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模块化安装的智能实验传感器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921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模块化安装的智能实验传感器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口装置,具体是一种可模块化安装的智能实验传感器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并且每种传感器的接口也都不相同,都是一种传感器对应一种接口,而有些传感器则直接通过螺钉固定在相应的设备上。在需要接口的传感器中,一部分都是通过螺纹连接,另一部分是通过插销直接插入固定,在使用插销固定时,有时候会因为力度把握不好导致传感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接口装置,以解决传感器在结合固定时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模块化安装的智能实验传感器接口装置,包括公插座和母插座,所述公插座包括公座,公座上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侧设有基柱,基柱中心位置设有导向柱;所述基柱上侧还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探针;所述限位板上侧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基台,基台上设有弹性针。

所述母插座包括母座,母座下侧设有一和基柱匹配的凹槽,母座的下端面设有和基台匹配的沉头孔,沉头孔内设有和弹性针匹配的盲孔;所述凹槽内设有分别和导向柱、探针匹配的盲孔。

所述公插座外侧设有一固定套,固定套包括内部掏空的套体,套体下端设有向内侧翻边的挡边。

所述导向柱包括一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的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耳柱。

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内螺纹,母插座上设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传感器稳定结合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传感器上的关键部件不受损伤,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安装时方便快捷,适于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接口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接口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向柱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可模块化安装的智能实验传感器接口装置,包括公插座1和母插座2,如图1所示,公插座1包括公座11,公座11上侧设有用于限位防脱的限位板12,限位板12上侧设有基柱13,基柱13中心位置设有导向柱14,导向柱14包括一竖直设置的立柱141,如图4所示,立柱141的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用于识别位置的耳柱142,通过耳柱142进行卡位和导向;基柱13上侧还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探针15,限位板12上侧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基台16,基台16上设有弹性针17,弹性针17在公插座1和母插座2对接时,能缓冲对接时产生的部分冲击力,从而保护探针15不受损坏。

如图2所示,母插座2包括母座21,母座21下侧设有一和基柱13匹配的凹槽22,母座21的下端面设有和基台16匹配的沉头孔23,沉头孔23内设有和弹性针17匹配的盲孔;凹槽22内设有分别和导向柱14、探针15匹配的盲孔。

公插座1外侧设有一固定套3,固定套3包括内部掏空的套体31,套体31下端设有向内侧翻边的挡边32。

其中,固定套3上设有内螺纹,母插座2上设有外螺纹,如图3所示,当公插座1和母插座2结合时,通过固定套3上的内螺纹和母插座2上的外螺纹将公插座1和母插座2固定紧。

工作时,先将导向柱14插入至母插座2下侧相对应的盲孔,此时探针15和弹性针17也插入至相对应的孔中,此时拧紧固定套3和母插座2,在弹性针17的反力作用下,固定套3和母插座2匀速缓慢连接,从而保护探针15不受损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