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管道水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064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灌管道水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肥机一体化技术作为将灌溉和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然而在当前,作为水肥机一体化技术的终端部分——滴灌管道,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滴头的流道较小,滴头易于堵塞,且滴灌水量相对较小,容易造成盐分积累等问题。滴灌管道使用一定时间后,因为没法检测每个滴灌管道是否正常,所以需要整体更换,增加资金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灌管道水压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滴灌管道水压检测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电源、控制芯片、水压传感器、Zigbee无线模块,所述机箱一侧设置有管道接口,水压传感器的检测端由机箱伸入管道接口内,所述电源、水压传感器、Zigbee无线模块均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通过Zigbee无线模块将水压信息发送给水肥机。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数码管。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上设置有用于向电源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锂电池组。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为用STM32f103RCT6微型32位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接口上设置有用于与外滴灌管道相连接的外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灵活性好,实现堵塞管道的判断和更换,节省开支,可以实现户外独立运行,环保节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太阳能电池板;2- Zigbee无线模块;3-数码管;4-控制芯片;5-电源;6-管道接口;7-水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滴灌管道水压检测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电源、控制芯片、水压传感器、Zigbee无线模块,所述机箱一侧设置有管道接口,水压传感器的检测端由机箱伸入管道接口内,所述电源、水压传感器、Zigbee无线模块均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通过Zigbee无线模块将水压信息发送给水肥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数码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上设置有用于向电源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为锂电池组。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采用电池板和锂电池结合的方式,为系统的工作进行供电,白天光照强度大时,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大于锂电池组的电压,系统自动为锂电池组供电,夜晚不工作时,自动将电能存储到锂电池中,不需要外部的供电电源,可以独立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为用STM32f103RCT6微型32位单片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接口上设置有用于与外滴灌管道相连接的外螺纹。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采用STM32f103RCT6微型32位单片机,通过内部集成12位高精度AD转换功能,来检测水压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压值,并通过电压值和水压的对应关系函数,计算出当前的水压。根据水压的大小来判断滴灌管道是否堵塞。将检测到的水压值,通过一个数码管显示出来,方便工作人员的现场检测。同时通过Zigbee无线模块将水压信息发送到指定的IP地址。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Zigbee的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是1km,通过中继的方式,可以实现大面积的信息组网。满足现场的要求,同时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水压传感器监测范围0-10MPa,输入电压直流5V,输出根据水压不同,变化值范围为0.5-4.5V。水压精度可以达到1%FSO,响应时间为2秒。可以很好地与控制芯片电气兼容。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采用Zigbee组网的方式与水肥机系统信息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水压传感器,可以实现堵塞管道的判断和更换,节省开支;系统采用Zigbee无线检测技术,可以同时对1000多条滴灌管道,同时监测;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户外独立运行,环保节能。

本装置的原理是,通过检测压力应变片承受不同的水压,发生形变,导致应变片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得出应变片电阻的分压,再通过控制芯片AD转换,可以得到对应的电压值大小。系统采用超低功耗单片机控制,可以将检测到的水压信息,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并通过Zigbee无线模块,将水压信息发送给水肥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户外独立运行,环保节能。具有安装方便、灵活性好的特点。同时采用模块化,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

上列为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