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环境保护用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4414发布日期:2018-08-10 20:1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环境保护用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仪器是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随着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技术升级的发展,为了满足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钢铁、石化、电力、有色金属等企业在环境监测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传统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一般是固定不动的,监测范围相对较小,给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环境保护用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环境保护用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胶接有太阳能板,第一壳体的下端胶接有检测头和摄像头,且第一壳体的内壁的上端胶接有支架,支架的下端安装有电热丝,且第一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壁的顶端通过螺丝安装有推杆电机,且推杆电机的伸缩端上胶接有散热片,并且推杆电机的伸缩端的下端胶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材质为弹性保温材质,材质为多孔橡胶或者多孔硅胶,且第一壳体上设有充气口和检修口,并且第一壳体的内部填充有氦气。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且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材料为导热材料,材料为铜或者铝。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挡板套接在通孔的内侧,且挡板的材质为保温材质,材质为多孔橡胶或者泡沫。

优选的,所述检测头和摄像头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使用时,通过电热丝对第一壳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第一壳体内部的气体受热后压强变大,第一壳体膨胀,此时装置悬浮在空气中,装置随着气流飘动,可以通过摄像头和检测头相配合对环境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广。

2、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内部的温度来调节装置的高度,通过电热丝加热,装置温度变高,可以提高装置的高度,通过推杆电机打开挡板,散热片对装置进行散热,可以降低装置的高度,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太阳能板能够对装置的续航提供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环境保护用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环境保护用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壳体、2太阳能板、3支架、4电热丝、5第二壳体、6推杆电机、7散热片、8挡板、9检测头、10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用于环境保护用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上端胶接有太阳能板2,第一壳体1的下端胶接有检测头9和摄像头10,且第一壳体1的内壁的上端胶接有支架3,支架3的下端安装有电热丝4,且第一壳体1的下端设有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5内壁的顶端通过螺丝安装有推杆电机6,且推杆电机6的伸缩端上胶接有散热片,并且推杆电机6的伸缩端的下端胶接有挡板8,第一壳体1的材质为弹性保温材质,材质为多孔橡胶或者多孔硅胶,且第一壳体1上设有充气口和检修口,并且第一壳体1的内部填充有氦气,第一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且太阳能板2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第二壳体5的材料为导热材料,材料为铜或者铝,第一壳体1的下端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挡板8套接在通孔的内侧,且挡板8的材质为保温材质,材质为多孔橡胶或者泡沫,检测头9和摄像头10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使用时,通过电热丝4对第一壳体1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第一壳体1内部的气体受热后压强变大,第一壳体1膨胀,此时装置悬浮在空气中,装置随着气流飘动,可以通过摄像头9和检测头10相配合对环境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广,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内部的温度来调节装置的高度,通过电热丝4加热,装置温度变高,可以提高装置的高度,通过推杆电机6打开挡板8,此时散热片7对装置进行散热,可以降低装置的高度,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太阳能板2能够对装置的续航提供能量,装置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与装置进行连接,进行远程控制,装置使用时,先控制装置在低空对气体进行监测,一段时间后,将装置高度升高,利用高空处的洁净空气对检测头9进行清洁,清洁完毕后降低装置的高度,重新对气体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