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919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属于地质学领域。



背景技术:

地理信息的采集对于地质研究及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为地质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地址勘探的效率。三维激光扫描仪又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技术之后的一次技术革命。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提供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因此可以用于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目前,三维激光扫描仪被广泛应用于地址勘探中,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野外环境复杂,三维激光扫描仪在使用时经常因为晃动倾斜等不确定因素产生测量误差,给最终的数据收集带来误差或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野外使用时经常因为晃动倾斜等不确定因素产生测量误差,给最终的数据收集带来误差或错误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底座、旋转驱动组件、前后调节组件、左右调节组件和四个调平底脚,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底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设置在第一平台的上表面上,第一平台的下表面通过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第二平台的上表面连接,第二平台的下表面通过所述前后调节组件与第三平台的上表面连接,第三平台的下表面通过所述左右调节组件与底座的上表面连接,四个调平底脚均布设置在底座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野外复杂环境下稳定的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提高三维激光扫描仪在使用时的精确度,避免晃动、倾斜等确定因素带来的测量误差;2、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手动在水平面进行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微动调节,也能够通过手动进行旋转角度的调节,有效提高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测绘精度,提高数据信息收集的准确性,降低最终误差率,提高数据信息的可靠程度;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和安装方便快捷,便于野外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1、第一平台2、第二平台3、第三平台4、底座5、旋转驱动组件、前后调节组件、左右调节组件和四个调平底脚6,第一平台2、第二平台3、第三平台4、底座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1设置在第一平台2的上表面上,第一平台2的下表面通过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第二平台3的上表面连接,第二平台3的下表面通过所述前后调节组件与第三平台4的上表面连接,第三平台4的下表面通过所述左右调节组件与底座5的上表面连接,四个调平底脚6均布设置在底座5的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的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主动轴7、从动轴8、小齿轮9、大齿轮10、摇柄11、壳体12和两个轴承座13,壳体12设置在第二平台3的上表面上,主动轴7和从动轴8并排设置在壳体12内,且主动轴7和从动轴8的下端均通过轴承座13与第二平台3的上表面连接,从动轴8的上端穿过壳体12的顶部与第一平台2的下表面连接,大齿轮10套装在从动轴8上,小齿轮9套装在主动轴7上,大齿轮10与小齿轮9啮合,摇柄11的下端与小齿轮9上表面的边缘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的前后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母14、第一丝杠15、第一摇柄16和两个第一导轨17,两个第一导轨17并排平行设置在第三平台4的上表面上,第二平台3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一导轨17滑动连接,第一螺母14设置在第二平台3的下表面,第一丝杠15插装在第一螺母14内,且第一丝杠15的轴线与第一导轨17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平行,第一丝杠15的一端与第一摇柄16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装置的左右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螺母18、第二丝杠19、第二摇柄20和两个第二导轨21,两个第二导轨21并排平行设置在底座5的上表面上,且第二导轨2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一导轨17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第三平台4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二导轨21滑动连接,第二螺母18设置在第三平台4的下表面,第二丝杠19插装在第二螺母18内,且第二丝杠19的轴线与第二导轨2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平行,第二丝杠19的一端与第二摇柄20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三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