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305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雷达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雷达控制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防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活动目标进行追踪的形式也越发的多样化,目前,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锁定活动目标的着落点,越来越多的场景下使用雷达来对活动目标进行追踪。雷达是一种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活动目标并对它们的空间位置进行测定的装置,雷达在探测过程中利用电磁波来锁定活动目标的位置,即对活动目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回波,以此来获取活动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方位和高度等信息。

由于,活动目标在发射之前的距离和方位等不能确定,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多采用旋转体制的雷达,以加强对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全方位监测。旋转体制的雷达即通过自身的360度旋转来对监测区域内的不同距离和方位内的活动目标进行监测。

但是,旋转体制的雷达在自身的360度旋转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旋转速度和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旋转体制的雷达在监测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杂波信号,导致对活动目标的探测能力减弱,严重时,甚至无法追踪到活动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度等信息。

综上,目前关于测定过程中雷达在旋转时会受到干扰的问题,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雷达控制装置及系统,通过设置在水平方向上首尾相接的主雷达探测器和从雷达探测组等,避免了旋转所造成的干扰,提高了雷达在水平空间内进行探测的精确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雷达控制装置,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首尾相接的主雷达探测器和从雷达探测组;

从雷达探测组与主雷达探测器电连接;

主雷达探测器,用于生成同步信号,且,将同步信号发送给从雷达探测组;

主雷达探测器,用于根据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主探测信号;

从雷达探测组,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从探测信号,且,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的覆盖范围为水平360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从雷达探测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从雷达探测器、第二从雷达探测器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

第一从雷达探测器、第二从雷达探测器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均与主雷达探测器电连接;

第一从雷达探测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第一从探测信号;

第二从雷达探测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第二从探测信号;

第三从雷达探测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第三从探测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雷达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主雷达探测器电连接;

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外部触发时,控制主雷达探测器向外发射同步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雷达控制装置还包括同步线,第一从雷达探测器、第二从雷达探测器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均通过同步线与主雷达探测器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同步线为网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雷达控制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底座,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

从雷达探测组连接在支撑杆的顶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雷达控制系统,包括:雷达收发装置和上述的雷达控制装置;

雷达收发装置和雷达控制装置电连接;

雷达收发装置,用于与雷达控制装置配合使用,以完成对活动目标的的探测。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雷达收发装置包括雷达发送单元和雷达接收单元;

雷达发送单元,用于将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均进行放大后向活动目标进行发送;

雷达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经活动目标反射回来的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雷达控制系统还包括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与雷达接收单元电连接;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对反射回来的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且,根据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计算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雷达发送单元包括扫描天线,且,扫描天线的扫描周期为0.6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控制装置及系统,其中,该雷达控制装置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首尾相接的主雷达探测器和从雷达探测组,即在水平方向上,主雷达探测器和从雷达探测组首尾顺次相接构成一个圆形轮廓,并且,在该雷达控制装置中,从雷达探测组与主雷达探测器电连接,使用过程中,主雷达探测器用于生成同步信号,并且,主雷达探测器还用于将同步信号发送给从雷达探测组,这样,主雷达探测器用于根据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主探测信号,从雷达探测组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从探测信号,即实现了主雷达探测器和从雷达探测组在同步信号的控制下同时向外发射信号的目的,而且,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的覆盖范围为水平360度,从而无需主雷达探测器和从雷达探测组再经过旋转才能达到在水平方向上360度进行探测的目的,从而避免了雷达在旋转时所受到的干扰,提升了雷达探测过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雷达控制装置的结构框架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雷达控制装置的结构连接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雷达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雷达控制系统的结构连接图。

图标:1-雷达控制装置;2-雷达收发装置;3-支撑杆;4-底座;10-主雷达探测器;11-从雷达探测组;110-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1-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2-第三从雷达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目前的探测过程中,多采用旋转体制的雷达,原因在于,活动目标在发射之前的距离和方位等不能确定。旋转体制的雷达能够通过自身的360度旋转来对监测区域内的不同距离和方位内的活动目标进行监测。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旋转体制的雷达在自身的360度旋转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旋转速度和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在监测过程中产生很多杂波信号,进而导致对活动目标的探测能力减弱。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雷达控制装置1及系统,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出的雷达控制装置1具体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首尾相接的主雷达探测器10和从雷达探测组11,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水平方向上,主雷达探测器10和从雷达探测组11首尾顺次相接构成一个圆形轮廓,并且,在该雷达控制装置1中,从雷达探测组11与主雷达探测器10电连接,以便传输信号。使用过程中,首先由主雷达探测器10用于生成同步信号,并且,主雷达探测器10还将生成的同步信号发送给从雷达探测组11,之后,主雷达探测器10用于根据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主探测信号,从雷达探测组1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从探测信号,即实现了在同步信号的控制下,主雷达探测器10和从雷达探测组11能够在同一个时刻向外界发射探测信号,从而能够同时获取到主雷达探测器10和从雷达探测组11的信号所覆盖的范围内的信息。

而且,在该雷达控制装置1中,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的覆盖范围为水平360度,即无需主雷达探测器10和从雷达探测组11在水平范围内进行旋转即可实现水平360度范围内的全方位探测,从而有效避免了雷达在旋转过程中所带来的杂波干扰等,进而提升了雷达探测过程的准确性。

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该雷达控制装置1中从雷达探测器的个数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定,优选为三个,为了实现水平360度的覆盖,主雷达探测器10和各个从雷达探测器首尾相接,并且位置固定,即一共四个雷达探测器分别在水平范围内各覆盖90度,以满足使用需求。在本实施例中,以从雷达探测组11包括三个从雷达探测器进行描述,从雷达探测组1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0、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1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112,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0、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1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112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定,例如,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0、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1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112的大小与上述主雷达探测器10的大小相适配。

具体的,在该雷达控制装置1中还包括同步线,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0、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1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112均通过同步线与主雷达探测器10电连接,即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0、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1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112是并联在主雷达探测器10上的,并且,能够同时接收到主雷达探测器10发射出来的同步信号,从而保证了四个雷达探测器工作的同步性。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同步线为网线,常见的网线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三种。双绞线是由许多对线组成的数据传输线,性价比高,抗干扰能力强,常见为抵御25MHz以下的电磁波干扰,并且制作方便。同轴电缆是由一层层的绝缘线包裹着中央铜导体的电缆线,数据传输稳定,价格也便宜。光缆是要依赖光波进行传输的,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在本实施例中,网线多选用双绞线,便于取材制作和安装。

之后,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第一从探测信号,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第二从探测信号,第三从雷达探测器1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第三从探测信号,即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0、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1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112在接收到同步信号后向外发射探测信号。并且,主雷达探测器10也是根据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主探测信号的,即水平方向上首尾相接的主雷达探测器10、第一从雷达探测器110、第二从雷达探测器111和第三从雷达探测器112都是进行同步向外发射探测信号的。

此外,在该雷达控制装置1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主雷达探测器10电连接,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控制器可以是一块带有触发功能的电路板,也可以是带有输入按键等的移动终端,使用时,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外部触发(例如,按键触发或者脉冲信号触发)时,控制器控制主雷达探测器10向外发射同步信号,即由控制器操控主雷达探测器10开始进行工作。

此外,雷达控制装置1中还包括支撑杆3和底座4,支撑杆3的底部固定在底座4上,从雷达探测组11连接在支撑杆3的顶部。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常见支撑杆3的材质为铁、钢等强度较大的金属,并且,在支撑杆3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材料,以降低外界的干扰等。底座4的幅面较大,质量足以支撑上述主雷达探测器10和从雷达探测组11。支撑杆3与底座4之间通常是固定连接的,例如,焊接等,从而能够保证支撑杆3与底座4之间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控制装置1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首尾相接的主雷达探测器10和从雷达探测组11,并且,从雷达探测组11与主雷达探测器10电连接,在工作过程中,主雷达探测器10用于生成同步信号,并且,将同步信号发送给从雷达探测组11,之后,主雷达探测器10用于根据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主探测信号,这样,从雷达探测组1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向外发射从探测信号,而且,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的覆盖范围为水平360度,即整个雷达控制装置1无需进行旋转,即可实现水平方向上360度区域内的全方位探测,从而避免了雷达在旋转时所受到的干扰,提高了雷达探测过程的准确性。

实施例2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雷达控制系统包括:雷达收发装置2和上述的雷达控制装置1,在该雷达控制系统中,雷达收发装置2和雷达控制装置1电连接,工作时,雷达收发装置2用于与雷达控制装置1配合使用,以完成对活动目标的探测。

具体的,雷达收发装置2包括雷达发送单元和雷达接收单元,为了加强对活动目标的探测力度,雷达发送单元用于将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均进行放大后向活动目标进行发送,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雷达发送单元包括扫描天线,以在没有机械运动的前提下完成对相应空间范围的扫描。并且,扫描天线的扫描周期为0.6秒。之后,当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到达活动目标后,雷达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经活动目标反射回来的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以完成对活动目标的探测过程。

此外,雷达控制系统还包括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与雷达接收单元电连接,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对反射回来的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排除杂波干扰等,并且,信号处理装置还能够根据从探测信号和主探测信号来计算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控制系统包括:雷达收发装置2和上述的雷达控制装置1,并且,雷达收发装置2和雷达控制装置1电连接,在该雷达控制系统中,雷达收发装置2用于与雷达控制装置1配合使用,从而更加精准完善的完成对活动目标的的探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