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及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522发布日期:2018-11-02 20:3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及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生产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及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诸如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等等,在电子元件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老化测试以及封装作业,封装完成后还需进行检测,以判断封装成品是否存在品质瑕疵。

现有的电子元件进行性能测试时,一般采用独立的测试设备,如老化测试设备,然后采用独立的封装设备进行封装,封装之后的电子元件一般通过图像检测方式,通过摄像头来采集电子元件上下两侧的图像,与预先存储的标准电子元件图像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对封装后的电子元件进行外观检测。如公告号为CN 201662539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侧边影像检测装置,适用于检测封装型电子元件,主要是在于一个能够供封装型电子元件依循滑移的轨道,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镜片组件,每一个镜片组件分别定义有一影像反射路径,各该影像反射路径定义有一个起始位置及一个终止位置,且每一个镜片组件均具有多数位于各影像反射路径上的镜片,位于起始位置处的镜片并外露于该轨道内侧,而能将往返通过轨道的封装型电子元件侧边影像通过其余镜片的接续反射,而进一步传递给影像撷取元件,影像撷取元件所撷取的影像信号并传递至该电脑系统,以快速完成半导体封装元件的检测作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测试、封装检测的效率,也可以将多种设备甚至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完成上述工艺步骤。但是,现有的封装检测生产线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由于采用山型卡槽传送链条进行电子元件的传送,若是采集电子元件上下两侧的图像,由于电子元件在传送过程中可能发生滚动,采集的图像会存在缺陷;第二,若是将电子元件传送到一间歇性的分度盘进行图像采集,这样测试的工作效率很低,一般低于200Pcs/min。第三,为了提升检测速度,一般在传送链条上直接采集电子元件图像,由于在传送链条上,电子元件紧密排列,在图像采集时必须间歇性停止,才能够保证相邻之间的电子元件在图像采集时不发生互相干扰,这样大大限制了封装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及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旨在解决现有的封装测试生产线,图像采集准确性不高,而且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包括通道分离装置、上通道检测装置、下通道检测装置以及通道合并装置,待检测元件通过第二山型输送链条输送到通道分离装置,通过所述通道分离装置将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在两条山型输送链条上以均匀间隔一所述待检测元件的方式分别输送到所述上通道检测装置和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所述上通道检测装置对应上侧的第三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设置有多个以所述待检测元件为圆周中心均匀分布的高速彩色相机,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对应下侧的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设置有多个以所述待检测元件为圆周中心均匀分布的高速彩色相机;上下两侧的所述待检测元件通过所述高速彩色相机进行360度周向图像采集后进入到所述通道合并装置,所述通道合并装置将两条山型输送链条上检测合格的所述待检测元件合并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上,通过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输送到下一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上侧的分离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分离盘上侧的交接盘,所述分离盘圆周边缘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紧密配合的分离片,所述分离片上设置有分离钩齿,所述分离盘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分离磁铁,所述分离磁铁将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以均匀间隔一所述待检测元件的方式吸附到所述分离片上的分离钩齿上;所述交接盘与所述分离盘切合位置通过交接片支架设置一交接片,所述交接盘上设置有交接盘磁铁,所述交接片和所述交接盘磁铁将所述分离片上的所述待检测元件转换到所述交接盘上的交接钩齿上,所述交接盘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交接盘链轮,所述交接盘链轮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分离装置还包括分离齿轮箱,所述分离盘通过一分离盘法兰安装在一分离盘轴上,所述分离盘轴通过一座分离盘轴承座安装所述分离齿轮箱内,所述交接盘通过一交接盘轴设置在所述分离齿轮箱内,所述分离盘轴和所述交接盘轴通过分离盘同步齿轮和交接盘同步齿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对应所述分离盘下侧设置有分离轨道平台,所述分离轨道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内。随着第二山型输送链条的移动,待检测元件通过所述分离轨道平台靠近所述分离盘。

进一步的,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高速彩色相机、第二高速彩色相机、第三高速彩色相机以及第一相机光源;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通过一组下通道限位块设置在一下通道台面板上,所述下通道台面板设置在一检测机架上;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被所述通道分离装置分离之后传送到第一梯形隧道限位平台,所述第一梯形隧道限位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之间,对应所述第一梯形隧道限位平台设置第一拍照位置元件;在所述第一拍照位置元件,所述第一高速彩色相机、所述第二高速彩色相机和所述第三高速彩色相机以所述待检测元件为圆周中心均匀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架上,一组所述第一相机光源分别设置在所述待检测元件的轴向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下通道分选盘和下通道分选拨叉,所述下通道分选盘通过一下通道分选盘轴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架上,所述下通道分选盘轴一端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的输送链轮,另一端设置有下通道分选盘轴同步链轮,对应所述下通道分选盘轴还设置有下通道分选同步光控盘,所述下通道分选拨叉通过一下通道分选轴设置在所述下通道分选盘一侧,所述下通道分选轴一端设有下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所述下通道分选拨叉一端在所述下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控制下与所述下通道分选盘接触并分离,所述下通道分选拨叉的另一端对应设置在一下通道废料槽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通道检测装置包括第四高速彩色相机、第五高速彩色相机、第六高速彩色相机以及第二相机光源;所述待检测元件通过所述交接盘转换到上侧的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对应所述交接盘一侧通过一上通道台面板立柱设置有上通道台面板,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通过一组上通道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上通道台面板上;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传送到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所述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设置在上侧的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之间,对应所述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设置第二拍照位置元件;在所述第二拍照位置元件,所述第四高速彩色相机、所述第五高速彩色相机和所述第六高速彩色相机以所述待检测元件为圆周中心均匀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架上,一组所述第二相机光源通过相机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待检测元件的轴向两侧。

可选地,对应所述上通道台面板下方的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上设置有一输送链张紧链轮,所述输送链张紧链轮通过一输送链张紧轴安装在一输送链张紧摆臂一端,所述输送链张紧摆臂另一端通过一输送链张紧摆臂座安装在所述上通道台面板立柱上,所述输送链张紧摆臂与所述上通道台面板下侧还通过一输送链张紧弹簧连接。

可选地,对应所述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设置有梯形隧道限位平台调节块。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合并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对应的合并交接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合并交接盘下侧的合并盘,所述合并交接盘通过合并交接盘轴设置在一合并齿轮箱外侧,与所述合并交接盘同轴设置有一合并交接盘链轮,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设置在所述合并交接盘链轮上;随着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移动,已检测元件通过所述合并交接盘上均匀设置的合并交接盘磁铁转换到所述合并交接盘上,所述合并盘圆周边缘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合并交接盘配合的合并盘片,所述合并盘片上均匀设置有合并钩齿,所述合并盘一侧通过一合并盘护片支架设置有合并盘护片,所述合片盘护片上端将所述已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合并盘上的合并钩齿上,对应所述合并盘下侧,通过所述合并盘护片下端将所述已检测元件设置在下侧的第四山型输送链条上的间隔位置,使得上下两侧的所述已检测元件合并在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

进一步的,对应所述合并交接盘轴还设置有上通道分选同步光控盘,对应所述合并交接盘一侧设置有上通道分选拨叉,所述上通道分选拨叉通过一上通道分选轴设置在所述合并交接盘一侧,所述上通道分选轴一端安装一上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所述上通道分选拨叉一端在所述上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控制下与所述合并交接盘接触并分离,所述上通道分选拨叉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一上通道废料槽上方;所述合并交接盘轴一端的第一上通道同步链轮通过一上通道同步链条与设置在第一出料轴一端的第二上通道同步链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合并盘通过一合并盘法兰安装在一合并盘轴上,所述合并盘轴通过一合并盘轴承座安装所述合并齿轮箱内,所述合并盘轴和所述合并交接盘轴通过合并盘同步齿轮和合并交接盘同步齿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上侧的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与所述合并交接盘接触位置设置有合并倾斜导块,通过所述合并倾斜导块以及所述合并交接盘侧壁上的合并交接盘磁铁将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上已检测元件转换到所述合并交接盘上。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包括上料老化测试装置、涂覆封装装置、上述的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合并出料装置以及机架动力装置,待封装元件通过一电子元件编带设置在所述上料老化测试装置上进行拆带转换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上,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将所述待封装元件输送到上料老化盘进行老化测试后转换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进入到所述涂覆封装装置进行环氧树脂封装与烘烤处理;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将所述待检测元件输送到所述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进行视觉检测并分选,将检测后的成品元件传送到所述合并出料装置进行编带出料;所述机架动力装置包括主机架和主电机,所述上料老化测试装置、所述涂覆封装装置、所述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以及所述合并出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机架上,所述主电机设置在所述主机架下侧,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和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老化测试装置包括上料拆带轮、上料交接轮以及所述上料老化盘,所述上料拆带轮和所述上料交接轮通过支架上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料交接轮上同轴设置有上料链轮,所述上料链轮上设置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所述电子元件编带从所述上料拆带轮的导架进入到所述上料拆带轮后将所述待封装元件转换到所述上料交接轮上,随着所述上料交接轮的转动,将所述待封装元件转换到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通过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传送到所述上料老化盘。

进一步的,所述涂覆封装装置包括涂覆封装组件和烘烤隧道,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封装元件依次进入到所述涂覆封装组件和所述烘烤隧道。

进一步的,所述合并出料装置包括分别对应所述下通道分选盘和所述合并盘设置的第一出料链轮和第二出料链轮,所述第一出料链轮通过第一出料轴设置在所述下通道分选拨叉下方,使得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接收分选后的已测试元件,所述第二出料链轮通过第二出料轴设置在所述合并盘正下方,使得所述合并盘上的所述已测试元件转换到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上的间隔位置;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通过一出料限位轨道后进入到第三出料链轮,所述第三出料链轮同轴设置有出料盘,对应所述出料盘一侧设置有出料编带轮,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上的转换到所述出料盘后进入到所述出料编带轮重新编带,检测之后的成品元件通过成品元件编带形式出料。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机通过设置在一主动链轮和一从动链轮上的主动链条驱动一主传动轴;在所述上料老化盘和所述出料盘下方分别设置有一减速机,所述主传动轴通过设置在第一传动链轮和第二传动链轮之间的第一传动链条驱动所述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第三传动链轮和第二传动链条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的输送链轮和所述出料盘上的第三出料链轮。

可选地,所述主传动轴上设置有用于手动转动的手轮。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元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还包括电控柜,所述电控柜与所述上料老化测试装置、所述涂覆封装装置、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所述通道分离装置、所述上通道检测装置、所述通道合并装置、所述合并出料装置以及所述机架动力装置的电器元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及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

采用双通道视觉自动高速外观检测,每通道3组镜头120度以元件圆周中心均匀分布,对每个元件进行360度拍照合成对比分析,判定外观颜色、缺陷、尺寸、标示、引线缺陷等,每分钟超600Pcs以上。通过钩齿以及磁铁将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进行均匀分成两组,使得每一分组后待检测元件排列间距增大,被拍照电子元件不受相邻元件影响造成误判。分组后电子元件保持原来移动速度,使拍照清晰度提高。电子元件在连续输送中同步拍摄、判别,不需间歇停顿。另外,拍照部位采用梯形隧道平台限位使拍照电子元件与相邻元件排列间距保持最大,且拍照焦距与相邻元件错开更利于判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主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主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左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右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俯视结构图;

图8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9为图7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10为图4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其中,其中,10-上料老化测试装置,101-电子元件编带,102-上料拆带轮,103-上料拆带轮护片,104-上料交接轮,105-第一山型输送链条,106-上料老化盘;

20-涂覆封装装置,201-涂覆封装组件,202-烘烤隧道;

30-下通道检测装置,301-检测机架;302-下通道台面板;303-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4-下通道限位块;305-第一高速彩色相机;306-第二高速彩色相机;307-第一高速彩色相机;308-第一相机光源;309-第一梯形隧道限位平台;310-第一拍照位置元件;311-下通道分选盘;312-输送链轮;313-下通道分选盘轴;314-下通道分选盘轴同步链轮;315-下通道分选同步光控盘;316-下通道分选轴;317-下通道分选拨叉;318-下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319-下通道废料槽;320-待检测元件;

40-通道分离装置,401-分离齿轮箱,402-分离盘轴,403-分离盘法兰,404-分离盘,405-分离片,406-分离磁铁,407-分离盘轴承座,408-分离盘同步齿轮,409-交接盘同步齿轮,410-交接盘轴,411-交接盘,412-交接盘链轮,413-交接盘磁铁,414-交接片,415-交接片支架,416-分离轨道平台,417-第三山输送链条;

50-上通道检测装置,501-上通道台面板立柱;502-上通道台面板;503-输送链张紧摆臂座;504-输送链张紧摆臂;505-输送链张紧链轮;506-输送链张紧轴;507-输送链张紧弹簧;508-上通道限位块;509-第四高速彩色相机;510-第五高速彩色相机;511-第六高速彩色相机;512-第二相机光源;513-相机支架;514-第二拍照位置元件;515-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516-梯形隧道限位平台调节块;

60-通道合并装置,601-合并齿轮箱,602-合并交接盘,603-合并交接盘链轮,604-合并交接盘轴,605-上通道分选同步光控盘,606-合并盘同步齿轮,607-合并交接盘同步齿轮,608-合并盘轴承座,609-合并盘轴,610-合并盘法兰,611-合并盘,612-合并盘片,613-合并盘护片支架,614-合并盘护片,615-上通道分选拨叉,616-上通道分选轴,617-上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618-上通道废料槽,619-第一上通道同步链轮,620-上通道同步链张紧轮,621-上通道同步链条,622-第二上通道同步链轮;

70-合并出料装置,701-第一出料轴,702-第一出料链轮,703-第二出料轴,704-第二出料链轮,705-出料限位轨道,706-出料盘,707-第三出料链轮,708-出料编带轮,709-成品元件编带,710-成品元件,711-第四山型输送链条;

80-机架动力装置,801-主机架,802-主电机,803-主动链轮,804-主动链条,805-从动链轮,806-主传动轴,807-第一传动链轮,808-第一传动链条,809-第二传动链轮,810-减速机,811-第三传动链轮,812-第二传动链条,813-手轮;

90-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4、5、6、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包括通道分离装置40、上通道检测装置50、下通道检测装置30以及通道合并装置60,待检测元件320通过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输送到通道分离装置40,通过所述通道分离装置40将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上的待检测元件320在两条山型输送链条上以均匀间隔一所述待检测元件320的方式分别输送到所述上通道检测装置50和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30,所述上通道检测装置50对应上侧的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上的待检测元件320设置有多个以所述待检测元件320为圆周中心均匀分布的高速彩色相机,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30对应下侧的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上的待检测元件320设置有多个以所述待检测元件320为圆周中心均匀分布的高速彩色相机;上下两侧的所述待检测元件320通过所述高速彩色相机进行360度周向图像采集后进入到所述通道合并装置60,所述通道合并装置60将两条山型输送链条上检测合格的所述待检测元件320合并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711上,通过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711输送到下一工序。

其中,所述通道分离装置4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上侧的分离盘404以及设置在所述分离盘404上侧的交接盘411,所述分离盘404圆周边缘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紧密配合的分离片405,所述分离片405上设置有分离钩齿,所述分离盘404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分离磁铁406,所述分离磁铁406将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上的待检测元件320以均匀间隔一所述待检测元件320的方式吸附到所述分离片405上的分离钩齿上;所述交接盘411与所述分离盘404切合位置通过交接片支架415设置一交接片414,所述交接盘411上设置有交接盘磁铁413,所述交接片414和所述交接盘磁铁413将所述分离片405上的所述待检测元件320转换到所述交接盘411上的交接钩齿上,所述交接盘41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交接盘链轮412,所述交接盘链轮412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

其中,所述通道分离装置40还包括分离齿轮箱401,所述分离盘404通过一分离盘法兰403安装在一分离盘轴402上,所述分离盘轴402通过一座分离盘轴承座407安装所述分离齿轮箱401内,所述交接盘411通过一交接盘轴410设置在所述分离齿轮箱401内,所述分离盘轴402和所述交接盘轴410通过分离盘同步齿轮408和交接盘同步齿轮409传动连接;

可选地,对应所述分离盘404下侧设置有分离轨道平台416,所述分离轨道平台416设置在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内。随着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的移动,待检测元件320通过所述分离轨道平台416靠近所述分离盘404。

其中,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30包括第一高速彩色相机305、第二高速彩色相机306、第三高速彩色相机307以及第一相机光源308;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通过一组下通道限位块304设置在一下通道台面板302上,所述下通道台面板302设置在一检测机架301上;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2上的待检测元件320被所述通道分离装置40分离之后传送到第一梯形隧道限位平台309,所述第一梯形隧道限位平台309设置在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之间,对应所述第一梯形隧道限位平台309设置第一拍照位置元件310;在所述第一拍照位置元件310,所述第一高速彩色相机305、所述第二高速彩色相机306和所述第三高速彩色相机307以所述待检测元件320为圆周中心均匀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架301上,一组所述第一相机光源308分别设置在所述待检测元件320的轴向两侧。

其中,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30还包括一下通道分选盘311和下通道分选拨叉317,所述下通道分选盘311通过一下通道分选盘轴313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架301上,所述下通道分选盘轴313一端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的输送链轮312,另一端设置有下通道分选盘轴同步链轮314,对应所述下通道分选盘轴313还设置有下通道分选同步光控盘315,所述下通道分选拨叉317通过一下通道分选轴316设置在所述下通道分选盘313一侧,所述下通道分选轴313一端设有下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318;所述下通道分选拨叉317一端在所述下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318控制下与所述下通道分选盘311接触并分离,所述下通道分选拨叉317的另一端对应设置在一下通道废料槽319上方。

其中,所述上通道检测装置50包括第四高速彩色相机509、第五高速彩色相机510、第六高速彩色相机511以及第二相机光源512;所述待检测元件320通过所述交接盘411转换到上侧的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对应所述交接盘411一侧通过一上通道台面板立柱501设置有上通道台面板502,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通过一组上通道限位块508设置在所述上通道台面板502上;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上的待检测元件320传送到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515,所述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515设置在上侧的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之间,对应所述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515设置第二拍照位置元件514;在所述第二拍照位置元件514,所述第四高速彩色相机509、所述第五高速彩色相机510和所述第六高速彩色相511机以所述待检测元件320为圆周中心均匀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架301上,一组所述第二相机光源512通过相机支架513分别设置在所述待检测元件320的轴向两侧。

可选地,对应所述上通道台面板502下方的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上设置有一输送链张紧链轮505,所述输送链张紧链轮505通过一输送链张紧轴506安装在一输送链张紧摆臂504一端,所述输送链张紧摆臂504另一端通过一输送链张紧摆臂座503安装在所述上通道台面板立柱501上,所述输送链张紧摆臂504与所述上通道台面板502下侧还通过一输送链张紧弹簧507连接。

如图9所示,对应所述第二梯形隧道限位平台515设置有梯形隧道限位平台调节块516。

其中,所述通道合并装置60包括与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对应的合并交接盘602,以及设置在所述合并交接盘602下侧的合并盘611,所述合并交接盘602通过合并交接盘轴604设置在一合并齿轮箱601外侧,与所述合并交接盘602同轴设置有一合并交接盘链轮603,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设置在所述合并交接盘链轮603上;随着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移动,已检测元件通过所述合并交接盘602上均匀设置的合并交接盘磁铁转换到所述合并交接盘602上,所述合并盘611圆周边缘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合并交接盘602配合的合并盘片612,所述合并盘片612上均匀设置有合并钩齿,所述合并盘611一侧通过一合并盘护片支架613设置有合并盘护片614,所述合片盘护片614上端将所述已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合并盘611上的合并钩齿上,对应所述合并盘611下侧,通过所述合并盘护片614下端将所述已检测元件设置在下侧的第四山型输送链条711上的间隔位置,使得上下两侧的所述已检测元件合并在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711上。

其中,对应所述合并交接盘轴604还设置有上通道分选同步光控盘605,对应所述合并交接盘602一侧设置有上通道分选拨叉615,所述上通道分选拨叉615通过一上通道分选轴616设置在所述合并交接盘602一侧,所述上通道分选轴616一端安装一上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617;所述上通道分选拨叉615一端在所述上通道分选电磁铁离合器617控制下与所述合并交接盘602接触并分离,所述上通道分选拨叉615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一上通道废料槽618上方;所述合并交接盘轴604一端的第一上通道同步链轮619通过一上通道同步链条621与设置在第一出料轴一端的第二上通道同步链轮622传动连接。所述上通道同步链条上还设置有上通道同步链张紧轮620。

其中,所述合并盘611通过一合并盘法兰610安装在一合并盘轴609上,所述合并盘轴609通过一合并盘轴承座608安装所述合并齿轮箱601内,所述合并盘轴609和所述合并交接盘轴604通过合并盘同步齿轮606和合并交接盘同步齿轮607传动连接。

可选地,上侧的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与所述合并交接盘602接触位置设置有合并倾斜导块,通过所述合并倾斜导块以及所述合并交接盘602侧壁上的合并交接盘磁铁将所述第三山型输送链条417上已检测元件转换到所述合并交接盘602上。

实施例2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包括上料老化测试装置10、涂覆封装装置20、上述的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合并出料装置70以及机架动力装置80,待封装元件通过一电子元件编带101设置在所述上料老化测试装置10上进行拆带转换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105上,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105将所述待封装元件输送到上料老化盘106进行老化测试后转换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进入到所述涂覆封装装置20进行环氧树脂封装与烘烤处理;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将所述待检测元件输送到所述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进行视觉检测并分选,将检测后的成品元件710传送到所述合并出料装置70进行编带出料;所述机架动力装置80包括主机架801和主电机802,所述上料老化测试装置10、所述涂覆封装装置20、所述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以及所述合并出料装置70设置在所述主机架801上,所述主电机802设置在所述主机架801下侧,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105和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

其中,所述上料老化测试装置10包括上料拆带轮102、上料交接轮104以及所述上料老化盘106,所述上料拆带轮102和所述上料交接轮104通过支架上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料交接轮104上同轴设置有上料链轮,所述上料链轮上设置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105,所述电子元件编带101从所述上料拆带轮102的导架进入到所述上料拆带轮102后将所述待封装元件转换到所述上料交接轮104上,随着所述上料交接轮104的转动,将所述待封装元件转换到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105,通过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105传送到所述上料老化盘106。

其中,所述涂覆封装装置20包括涂覆封装组件201和烘烤隧道202,所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303上的待封装元件依次进入到所述涂覆封装组件201和所述烘烤隧道202。

其中,所述合并出料装置70包括分别对应所述下通道分选盘311和所述合并盘611设置的第一出料链轮702和第二出料链轮704,所述第一出料链轮702通过第一出料轴701设置在所述下通道分选拨叉317下方,使得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711接收分选后的已测试元件,所述第二出料链轮704通过第二出料轴703设置在所述合并盘611正下方,使得所述合并盘611上的所述已测试元件转换到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711上的间隔位置;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711通过一出料限位轨道705后进入到第三出料链轮707,所述第三出料链轮707同轴设置有出料盘706,对应所述出料盘706一侧设置有出料编带轮708,所述第四山型输送链条711上的转换到所述出料盘706后进入到所述出料编带轮708重新编带,检测之后的成品元件710通过成品元件编带709形式出料。

其中,所述主电机802通过设置在一主动链轮803和一从动链轮805上的主动链条804驱动一主传动轴806;在所述上料老化盘106和所述出料盘706下方分别设置有一减速机810,所述主传动轴806通过设置在第一传动链轮807和第二传动链轮809之间的第一传动链条808驱动所述减速机810,所述减速机810通过第三传动链轮811和第二传动链条812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山型输送链条105的输送链轮和所述出料盘706上的第三出料链轮707。

可选地,所述主传动轴806上设置有用于手动转动的手轮813。

其中,所述电子元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还包括电控柜90,所述电控柜90与所述上料老化测试装置10、所述涂覆封装装置20、所述下通道检测装置30、所述通道分离装置40、所述上通道检测装置50、所述通道合并装置60、所述合并出料装置70以及所述机架动力装置80的电器元件连接。

具体地,待生产的(轴向引线型电子元件)编带电子元件经上料拆带轮自动拆带上料,通过第一山型输送链条输送到上料老化盘老化后交接到第二山型输送链条,进入到涂覆封装装置进行环氧树脂封装后再通过烘烤隧道进行烘烤,然后通过第二山型输送链条进入到分离轨道凸台,通过分离盘的圆周间隔排列的磁铁吸取分离,使得第二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间隔一个分离成两组,分别进入到上通道和下通道进行视觉检测以及分选,视觉检测是通过三个高速彩色相机采集360度的元件图像,相机的拍摄频率大于山型输送链条的移动速度,从而在移动过程中完成图像采集比对;当发现有瑕疵的元件时,通过同步光控盘确定元件的位置,电磁铁离合器控制拨叉将瑕疵元件排除。进入下通道待检测元件经第二山型输送链条输送经检测后转换到下通道分选盘上,排除瑕疵元件后再转换到合并出料装置的第四山型输送链条上,进入上通道待检测元件经第三山型输送链条输送经检测后转换到通道合并装置的合并交接盘上,排除瑕疵元件后再转换合并盘上,经合并盘掉落到合并出料装置的第四山型输送链条上被吸取分离的间隔空位上完成合并,然后经第四山型输送链条输送转换到出料盘上,再转换到出料编带轮进行自动编带出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智能高速检测机及其自动上料封装检测生产线,

采用双通道视觉自动高速外观检测,每通道3组镜头120度以元件圆周中心均匀分布,对每个元件进行360度拍照合成对比分析,判定外观颜色、缺陷、尺寸、标示、引线缺陷等,每分钟超600Pcs以上。通过钩齿以及磁铁将山型输送链条上的待检测元件进行均匀分成两组,使得每一分组后待检测元件排列间距增大,被拍照电子元件不受相邻元件影响造成误判。分组后电子元件保持原来移动速度,使拍照清晰度提高。电子元件在连续输送中同步拍摄、判别,不需间歇停顿。另外,拍照部位采用梯形隧道平台限位使拍照电子元件与相邻元件排列间距保持最大,且拍照焦距与相邻元件错开更利于判别。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