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快速接地闸刀分合闸时间测试精度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4026发布日期:2018-06-12 21:14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快速接地闸刀分合闸时间测试精度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闸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快速接地闸刀分合闸时间测试精度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接地闸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机械故障,产生分合闸提前或延迟,导致分合闸时间长度不能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完成,从而影响接地闸刀的分合闸精度,给接地闸刀的控制带来不确定因素。现有接地闸刀都不能对分合闸时间长度作出精度的检测,因此导致接地闸刀在使用时不便对接地闸刀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接地闸刀不能对分合闸时间的精度进行检测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对即将使用的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间长度进行精确检测的一种提高快速接地闸刀分合闸时间测试精度分析系统。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提高快速接地闸刀分合闸时间测试精度分析系统,包括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和控制器;所述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在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合闸时,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则处于分闸状态,反之也一样,在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合闸时,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则处于分闸状态。

当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合闸时,此时的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则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分别检测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闸反应时长T1的值和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合闸反应时长T2的值。当紧接着的下一次在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还处于分闸的情况下要对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进行合闸作业时,则在预先设定的合闸时间点H之前的T2时间点时控制器就要向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发出合闸指令,这样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就会在预先规定的合闸时间点H时刻合上闸刀。当紧接着的下一次还处于合闸状态的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要进行分闸时,则在预先设定的分闸时间点J之前的T1时间点时控制器就要向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发出分闸指令,这样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就会在预先规定的分闸时间点J时刻分分闸刀。

当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合闸时,此时的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则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分别检测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闸反应时长T3的值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合闸反应时长T4的值。当紧接着的下一次在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还处于分闸的情况下要对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进行合闸作业时,则在预先设定的合闸时间点H之前的T4时间点时控制器就要向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发出合闸指令,这样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就会在预先规定的合闸时间点H时刻合上闸刀。当紧接着的下一次还处于合闸状态的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要进行分闸时,则在预先设定的分闸时间点J之前的T3时间点时控制器就要向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发出分闸指令,这样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就会在预先规定的分闸时间点J时刻分分闸刀。

通过对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后,就能较为精确的对即将使用的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间长度进行精确检测,使得在使用时可有效的对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刻进行准确控制。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号节点和二号节点,所述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包括一号左开关、一号继电器和一号右开关,所述一号左开关的左端连接在一号节点上;所述一号左开关的右端连接在一号继电器的左端,一号继电器的右端连接在一号右开关的左端,一号右开关的右端连接在二号节点上。

作为优选,所述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包括二号左开关、二号继电器和二号右开关;所述二号左开关的左端连接在一号节点上;所述二号左开关的右端连接在二号继电器的左端,二号继电器的右端连接在二号右开关的左端,二号右开关的右端连接在二号节点上。

在检测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时,先让一号左开关和一号右开关都断开,然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即可对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该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即为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同理,在检测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时,先让二号左开关和二号右开关断开,然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即可对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该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即为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这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易于对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间长度进行精确检测控制。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后,就能较为精确的对即将使用的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间长度进行精确检测,使得在使用时可有效的对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刻进行准确控制。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提高快速接地闸刀分合闸时间测试精度分析系统,参见图1、图2所示。包括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1、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2和控制器21;所述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存储器、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还包括一号节点3和二号节点4,所述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包括一号左开关5、一号继电器6和一号右开关7,所述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包括二号左开关8、二号继电器9和二号右开关10;所述一号左开关的左端和二号左开关的左端分别连接在一号节点上;所述一号左开关的右端连接在一号继电器的左端,一号继电器的右端连接在一号右开关的左端,一号右开关的右端连接在二号节点上;所述二号左开关的右端连接在二号继电器的左端,二号继电器的右端连接在二号右开关的左端,二号右开关的右端连接在二号节点上。

在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合闸时,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则处于分闸状态,反之也一样,在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合闸时,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则处于分闸状态。

当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合闸时,此时的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则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分别检测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闸反应时长T1的值和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合闸反应时长T2的值。当紧接着的下一次在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还处于分闸的情况下要对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进行合闸作业时,则在预先设定的合闸时间点H之前的T2时间点时控制器就要向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发出合闸指令,这样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就会在预先规定的合闸时间点H时刻合上闸刀。当紧接着的下一次还处于合闸状态的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要进行分闸时,则在预先设定的分闸时间点J之前的T1时间点时控制器就要向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发出分闸指令,这样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就会在预先规定的分闸时间点J时刻分分闸刀。

当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合闸时,此时的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则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分别检测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闸反应时长T3的值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合闸反应时长T4的值。当紧接着的下一次在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还处于分闸的情况下要对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进行合闸作业时,则在预先设定的合闸时间点H之前的T4时间点时控制器就要向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发出合闸指令,这样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就会在预先规定的合闸时间点H时刻合上闸刀。当紧接着的下一次还处于合闸状态的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要进行分闸时,则在预先设定的分闸时间点J之前的T3时间点时控制器就要向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发出分闸指令,这样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就会在预先规定的分闸时间点J时刻分分闸刀。

在检测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时,先让一号左开关和一号右开关都断开,然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即可对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该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即为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同理,在检测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时,先让二号左开关和二号右开关断开,然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即可对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该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即为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这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易于对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间长度进行精确检测控制。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其分析系统还包括一号左支开关11、一号右支开关12、二号左支开关13、二号右支开关14和检测电源15,一号左支开关的一端连接在一号继电器的一端,一号左支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检测电源的一个电极端;一号右支开关的一端连接在一号继电器的另一端,一号右支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检测电源的另一个电极端;二号左支开关的一端连接在二号继电器的一端,二号左支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检测电源的一个电极端;二号右支开关的一端连接在二号继电器的另一端,二号右支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检测电源的另一个电极端;所述一号左支开关的控制端、一号右支开关的控制端、二号左支开关的控制端和二号右支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在检测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时,先让一号左开关和一号右开关都断开,然后让一号左支开关和一号右支开关都闭合,然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即可对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该一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即为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同理,在检测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时,先让二号左开关和二号右开关都断开,然后让二号左支开关和二号右支开关都闭合,然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即可对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该二号继电器的分合闸时长即为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这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易于对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间长度进行精确检测控制。

通过对一号主通断控制模块和二号主通断控制模块的分合闸时长进行检测后,就能较为精确的对即将使用的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间长度进行精确检测,使得在使用时可有效的对接地闸刀的分合闸时刻进行准确控制。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上面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实现时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