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57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经纬仪台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纬仪台架。



背景技术:

经纬仪是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经纬仪在使用时需要先借助工具进行粗对中和粗整平,然后通过经纬仪进行细对中和细整平,现有粗对中和粗整平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调整经纬仪台架来实现,目前,公知的经纬仪台架是由三脚架和平台两部分组成,使用时需要调整三个支脚进行粗对中、整平,而现有的经纬仪台架在粗对中、整平时相互影响,造成反复对中、整平,步骤繁琐,误差较大,由此可见这种对中、整平方式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经纬仪台架,该经纬仪台架便于经纬仪的粗对中和整平,降低误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三个支脚和由该三个支脚支撑的主体台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主体台架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连接有平衡台架,平衡台架为中空结构,平衡台架下部的内壁上环设有配重环,配重环的中心线与平衡台架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配重环的内壁上设有对中装置,所述平衡台架下部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平衡环。

所述平衡台架的中部环设有球形凸起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环设有环槽,环槽内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均布有多个转腔,每个转腔内均转动连接有滚球,每个滚球的侧部均伸出转腔且球形凸起部的侧面接触,所述球形凸起部的圆心高于连接环的圆心。

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平衡台架的中部环设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球。

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平衡台架的中部环设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均布有多个转腔,每个转腔内均转动连接有滚球,每个滚球的侧部均伸出转腔且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

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转槽,所述平衡台架的中部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与第一转槽对应的第二转槽,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转槽和第二转槽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滚球。

所述平衡台架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通孔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平衡台架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孔,所述球形凸起的下部设有镂空区。

所述主体台架的侧部设有与平衡台架配合的顶紧螺栓。

所述对中装置为设置在配重环内壁上的激光灯。

所述平衡台架下部的外表面环设有滑道,所述平衡环的内圆周面上设有与滑道配合的滑块,所述平衡环的中心线与平衡台架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每个支脚均包括导轨杆和滑动连接在导轨杆上的滑杆,所述滑杆的侧部设有与导轨杆配合的顶紧销,相邻两支脚之间安装有连接杆。

采用上述方案后的优点效果是:将平衡台架粗略放到对中位置,打开激光,滑动平衡环,双手扶住支撑腿,使激光灯发射出的直线和对中点对中,对中完毕,旋拧顶紧螺栓实现平衡台架的定位。进而安装经纬仪,通过经纬仪进行细对中、整平。该结构使得粗对中、整平为一个整体步骤,对中完毕的同时,整平也为同时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便于经纬仪的粗对中和整平,降低误差,缩减对中和整平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体台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体台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平衡台架的俯视图;

图5是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平衡台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平衡台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平衡台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经纬仪台架包括三个支脚1和由该三个支脚1支撑的主体台架5,本实施例中每个支脚1均包括导轨杆11和滑动连接在导轨杆11上的滑杆12,滑杆12的侧部设有与导轨杆11配合的顶紧销13,滑动滑杆12即可调整滑杆12在导轨杆11上的位置,并通过顶紧销13固定,这样就可以调整主体台架5的高度。另外主体台架5的下表面环设有三个凹槽,三个滑杆12对应铰接在凹槽内,本实施例中凹槽内设有铰孔,滑杆12的端部设有与铰孔配合的铰轴,铰轴上螺接有锁紧螺母,调整好支脚1的支撑角度后通过锁紧螺母实现固定,这种结构便于改变支脚1的支撑角度。本实施例中每个导轨杆11的下端部均设有尖角部,尖角部可以插入地表层实现支脚1的固定。相邻两支脚1之间安装有连接杆14,调整好支脚1的支撑角度后,将连接杆14通过螺栓固定在支脚1的侧部,连接杆14可以增大支撑强度,提高支脚1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主体台架5的中部设有通孔51,通孔51内转动连接有平衡台架8,平衡台架8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孔85,经纬仪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孔85内。本实施例中平衡台架8的安装方式有以下四种: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种安装方式,平衡台架8的中部环设有球形凸起部80,通孔51的内壁上环设有环槽,环槽内设有连接环9,连接环9上均布有多个转腔91,每个转腔91内均转动连接有滚球53,每个滚球53的侧部均伸出转腔91且球形凸起部80的侧面接触,球形凸起部80的圆心高于连接环9的圆心,这种结构可以使连接环9对凸起部80起到托起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平衡台架8在通孔51内多角度摆动。以上四种安装方式中主体台架5的侧部都设有与平衡台架8配合的顶紧螺栓7,平衡台架8调整完成后可以通过顶紧螺栓7实现定位。如图2和图7所示,第二种安装方式,通孔51的内壁上环设有第一凹槽52,平衡台架8的中部环设有与第一凹槽52对应的第二凹槽84,第一凹槽52和第二凹槽84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球53,多个滚球53一部分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52内,另一部分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84内,这样既可以实现平衡台架8与主体台架5之间的连接,又可以实现平衡台架8在通孔51中摆动;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三种安装方式,通孔51的内壁上环设有第一凹槽52,平衡台架8的中部环设有与第一凹槽52对应的第二凹槽84,第一凹槽52和第二凹槽84之间设有连接环9,连接环9上均布有多个转腔91,每个转腔91内均转动连接有滚球53,每个滚球53的侧部均伸出转腔91且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52和第二凹槽84之间,转腔91及第一凹槽52和第二凹槽84形成一个可供滚球53转动的空间,同时,滚球53又将平衡台架8连接在主体台架5上,这样就可以实现平衡台架8在通孔51中摆动;如图3和图6所示,第四种安装方式,通孔51的内壁上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转槽54,平衡台架8的中部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与第一转槽54对应的第二转槽87,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转槽54和第二转槽87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滚球53,滚球53一部分转动连接在第一转槽54内,另一部分转动连接在第二转槽87内,这种转动方式可以避免滚球53移动位置,从而实现平衡台架8与主体台架5之间的连接,实现平衡台架8在通孔51中摆动。

如图1所示,平衡台架8的下部开口,开口处的内壁上环设有配重环82,配重环82的中心线与平衡台架8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配重环82的内壁上设有对中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对中装置包括设置在配重环82内壁上的激光灯83,,激光灯83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激光灯83黏贴在配重环82的内壁上,激光灯83射出的光线与平衡台架8的中心线具有一定偏差,这种设置方式即可实现粗对中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平衡台架8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通孔51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这种结构便于平衡台架8保持平衡。如图6和图7所示,平衡台架8的下部设有镂空区88,镂空区88可以提高平衡台架8内部的亮度,而且可以降低平衡台架8的重量。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提高平衡台架8内部的亮度,如平衡台架8的下部还可以设置三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板,相邻两连接板之间存在透光的缝隙,配重环82固接在三个连接板的内壁上,这样也可以提高平衡台架8内部的亮度,降低平衡台架8的重量。

如图1、图6-图8所示,平衡台架8下部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平衡环90,本实施例中平衡台架8下部的外表面环设有滑道89,平衡环90的内圆周面上设有与滑道89配合的滑块,滑块与滑道89的配合关系为现有技术,滑块滑动连接在滑道89上即可实现平衡环90的转动,平衡环90的中心线与平衡台架8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结构的平衡环90能起到配重的作用,使用过程中拨动平衡环90可以使平衡台架8转动,从而可以提高平衡台架8的垂直度。

使用过程:将平衡台架8粗略放到对中位置,打开激光灯83,滑动平衡环90,双手扶住支脚1,使激光灯83发射出的直线和对中点对中,对中完毕,旋拧顶紧螺栓实现平衡台架8的定位。进而安装经纬仪,通过经纬仪进行细对中、整平。该结构使得粗对中、整平为一个整体步骤,对中完毕的同时,整平也为同时完成。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