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化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279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化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化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代工业正朝着“三高”( 即高温、高强、高载 ) 方向发展。设备和构件在“三高”运行状态下往往未到下一个常规检测周期就已发生掇坏,造成严重的后果。传统无损检测(NDT)方法(超声、磁粉、渗透、涡流和射线等)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但由于原理和工艺的局限性,传统NDT法不能检出已发展成形的缺陷。大量的铁磁性金属构件,如锅炉压力容器、管道、桥梁、铁路、汽轮机叶片、转子和重要焊接部件等,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不可避免建存在着由于应力集中和缺陷扩展而引发事故的危险性。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551508 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管道,检测管道内侧均匀设置有磁探头,检测管道外侧设置有旋转滑道;检测管道外侧设有永磁铁安装套,所述永磁铁安装套内侧设置有与检测管道外侧设置的旋转滑道相对应的滑轨,外侧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永磁铁安装槽,永磁铁安装槽内设置有螺纹,永磁铁棒端部亦设置有螺纹,永磁铁棒通过螺纹活动安装在永磁铁安装槽内;检测管道一侧沿周向设置有多根信号线,每根信号线均用于收集同等半径向量上的一系列磁探头所传递的信号。但是现有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存在着操作工作量大,定位准确率低,支撑稳定性差,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智能化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化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存在着操作工作量大,定位准确率低,支撑稳定性差,适用范围小的问题。一种新型智能化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包括磁探头,磁铁棒,安装槽,固定套,位移传感器,信号线,延伸管,防护套,支撑机构,旋转盘,电机一,电机二,丝杆,操控装置,伺服控制装置和报警器,所述的磁探头安装在固定套的外侧;所述的磁铁棒通过安装槽安装在固定套的外侧;所述的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操控装置相连;所述的延伸管通过丝杆与电机二相连;所述的防护套套在丝杆的外侧;所述的旋转盘与电机一相连;所述的支撑机构支撑在旋转盘外侧;所述的伺服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机一和电机二相连;所述的报警器镶嵌在操控装置的侧部;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加长筒,支撑筒,滑槽,橡胶套和固定凹槽,所述的加长筒通过滑槽安装在支撑筒的上部;所述的加长筒外侧固定橡胶套;所述的固定凹槽设置在支撑筒的底端。

所述的加长筒采用长度为30厘米至70厘米的圆柱金属筒,有利于扩大支撑面积,保证结构稳定,提高检测精度,降低人工劳动量。

所述的橡胶套采用厚度为2毫米至5毫米的橡胶薄套,有利于支撑稳定,安全可靠,降低劳动量。

所述的位移传感器采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有利于检测位置精度,便于准确定位。

所述的防护套采用伸缩长度为20厘米至70厘米的波纹管,有利于保护丝杆,提高传动精度。

所述的电机一或者电机二采用交流伺服电机,有利于提高运行精度,便于准确定位。

所述的丝杆采用外循环滚珠丝杆;所述的丝杆与电机二相连,有利于实现直线移动,运行稳定,控制可靠。

所述的操控装置内部采用型号为STC12C5A60S2的单片机芯片,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水平,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智能化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设置,有利于扩大支撑面积,保证结构稳定,提高检测精度,降低人工劳动量。

2.本实用新型的丝杆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磁探头直线移动,运行稳定,控制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操控装置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水平,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磁探头,2-磁铁棒,3-安装槽,4-固定套,5-位移传感器,6-信号线,7-延伸管,8-防护套,9-支撑机构,91-加长筒,92-支撑筒,93-滑槽,94-橡胶套,95-固定凹槽,10-旋转盘,11-电机一,12-电机二,13-丝杆,14-操控装置,15-伺服控制装置,16-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化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设备,包括磁探头1,磁铁棒2,安装槽3,固定套4,位移传感器5,信号线6,延伸管7,防护套8,支撑机构9,旋转盘10,电机一11,电机二12,丝杆13,操控装置14,伺服控制装置15和报警器16,所述的磁探头1安装在固定套4的外侧;所述的磁铁棒2通过安装槽3安装在固定套4的外侧;所述的位移传感器5通过信号线6与操控装置14相连;所述的延伸管7通过丝杆13与电机二12相连;所述的防护套8套在丝杆13的外侧;所述的旋转盘10与电机一11相连;所述的支撑机构9支撑在旋转盘10外侧;所述的伺服控制装置15通过导线与电机一11和电机二12相连;所述的报警器16镶嵌在操控装置14的侧部;所述的支撑机构9包括加长筒91,支撑筒92,滑槽93,橡胶套94和固定凹槽95,所述的加长筒91通过滑槽93安装在支撑筒92的上部;所述的加长筒91外侧固定橡胶套94;所述的固定凹槽95设置在支撑筒92的底端。

所述的加长筒91采用长度为30厘米至70厘米的圆柱金属筒,有利于扩大支撑面积,保证结构稳定,提高检测精度,降低人工劳动量。

所述的橡胶套94采用厚度为2毫米至5毫米的橡胶薄套,有利于支撑稳定,安全可靠,降低劳动量。

所述的位移传感器5采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有利于检测位置精度,便于准确定位。

所述的防护套8采用伸缩长度为20厘米至70厘米的波纹管,有利于保护丝杆13,提高传动精度。

所述的电机一11或者电机二12采用交流伺服电机,有利于提高运行精度,便于准确定位。

所述的丝杆13采用外循环滚珠丝杆;所述的丝杆13与电机二12相连,有利于实现直线移动,运行稳定,控制可靠。

所述的操控装置14内部采用型号为STC12C5A60S2的单片机芯片,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水平,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二12通过丝杆13驱动延伸管7,实现磁探头1直线移动,通过位移传感器5将位置信息传递至操控装置14,操控装置14记录磁探头1的检查信息,通过电机一11实现磁探头1的旋转运动,操控装置14通过伺服装置15驱动电机一11和电机二12,实现磁探头1的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