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T密封圈及BT密封圈注脂试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5868阅读:4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BT密封圈及BT密封圈注脂试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气压密封技术领域,涉及石油钻采过程中的一种钻采装备(套管头),具体涉及一种BT密封圈及BT密封圈注脂试压工装。



背景技术:

套管头,即用来固定钻进井的井口,连接井口套管柱,用以支持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的重力,密封各层管建的环形空间,为安装防喷器、油管头、采油树提供过渡连接,并且通过套管头本体上的两个侧口,可进行补挤泥浆、监控和加注平衡液等施工作业。

套管头由四通、套管悬挂器、顶丝总成、法兰式平行闸阀、连接件、压力显示机构等组成。套管头四通与套管悬挂器外径(或套管外径)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称为BT密封圈,在使用时,必须从注脂阀注入高压密封脂,方能使BT密封圈起作用。

BT密封圈的质量对套管头的工作十分重要,我们需要对BT密封圈的质量进行检测,检测BT密封圈是否处于全密封状态,而现有技术没有对套管头的密封圈进行试压,导致套管头内因缺陷密封圈导致密封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T密封圈及BT密封圈注脂试压工装,对应用于套管头内的BT密封圈进行试压测试,解决了套管头的密封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BT密封圈,包括圈体,圈体的内侧壁、外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内容纳槽、外容纳槽,圈体上开设有注脂孔,注脂孔将内容纳槽、外容纳槽连通。

其中,注脂孔至少设置两个,多个注脂孔沿圈体的周向均布。

一种BT密封圈注脂试压工装,包括筒体,筒体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组用于容纳密封圈的槽,筒体上开设有与槽一一对应的注脂孔,注脂孔与对应的槽连通;筒体上还开设有试压孔,试压孔与相邻两槽之间的区域连通。

其中,槽设置三组,三组槽沿筒体的轴向设置。

其中,筒体上对应每一组槽均设置有四组注脂孔,四组注脂孔沿筒体的周向均布。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分别开设了内容纳槽、外容纳槽,圏体上开设有注脂孔,注脂孔将内容纳槽、外容纳槽连通,从而方便的将脂类溶液注入到密封圈中。

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圈的注脂孔至少设置两个,多个注脂孔沿圏体的周向分布,多个注脂孔能够更快速的将脂类溶液注入到密封圈中。

3.在本实用新型中,试压工装的筒体内壁开设有至少两组用于容纳密封圈的槽,筒体上开设有与槽一一对应的注脂孔,注脂孔与对应的槽连通,从而使脂类溶液能够快速的注入槽之中;筒体上还开设有试压孔,试压孔与相邻两槽之间的区域连通,从而通过试压器将油或者水通过试压孔注入到对应的相邻槽之间的区域,进而通过观察试压器上的压力表检测密封的效果。

4.在本实用新型中,试压工装设置有三组槽,三组槽沿筒体的轴向设置,用于容纳密封圈。筒体上对应每一组槽均设置有四组注脂孔,四组注脂孔沿筒体的周向分布,从而使注脂溶液能够快速的充满工装和密封圈,达到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试压工装的正视图;

图3是试压工装的A-A剖视图;

图4是试压工装的全剖视图;

图5是试压工装在试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注脂孔,2-试压孔,3-筒体,4-密封圈,5-钻杆,6-密封圈内容纳槽,7-密封圈外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BT密封圈,包括圈体,圈体的内侧壁、外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内容纳槽、外容纳槽,圈体上开设有注脂孔,注脂孔将内容纳槽、外容纳槽连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注脂孔至少设置两个,多个注脂孔沿圏体的周向分布。

实施例3

一种BT密封圈注脂试压工装,包括筒体,筒体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组用于容纳密封圈的槽,筒体上开设有与槽一一对应的注脂孔,注脂孔与对应的槽连通;筒体上还开设有试压孔,试压孔与相邻两槽之间的区域连通。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工装为环形结构,槽设置三组,三组槽沿筒体的轴向设置;其中,筒体上对应每一组槽均设置有四组注脂孔,四组注脂孔沿筒体的周向均布。当安装的密封圈,位置是左边和中间2根时,试压器连接在左边的试压孔;当安装的密封圈,位置是右边和中间2根时,试压器连接在右边的试压孔。当安装3根密封圈时,试压器连接在两个试压孔,或者说要两个试压器。通过试压器注油或者水,一般试压强度70MPa或者105MPa,试压器上有压力表,通过观察压力表就可知道所测试的BT圈能否满足密封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