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筛查有毒有害农药残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658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筛查有毒有害农药残留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又名农药残留速测卡、农药残留检测卡、农残速测卡;是以国家2003年公布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标准方法为原理,利用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高敏感的胆碱酯酶和显色剂做成的试纸。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水解为乙酸与靛酚,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现有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不方便进行批量升降调节控制,对农田积水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操控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方便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插入检测箱内的水中,通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可以方便对检测箱内的水的有毒有害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的快速筛查有毒有害农药残留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快速筛查有毒有害农药残留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检测箱,底座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安装轴,第一安装轴的两端设有第一移动轮,底座的另一侧底部设有第二安装轴,第二安装轴的两端设有第二移动轮,第二移动轮与第一移动轮均为万向轮;检测箱的顶部设有若干导向管,导向管呈竖直布置,导向管内套装有移动调节轴,移动调节轴呈竖直布置,移动调节轴的下端设有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设置在检测箱内,移动调节轴的上端为自由端;移动调节轴的上端之间设有对接架,对接架的一侧设有第一操作环,对接架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操作环;检测箱的一内侧壁位置设有第一液位条,检测箱的另一内侧壁位置设有第二液位条,第二液位条与第一液位条对应;检测箱的端部侧壁位置设有进液泵。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架上设有定位管,定位管的外周面套装有旋调管。

进一步地,所述旋调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定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定位管与旋调管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操作环与第二操作环均为环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为片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可以方便该装置的灵活移动;通过进液泵可以方便输入农田积水的水质,将取样过来的水倒入检测箱内;移动调节轴沿着导向管可以实现移动调节,从而可以方便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插入检测箱内的水中,通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可以方便对检测箱内的水的有毒有害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方便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快速筛查有毒有害农药残留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筛查有毒有害农药残留的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检测箱2,底座1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安装轴3,第一安装轴3的两端设有第一移动轮4,底座1的另一侧底部设有第二安装轴5,第二安装轴5的两端设有第二移动轮6,第二移动轮6与第一移动轮4均为万向轮;检测箱2的顶部设有若干导向管7,导向管7呈竖直布置,导向管7内套装有移动调节轴8,移动调节轴8呈竖直布置,移动调节轴8的下端设有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9,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9设置在检测箱2内,移动调节轴8的上端为自由端;移动调节轴8的上端之间设有对接架10,对接架10的一侧设有第一操作环11,对接架10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操作环12;检测箱2的一内侧壁位置设有第一液位条15,检测箱2的另一内侧壁位置设有第二液位条16,第二液位条16与第一液位条15对应;检测箱2的端部侧壁位置设有进液泵17;对接架10上设有定位管13,定位管13的外周面套装有旋调管14,旋调管14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定位管13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定位管13与旋调管14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操作环11与第二操作环12均为环形形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9为片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快速筛查有毒有害农药残留的装置,通过第一移动轮4与第二移动轮6可以方便该装置的灵活移动;通过进液泵17可以方便输入农田积水的水质,将取样过来的水倒入检测箱2内;移动调节轴8沿着导向管7可以实现移动调节,从而可以方便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9插入检测箱2内的水中,通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9可以方便对检测箱2内的水的有毒有害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方便检测。

其中,对接架10上设有定位管13,定位管13的外周面套装有旋调管14,旋调管14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定位管13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定位管13与旋调管14通过螺纹连接;所以通过旋调管14与定位管13可以方便使用者拿取对接架10。

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9为片状结构;所以通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9可以方便对水质中的有毒有害农药的残留状况进行检测与观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