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2951发布日期:2018-07-27 21:5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在检测过程中,常通过拍摄设备对透明容液器皿(例如输液瓶、矿泉水瓶等)进行拍摄,并通过拍摄图像中是否存在阴影而判断透明容液器皿内部的液体是否存在异物,若判定有异物,则不合格。现有的拍摄设备一般包括呈固定设置的相机和固定装置,在拍摄过程中,透明容液器皿固定在固定装置上,然后通过相机进行拍摄。但在透明容液器皿存在刮痕的情况下,拍摄出来的图像也会因刮痕而出现阴影,因而常常出现误判断,而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人们常期望可使透明容液器皿内部的液体处于晃动的状态下进行拍摄,而由于液体内的异物会随着液体的晃动而运动,而造成位置发生变化,若拍摄图像中的阴影为透明容液器皿内部的液体的异物,则在拍摄的多个图像中,阴影相对透明容液器皿的位置会出现变化,若拍摄图像中的阴影为透明容液器皿的刮痕,则在拍摄的多个图像中,阴影相对透明容液器皿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有助于通过拍摄图像提高判断的准确性,但现有的拍摄设备并未能达到人们上述的期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设备,其通过采用转动体、第一驱动装置、载料单元、第一自转驱动装置、相机组件、移进装置、移出装置的结合设计,可使透明容液器皿内部的液体处于晃动的状态下进行拍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拍摄设备,包括转动体、第一驱动装置、载料单元、第一自转驱动装置、相机组件、移进装置、移出装置;所述载料单元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体上并用于固定透明容液器皿的固定装置;所述移进装置用于将透明容液器皿移送至固定装置上,所述移出装置用于将透明容液器皿从固定装置移出;所述相机组件包括相机架、第二驱动装置、第一相机单元;所述第一相机单元包括设置在相机架上的背景板、设置在相机架上并与背景板呈相对设置的相机;所述相机与背景板之间形成拍摄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动体转动以使固定于固定装置的透明容液器皿经过拍摄区;所述第一自转驱动装置、第一相机单元沿着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自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固定装置相对转动体转动以使固定于该固定装置的透明容液器皿以内部的液体处于晃动的状态进入拍摄区;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相机架绕转动体的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相机用于在固定于固定装置的透明容液器皿位于拍摄区时给该透明容液器皿拍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为转动体提供转动动力的第一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体包括转盘、可升降地安装在转盘上的升降件;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升降件上的顶盖、可转动地安装在转盘上并位于顶盖下方的托盘;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供透明容液器皿顶端嵌入的上定位槽;该拍摄设备还包括用于促使升降件相对于转盘升降以使顶盖远离或者靠近托盘的升降驱使装置;所述移进装置用于在固定装置的顶盖远离托盘时将透明容液器皿移送至该固定装置的托盘上,所述移出装置用于在固定装置的顶盖远离托盘时将透明容液器皿从该固定装置的托盘移出。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体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在转盘与升降件之间,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提供促使升降件向下运动的弹性力;所述升降驱使装置包括位于转盘的一侧的升降轨道;所述升降轨道包括沿着转动体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缓冲面、水平提升面、第二缓冲面;所述第一缓冲面从靠近水平提升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缓冲面从靠近水平提升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升降件上枢接有用于分别与第一缓冲面、水平提升面、第二缓冲面滚动配合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上设置有供透明容液器皿底端嵌入的下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体设有转轴;所述相机架套设在转轴外,并设置有齿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齿纹啮合的主动齿轮、用于为主动齿轮提供转动动力的第二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转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架、枢接在支撑架上的主动轮、枢接在支撑架上的从动轮、用于驱动主动轮转动的第三电机、双面齿式传动带;所述双面齿式传动带绕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并分别与主动轮、从动轮啮合;所述载料单元包括沿着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固定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该若干个固定装置上并依次啮合的若干个传动齿轮;所述载料单元的其中一固定装置上固定有用于与双面齿式传动带啮合的驱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架体、可移动地安装在架体上的移动座、第二复位弹簧;所述从动轮枢接在移动座上,所述主动轮枢接在架体上;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抵顶面,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与第一抵顶面相对的第二抵顶面;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在第一抵顶面与第二抵顶面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提供促使移动座往远离主动轮方向运动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支撑架位于转动体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架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支撑部、杆体;所述杆体的其中一端安装在支撑部上,另一端螺接有阻挡块;所述移动座活动套设在杆体外,并可在支撑部与阻挡块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抵顶面形成在阻挡块上,所述第二抵顶面形成在移动座靠近阻挡块的一端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转动体、第一驱动装置、载料单元、第一自转驱动装置、相机组件、移进装置、移出装置的结合设计,可使透明容液器皿内部的液体处于晃动的状态下进行拍摄,从而有助于通过拍摄图像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而且,自动化程度较高,可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动体、第一自转驱动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为第一自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自转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载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相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B处放大图;

图12为升降驱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5为移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移进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移进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移进装置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调节装置A-A向的剖视图;

图20为移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22为移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10、转动体;111、转盘;112、升降件;113、滚轮;114、转轴;120、第一驱动装置;121、第一电机;130、载料单元;140、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2、主动轮;143、从动轮;144、第三电机;145、双面齿式传动带;150、固定装置;151、顶盖;152、托盘;153、第一复位弹簧;154、传动齿轮;155、驱动轮;160、升降驱使装置;161、第一缓冲面;162、水平提升面;163、第二缓冲面;170、支撑架;171、架体;1711、支撑部;1712、杆体;1713、阻挡块;172、移动座;173、第二复位弹簧;200、相机组件;210、相机架;213、齿纹;220、第二驱动装置;221、主动齿轮;230、第一相机单元;231、相机;232、背景板;300、透明容液器皿;400、移进装置;401、第一输送带;402、定距装置;403、第一导向装置;404、调节装置;431、第一拨盘;432、第二拨盘;433、第一护栏;434、连杆;435、第一同步带轮;4311、第一开口;4321、第二开口;441、旋转轴;442、调节法兰;443、涨紧套;444、连接法兰;445、调节螺栓;446、调节螺钉;421、定距螺旋杆;422、第二同步带轮;4211、螺旋片;4212、定位口;4331、第一底板;4332、支撑杆;4333、第一挡板;500、移出装置;501、第二导向装置;502、剔除装置;503、第二输送带;511、第三拨盘;512、第四拨盘;504、第二护栏;513、连接杆;514、第三同步带轮;5111、第三开口;5121、第四开口;541、第二底板;542、固定杆;543、第二挡板;531、第一输送区域;532、第二输送区域;533、隔板;521、支承架;522、支撑板;523、剔除气缸;524、顶板;525、转动轴;526、剔除导杆;527、导向板;528、导向轴;5261、第一连杆;5262、第二连杆;5263、连接螺栓;5264、活动腔室;5271、导向部;5272、导向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2所示的一种拍摄设备,包括转动体110、第一驱动装置120、载料单元130、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0、相机组件200、移进装置400、移出装置500;所述载料单元130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体110上并用于固定透明容液器皿300的固定装置150;所述移进装置400用于将透明容液器皿300移送至固定装置150上,所述移出装置500用于将透明容液器皿300从固定装置150移出;所述相机组件200包括相机架210、用于驱动相机架210绕转动体110的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20、第一相机单元230;所述第一相机单元230包括设置在相机架210上的背景板232、设置在相机架210上并与背景板232呈相对设置的相机231;所述相机231与背景板232之间形成拍摄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0用于驱动转动体110转动以使固定于固定装置150上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经过拍摄区;所述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0、第一相机单元230沿着转动体110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且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0用于驱动该固定装置150相对转动体110转动以使固定于该固定装置150的透明容液器皿300以内部的液体处于晃动的状态进入拍摄区;所述相机231用于在固定于固定装置150上的透明容液器皿300位于拍摄区时给该透明容液器皿300拍摄。

在使用时,可利用移进装置400将透明容液器皿300移送至固定装置150上,然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20驱动转动体110转动,此时固定装置150连同固定于其上的透明容液器皿300随着转动体110转动,然后先通过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0驱动固定装置150相对转动体110转动,而透明容液器皿300连同其内的液体随着固定装置150旋转,而在固定装置150随着转动体110继续运动并进入拍摄区时,由于固定装置150先经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0驱动然后再进入拍摄区,因而,透明容液器皿300在进入拍摄区时其内部的液体在惯性作用下仍继续旋转而处于晃动状态,此时,可利用相机231给透明容液器皿300拍摄,而相机架210可在第二驱动装置22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并带动相机231、背景板232转动,从而可给透明容液器皿300追踪拍摄,若透明容液器皿300内的液体存在异物,由于异物随着液体运动,位置会发生变化,而通过相机231拍摄的多个图像,可根据图像的阴影的位置的变化,从而方便于准确判断液体内是否存在异物,而待透明容液器皿300拍摄完成后,可通过移出装置500将透明容液器皿300从固定装置150移出。因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转动体110、第一驱动装置120、载料单元130、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0、相机架210、第二驱动装置220、相机231、背景板232的结合设计,可使透明容液器皿300的液体处于晃动的状态下进行拍摄;而且,通过采用移进装置400、移出装置500,无需人工手动取放透明容液器皿300,可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0包括用于为转动体110提供转动动力的第一电机121。在实际设计中,可将第一电机121的输出轴与转动体110直接连接,以通过第一电机121的输出轴直接带动转动体110转动。当然,所述第一电机121也可通过传动机构向转动体110传递动力,以带动转动体110转动。其中,该传动机构可采用现有的各种公知的传动机构,例如,可包括固定在第一电机121输出轴上的第一带轮、固定在转动体110上的第二带轮、支架、枢接在支架上的第三带轮、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绕设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第三带轮上,而该转动体110枢接在一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体110包括转盘111、可升降地安装在转盘111上的升降件112;所述固定装置150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升降件112上的顶盖151、可转动地安装在转盘111上并位于顶盖151下方的托盘152;所述顶盖151上设置有供透明容液器皿300顶端嵌入的上定位槽;该拍摄设备还包括用于促使升降件112相对于转盘111升降以使顶盖151远离或者靠近托盘152的升降驱使装置160;所述移进装置400用于在固定装置150的顶盖151远离托盘152时将透明容液器皿300移送至该固定装置150的托盘152上,所述移出装置500用于在固定装置150的顶盖151远离托盘152时将透明容液器皿300从该固定装置150的托盘152移出。在使用时,可利用升降驱使装置160驱使升降件112上升,此时,顶盖151远离托盘152,可利用移进装置400将透明容液器皿300移送至托盘152上,而待透明容液器皿300移送到位后,通过升降件112的下降,可带动顶盖151下移并套在透明容液器皿300顶端上,如此便可实现透明容液器皿300的固定。而需取出透明容液器皿300时,可利用升降驱使装置160驱使升降件112上升,然后通过移出装置500将透明容液器皿300从该托盘152移出。而通过将固定装置150采用顶盖151、托盘152的结合设计,可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体110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153;第一复位弹簧153安装在转盘111与升降件112之间,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53用于提供促使升降件112向下运动的弹性力;所述升降驱使装置160包括位于转盘111的一侧的升降轨道;所述升降轨道包括沿着转动体110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缓冲面161、水平提升面162、第二缓冲面163;所述第一缓冲面161从靠近水平提升面162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缓冲面163从靠近水平提升面162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升降件112上枢接有用于分别与第一缓冲面161、水平提升面162、第二缓冲面163滚动配合的滚轮113。而在升降件112的滚轮113随着转动体110转动并从第一缓冲面161滚动至水平提升面162时,带动升降件112上升,顶盖151随着升降件112上升并远离托盘152,此时,移出装置500、移进装置400可进行透明容液器皿300移出、透明容液器皿300移进工作,而在升降件112的滚轮113随着转动体110运动至第二缓冲面163时,该滚轮113沿着第二缓冲面163滚动,并带动升降件112逐渐下降。而通过将所述升降驱使装置160采用上述结构,可降低成本。

所述托盘152上设置有供透明容液器皿300底端嵌入的下定位槽。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透明容液器皿300放置的稳定性。

所述转动体110设有转轴114;所述相机架210套设在转轴114外,并设置有齿纹21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0包括与齿纹213啮合的主动齿轮221、用于为主动齿轮221提供转动动力的第二电机。使用时,第二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齿轮221转动,从而可通过主动齿轮221带动相机架210转动。而通过合理设置第二驱动装置220的结构,可驱动相机架210绕转动体110的转动轴线转动的同时,并可使结构较为简单,以节省成本。其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可与主动齿轮221直接连接,以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直接带动主动齿轮221转动。当然,所述第二电机也可通过公知的传动机构向主动齿轮221传递动力,以带动主动齿轮221转动。

所述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0包括位于转动体110一侧的支撑架170、枢接在支撑架170上的主动轮142、枢接在支撑架170上的从动轮143、用于驱动主动轮142转动的第三电机144、双面齿式传动带145;所述双面齿式传动带145绕设于主动轮142和从动轮143上,并分别与主动轮142、从动轮143啮合;所述载料单元130包括沿着转动体110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固定装置150、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该若干个固定装置150上并依次啮合的若干个传动齿轮154;所述载料单元130的其中一固定装置150上固定有用于与双面齿式传动带145啮合的驱动轮155。而在工作时,第三电机144带动主动轮142转动,从而可通过主动轮142带动双面齿式传动带145传动,而当该驱动轮155随着转动体110转动至与双面齿式传动带145啮合时,可通过双面齿式传动带145带动驱动轮155转动,此时,固定有该驱动轮155的固定装置150、连同其上的传动齿轮154也发生转动,而通过该载料单元130的各传动齿轮154的传动作用,可带动该载料单元130的其他固定装置150转动。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驱动载料单元130的各固定装置150转动的同时,并可节省成本。而根据公知常识,该双面齿式传动带145作为现有常见的传动带,双面均具有齿,以方便于双面传动。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料单元130包括三个固定装置150,且位于中间的固定装置150固定有驱动轮155。当然,该载料单元130中的固定装置150的数量并不限定,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他数量。

具体的,所述转动体110上绕转动体110的转动轴线圆周排列有若干个载料单元130,从而可承载更多的透明容液器皿300。

具体的,所述转盘111上可升降地安装有与各固定装置150分别一一对应的多个升降件112,各固定装置150的顶盖151可转动地安装在对应的升降件112上。所述转动体110包括与该多个升降件112分别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复位弹簧153;各第一复位弹簧153安装在转盘111与对应的升降件11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70包括架体171、可移动地安装在架体171上的移动座172、第二复位弹簧173;所述从动轮143枢接在移动座172上,所述主动轮142枢接在架体171上;所述架体171上设置有第一抵顶面,所述移动座172上设置有与第一抵顶面相对的第二抵顶面;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73安装在第一抵顶面与第二抵顶面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73用于提供促使移动座172往远离主动轮142方向运动的弹性力,从而使得从动轮143与主动轮142之间的中心距可自适应调节,可避免出现双面齿式传动带145被拉断、滑齿的情况。所述第三电机144固定在架体171上。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171包括支撑部1711、杆体1712;所述杆体1712的其中一端安装在支撑部1711上,另一端螺接有阻挡块1713;所述移动座172活动套设在杆体1712外,并可在支撑部1711与阻挡块1713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抵顶面形成在阻挡块1713上,所述第二抵顶面形成在移动座172靠近阻挡块1713的一端上。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移动座172可移动地安装在架体171的同时,并方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171上还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中心轴线与杆体1712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移动座172活动套设在导向杆外,以通过导向杆、杆体1712的导向作用,使得移动座172的移动更为顺畅。

第三电机144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42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相机单元230中的相机231、背景板232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而设置,例如,可如图所示,将第一相机单元230的背景板232设为三个、相机231设置为九个,或其他等等。所述相机架210上还可设置有第二相机单元。该拍摄设备还可对应地包括第二自转驱动装置等,以利用第二相机单元进行二次拍摄。

该移进装置400包括第一输送带401、用于调整透明容液器皿300间的间距的定距装置402、用于使透明容液器皿300往固定装置150送入的第一导向装置403、用于调节第一导向装置403的轴向位移的调节装置404,定距装置402、第一导向装置403分别位于第一输送带401两侧,调节装置404安装于第一导向装置403上,用于使第一导向装置403的高度与透明容液器皿300相匹配,第一导向装置403远离第一输送带401的一侧上开设有输入口。

本实施例中的移进装置400包括第一输送带401、第一导向装置403、定距装置402、调节装置404,对应于不同尺寸大小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调节装置404能够调节第一导向装置403的轴向移动以适应生产需要,能够提高第一导向装置403的导向效率,使定距装置402和第一导向装置403分别安装于第一输送带401两侧,第一输送带401上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经过定距装置402,定距装置402将任意相邻两个透明容液器皿300间的间距调节至相等,有助于对透明容液器皿300实现定距输送,使得输送较精准,有助于提高输送效率,在第一导向装置403的导向作用下,从定距装置402输出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被输送至第一导向装置403处,在第一导向装置403远离第一输送带401的一侧开设有输入口,第一导向装置403将透明容液器皿300往将固定装置150方向输送。

具体地,第一导向装置403包括第一拨盘431、第二拨盘432、第一护栏433、连杆434和第一同步带轮435,在第一拨盘431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第一开口4311,在第二拨盘432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第二开口4321,使得第一开口4311和第二开口4321一一位置对应,进而使得对应的第一开口4311和第二开口4321间能够形成定距通道,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第一导向装置403后穿过定距通道,在定距通道的作用下任意相邻两个透明容液器皿300之间的间距相等,使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均与第一同步带轮435的输出轴连接,第一同步带轮435的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使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转动,而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间通过连杆434实现固定连接,从而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能够同步转动,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转动的同时将透明容液器皿300往固定装置150输送,使第一护栏433固定安装于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的一侧,从而能够避免透明容液器皿300在输送过程中掉落地面致使透明容液器皿300损坏,起到辅助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输送透明容液器皿300的作用,有助于使透明容液器皿300实现稳定输送。

值得一提的是,调节装置404包括调节法兰442、涨紧套443、连接法兰444、调节螺栓445和调节螺钉446,将调节法兰442套接于第一同步带轮435的旋转轴441上,在调节法兰442与旋转轴441之间安装了涨紧套443,使得调节法兰442通过涨紧套443与第一同步带轮435的旋转轴441实现传动连接,即能够达到传递扭矩的目的,第一同步带轮435的旋转轴441带动调节法兰442同步转动。第一拨盘431固定安装于调节法兰442与连接法兰444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而成整体。而在连接法兰444上固定安装有调节螺栓445,调节螺栓445上开设有供调节螺钉446间通过螺纹连接,该调节螺纹孔上设置有内螺纹,调节螺钉446上设置有外螺纹,使调节螺钉446穿过调节螺纹孔,并且使调节螺栓445与调节螺钉44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将调节螺钉446紧固在第一同步带轮435的输出轴上,完成整个轴线方向的固定,从而当放松调节螺钉446和涨紧套443后,调节螺栓445能够使连接法兰444作上下的轴向移动,利用调节螺栓445能够微调第一拨盘431在第一同步带轮435的旋转轴441上的高度,即也能微调第二拨盘432在第一同步带轮435的旋转轴441上的高度,调节时十分便捷,使得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能够与透明容液器皿300的尺寸大小相匹配,有助于提高调节装置404的适用性,方便灵活,能够避免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转动时无法带动透明容液器皿300同步转动导致透明容液器皿300出现倾倒现象。同样的,利用涨紧套443,能够让调节法兰442绕着旋转轴441在任何位置紧固连接,即可以精确微调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的径向位置,从而实现准确输送透明容液器皿300。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使定距装置402包括定距螺旋杆421和第二同步带轮422,第二同步带轮422的输出轴与定距螺旋杆421连接,进而使得定距螺旋杆421能够随第二同步带轮422的输出轴同步转动,而在定距螺旋杆421上设有多个螺旋片4211,相邻的两个螺旋片4211间形成定位口4212,该定位口4212能够供透明容液器皿300穿过,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定位口4212后,定距螺旋杆421将任意相邻两个透明容液器皿300调至间距相等,值得一提的是,定位口4212间的间距与定距通道间的间距相等,从而使得经定距装置402调整后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的间距与定距通道间的间距相匹配,即从定距装置402输出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能够顺畅地进入第一导向装置403,有助于防止透明容液器皿300出现倾倒现象。

更具体地,使第一护栏433包括第一底板4331、支撑杆4332和第一挡板4333,使得第一底板4331固定安装于第二拨盘432下方,从定距螺旋杆421输出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被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输送至第一底板4331上,且第一挡板4333固定安装于第一底板4331的顶部,支撑杆4332固定安装于第一底板4331和第一挡板4333之间起支撑连接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底板4331和第一挡板4333均设置成弧形,其弧度与第一拨盘431和第二拨盘432的形状相匹配,而第一挡板4333的一端往输入口方向延伸,即延伸向转动体110,第一挡板4333的另一端往定距螺旋杆421方向延伸,即从定距螺旋杆421输出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能够沿第一挡板4333输送至固定装置150,起到较佳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第一底板4331上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倾倒。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同步带轮435、第二同步带轮422之间采用同步带传动,有助于作准确和稳定的传动。

如图20-22,移出装置500,包括第二导向装置501、用于剔除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的剔除装置502和第二输送带503,第二输送带503固定于第二导向装置501的一侧,第二导向装置501用于将透明容液器皿300从固定装置150往第二输送带503方向输送,剔除装置502固定于第二导向装置501与第二输送带503之间。

如图20-2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出装置500,包括第二导向装置501、剔除装置502和第二输送带503,在第二导向装置5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输送带503,第二导向装置501将透明容液器皿300从固定装置150往第二输送带503方向输送,而剔除装置502固定安装于第二导向装置501与第二输送带503之间,能够利用剔除装置502将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剔除,以防止其随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下一工序,能够提高生产加工效率,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地,第二导向装置501包括第三拨盘511、第四拨盘512、第二护栏504、连接杆513和第三同步带轮514,在第三拨盘511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第三开口5111,在第四拨盘512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第四开口5121,使得第三开口5111和第四开口5121一一位置对应,进而使得对应的第三开口5111和第四开口5121间能够形成定距通道,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第二导向装置501后穿过定距通道,在定距通道的作用下任意相邻两个透明容液器皿300之间的间距相等,使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均与第三同步带轮514的输出轴连接,第三同步带轮514的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使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转动,利用同步带传动能够使得传动准确,结构紧凑。而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间通过连杆实现固定连接,从而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能够同步转动,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转动的同时将透明容液器皿300从固定装置150往第二输送带503输送,使第二护栏504固定安装于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的一侧,从而能够避免透明容液器皿300在输送过程中掉落地面致使透明容液器皿300损坏,起到辅助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输送透明容液器皿300的作用,有助于使透明容液器皿300实现稳定输送。

如图20-22所示,更具体地,使第二护栏504包括第二底板541、固定杆542和第二挡板543,使得第二底板541固定安装于第四拨盘512下方,固定装置150上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经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拨动至第二底板541上,且第二挡板543固定安装于第二底板541的顶部,固定杆542固定安装于第二底板541和第二挡板543之间起支撑连接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底板541和第二挡板543均设置成弧形,其弧度与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的形状相匹配,而第二挡板543的一端往第二输送带503方向延伸,即第二底板541上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经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的导向作用往第二输送带503输送,起到较佳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第二底板541上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倾倒。

如图20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从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输出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第二输送带503,使第二输送带503分隔形成第一输送区域531和第二输送区域532,本实施例是在第一输送区域531和第二输送区域532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533,使得该第一输送区域531能够实现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的输送,第二输送区域532实现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的输送,使得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和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能够分开输送,将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剔除,能够防止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随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下一工序,有助于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

如图20-22所示,更具体地,剔除装置502包括支承架521、支撑板522、剔除气缸523、顶板524、转动轴525、用于带动转动轴525往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剔除导杆526、用于引导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第一输送区域531或者第二输送区域532的导向板527和用于引导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第一输送区域531或者第二输送区域532的导向轴528,将支承架521固定安装于第二输送带503与第二挡板543之间,使得经第三拨盘511和第四拨盘512输出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能够在第二挡板543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剔除装置502,在支承架5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522,在支撑板522上固定安装有剔除气缸523,而在支撑板522上固定安装有顶板524,使转动轴525枢接于顶板524上,且转动轴525能够在顶板524上转动,使剔除气缸523能够通过剔除导杆526与转动轴525的一端铰接,控制系统驱动剔除气缸523工作,剔除气缸523驱动剔除导杆526运动,进而剔除导杆526能够驱动转动轴525往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顺时针方向转动,进一步地,使得转动轴525的另一端与导向板527铰接,使得导向板527能随转动轴525同步转动,即转动轴525能够带动导向板527往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顺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20-22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导向板527设置为U形,透明容液器皿300经过剔除装置502后被输送至导向板527处,使导向板527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部5271,使得两个导向部5271之间形成用于与第一输送区域531或者第二输送区域532连通的导向腔室5272,该导向腔室5272能够实现与第一输送区域531或者第二输送区域532连通,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导向腔室5272,此时导向部5271位于透明容液器皿300两侧,每个导向部5271上均固定安装有一根导向轴528,使得进入导向腔室5272的透明容液器皿300位于两根导向轴528之间,从而有助于将快速通过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做分类导向,有助于提高动作灵活度,响应速度较快,而且导向轴528与透明容液器皿30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大大减少对透明容液器皿300的摩擦。更进一步地,剔除气缸523的输出端带动剔除导杆526同步移动,本实施例中的剔除导杆526包括第一连杆5261、用于带动第一连杆5261往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二连杆5262和连接螺栓5263,而第二连杆5262与剔除气缸523的输出端实现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5262上开设有活动腔室5264,该活动腔室5264能够供第一连杆5261穿过,在第二连杆5262上插设连接螺栓5263,且第一连杆5261上开设有用于供连接螺栓5263穿过的连接通孔,使第一连杆5261进入活动腔室5264,使得连接螺栓5263能够穿过该连接通孔,进而使第二连杆5262通过连接螺栓5263与第一连杆5261实现铰接,进一步地使第一连杆5261与转动轴525的一端铰接,从而剔除气缸523的输出端伸出带动第二连杆5262同步移动,第二连杆5262带动第一连杆5261往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连杆5261带动转动轴525往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导向板527随转动轴525同步转动,导向板527顺时针转动使得导向腔室5272与第一输送区域531连通,两个导向部5271上的导向轴528也往顺时针方向转动,经过导向腔室5272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在导向部5271和导向轴528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输送区域531,使得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第一输送区域531,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随第二输送带503输出后集中进行处理;剔除气缸523的输出端收缩带动第二连杆5262同步移动,第二连杆5262带动第一连杆5261往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连杆5261带动转动轴525往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导向板527随转动轴525同步转动,导向板527逆时针转动使得导向腔室5272与第二输送区域532连通,两个导向部5271上的导向轴528也往逆时针方向转动,进入导向腔室5272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在导向部5271和导向轴528的作用下进入第二输送区域532,使得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第二输送区域532,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随第二输送带503输出至下一工序。从而能够实现对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和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的分离,轻松地剔除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能够避免不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随合格的透明容液器皿300进入下一工序,可提高生产加工效率,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当然,所述移进装置400、移出装置500除了可采用上述结构之外,还可采用其他,例如机械手等,但将移进装置400、移出装置500采用上述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案,有助于等间距移送透明容液器皿300。

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如图1所示,将转动体110、第一驱动装置120、载料单元130、第一自转驱动装置140、相机组件200、移进装置400、移出装置500均设置为两个,以分别供软透明容液器皿300、硬透明容液器皿300拍摄。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