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75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降低小流量监测难度、同时满足大流量监测要求的测流结构。



背景技术:

流量反映了水量的大小及其变化特征,是极为重要的水文参数,天然径流及水文情势复杂多变,而流量监测数据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因此进行水流量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现有的测流结构断面设计通常按大流量的过流要求确定,因此大都采用矩形断面。参照图1所示,此为现有的测流结构图,该现有测流结构是包含一个沟体01、一个底壁02、两个相对侧壁03,该沟体01设有一开口,地表水流入该沟体01后可进行流量监测。

由于矩形断面上下宽度一致、过水截面水平宽度不变,因此,在进行小流量监测时,测流沟内液位较浅,水流流速较慢,导致在实际测流中难度较大。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测流结构,该测流结构不仅能进行大流量监测,还能同时满足小流量监测的要求,以降低实际监测小流量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流结构,该测流结构是的能汇集水流的截水沟和可同时进行大、小流量监测的测流沟,能降低实际监测小流量的难度,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达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及借助该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功效包含有:

本实用新型一种测流结构,是包含:两个沟体,其中至少有一个沟体为截水沟,至少有一个沟体为测流沟;所述截水沟和测流沟均包含一个底壁,底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设有侧壁,底壁与两相对侧壁共同围设成一个容置空间。

其中,两沟体的底壁材质为水泥砂浆。两沟体的侧壁由水泥砂浆和砌砖修筑而成。截水沟和测流沟底坡i=0.005,沟底部应平整顺直。截水沟和测流沟以T形或L形连通。截水沟外侧由水泥砂浆和砌砖修筑而成,可透水,内侧布设两排泄水孔。截水沟内侧泄水孔为直径20mm的PVC管,间距250mm。测流沟设有测流仪器和三角薄壁堰。测流仪器布置于测流沟尾部,仪器安装台采用C25硂浇筑。测流沟沟尾部另设有一开口。三角薄壁堰位于T形或L形连通口附近。

本实用新型的测流沟结构,由于过流堰采用的是三角薄壁堰,倒三角形的设计能使小流量时的过水截面较小,从而液位高度较大,可降低测流难度,且倒三角形上部大截面随着流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又能满足大流量的监测,从而解决了现有流量监测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为现有测流沟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测流结构的一种平面布置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测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截水沟的横截面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测流沟的剖面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测流沟的剖面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测流沟的剖面图;

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测流沟的仪器安装台正面图;

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测流沟的仪器安装台侧面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第一沟体,2-第二沟体,3-围墙,4-测流仪器安装台,5-原地表水沟,6-三角形溢流堰,7-第一底壁,8-第一侧壁,9-第二侧壁,10-泄水孔,11-第二底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含截水沟和测流沟两个沟体,其中第一沟体1为截水沟,第二沟体2为测流沟。截水沟和测流沟均包含一个底壁,即第一底壁7和第二底壁11,底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设有侧壁,底壁与两侧壁共同围设成一个容置空间。截水沟内侧布设两排泄水孔10,外侧与测流沟以T形或L形连通,测流沟尾部另设有一个开口,水流由泄水孔10进入截水沟,进而通过T形或L形口流向测流沟。测流沟设有测流仪器和三角薄壁堰(即图中三角形溢流堰6),测流仪器布置于测流沟尾部,三角堰设于T形或L形连通口附近。相较于目前采用的矩形过水截面,三角薄壁堰中的倒三角形设计,能使小流量情况下的过水截面较小,从而液位高度较大,可以降低实际中监测小流量的难度;倒三角上部的大截面,随着流量和水位增加呈线性增加,又能同时满足大流量的监测。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大流量监测需求的基础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对小流量监测困难这一问题。

实施例1:

参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测流结构,包含第一沟体1和第二沟体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沟体1为截水沟,第二沟体2为测流沟,第一沟体1内侧建有创新园区围墙3,第一沟体1外侧与第二沟体2以T形连通,第二沟体2上设置测流仪器安装台4,第二沟体2另一侧开口与原地表水沟5连通。

参见附图3,第一沟体1和第二沟体2底坡i=0.005,沟底部平整顺直,第二沟体2设于第一沟体1外侧高程最低处,且长度不少于2m,其底部高程低于第一沟体1至少0.1m,水流通过左、右两侧向第一沟体1和第二沟体2的连通口汇集,沿第二沟体2顺流而下。第一沟体1、第二沟体2连通处附近设置三角溢流堰6,三角形溢流堰6长度为25m,测流仪器安装台4总长为75m。

参见附图4,第一沟体1包含一个第一底壁7,第一底壁7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壁8和第二侧壁9,第一底壁7与两相对的第一侧壁8和第二侧壁9共同围设成一个容置空间,宽6m。第一底壁7高度为1.4m,材质为水泥砂浆,第一侧壁8宽为2.4m,砌砖而成,沿第一侧壁8以0.25m间隔布设两排泄水孔10,便于园区内水流排入第一沟体1。第二侧壁9外侧砌砖,宽为2.4m,内侧砌筑有水泥砂浆,可透水,宽0.6m,总宽3m。

参见附图5,第二沟体2包含一个第二底壁11,第二底壁11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侧壁12和第四侧壁13,第二底壁11与第三侧壁12、第四侧壁13共同围设成一个容置空间,宽6m,高12m。第二底壁11高1.4m,材质为水泥砂浆,两侧壁即第三侧壁12和第四侧壁13高13.4m,外侧砌砖,宽为2.4m,内侧砌筑有水泥砂浆,宽0.6m,第三侧壁12、第四侧壁13总宽均为3m。(说明:三角形溢流堰6还可布设成直角三角堰或梯形堰,参见附图6、7。)

参见附图8、9,测流仪器安装台4采用C25硂浇筑而成,长75m、宽10m,尽量安置在第二沟体2的尾部,整体须保证地表以下0.8m,地表以上0.3m,此结构主要用于流量监测。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