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大电流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9935阅读:2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大电流探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大电流探针。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开发与应用在近代才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生产设备也较其它传统行业发展得晚多,动力电池更是近几年才开始大批量生产,而在生产的初期,基本上50A以上的电芯进行生产,在化成与分容的过程中,电源与电芯之间的连接,都是将电源的正负极线耳通过镙丝锁死在电芯的两个极耳上完成的,使用这种方式对批量的电芯生产,在效率与工艺上都存在很大的制约,造出这种制约的主要因素如下:

1)锁镙丝需要很长的时间,直接导致人力资源大量浪费;

2)使用人力操作存在品质与安全等隐性问题;

3)锁镙丝工艺对电芯结构的结构有很大限制,使电芯设计的局限性非常大,有的设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几道后工序才能完成,即浪费材料与人力资源,又限制产品的结构的多样化;

4)不易实现大批量生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用探针连接的方式产生。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市场上所生产的大电流探针,一直都存在使用不稳定的安全问题,包括日本与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因为探针的接触部分不能与电芯的极耳充分接触而导至高温烧坏探针与极耳,时而有起火的现象。

目前,在探针的加工工艺中,探针的端面可以加工得非常平整,电芯的极耳也相对比较平整,但是两个工件都是可移动的,在生产中总会存在一定的偏摆,很多时候这个偏摆的角度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所以导致看似接触良好的两个件在放大后会发现有效的接触点就只有几个,进而使得导通的接触面电阻增大,温度升高,最后烧坏电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过大电流探针,该探针解决了大容量动力电池在化成与分容中极耳与电源的连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大电流探针,包括固定座、支撑架、电流针、电压针、大头端部、弹簧、绝缘粒和韧性电流针,所述支撑架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具有一活动通孔,所述电流针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所述电流针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大头端部与所述连接部装配在一起,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韧性电流针与所述大头端部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电流针,所述电流针穿设于所述活动通孔,所述电压针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电压针均穿设于所述电流针的内部,且两根所述电压针通过若干个所述绝缘粒与所述电流针绝缘装配,两根所述电压针的端部均设置有尖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所述大头端部包括端部本体、端盖、两个中央孔和若干个边缘孔,所述端部本体为圆柱结构,所述端盖一体成型于所述端部本体的端部,两个所述中央孔均贯穿于所述端部本体的中央,若干个所述边缘孔均匀贯穿于所述端盖的边缘,所述端盖具有凹凸不平的锯齿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所述韧性电流针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连接部的边缘均匀分布有与所述边缘孔对应的若干个连接孔,若干个所述韧性电流针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边缘孔,若干个所述韧性电流针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螺母,所述螺纹部通过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固定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大电流探针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架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沿所述固定座对称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座、支撑架、电流针、韧性电流针,电压针、大头端部、弹簧和绝缘粒,所述支撑架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具有一活动通孔,所述电流针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所述电流针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大头端部与所述连接部装配在一起,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韧性电流针与所述大头端部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电流针,所述电流针穿设于所述活动通孔,所述电压针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电压针均穿设于所述电流针的内部,且两根所述电压针通过若干个所述绝缘粒与所述电流针绝缘装配,两根所述电压针的端部均设置有尖齿部。在本实用新型对电芯极耳加压的过程中,大头端部的端面和韧性电流针都能很好的与电芯极耳接触,当电压针压至与大头端部的端面持平时,大头端部的端面和韧性电流针能充分与电芯极耳接触,从而使电芯与本实用新型的接触达到最理想状态,有效解决大电流通电的发热问题,解决了动力电池超过100A不能使用探针快速生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过大电流、稳定可靠性好、接触性能好、维护更换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压针和大头端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过大电流探针,包括固定座1、支撑架2、电流针3、电压针4、大头端部5、弹簧6、绝缘粒7和韧性电流针8,支撑架2垂直设置于固定座1,固定座1的中部具有一活动通孔11,电流针3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31,电流针3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32,大头端部5与连接部32装配在一起,连接部32通过韧性电流针8与大头端部5连接,弹簧6套设于电流针3,电流针3穿设于活动通孔11,电压针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电压针4均穿设于电流针3的内部,且两根电压针4通过若干个绝缘粒7与电流针3绝缘装配,两根电压针4的端部均设置有尖齿部41。

优选地,大头端部5包括端部本体51、端盖52、两个中央孔53和若干个边缘孔54,端部本体51为圆柱结构,端盖52一体成型于端部本体51的端部,两个中央孔53均贯穿于端部本体51的中央,若干个边缘孔54均匀贯穿于端盖52的边缘,端盖52具有凹凸不平的锯齿面521。

优选地,弹簧6的一端顶抵于连接部32,弹簧6的另一端顶抵于固定座1的顶部内壁。

优选地,韧性电流针8的数量为若干个,连接部32的边缘均匀分布有与边缘孔54对应的若干个连接孔321,若干个韧性电流针8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若干个边缘孔54,若干个韧性电流针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若干个连接孔321。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螺母9,螺纹部31通过螺母9固定于固定座1。

优选地,支撑架2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沿固定座1对称的安装孔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自动化生产、老化、极测试设备上面,将本实用新型分别与电池极柱和电源进行连接时,电压针4的尖齿部41先接触到电芯极柱的表面,使设备采集到电池的电压,压缩至电压针4的尖齿部与韧性电流针8的端部平行时,韧性电流针8的端部同时接触电芯极耳,继续向电芯压缩,电压针4、韧性电流针8和端盖52的锯齿面521同时接触电芯极耳,此种在下压过程中分开呈阶梯性依次接触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为化成、分容与测试提供了可靠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化成、分容与测试设备,能有效的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动力电池超过100A不能使用探针快速生产的问题,为以后的新能源动力电芯生产提供了一种快捷的化成与分容测试的连接件。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