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模态激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731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模态激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模态激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经逐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NVH(Noise、Vibration和Harshness,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是汽车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可以直接被消费者感知。而车身模态是汽车NVH的主要控制指标,不合理的车身模态会造成严重的NVH问题。

为了提高整车的性能,降低后期开发的成本,需要通过激振装置对车身模态进行测试。由于不同车型的激振位置不一样,需要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垫板的数量来调节激振装置的高度。可见,现有车身模态激振装置存在高度调节灵活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模态激振装置,以解决现有车身模态激振装置存在高度调节灵活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模态激振装置,包括激振机构和承载机构;

所述激振机构包括激振器和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激振器的顶部,所述力传感器设置有与所述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数据线;

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平台和固定平台,所述激振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

所述承载平台和所述固定平台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架,每个支架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形成,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平台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平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平台铰接;

所述承载平台朝向所述固定平台的面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摇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每个第二支杆的第二端共同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每个第二支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螺纹杆均穿于所述连接块上。

可选的,所述承载平台和所述固定平台之间设置有两个支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滚轮与所述固定平台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滚轮与所述承载平台接触。

可选的,所述摇杆伸出所述承载平台的边缘。

可选的,所述固定平台下方设置有至少三个滚轮。

可选的,所述固定平台还设置有至少三个吸盘,所述至少三个吸盘通过螺纹管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

可选的,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激振器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载平台和固定平台之间设置支架,由于支架可随摇杆的摇动实现对承载平台的举升或下降,从而实现激振器的高度灵活可调,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具有高度调节灵活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进行车身模态试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车身模态激振装置,包括激振机构1和承载机构2。

激振机构1包括激振器11和力传感器12,力传感器12固定设置于激振器11的顶部,力传感器12设置有与力传感器12电性连接的数据线13。

承载机构2包括承载平台21和固定平台22,激振器11设置于承载平台21上。

承载平台21和固定平台2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架23,其中,图1中示出了两个支架23的实施方式,但并不限定为两个支架23,可以是三个支架23或者更多个支架23。由于两个支架23即可为承载平台21和固定平台22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从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两个支架23的实施方式。

每个支架23由第一支杆231和第二支杆232铰接形成,第一支杆231的第一端与承载平台21铰接,第一支杆231的第二端与固定平台22滑动连接;第二支杆232的第一端与固定平台22铰接。

承载平台21朝向固定平台22的面上设置有固定块24,固定块24上穿有螺纹杆25,螺纹杆25的一端设置有摇杆251,螺纹杆2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每个第二支杆232的第二端共同连接。

如图2所示,图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进行车身模态试验的示意图。

首先,将车身悬挂在空中,将激振器11放置在承载平台21上,并将整个车身模态激振装置移动到车身激励点下方。

然后,摇动摇杆251,使承载平台21举升至力传感器12与车身激励点接触,即可开始车身模态试验。

图2中示出的车身激励点位置为车身左前纵梁,力传感器12与纵梁下平面完全接触。可根据具体的激励点位置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进行高度的调节。

一般而言,对车身模态试验所需的激励为垂向激励,也就是说激振器11只需提供垂向的激振即可,因此,激振器11在横向方向上几乎不受力。基于此,激振器11如能稳定放置于承载平台21上,则无需对激振器11进行固定,即承载平台21与激振器11无需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可选的,承载平台2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激振器11的连接件。

虽然如前所述,无需对激振器11进行固定,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激振器11工作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承载平台21上可以设置用于固定激振器11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可以是螺栓,也可以是卡槽,还可以是挡板,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承载平台21上设置用于固定激振器11的连接件,还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适应于车身模态垂向激励,还可以适应于车身模态横向激励。

可选的,连接件包括连接杆26,连接杆26与每个第二支杆23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螺纹杆25与连接杆26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可以是连接杆26,这样,通过连接杆26可以与每个第二支杆23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螺纹杆25与连接杆26固定连接。这样,当摇动摇杆251时,螺纹杆25可以沿固定块24前后移动,并带动连接杆26前后移动,从而共同带动每个第二支杆232的第二端前后移动,实现支架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承载平台的举升或下降。

可选的,连接件还包括连接块27,连接杆26和螺纹杆25均穿于连接块27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连接杆26和螺纹杆25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连接件还可以包括连接块27,连接杆26和螺纹杆25均穿于该连接块27上。连接块27的设置,加强了连接杆26与螺纹杆25的稳定性。

可选的,承载平台21和固定平台22之间设置有两个支架23,连接杆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23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连接块27设置于连接杆26的中部。

当支架23为两个时,连接杆26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23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这样,连接块27可以设置于连接杆26的中部,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支杆232的受力更加平衡,提高了支架23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支杆231的第二端设置有滚轮28,第一支杆231的第二端通过滚轮28与固定平台22接触。

如前所述,第一支杆231的第二端与固定平台22为滑动连接,为了减小第一支杆231的第二端在沿固定平台22滑动时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杆23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滚轮28。这样,不仅使支架23在高度调节过程中,使第一支杆231沿固定平台22的滑动更加顺畅,还可以减小摇动摇杆251时所需的力。

同样的,第二支杆232的第二端也可以设置滚轮,这样,第二支杆232的第二端可以通过滚轮与承载平台21接触,为避免重复,对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摇杆251伸出承载平台21的边缘。

摇杆251可以伸出承载平台21的边缘,有利于摇动摇杆251时操作更加方便。

可选的,固定平台22下方设置有至少三个滚轮28。

进一步的,滚轮28可以是万向滚轮,滚轮28的数量优选四个。

通过在固定平台22下方设置滚轮28,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在移动时更加便捷。

可选的,固定平台22还设置有至少三个吸盘29,至少三个吸盘29通过螺纹管291与固定平台22连接。

进一步的,吸盘29的数量优选四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固定平台22下方设置吸盘29,能够利用吸盘29较强的吸附力,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牢牢地进行固定,能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的抓地力。

使用时,先将吸盘29抬起,具体的,通过旋转螺纹管291实现吸盘29离地抬高;然后将车身模态激振装置推动至车身激励点下方;最后通过反向旋转螺纹管291,使吸盘29降下并牢固吸附在地面上;最后,通过摇动摇杆251举升激振器11,使力传感器12与车身激励点接触,即可开始车身模态试验。

综合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模态激振装置具有高度调节灵活、移动便捷以及固定牢固等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