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扭矩揉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231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扭矩揉搓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扭矩揉搓设备。



背景技术:

柔韧性薄膜、复合膜、涂层膜或其他特殊材料等在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存在揉搓、折压损伤等行为。这会严重影响其强度、阻隔性等性能,例如铝塑复合膜经揉搓后的,铝层可能出现折断、针孔,为氧气进入包装内提供通道,影响产品保质期,并有可能导致内容物从破裂处渗漏,进而出现破袋问题。

作为当今零售品的主要包装方式,软包装物在包装完成之后到消费者使用之前需要经过或长或短的运输、贮存、销售阶段,而且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可能遭遇揉搓、折压等外力作用,从而对材料的物理性能产生影响。然而目前进行的各种软包材性能检测多是针对未进行包装之前的材料,而对于那些已经完成包装、正在出售中、或者即将使用的包装物,除仅有的密封试验、老化试验以及一些理化检测外,对于包装材料的性能检测几乎完全没有,因此在流通过程中包装物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其抗揉搓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无法确定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过去难以模拟材料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遭遇的揉搓、折压等作用有关,若采用实际包装物随机抽样进行检测的方式则测试数据也同样具有随机性。然而随着包装要求的提升,材料抗揉搓性能已经成为包装选材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该项性能指标进行标准检测的需求越来越髙。

抗揉搓性能是指材料经受曲折以及受压变形的作用,在外力撤销后保持自身性能耳稳定性的能力,通常,揉搓过程会对软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产生影响。材料的揉搓性能与耐压强度、耐曲折强度、耐穿刺性等性能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性在过去曾被用作评定材料抗揉搓性能的一种手段,可是这只是一种估计,误差相当大。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设备对揉搓损伤过程进行模拟,之后可以对其强度、阻隔性能进行测试,进而了解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大扭矩揉搓设备,能够对材料的损伤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其强度、阻隔性能进行测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扭矩揉搓设备,包括电机支架以及分别分布在电机支架上下端的第一转盘轴和第二转盘轴,电机支架上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与升降轴相连,升降轴与中间连接板固定连接,中间连接板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布有四个第一转盘轴,第一转盘轴底部垂直固定有上转盘;

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通过减速器依次连接四个第二转盘轴,第二转盘轴顶部垂直固定有下转盘;

所述四个第二转盘轴分别与四个第一转盘轴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转盘轴和第二转盘轴同轴线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与升降轴之间以及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转盘轴之间均通过带传动进行连接,使得动力传递效果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四个上转盘沿同一水平方向分布,四个下转盘沿同一水平方向分布,使得揉搓效果更加方便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与下转盘沿同一水平方向分布的若干支撑轮,若干支撑轮上方与传送带接触连接,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均与伺服控制器相连,可以随意改变旋转扭矩、旋转角度、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转盘、下转盘表面均覆有防滑层,使得揉搓效果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支架前侧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与下转盘之间安装有倒U型支撑板,倒U型支撑板底部与工作台固定相连,倒U型支撑板顶部与下转盘接触相连,第二转盘轴底部依次穿过倒U型支撑板、工作台与传动轮相连,第二转盘轴与倒U型支撑板之间为滑动配合;

相邻第二转盘轴之间竖直安装有顶杆,顶杆顶部穿过工作台与倒U型支撑板接触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支架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后侧中间水平固定有用于安装第一伺服电机的定位板,安装架前侧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条,连接条表面竖直固定有导向滑条,导向滑条上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与中间连接板固定相连;升降轴顶部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与中间连接板中间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矩形框以及垂直焊接在第一矩形框底部的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中间设有用于固定定位板的横梁,第一矩形框后侧两端垂直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底部与第二矩形框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板上下方分别固定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伺服电机加减速器,有效提高了转动扭矩,防止在测试某些特殊材料时出现转动角度不够的情况,并且可以直接控制速度,位置精度更加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同时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设置各种揉搓模式,从而调节揉搓的角度和次数,以应对不同的测试材料,达到不同的揉搓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对材料的损伤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其强度、阻隔性能进行测试,进而能够了解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的一种大扭矩揉搓设备,包括电机支架1以及分别分布在电机支架1上下端的第一转盘轴5和第二转盘轴8,电机支架1上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和第二伺服电机6;第一伺服电机2输出端通过带传动与升降轴4相连,升降轴4与中间连接板3固定连接,中间连接板3表面沿直线方向均布有四个第一转盘轴5,第一转盘轴5底部垂直固定有上转盘;第二伺服电机6输出端通过带传动分别连接四个第二转盘轴8,第二转盘轴8顶部垂直固定有下转盘,上转盘、下转盘表面均覆有防滑层,使得揉搓效果更加可靠;第一伺服电机2和第二伺服电机6均与伺服控制器相连,可以随意改变旋转扭矩、旋转角度、速度;四个第二转盘轴8分别与四个第一转盘轴5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转盘轴5和第二转盘轴8同轴线分布;四个上转盘沿同一水平方向分布,四个下转盘沿同一水平方向分布,使得揉搓效果更加方便可靠;设备还包括与下转盘沿同一水平方向分布的若干支撑轮,若干支撑轮上方与传送带接触连接,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3和图4所示,电机支架1前侧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与下转盘之间安装有倒U型支撑板9,倒U型支撑板9底部与工作台固定相连,倒U型支撑板9顶部与下转盘接触相连,第二转盘轴8底部依次穿过倒U型支撑板9、工作台与传动轮相连,第二转盘轴8与倒U型支撑板9之间为滑动配合;第二伺服电机6底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左侧的三个第二转盘轴8底部均竖直设有两个第二传动轮,最右侧的第二转盘轴8底部设有一个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左起第一个第二转盘轴8上面的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左起第一个第二转盘轴8下面的第二传动轮与左起第二个第二转盘轴8下面的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左起第二个第二转盘轴8上面的第二传动轮与左起第三个第二转盘轴8上面的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左起第三个第二转盘轴8下面的第二传动轮与最右侧的第二转盘轴8底部的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相邻第二转盘轴8之间竖直安装有顶杆91,顶杆91顶部穿过工作台与倒U型支撑板9接触相连。

如图5所示,电机支架1包括安装架11,安装架11后侧中间水平固定有用于安装第一伺服电机2的定位板12,安装架11前侧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条13,连接条13表面竖直固定有导向滑条14,导向滑条14上滑动安装有滑块15,滑块15与中间连接板3固定相连;升降轴4顶部固定有定位块41,定位块41与中间连接板3中间固定相连;安装架11包括第一矩形框以及垂直焊接在第一矩形框底部的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中间设有用于固定定位板12的横梁,第一矩形框后侧两端垂直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底部与第二矩形框焊接相连;中间连接板3上下方分别固定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伺服电机,有效提高了转动扭矩,防止在测试某些特殊材料时出现转动角度不够的情况,并且可以直接控制速度,位置精度更加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同时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设置各种揉搓模式,从而调节揉搓的角度和次数,以应对不同的测试材料,达到不同的揉搓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对材料的损伤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其强度、阻隔性能进行测试,进而能够了解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