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压力测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3812发布日期:2018-07-07 03:1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管泥水混合物中浮力测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压力测量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测量玻璃钢管在泥水混合物中的受力,常常需要对玻璃钢管所受浮托力进行测量,现有的设计中采用的测量装置结构复杂,精度低,测量可靠性比较差,使得测量装置安装复杂,运用前景较窄,测量所得浮托力的结果精度较低,在高精度控制范围领域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研究玻璃钢管的浮托力情况,提供了一种拉压力测量组件,能够高精度可靠测量玻璃钢管的浮托力,所述拉压力测量组件包括内筒、设置在所述内筒外侧的套筒、一端与所述内筒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底部连接的拉压力传感器,所述套筒和所述内筒的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套筒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位移传感器两端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包括位于所述内筒外侧的顶部法兰,所述顶部法兰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位于所述套筒外侧的底部法兰,所述底部法兰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拉压力传感器的数量的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套筒和所述内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拉压力测量组件能够对浮托力进行测量,结构简单,内筒和套筒的矩形截面限制了套筒相对所述内筒旋转,从而避免了对拉压力传感器的损伤。外侧设置的法兰方便了内筒和套筒的安装。利用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拉压力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浮托力测量装置的内筒与套筒与图1剖面方向垂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浮托力测量装置的内筒与套筒俯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压力测量组件100,能够高精度可靠测量玻璃钢管的浮托力,所述拉压力测量组件100包括内筒110、设置在所述内筒110外侧的套筒120、一端与所述内筒110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120底部连接的拉压力传感器130,所述套筒120和所述内筒110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套筒120相对所述内筒110位移,所述拉压力传感器130检测此位移,从而获取浮托力。拉压力传感器130在使用前需要校准和标定,首先根据对玻璃钢管重量和受力的初步判断,采用标准砝码对拉压力传感器130进行标定,建立力与变形的关系式,得出K、C值,即关系式F=K*Δs+C,式中,F代表力,对应砝码重量;Δs代表变形尺寸。玻璃钢管在外部荷载(泥沙混合物回填和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产生运动响应,进而带动拉压力传感130产生运动响应和变形,通过采集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变形Δs,利用前期标定的K、C值,经统计分析即可得到玻璃钢管所受到的浮托力。通过所述位移传感器获取变形尺寸,从而获取浮托力。所述套筒120和所述内筒110采用矩形截面,限制了所述套筒120相对所述内筒110旋转,保护了内部的拉压力传感器130。所述拉压力传感器130包括位移传感器131、设置在所述位移传感器131两端的弹簧132,通过位移传感器131测量的位移值,获取浮托力,测量精度高。

所述内筒110顶部设置有顶板111,所述套筒120底部设置有底板121,所述拉压力传感器130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111和所述底板121连接。所述拉压力传感器130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顶板111和所述底板121上。所述顶板111包括位于所述内筒110外侧的顶部法兰112,所述顶部法兰112上设置有安装孔113。所述底板121包括位于所述套筒120外侧的底部法兰122,所述底部法兰122上设置有安装孔123。通过顶部法兰112和所述底部法兰122方便了所述内筒110和所述套筒120的安装。

所述拉压力传感器130的数量的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套筒120和所述内筒110之间,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在数据处理时,可将两个拉压力传感器130测量到的值进行平均。

本实用新型中的拉压力测量组件结构简单,能够高精度测量,同时能够对其中的测量器件进行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