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过载功能的单点式平行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4367发布日期:2018-08-31 22:3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点式平行梁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单点式平行梁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抗偏载能力强、稳定性好、零点稳定等特点;产品适用于计价秤、计数秤、台秤、电子天平、自动化设备等其他场合。然而现有的单点式平行梁传感器通常不具备防过载能力,需要用负载的外部结构来实现防过载的目的,即增加了安装的人力与时间成本,也增加了物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过载功能的单点式平行梁传感器,用于解决现有传感器通常不具备防过载能力,需要用负载的外部结构来实现防过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防过载功能的单点式平行梁传感器,包括弹性体,弹性体上设置有贯通的应变孔,应变孔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应变孔、第二应变孔、第三应变孔与第四应变孔,沿弹性体的受力方向,第一应变孔与第二应变孔依次分布,第三应变孔与第四应变孔依次分布,第一应变孔、第二应变孔与第三应变孔、第四应变孔之间设置有隔墙,隔墙上设置有贯通的槽,槽的两端分别连接处于对角线上的两个应变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槽为直线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槽沿受力方向的截面为“Z”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槽沿受力方向的截面为“S”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一应变孔与第二应变孔沿受力方向相互连通,第三应变孔与第四应变孔沿受力方向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弹性体上平行于应变孔轴向的相对表面为受力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受力面上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墙上设置槽,当传感器所受的载荷超过满量程一定值时,槽的两面将会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起到传感器的过载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与正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单点式平行梁传感器包括弹性体100,弹性体100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应变孔,应变孔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应变孔101、第二应变孔102、第三应变孔103与第四应变孔104。

其中第一应变孔101与第二应变孔102沿弹性体100的受力方向(即图2中的箭头方向)依次分布,第三应变孔103与第四应变孔104同样沿弹性体100的受力方向依次分布,且第一应变孔101、第二应变孔102与第三应变孔103、第四应变孔104之间设置有隔墙105,隔墙105上设置有贯通的槽106,槽106的两端分别连接处于对角线上的两个应变孔,比如连接第一应变孔101与第三应变孔103,或者连接第二应变孔102与第四应变孔104。本实施例中的槽106为直线槽。

沿弹性体100的受力方向,应变孔的孔壁上贴合有未示出的应变计,具体贴合在弹性体100的上下表面。上述四个应变计组成惠斯通电桥电路,本实用新型采用组桥方式可以是任何公知的组桥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将弹性体100上沿受力方向的两个与应变孔轴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表面作为受力面,具体为弹性体100的上下表面,在受力面上还设有安装孔107,其中一个面上的安装孔用于实现传感器的固定,另一个面上的安装孔用于实现传感器与载荷施加装置的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与弹性体100连接的电缆,其中弹性体100上靠近电缆的一端为固定端,另外一端为载荷施加端。

通过在隔墙105上设置槽106,当载荷超过满量程一定值时,槽的两面将会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起到传感器的过载保护。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槽206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槽206沿受力方向的截面为“Z”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槽沿受力方向的截面还可以为“S”型。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