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检测仪的收集取样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467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检测仪的收集取样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检测仪的收集取样笔。



背景技术:

食品的检测离不开食品检测仪,食品检测仪对取样来的一定量食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固体颗粒状的食品取样通常借助于收集取样笔,以往的收集取样笔结构复杂,使用麻烦,夹头的扩张程度和取样量无法调节,且按钮的回弹力初始大小无法调节,适用范围小,使用效果不理想,操作便捷程度欠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对取样量和弹簧初始弹力的调节作用,且调节简便快速,扩大了适用范围,提高了使用效果,大大提升了操作便捷程度的食品检测仪的收集取样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品检测仪的收集取样笔,包括笔筒、延伸筒、套筒、笔头、笔芯、牵引杆、调节螺母、笔盖、按钮、拉杆和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筒上成型有第一台阶轴,所述第一台阶轴的一端向外成型有第二台阶轴;所述延伸筒上成型有挡圈,所述挡圈的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三台阶轴,所述第三台阶轴插入固定在第一台阶轴的另一端中心内部,从而将所述延伸筒固定在笔筒的一端;所述第三台阶轴的一侧端面与第一台阶轴的另一端外侧端面相互贴合,所述挡圈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四台阶轴;所述第四台阶轴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

优选地,所述笔头的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收紧孔,所述笔芯的一端成型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穿过收紧孔并螺接拧入到牵引杆的一端中心内部,从而将所述笔芯连接到牵引杆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笔芯的另一端向外成型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夹头,四个所述夹头之间形成了一个取样腔。

优选地,所述笔头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一插入段,所述第一插入段插入固定在第一沉孔中;所述第一插入段的外侧还套设螺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位于延伸筒和笔头之间。

优选地,所述延伸筒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五台阶轴,所述第五台阶轴的端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另一端与第一沉孔相连通并位于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

优选地,所述笔盖的一端成型有第六台阶轴,所述第六台阶轴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第四沉孔,所述笔盖的另一端成型有第七台阶轴,所述第七台阶轴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第五沉孔,所述第五沉孔与第四沉孔相互连通,所述第六台阶轴插入固定在笔筒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内部,从而将所述笔盖固定在笔筒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五台阶轴插入固定在第四沉孔中,从而将所述笔盖与延伸筒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向外成型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依次穿过第一沉孔、贯穿孔和第二沉孔并插入螺接在拉杆的一端中心内部,从而将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拉杆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三螺纹柱;所述按钮的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所述第三螺纹柱穿过第三沉孔并插入螺接在第三沉孔的底面中心内部,从而将所述按钮固定在拉杆的另一端;所述滑动柱插入连接在第五沉孔中并能在第五沉孔中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拉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插入在第三沉孔中并抵住第三沉孔的底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住第五沉孔的底面,所述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外侧还螺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位于牵引杆和拉杆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食品的检测离不开食品检测仪,食品检测仪对取样来的一定量食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固体颗粒状的食品取样通常借助于收集取样笔,以往的收集取样笔结构复杂,使用麻烦,夹头的扩张程度和取样量无法调节,且按钮的回弹力初始大小无法调节,适用范围小,使用效果不理想,操作便捷程度欠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调节套筒来达到调节延伸筒和笔头之间距离的作用,从而起到调节四个夹头扩张范围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对取样量的调节,同时,通过调整调节螺母来达到调节牵引杆和拉杆之间距离的作用,进而实现了调节弹簧初始弹力的作用,调节简便快速,扩大了适用范围,提高了使用效果,大大提升了操作便捷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食品检测仪的收集取样笔,包括笔筒1、延伸筒2、套筒3、笔头4、笔芯5、牵引杆6、调节螺母7、笔盖8、按钮9、拉杆10和弹簧11;笔筒1上成型有第一台阶轴101,第一台阶轴101的一端向外成型有第二台阶轴102;延伸筒2上成型有挡圈201,挡圈201的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三台阶轴202,第三台阶轴202插入固定在第一台阶轴101的另一端中心内部,从而将延伸筒2固定在笔筒1的一端;第三台阶轴202的一侧端面与第一台阶轴101的另一端外侧端面相互贴合,挡圈201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四台阶轴203;第四台阶轴203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204;笔头4的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收紧孔41,笔芯5的一端成型有第一螺纹柱52,第一螺纹柱52穿过收紧孔41并螺接拧入到牵引杆6的一端中心内部,从而将笔芯5连接到牵引杆6的一端;笔芯5的另一端向外成型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夹头51,四个夹头51之间形成了一个取样腔53;笔头4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插入段42,插入段42插入固定在第一沉孔204中;插入段42的外侧还套设螺接有套筒3,套筒3位于延伸筒2和笔头4之间;套筒3用于调节延伸筒2和笔头4之间的距离,从而起到调节四个夹头51扩张范围的作用;延伸筒2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五台阶轴207,第五台阶轴207的端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206,第二沉孔206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贯穿孔205,贯穿孔205的另一端与第一沉孔204相连通并位于第一沉孔204的底面中心;笔盖8的一端成型有第六台阶轴83,第六台阶轴83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第四沉孔84,笔盖8的另一端成型有第七台阶轴82,第七台阶轴82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第五沉孔81,第五沉孔81与第四沉孔84相互连通,第六台阶轴83插入固定在笔筒1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内部,从而将笔盖8固定在笔筒1的另一端上;第五台阶轴207插入固定在第四沉孔84中,从而将笔盖8与延伸筒2连接在一起;牵引杆6的另一端向外成型有第二螺纹柱61,第二螺纹柱61依次穿过第一沉孔204、贯穿孔205和第二沉孔206并插入螺接在拉杆10的一端中心内部,从而将牵引杆6的另一端连接在拉杆10的一端;拉杆10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第三螺纹柱1001;按钮9的一端端面中心向外成型有滑动柱91,滑动柱91的另一端端面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92,第三螺纹柱1001穿过第三沉孔92并插入螺接在第三沉孔92的底面中心内部,从而将按钮9固定在拉杆10的另一端;拉杆10的外侧套设有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插入在第三沉孔92中并抵住第三沉孔92的底面,弹簧11的另一端抵住第五沉孔81的底面,弹簧11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第二螺纹柱61的外侧还螺接有调节螺母7,调节螺母7位于牵引杆6和拉杆10之间,起到了调节牵引杆6和拉杆10之间距离的作用,从而起到了调节弹簧11初始弹力的作用;滑动柱91插入连接在第五沉孔81中并能在第五沉孔81中来回移动。

使用时,将笔芯5上的四个夹头51靠近待取样的食品,然后向下按动按钮9,从而推动拉杆10和牵引杆6向外移动,进而推动笔芯5上的四个夹头51向外扩张并接触食品,然后慢慢松开按钮9,弹簧11依靠自身的反弹力向外推动按钮9,从而带动拉杆10和牵引杆6向内收缩,进而拉动笔芯5上的四个夹头51向里收缩并向内移动,借助四个夹头51于笔头4中收紧孔41的相互配合作用,四个夹头51在向里收缩并向内移动的过程中夹取了一定量的食品并储藏在取样腔53中,从而完成了取样;随后,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食品检测仪的专用容器上方并慢慢按压按钮9,四个夹头51向外扩张并释放取样来的一定量食品,取样来的一定量食品下落到专用容器中,然后再将专用容器放入食品检测仪内进行检测。

食品的检测离不开食品检测仪,食品检测仪对取样来的一定量食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固体颗粒状的食品取样通常借助于收集取样笔,以往的收集取样笔结构复杂,使用麻烦,夹头的扩张程度和取样量无法调节,且按钮的回弹力初始大小无法调节,适用范围小,使用效果不理想,操作便捷程度欠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调节套筒3来达到调节延伸筒2和笔头4之间距离的作用,从而起到调节四个夹头51扩张范围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对取样量的调节,同时,通过调整调节螺母7来达到调节牵引杆6和拉杆10之间距离的作用,进而实现了调节弹簧11初始弹力的作用,调节简便快速,扩大了适用范围,提高了使用效果,大大提升了操作便捷程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