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888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检测器具,特别是一种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



背景技术:

漏电经常发生在用电器及输电线路上,对用电设备及人员安全影响极大,但是通常漏电故障及漏电位置难于测量,特别是对于人操作不方便的地方,现在虽然有钳形的电流检测表便于方便的对导线进行检测,通常需要利用绝缘操作杆,但是钳形电流表测量时应尽可能的让导线从钳形口的中间穿过才能使得测量准确,特别是对于户外处于风作用下的晃动的导线,对测量工作就更不利了,所以现有的钳形电流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另外,当电流较小时为了使得测量的更准确需要将导线在钳口体上绕几圈以提高感应的电流值,但是用手缠绕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本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具有辅助钳形表夹持导线的机构,起到固定导线,使导线尽量处于钳形口中心的位置,便于对导线电流的准确测量,并方便钳口体对电缆的缠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包括检测电流的钳形表,与所述钳形表钳口并行的设置有螺旋固线器,螺旋固线器包括螺旋体,即一根铁丝或贴条螺旋的盘绕成的螺旋线状的物体,螺旋体的中部固定在转动电机轴上,电机上固定有挡杆,电机控制螺旋体相对挡杆转动,挡杆与螺旋体的径向平行,挡杆的长度大于螺旋体的径向长度,所述电机通过连接杆体与钳形表相对固定连接,螺旋体径向平面与钳形表的钳口平行,螺旋体的中部与所述钳口中部对应,所述钳形表安装在绝缘操作杆上,所述钳口的半个钳口体上设置有控制钳口体相对钳形表本体转动的电转动机构。所述绝缘操作杆为具有弹珠卡扣的多段杆体连接而成,以便于根据需要控制绝缘操作杆的长度,与钳形表连接的杆体上设置有放大镜,放大镜用于更清楚的观察表头的工作或查看表的显示数字。

工作时,用操作杆使得钳形表靠近待测电缆,打开钳形表的钳口,电缆放在螺旋体的进口处,控制电机带动螺旋体转动,在挡杆的引导下将电缆导引到螺旋体的中部,即钳口的中部,然后闭合钳口进行电流测量。当测量完成后,打开钳口,螺旋体反向转动,在挡杆的引导下将电缆送出螺旋体。当需要将电缆在钳口处绕几圈测量时,先打开钳形口,利用电转动机构控制半个钳口体相对电缆转动,从而使得电缆缠绕在钳口体上。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电转动机构为:钳口体与钳形表通过旋转电接头连接,使得钳口体转动时依然能实现电连接,与钳口体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接头外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由旋转电接头控制电机控制转动,使得钳口体转动缠绕电缆。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所述钳口为圆形钳口,所述电转动机构设置在固定的钳口体上。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所述螺旋体为两个,两个螺旋体分别设置在所述钳口的两侧。两个螺旋体可对电缆实现更稳定的操作,使得电缆更好的处在钳口中心处。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所述挡杆为以电机为中心的向外发散设置的多个。挡杆之间的夹角有利于更好的将电缆引导到螺旋体的进口处。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所述挡杆为长度可伸缩杆,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钩住电缆的倒钩,所述倒钩的方向与导线进入螺旋体中部的方向一致。带倒钩的伸缩杆更有利于将远处的电缆钩到螺旋体处。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所述连接杆体为可伸缩杆。使得螺旋体相对钳口升降,从而方便的控制电缆离开或进入钳口,便于在切换钳形表挡位时使电缆离开钳口。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所述可伸缩的连接杆体相对钳形表可控转动的设置在钳形表的机体上。控制连接杆体相对钳形表转动更有利于使得螺旋体接近电缆。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所述挡杆相对于绝缘操作杆垂直设置。便于从上下方向将电缆放入螺旋体。

在上述的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中,所述挡杆与绝缘操作杆同向设置。便于从两侧将电缆放入螺旋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与钳形表配合的螺旋体便于将电缆送入钳口中心处,使得测量更准确,利用可转动的钳口体实现对电缆的卷绕。

2、本实用新型利用可伸缩杆体控制螺旋体相对钳形口动作,从而控制电缆进入或离开钳口,便于对钳形表量程的切换操作。

3、本实用新型利用具有倒钩的伸缩挡杆便于将较远处的电缆送入螺旋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钳口体缠绕电缆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具有螺旋固线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挡杆与绝缘操作杆同向设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挡杆相对于绝缘操作杆垂直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8是内杆与外杆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A-A截面的示意图。

图中,钳形表1、钳口101、活动钳口体101.1、固定钳口体101.2、螺旋体2、转动电机3、挡杆4、绝缘操作杆5、电缆6、连接杆体7、旋转电机8、倒钩9、旋转电接头10、旋转电接头控制电机11、传动齿轮12、放大镜13、外杆31、孔32、内杆33、弹簧34、弹珠3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2、3、4所示,一种多功能输电线故障检测器,包括钳形表1,与所述钳形表钳口并行的设置有螺旋固线器,螺旋固线器包括螺旋体2,即一根铁丝或贴条螺旋的盘绕成的螺旋线状的物体,螺旋体的中部固定在转动电机3的轴上,转动电机上固定有挡杆4,转动电机控制螺旋体相对挡杆转动,挡杆与螺旋体的径向平行,挡杆的长度大于螺旋体的径向长度,即挡杆的端部超过螺旋体的边缘,所述电机通过连接杆体与钳形表相对固定连接,螺旋体径向平面与钳形表的钳口101平行,螺旋体的中部与所述钳口中部对应,所述钳形表安装在绝缘操作杆5上。所述钳口的半个钳口体上设置有控制钳口体相对钳形表本体转动的电转动机构。电转动机构为:钳口体与钳形表通过旋转电接头10连接,使得钳口体转动时依然能实现电连接,与钳口体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接头外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由旋转电接头控制电机11轴上的与旋转电接头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12控制转动,使得钳口体转动缠绕电缆。所述钳口为圆形钳口,两个半圆形的钳口体组成圆形的钳口,其中的一个钳口体可手动开合的活动钳口体101.1,另一个钳口体为固定钳口体101.2,所述电转动机构设置在固定的钳口体上,即利用固定的钳口体转动。所述绝缘操作杆为具有弹珠卡扣的多段杆体连接而成,以便于根据需要控制绝缘操作杆的长度。如图8、9所示,弹珠卡扣的多段杆体连接方式为:在内杆33内设置有沿杆体截面径向伸缩的弹簧34,弹簧顶端顶压有弹珠35,内杆外套有外杆31,外杆上设置有与弹珠配合的孔32,将两个杆体套接在一起,弹珠卡在外杆的孔中,从而将内杆与外杆连接起来。与钳形表连接的杆体上设置有放大镜13,放大镜用于更清楚的观察表头的工作或查看表的显示数字。

工作时,用操作杆使得钳形表靠近待测电缆,打开钳形表的钳口,电缆放在螺旋体的进口处,控制电机带动螺旋体转动,在挡杆的引导下将电缆导引到螺旋体的中部,即钳口的中部,然后闭合钳口进行电流测量。当测量完成后,打开钳口,螺旋体反向转动,在挡杆的引导下将电缆送出螺旋体。当需要将电缆在钳口处绕几圈测量时,先打开钳形口,利用电转动机构控制半个钳口体相对电缆转动,从而使得电缆缠绕在钳口体上。

进一步,所述螺旋体为两个,两个螺旋体分别设置在所述钳口的两侧。两个螺旋体可对电缆实现更稳定的操作,使得电缆6更好的处在钳口中心处。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体7为可伸缩杆,如气压缸或电动缸。使得螺旋体相对钳口升降,从而方便的控制电缆离开或进入钳口,便于在切换钳形表挡位时使电缆离开钳口。

进一步,所述可伸缩的连接杆体相对钳形表可控转动的设置在钳形表的机体上,例如连接杆体连接在钳形表的机体上,利用旋转电机8控制连接杆体的转动。控制连接杆体相对钳形表转动更有利于使得螺旋体接近电缆。

进一步,如图5、6所示,所述挡杆可相对于绝缘操作杆垂直设置。便于从上下方向将电缆放入螺旋体。所述挡杆也可与绝缘操作杆同向设置。便于从两侧将电缆放入螺旋体。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进一步,所述挡杆为以电机为中心的向外发散设置的多个,本实施例为4个。挡杆之间的夹角有利于更好的将电缆引导到螺旋体的进口处。

进一步,所述挡杆为长度可伸缩杆,如气压缸或电动缸,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钩住电缆的倒钩9,所述倒钩的方向与导线进入螺旋体中部的方向一致。带倒钩的伸缩杆更有利于将远处的电缆钩到螺旋体处。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