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8195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试验领域,具体是一种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交通、核电和采矿等行业进行地下建筑物设计时需要进行地应力测量,其中一类较为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应力解除法,包括孔壁应变法、孔径应变法和孔底应变法。以上各种方法均有不同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如孔壁应变法有空心包体应变计,孔径应变法有孔径变形计等。各测试设备依据测量过程中获得的变形数据、测量元件的分布和测量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测量部位的应力特征。对于以上方法而言,由于测量过程复杂,测试过程中设备本身带入的系统误差,加上测试岩体的各向异性,测试过程带入的随机误差的因素多,测试结果往往随机变动大,因此,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的精度易受到质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装置,通过建立仿真试验模型、对模型施加已知应力环境的仿真试验,从而可对单个测试方法、技术或设备的测试精度进行校验,或者进行不同方法间的测试精度比较。

一种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装置,包括试验岩石洞室、设于试验洞室内的试验台、设于试验台的试验材料、用于对试验材料进行加载的预应力加载装置、与预应力加载装置连接的钻机及附属设备、埋设于试验材料的应力测试元件及与应力测试元件连接的试验仪器,所述应力测试元件由钻机及附属设备对试验材料进行钻孔后埋设于孔内;所述预应力加载装置包括设于试验材料前端面的前置传力板、支撑设于上部洞室墙壁和试验台之间的反力柱、设于试验材料各个端面的传力部件以及加压及支撑部件,应力测试元件与传力部件受力接触,加压及支撑部件与传力部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试验材料为介质材料均匀的水泥、各向同性无裂隙岩体或颗粒细微的混凝土材料。

进一步的,试验材料的截面大于等于400mm×400mm。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装置可对单个测试方法进行仿真试验,并对设备的测试精度进行校验,或者进行不同方法间的测试精度比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坐标系示意图。

图中:1—试验洞室,2—试验台,3—试验仪器,4—钻机及附属设备,5—前置传力板,6—反力柱,7—洞室墙壁,8—试验材料,9—传力部件,10—加压及支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装置包括试验洞室1、设于试验洞室1内的试验台2、设于试验台2的试验材料8、用于对试验材料8进行加载的预应力加载装置、与预应力加载装置连接的钻机及附属设备4、埋设于试验材料8的应力测试元件(图未示出)及与应力测试元件连接的试验仪器3。

试验洞室1的外围为试验洞室墙壁7,所述预应力加载装置包括设于试验材料8前端面的前置传力板5、支撑设于上部洞室墙壁7和试验台2之间的反力柱6、设于试验材料8各个端面的传力部件9以及加压及支撑部件10,应力测试元件与传力部件9受力接触,加压及支撑部件10与传力部件9连接。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除应力测量法测量精度的校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充分利用勘探洞室,建立已知应力环境的试验加载模型,如图1所示,所述试验加载模型包括试验岩石洞室1、设于试验洞室1内的试验台2、设于试验台2的试验材料8、用于对试验材料8进行加载的预应力加载装置、与预应力加载装置连接的钻机及附属设备4、埋设于试验材料8的应力测试元件及与应力测试元件连接的试验仪器3,所述应力测试元件由钻机及附属设备4对试验材料8进行钻孔后埋设于孔内;试验洞室1的外围为经过加固的洞室墙壁7,所述预应力加载装置包括设于试验材料8前端面的前置传力板5、支撑设于上部洞室墙壁7和试验台2之间的反力柱6、设于试验材料8各个端面的传力部件9以及加压及支撑部件10,应力测试元件与传力部件9受力接触,加压及支撑部件10与传力部件9连接。试验洞室1作为仿真试验环境采用勘探岩石洞室,洞室温度较为恒定、不需要加固,可以提供大试验荷载,可减少试验墙壁加固成本。

其中试验材料8宜选用介质材料均匀的水泥、各向同性无裂隙岩体或颗粒细微的混凝土材料等,试验材料8的截面尺寸宜为400mm×400mm或以上。

第二步,模型加载。上述试验模型组装完成后,通过加压及支撑部件10、传力部件9对试验材料8进行预应力加载,可对试验材料8施加已知的三维或二维预应力环境。模型加载宜采用三向不等值加载(为了降低角度测量误差,如X向为10Mpa,Y向8Mpa,Z向为6MPa等),二维应力测量时轴向(Z向)加载为零;不同样本间易采用相同加载方式。

第三步,仿真试验。对试验材料8的加载完成并稳定变形后,由钻机及附属设备4对试验材料8进行钻孔,完成应力测试元件的埋设,随后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试验仪器3完成对试验数据的采集,通过试验仪器3进行检测或监测应力场变化,随后完成其它辅助试验和测试结果计算。

由上述加载装置对试验材料8进行的加载应力场可认为是应力场“真值”,如有必要可在实验材料8靠近试验部位或在试验材料8及传力部件9之间埋设合适的应力应变测量器件以确定应力场真值。

在如图2所示坐标系中,规定三个主应力量值分别为σ1、σ2和σ3,方位角分别为α1、α2和α3,各角度以正X轴向为0°,向Y轴正向偏转为正,取值范围为±180°。倾角分别为1、2和3,取值范围为±90°。二维应力量值的大、小主应力量值分别为σ1和σ2,角度分别为α1和α2,取值范围为±90°。

假设仿真测试结果的主应力量值分别为σ1′、σ2′和σ3′,方位角分别为α1′、α2′和α3′,倾角分别为1′、2′和3′。二维应力量值的大、小主应力分别为σ1′和σ2′,角度分别为α1′和α2′。坐标系和取值规定等同“真值”。

地应力测量结果是多维度结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对测试结果的量值综合误差和角度综合误差分别表述,也可相加表述的办法。量值和角度综合误差分别采用各主应力量值和角度的相对误差平方和的均方根进行表述,各主应力量值和角度具有相同权重。

应力量值误差采用各主应力测量相对误差的均方根表示,则单个试验材料8(多个重复试验的第i个)的相对误差由(1)式表示。其中k为维度,k为2时对应为二维应力测试方法,k为3时对应三维应力测量方法。多个(n个)试验样本的测量误差如(2)式所示。

三维应力测量的角度误差定量表示为(3)式,二维应力测量的角度误差表示为(4)式,同类试验的多个(n个)试验样本的角度测量误差如(5)式所示。

第i个试验材料的主应力测量误差为:

多个(共n个)仿真试验的测量误差为:

第i个仿真试验三维应力测量的角度误差为:

其中,|akk'|和|βkk'|为角度偏差,ξk和ζk为角度偏差相对值,θi-max为角度偏差的最大值,式(4)同。

二维应力测量的角度误差表述为:

多个(共n个)试验样本的角度测量误差为:

采用以上处理的测量精度表示方法可以定量表述一个测量方法(设备)的测量精度(测量误差),建议量值综合误差和角度综合误差分别比较。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一套地应力测试设备或技术,单个主应力量值相对误差最大值δi-max小于0.3,主应力测量误差ε或小于0.3,各主应力方位角和倾角角度偏差最大为30度的情况下(此时,Δi=0.26,θi-max=0.33),该测试设备或技术为合格测试技术。主应力测试误差和主应力角度偏差越小说明测试技术测量精度越高。而超出以上范围的测试技术或设备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