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4278发布日期:2018-06-28 04:2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机控制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电机控制器进行高温老化测试,因此,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采用现有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时,存在电机控制器局部发热严重的现象,因此,经常导致老化测试设备过温报警,需要停工处理,从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避免因电机控制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的测试报警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该老化测试设备能够避免因过温报警所导致的停工处理,因此可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进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还包括:

至少一层用于放置电机控制器的控制器托板,所述控制器托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电机控制器的散热器插入的让位孔;

分别设于所述控制器托板的两端且用于固定风扇的风扇安装板,所述风扇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扇的通风孔;

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且用于支撑所述控制器托板的两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所述控制器托板以及所述风扇安装板固定组成周向封闭且用于对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风道;

安装于所述通风孔处且用于使所述风道中形成与所述散热器铲齿平面平行的气流的风扇。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托板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机控制器的承载面和用于托住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底面以防止其脱落的弯折部,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支撑板的竖直面具有倾斜夹角的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匹配对应型号的电机控制器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能够通过定位销直接放置于控制器托板上,且所述第二托板上设有用于使对应型号的所述电机控制器插入的第二让位孔。

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竖梁和设于两根所述竖梁之间的至少一层横梁;

所述竖梁为用于方便线缆走线且横截面为C形的C型竖梁;所述横梁为用于容置所述线缆且纵截面为U形的U型横梁。

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的顶盖板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线缆散热的腰形孔。

优选地,两根所述竖梁之间设有航插安装板,所述航插安装板上设有航空插头的母插,所述母插连接电气进线的线缆,所述航空插头的公插安装于用于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的电气出线线缆的一端。

优选地,两根所述竖梁之间设有铜排安装板,所述铜排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固定外部线缆的进线铜排,所述进线铜排之间设有用于隔离相邻接线柱的绝缘子。

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用于防护所述进线铜排以避免其裸露的铜件防护板。

优选地,两根所述竖梁的底部均垂直连接第一方管,所述第一方管垂直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方管与所述竖梁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角板,两根所述第一方管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用于增加稳固性的第二方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管的底部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设备本体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内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

或,所述第一方管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方便移动的耐高温重型脚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利用支撑板、控制器托板以及风扇安装板固定组成周向封闭的且用于对散热器进行散热的风道,并在风扇安装板上安装风扇。当采用该老化测试设备对电机控制器进行测试时,将电机控制器放置于控制器托板上时,使电机控制器的散热器插入让位孔中,打开风扇,使风道中形成与散热器的铲齿平面平行的气流,以促进铲齿之间的缝隙处的气流流动,因此可以通过加大风道内空气的流动性来加速散热器的散热,以避免电机控制器的局部过热,进而避免老化测试设备因过温报警所导致的停工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进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具体实施例中单个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铜排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带耐高温重型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7中:

1为设备本体、2为电机控制器、3为控制器托板、4为风扇安装板、5为支撑板、6为支撑底座、7为耐高温重型脚轮、11为竖梁、12为横梁、13为顶盖板、14为航插安装板、15为铜排安装板、16为铜件防护板、17为第一方管、18为角板、19为第二方管、21为铲齿、31为承载面、32为弯折部、33为第二托板、41为通风孔、61为加强筋、131为腰形孔、141为母插、151为进线铜排、152为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该老化测试设备能够避免因过温报警所导致的停工处理,因此可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进度。

请参考图1-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个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铜排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控制器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带耐高温重型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还包括:

至少一层用于放置电机控制器2的控制器托板3,控制器托板3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插入的让位孔;

分别设于控制器托板3的两端且用于固定风扇的风扇安装板4,风扇安装板4上设有用于安装风扇的通风孔41;

设于设备本体1且用于支撑控制器托板3的两侧的支撑板5,支撑板5、控制器托板3以及风扇安装板4固定组成周向封闭且用于对散热器进行散热的风道;

安装于通风孔41处且用于使风道中形成与散热器铲齿21平面平行的气流的风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测试时电机控制器2仅依靠自身散热器进行散热,散热不充分导致的局部过热问题,因此,本申请通过结构设计,形成用于加速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散热的风道,借助风扇使风道中的气流方向与电机控制器2散热器的铲齿21方向一致,通过加大风道内空气的流动性来加速散热器的散热。

基于上述思想,本申请中,在控制器托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风扇安装板4,将控制器托板3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支撑板5,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5非固定控制器托板3的两端弯折连接形成非固定控制器托板3端封闭的支撑板5。这样可以使得支撑板5、控制器托板3以及风扇安装板4组成周向封闭的风道,用于对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控制器托板3与风扇安装板4之间、支撑板5与控制器托板3之间以及支撑板5与风扇安装板4之间的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保证支撑板5、控制器托板3以及风扇安装板4能够固定并组成周向封闭且用于对散热器进行散热的风道即可。

优选地,支撑板5上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器托板3的第一螺纹孔及六角形拉铆螺母孔位,控制器托板3上设有与支撑板5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和拉铆螺母连接,从而使支撑板5与控制器托板3可靠紧固。

优选地,风扇安装板4的外周部具有弯折法兰边,弯折法兰边上设有用于安装的螺纹孔,相应地,控制器托板3、支撑板5上均设有用于与风扇安装板4的弯折法兰边相贴合的弯折边,弯折边设有相应的螺纹孔,风扇安装板4和控制器托板3以及风扇安装板4和支撑板均通过螺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托板3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使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插入的让位孔,让位孔的形状与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的形状相一致,让位孔的大小根据散热器的大小来确定,让位孔的设置方式使得当电机控制器2放入控制器托板3后,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插入让位孔中,且能使散热器的铲齿21朝向控制器托板3的两端,用于使铲齿21的平面与风道中的气流方向平行。

优选地,让位孔边缘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电机控制器2的定位销孔,用于电机控制器在控制器托板3上的定位。

风扇安装板4上设置用于安装风扇的通风孔41,两个风扇分别与位于控制器托板3两端的风扇安装板4上的通风孔41配合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进出风扇的风向需要与散热器的铲齿21平面平行,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散热。

优选地,风扇为轴流风扇,也就是说,进出风扇的风向与风扇的轴向一致,使风道中的气流方向与风道的轴向一致。控制器托板3两端的风扇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出风,两个风扇共同作用可以大大加快风道中空气的流动,从而使散热器快速散热。

优选地,两个风扇镜像设置于控制器托板3两端的风扇安装板4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控制器托板3的层数以及每层控制器托板3上设置的让位孔的个数不做限定,控制器托板3的层数越多,每层控制器托板3上设置的让位孔的个数越多,一次测试的电机控制器2的台数就越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控制器托板3的层数以及每层控制器托板3上让位孔的个数。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单次测试的电机控制器2的台数,优选地,在设备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层控制器托板3。即至少一对支撑板5对称设置于设备本体1,用于支撑至少一对控制器托板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利用支撑板5、控制器托板3以及风扇安装板4固定组成周向封闭的且用于对散热器进行散热的风道,并在风扇安装板4上安装风扇。当采用该老化测试设备对电机控制器2进行测试时,将电机控制器2放置于控制器托板3上时,使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插入让位孔中,打开风扇,使风道中形成与散热器的铲齿21平面平行的气流,以促进铲齿21之间的缝隙处的气流流动,因此可以通过加大风道内空气的流动性来加速散热器的散热,以避免电机控制器2的局部过热,进而避免老化测试设备因过温报警所导致的停工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进度。

考虑到对电机控制器2进行老化测试时员工取放电机控制器2的方便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控制器托板3包括用于放置电机控制器2的承载面31和用于托住电机控制器2的底面以防止其脱落的弯折部32,承载面31与支撑板5的竖直面具有倾斜夹角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面设置在设备本体1上,支撑面的竖直面是相对于设备本体1来说,与设备本体1的竖直方向相平行的面,即控制器托板3的承载面31与设备本体1的竖直方向(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具有倾斜角。

优选地,承载面31与支撑板5的竖直面之间的倾斜夹角范围为120°~150°。更优选地,承载面31与支撑板5的竖直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为135°。这样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取放电机控制器2时非常方便,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

另外,本申请对控制器托板3的承载面31与弯折部32之间的夹角不做限定,只要能起到承载和防止电机控制器2脱落的作用即可。优选地,承载面31与弯折部32之间的夹角为90°。

由于不同型号的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大小不一致,因此,考虑到设备的通用适配性,为了使该测试设备能够兼容测试不同型号的电机控制器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用于匹配对应型号的电机控制器2的第二托板33,第二托板33能够通过定位销直接放置于控制器托板3上,且第二托板33上设有用于使对应型号的电机控制器2插入的第二让位孔。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托板3为用于放置最大型号的电机控制器2的控制器托板3,第二托板33能够通过定位销直接放置在控制器托板3上,用于放置对应型号的电机控制器2。也就是说,当对应型号的电机控制器2放置于第二托板33后,对应型号的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能够插入第二托板33的第二让位孔和控制器托板3的让位孔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托板33是为了区别控制器托板3而定义的对应不同型号电机控制器2的托板的统称,即第二托板33为能够直接放置于控制器托板3上、对应不同型号电机控制器2的一系列托板。第二托板33上设有用于使对应型号电机控制器2的散热器插入的第二让位孔。

考虑到设备本体1的具体结构的简单易实现性,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设备本体1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竖梁11和设于两根竖梁11之间的至少一层横梁12;竖梁11为用于方便线缆走线且横截面为C形的C型竖梁;横梁12为用于容置线缆且纵截面为U形的U型横梁。

可以理解的是,竖梁11起支撑作用,横梁12起增加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

C型竖梁和U型横梁为设备的电气走线提供了布线空间,从而方便线缆的排布。

优选地,在U型横梁的底面开设用于使线缆穿过的长腰孔。

另外,为了提高控制器托板3的稳固性,可在U型横梁的折边上开设用于固定控制器托板3的固定孔。

考虑到设备运行时设备内部的线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及时对线缆散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设备本体1的顶盖板13上设有用于使线缆散热的腰形孔131。

可以理解的是,在顶盖板13上开设的腰形孔131的数量越多,散热效果越好,利用大量腰形孔131形成烟囱效应,可以使设备内部的线缆发热很快的散出,从而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

考虑到设备的电气出线与电气进线的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两根竖梁11之间设有航插安装板14,航插安装板14上设有航空插头的母插141,母插141连接电气进线的线缆,航空插头的公插安装于用于连接电机控制器2的电气出线线缆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航插安装板14与设备本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达到将航插安装板14固定于设备本体1上即可。例如,可以在C型竖梁的折弯边上开设航插安装板14螺纹固定孔,在航插安装板14上开设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航插安装板14固定于设备本体1上。

航空插头用于将与电机控制器2相连的电气出线线缆接通至设备的电气进线线缆。航空插头的母插141设于航插安装板14上,且与电气进线线缆接通。航空插头的公插安装于用于连接电机控制器2的电气出线线缆的一端。测试时,将公插与母插插接即可接通电机控制器2与设备。由于航空插头的公插与母插141之间插拔便利,且产品的可靠性高,因此,航空插头可以使设备的电气出线与电气进线的连接安全可靠,同时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优选地,航插安装板14位于控制器托板3的上端,以便于操作人员的接线操作。

考虑到设备的电气进线的排布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两根竖梁11之间设有铜排安装板15,铜排安装板15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固定外部线缆的进线铜排151,进线铜排151的相邻接线柱之间设有用于隔离的绝缘子(152)。

具体地,可以在C型竖梁的折弯边的底部开设安装孔,铜排安装板15通过安装孔固定于两根竖梁11上。进线铜排151和绝缘子152均固定于铜排安装板15上。

进线铜排151用于固定外部线缆,优选地,可以在进线铜排151的下端设置用于固定外部线缆的孔位,外部线缆通过螺栓固定于进线铜排151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组进线铜排151的数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通过双头螺杆在绝缘子152和进线铜排151的上端加装另一组绝缘子152和进线铜排151。

考虑到设备安全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设备本体1上设有用于防护进线铜排151以避免其裸露的铜件防护板16。

也就是说,围绕进线铜排151的外周部设置铜件防护板16,以使进线铜排151位于设备内部,避免其裸露在外,因此可以防止操作设备的人员触碰到进线铜排151,避免安全隐患,从而提高设备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目视效果,可以对铜件防护板16两端的外周部进行丝印处理,分别印制公司logo及设备名称。

考虑到设备本体1底部的支撑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两根竖梁11的底部均垂直连接第一方管17,第一方管17垂直于横梁12,第一方管17与竖梁11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角板18,两根第一方管17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用于增加稳固性的第二方管19。

可以理解的是,两根第一方管17垂直于竖梁11和横梁12的设置,增加了设备本体1的底部宽度,从而提高了设备本体1的稳定性。角板18用于增加第一方管17与竖梁11之间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方管17与竖梁11之间、第一方管17与第二方管19之间以及第一方管17与角板18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考虑到连接强度,优选地,第一方管17与竖梁11之间、第一方管17与第二方管19之间以及第一方管17与角板18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

考虑到设备本体1整体的支撑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方管17的底部连接用于支撑设备本体1的支撑底座6,支撑底座6内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61;

或,第一方管17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方便移动的耐高温重型脚轮7。

也就是说,当不需要经常移动设备时,可以在设备本体1的底部设置支撑底座6。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方管17的底部两端开设螺纹孔,在支撑底座6的对应位置处开设对应的螺纹孔,采用螺栓将第一方管17固定于支撑底座6上。

优选地,支撑底座6为C型支撑底座6,为了提高支撑强度,C型支撑底座6的上折边与第一方管17的底面贴合设置,C型支撑底座6的上折边和下折边之间设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61。本申请对加强筋61的个数不做限定,加强筋61的个数越多,支撑底座6的强度越大,支撑越稳定安全。

当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的机动性要求较高,需要经常移动设备时,可以采用另一种底座支撑的方式,即在第一方管17的底部两端分别安装用于方便移动的耐高温重型脚轮7。由于耐高温重型脚轮7的存在,可以使设备的移动非常的方便,从而可以减少搬运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控制器老化测试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