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3637发布日期:2018-06-12 21:1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具有电性能和热性能,且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广泛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电压等级,并不断向超高压和特高压领域发展。但是,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问题,可能在电缆内部形成气泡等绝缘隐患,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击穿。因此需要在电缆出厂前对其进行检验。目前常用的检验方法是局部放电试验,但是由于高压电缆的局部放电信号微弱、波形复杂多变,极易被背景噪声和电磁干燥噪声淹没,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检验速度较慢。

目前针对电源对高压电缆的局放试验带来的电磁干扰主要应对方法是,采用隔离变压器,其作用是使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电气完全绝缘,也使该回路隔离。另外,利用其铁芯的高频损耗大的特点,从而抑制高频杂波传入控制回路。该方法能满足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电气绝缘要求,但是对电源杂波的抑制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双屏蔽结构,提供一种屏蔽、隔离电源中的干扰因素的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减小局放试验中电源中的杂波等干扰因素对试验的影响,提高局放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包括绕组线圈、支撑架、底座和外壳屏蔽罩,外壳屏蔽罩上部连接弧形均压罩。

弧形均压罩连接第一接地端子,其弧面夹角范围为45°至270°。

外壳屏蔽罩连接第二接地端子。

外壳屏蔽罩是全封闭结构。

外壳屏蔽罩下底面到底座顶面的距离不小于10厘米。

试验过程中,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接入端子通过电缆连通电源,输出端子连接试验电路绕组线圈对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电气进行绝缘处理,同时过滤部分电源杂波。外壳屏蔽罩是封闭结构,连接弧形均压罩捕捉部分干扰波和静电,并通过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将静电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的屏蔽、隔离功能,提高局放检测试验的效率和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屏蔽罩,2、绕组线圈,3、支撑架,4、弧形均压罩,5、接地端子2,6、接地端子1,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包括绕组线圈2、支撑架3、底座7和外壳屏蔽罩1,外壳屏蔽罩1上部连接弧形均压罩4。

弧形均压罩4连接第一接地端子6,其弧面夹角范围为45°。

外壳屏蔽罩1连接第二接地端子5。

外壳屏蔽罩1是全封闭结构。

外壳屏蔽罩1下底面到底座7顶面的距离15厘米。

试验过程中,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接入端子通过电缆连通电源,输出端子连接试验电路绕组线圈2对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电气进行绝缘处理,同时过滤部分电源杂波。外壳屏蔽罩1是封闭结构,连接弧形均压罩4捕捉部分干扰波和静电,并通过第一接地端子6和第二接地端子5将静电接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包括绕组线圈2、支撑架3、底座7和外壳屏蔽罩1,外壳屏蔽罩1上部连接弧形均压罩4。

弧形均压罩4连接第一接地端子6,其弧面夹角范围为180°。

外壳屏蔽罩1连接第二接地端子5。

外壳屏蔽罩1是全封闭结构。

外壳屏蔽罩1下底面到底座7顶面的距离10厘米。

试验过程中,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接入端子通过电缆连通电源,输出端子连接试验电路绕组线圈2对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电气进行绝缘处理,同时过滤部分电源杂波。外壳屏蔽罩1是封闭结构,连接弧形均压罩4捕捉部分干扰波和静电,并通过第一接地端子6和第二接地端子5将静电接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的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包括绕组线圈2、支撑架3、底座7和外壳屏蔽罩1,外壳屏蔽罩1上部连接弧形均压罩4。

弧形均压罩4连接第一接地端子6,其弧面夹角范围为270°。

外壳屏蔽罩1连接第二接地端子5。

外壳屏蔽罩1是全封闭结构。

外壳屏蔽罩1下底面到底座7顶面的距离13厘米。

试验过程中,双屏蔽静电隔离变压器接入端子通过电缆连通电源,输出端子连接试验电路绕组线圈2对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电气进行绝缘处理,同时过滤部分电源杂波。外壳屏蔽罩1是封闭结构,连接弧形均压罩4捕捉部分干扰波和静电,并通过第一接地端子6和第二接地端子5将静电接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