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4330发布日期:2018-06-28 04:2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单体及模块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池单体及模块测试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行业处于高速的发展中,电池单体和模块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最基本部件,其性能对整体电池包的影响非常大,故无论是电池开发还是大规模的电池生产,对于动力电池单体和模块的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单体电池和模块的测试方法中,由于仪器设备的连接电池的夹具单一,只好根据测试仪器的夹具形状来改造电池,有的在电池上电池焊接极耳,有的在电池极耳上打孔,费时费力,还有安全隐患。仪器设备自带的线束有时长度还不足以放进温箱,需要延长线束,更增大了测试的连接阻抗。

为了更有效的适应生产研发需求,现在非常需要开发一种可以快速切换单体电池及模块且稳定的测试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该设备可以快速更换单体电池及模块且稳定的进行测试。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包括箱体、电池夹具和转接线束,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12对铜排,所述箱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通孔,另一侧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转接线束包括第一转接线束和第二转接线束;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T型快插公头,所述第一转接线束的一端连接与所述T型快插公头相适配的T型快插母头,另一端连接与需要测试的电池相适配的电池夹具,所述第二转接线束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线鼻子和第二线鼻子,所述第一线鼻子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而与所述铜排的一端的连接,所述铜排的另一端与所述T型快插公头连接,所述第二线鼻子与测试设备的测试线束连接。

可选地,所述箱体由绝缘电木制成,并在侧部形成有散热孔。

可选地,所述12对铜排分两排按照12个正极和12个负极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

可选地,所述电池夹具包括9公分纯铜鳄鱼夹加工的平板夹子、赫斯曼 AK2S 10mm插孔夹、CL4263纯铜大电流绝缘鳄鱼夹、CL4262纯铜大电流绝缘鳄鱼夹32A/1kV、100A/1kV线鼻子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可以根据被测电池的实际形状来选择相应的夹具,根据被测电池的数量选择转接线束,且可以快速插接,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及现场的整洁性,而且不用根据电池测试仪的夹具形状来改造电池,不需要打孔焊接等工作,操作安全、方便、快捷非常适合于试验室的日常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左视图;

图5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电池夹具;3、T型快插公头;4、T型快插母头;

5、第二线鼻子;6、第一线鼻子;7、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左视图;图5为图2中A-A 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包括箱体1、电池夹具2和转接线束,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12对铜排7,所述箱体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通孔,另一侧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转接线束包括第一转接线束和第二转接线束;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T型快插公头3,所述第一转接线束的一端连接与所述T型快插公头3相适配的T型快插母头4,另一端连接与需要测试的电池相适配的电池夹具2,所述第二转接线束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线鼻子6和第二线鼻子5,所述第一线鼻子6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而与所述铜排7的一端的连接,所述铜排7的另一端与所述T型快插公头3 连接,所述第二线鼻子5与测试设备的测试线束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箱体1可为由绝缘电木板制成一个立方体的箱子,为防止操作者或其他意外情况触电,电木板开圆孔散热,具体在箱体1的侧部形成有圆形的散热孔,避免热量聚集。如图2至图4所示,箱体1的长度可为600mm,宽度可为240mm,高度可为290mm。

本实用新型的12对铜排对应电池测试仪的12对正负极测试通道,12对铜排分两排按照12个正极和12个负极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如图2、图3和图6所示,两排铜排之间的距离可为230mm,其中,下排的铜排距离箱体的底部的距离可为125mm,每个铜排的宽度可为14mm,T型快插母头4 之间的间隔可为46mm,最边缘的T型快插母头4距离箱体侧部的距离可为 47mm,T型快插母头4突出箱体1外部的距离可为10mm。

为方便使用,在所述T型快插母头4上形成有通道编号,在第二线鼻子5 上形成有与该通道编号相对应的通道编号。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接线束和第二转接线束可为相同规格的线束,可均为可以承受100A电流的1.5米长铜芯屏蔽线,转接线束的长度可以使被测物稳固的放置于温箱中。第一转接线束的一端与T型快插公头3固定连接,该T 型快插公头3可与T型快插母头4对接后,旋转公头90度即可将快速接插口牢固锁死,第一转接线束的另一端与电池夹具2可拆卸连接,为此,可在第一转接线束上形成有插接部,在电池夹具2上形成有与插头相适配的插孔。第二转接线束一端穿过第二通孔通过第一线鼻子6与铜排7连接,具体可通过螺栓将第一线鼻子6与铜排7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第二线鼻子5与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具体可通过螺栓将第二线鼻子5与测试设备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压采样线进行连接,第二通孔的尺寸可为10mm。转接线束一共有12对,配合测试设备的12对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夹具2可包括5种类型,分别为9公分纯铜鳄鱼夹加工的平板夹子、赫斯曼(HIRSCHMANN)AK2S 10mm插孔夹、CL4263纯铜大电流绝缘鳄鱼夹、CL4262纯铜大电流绝缘鳄鱼夹32A/1kV、100A/1kV线鼻子夹。每种夹具正负极各两套,应对不同类型的单体及模块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工作原理为:

第一步,将电池测试仪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压采样线通过螺栓拧紧的方式与设备的第二线鼻子连接完好。每个通道的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相连接,本次连接完成后将正常不拆卸。

第二步,根据需要测试电池的数量,选择合适数量的转接线束;根据被测电池的类型,选择相应的电池夹具,通过T型快插母头和第二通孔将电池测试设备与转接线束和电池夹具相连接成一个整体。

第三步,将电池夹具与电池相连接,放置在被测环境中,可以是绝缘的测试台或温箱等。

第四步,正常开展测试。

第五步,按第二步的反方式拆解工装。

以下,以Chroma 17011型电池单体测试仪举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其他测试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该测试仪的操作方法相同,在此避免赘述,省略详细介绍。

Chroma 17011型电池单体测试仪的测试

步骤一、将电池测试仪器的12对正负极输出端及电压采样线通过螺栓拧紧方式与单体电池及模块测试设备的第二线鼻子5连接完好。本次连接完成后将正常不拆卸。

步骤二、根据需要测试电池的数量,取相应对数的转接线束,按照通道号通过快插公头连接至箱体。如需要测试2块软包电芯,则取两组转接线束,其中第一转接线束分别通过T型快插公头连接在通道1和通道2的正负极;取9 公分纯铜鳄鱼夹加工的平板夹子2对,并将第二转接线束通过10mm通孔连接好,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另一端将被测电池夹好,放置在被测区域。

步骤三、设备开机开始电池测试。

步骤四、测试完毕后,将夹子松开,电池取走。通过T型快插母头和10mm 通孔将转接线束和电池夹具拆下,实验完成。

步骤五、如果需要更换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电池,则重复上述步骤二至四。

传统电池测试的夹具单一,需要根据测试仪器的夹具形状来改造电池,同时连接麻烦,线束散乱且长度不一的能保证进入温箱等被测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被测电池的实际形状来选择相应的夹具,根据被测电池的数量选择转接线束,且可以快速插接,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及现场的整洁性,而且不用根据电池测试仪的夹具形状来改造电池,不需要打孔焊接等工作,操作安全、方便、快捷非常适合于试验室的日常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