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相机成像来实现非接触判断MPO光器件的极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2954发布日期:2018-07-27 21:5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相机成像来实现非接触判断MPO光器件的极性设备。



背景技术:

MPO光器件为一体式多芯光器件,生产制作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成本高,需要测试的指标多,由于测试的指标多,在产品出厂前测试使用的次数多,容易对产品造成损伤,MPO多芯光纤的排列顺序极性是必须要测试的指标,而市场上目前用于测试MPO极性的检测设备都是接触是的测试设备,没多一次接触,对器件的损伤几率就在曾大,市场上急需非接触是的测试设备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相机成像来实现非接触判断MPO光器件的极性设备,采用相机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实现非接触式MPO光器件线序极性的非接触判断测试,极大的降低了产品在测试过程中损伤的几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相机成像来实现非接触判断MPO光器件的极性设备,包括相机成像组件,所述相机成像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图像分析模块,所述图像分析模块的一侧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成像放大透镜,所述第一成像放大透镜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像放大透镜,所述第二成像放大透镜的底端设置有可移动平台,所述第二成像放大透镜的一侧设置有非接触定制MPO固定装置,所述第二成像放大透镜与非接触定制MPO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LED照明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成像放大透镜与可移动平台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像分析模块与摄像头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利用相机成像来实现非接触判断MPO光器件的极性设备,采用相机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实现非接触式MPO光器件线序极性的非接触判断测试,极大的降低了产品在测试过程中损伤的几率,根据MPO接头特征,采用特制式MPO固定装置,保证被测器件光纤部分不接触任何实体,内置LED照明灯,提供光源,保持被测器件在黑暗环境下能够成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相机成像组件;2、图像分析模块;3、摄像头;4、第一成像放大透镜;5、第二成像放大透镜;6、LED照明灯;7、非接触定制MPO固定装置;8、可移动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相机成像来实现非接触判断MPO光器件的极性设备,包括相机成像组件1,相机成像组件1的内侧设置有图像分析模块2,图像分析模块2的一侧安装有摄像头3,摄像头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成像放大透镜4,第一成像放大透镜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像放大透镜5,第二成像放大透镜5的底端设置有可移动平台8,第二成像放大透镜5的一侧设置有非接触定制MPO固定装置7,第二成像放大透镜5与非接触定制MPO固定装置7之间设置有LED照明灯6。

进一步的,第二成像放大透镜5与可移动平台8相固定,可移动平台8要得到清晰的图像,需要调整透镜的位置聚焦,只有在焦点位置成像才是最清晰的,通过可移动平台8带动透镜,可到达清新的图像。

图像分析模块2与摄像头3电性连接,相机镜头通道相机镜头模块,被测器件形成图像,通过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分析模块判断出被测器件的极性。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根据MPO接头特征,采用特制式MPO固定装置,保证被测器件光纤部分不接触任何实体,内置LED照明灯6,提供光源,保持被测器件在黑暗环境下能够成像,成像放大透镜,由于需要观察微米级的物体,需使用放大透镜将被测器件放大,同时使用多个透镜,可将被测器件放大到易检测的倍数,同时保证成像不被倒置,可移动平台8,要得到清晰的图像,需要调整透镜的位置聚焦,只有在焦点位置成像才是最清晰的,通过可移动平台8带动透镜,可到达清新的图像,相机镜头通道相机镜头模块,被测器件形成图像,通过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分析模块判断出被测器件的极性。

该设备采用相机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实现非接触式MPO光器件线序极性的非接触判断测试,极大的降低了产品在测试过程中损伤的几率,根据MPO接头特征,采用特制式MPO固定装置,保证被测器件光纤部分不接触任何实体,内置LED照明灯6,提供光源,保持被测器件在黑暗环境下能够成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