橡胶材料结合既满足弹性要求,也增大了强度,使主体与混凝土块结合更紧密。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1的上底面直径为170~180mm,其下底面直径为180~190mm,高度为145~155mm。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