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检测分析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265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检测分析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析池,特别是一种L型检测分析池。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分析池主要有玻璃管式分析池、一体式分析池、光学准直系统与分析池分体结构等,应用于烟气排放的检测。

分析池的长度时常会因为涉及空间的限制而受到限制,而短距离的光路探测难以采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分析池的检测精度会受到影响。

因此,急需一种既能保证光路长度,又能满足空间要求的分析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检测分析池结构,使光路得以延长,从而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并达到期望的精准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L型检测分析池,包括分析池腔体、分析池端盖、分析池底座、反射镜和反射架;分析池底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析池腔体包括入射腔体和反射腔体,分别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内,两个底座的一端与反射架连接,另一端与分析池端盖连接,分析池腔体和反射架连通,构成L形腔体;两个分析池端盖分别设置有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反射镜设置在反射架内,反射镜镜面与入射腔体、反射腔体的中心轴线均呈45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本实用新型可以灵活地利用空间的边角部分安置分析池,大大减小空间受限制的影响;(2)本实用新型将光学传输系统和气路管路连接部分都设计在分析池底座,分析池腔体与底座通过密封圈和螺柱连接,把光学传输系统、气路管路连接与经常需要维护的分析池腔体分离;在分析池腔体清洁维护时,不影响光路部分,不需要拆装连接气管,大大降低维护工作量和成本,设备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好;(3)结构拆装方便,如果需要清理或者更换,只需将固定在分析池腔体与底座的螺柱松脱,取出分析池腔体,拆开两端分析池端盖,即可对分析池腔体和玻璃窗片进行清洁维护;清洁完成后,安装分析池端盖,再将分析池腔体通过定位销准确安装到分析池底座,用螺柱锁紧即可,解决了分析池窗片和腔体清洗维护时,需要拆装光学组件、气路连接组件,甚至需要重新调整的弊端,大大减轻了操作的难度,节约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4)分析池主体部件采用316L不锈钢、密封圈采用氟橡胶材质,具有耐高温、高湿和高腐蚀等特点,特别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实现了设备维护时,保持气路和光路不变,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环境适应能力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L形检测分析池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形检测分析池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一种L型检测分析池,包括分析池腔体、分析池端盖2、分析池底座12、反射镜9和反射架8;分析池底座1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析池腔体包括入射腔体7和反射腔体13,分别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内,两个底座的一端与反射架8连接,另一端与分析池端盖2连接,分析池腔体和反射架8连通,构成L形腔体;两个分析池端盖2分别设置有光发射端和光接收端;反射镜9设置在反射架8内,反射镜9镜面与入射腔体7、反射腔体13的中心轴线均呈45度。光路自发射端发出,在反射架8处由反射镜9反射,从而改变光路,从光接收端被接收分析。

进一步的,分析池腔体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分析池底座12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分析池还包括螺栓1、玻璃窗片3、O型圈4、压环5和密封圈6,玻璃窗片3和O型圈4设置在分析池端盖2内,压环5与分析池端盖2以螺纹连接,密封圈6设置在分析池端盖2与分析池腔体7之间,分析池端盖2与分析池腔体7通过螺栓1连接。

进一步的,分析池腔体7、分析池端盖2、分析池底座12采用不锈钢材料。

进一步的,密封圈6采用氟橡胶材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L型检测分析池,包括分析池腔体、分析池端盖2、分析池底座12、反射镜9;其中分析池腔体分为两部分,分别与反射架8连接,形成L形:玻璃窗片3、O型圈4放入分析池端盖2,压环5与分析池端盖2以螺纹连接,拧紧。接下来把组装好的分析池端盖2、密封圈6、以螺栓1在分析池腔体7上锁紧;再把反射架8、密封圈6与分析池腔体7的法兰面以螺栓锁固。反射架的成90度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分析池腔体。反射镜9插入反射架上的长方形凹槽11内,以密封垫10与螺栓固定。

分析池腔体7进口和出口的底部与分析池底座12密封连接,光学传输组件安装在分析池底座12,在与分析池腔体底部连接的分析池底座12上分别设置气路连接孔,该连接孔分别与检测样气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相通,该气路连接孔与分析池腔体两端上的通气孔、分析池腔体相通形成气路。光路自发射端发出,在反射架8处由反射镜9反射,从而改变光路,从光接收端被接收分析。本实用新型利用光学传输系统、气路管路连接把分析池腔体分成两个部分,从而能够在优先的空间内灵活装配检测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