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2163发布日期:2019-05-03 21:0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料所含有的特定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中通过多样的自动化设备的导入正在逐步推进检查业务的省力化,例如,在对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料(以下称为检体)所包含的特定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中会使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等。

作为这样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所涉及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40197号)中公开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包括:对至少保持1个检体的检体保持器进行传送的主传送线、沿该主传送线配置的多个检体处理单元、向该主传送线提供要传送的空的检体固定器并进行回收的支架储料器、与该主传送线并行配置的空支架用传送线,所述空支架用传送线较主传送线配置在下部位置,并且包括连接所述支架储料器与该空支架用传送线的传送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40197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在分析处理之前进行离心处理、开栓处理、分注处理等前处理,但是根据对象检查种类的不同,需要的前处理的种类也不同。另外,比通常的检体的紧急性要高的检体(所谓的紧急检体)需要比其它的通常的检体优先进行前处理。由此,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进行各种处理的单元之间的检体的传送需要高灵活性。

为此,例如上述技术那样,已知除了主传送线、返回线以外,还通过包括:优先对紧急检体进行传送处理用的紧急超越线、以及连接主传送线和紧急超越线的分岔线等来确保在检体传送中的灵活性。

然而,为了利用这样的结构而需要相关联的各种机构,因此,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存在有大型化·高价化的趋势。近年来,中规模以下的设施中也正在提高对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导入的需求,但是在这样的设施中,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置面积、导入预算相比于大规模的设施存在很多受到限制的情况,因此期待设置面积的削减、随之带来的导入成本的削减等。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设置面积的增加并且确保检体传送所涉及的灵活性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进行分析处理的分析装置,该分析装置对分析对象即检体进行的分析;进行前处理的前处理装置,该前处理装置使所述检体成为可分析处理的状态;主传送线,该主传送线对能够搭载收纳了分析对象即所述检体的至少一个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载体进行传送;以及循环传送线,该循环传送线与所述主传送线相邻配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主传送线之间进行所述检体容器载体的交换,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而单独对所述检体容器载体进行循环传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设置面积的增加并且确保检体传送所涉及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检体前处理模块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检体确认单元的结构的图,并且是示出在主传送线与环状传送线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的交换的情况的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检体确认单元的结构的图,并且是示出不在主传送线与环状传送线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的交换的情况的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分注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传送线连接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环状传送线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环状传送线的结构的图,并且是沿图7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在图1中,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由检体前处理模块100、自动分析装置200、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传送线单元400、传送线连接单元410、以及主机计算机500简要构成。

检体前处理模块(前处理装置)100实施前处理,该前处理使分析对象即检体成为能在自动分析装置(分析装置)200中进行分析处理的状态。将搭载了在检体前处理模块(前处理装置)100中实施了前处理的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载体10传送到自动分析装置200来实施分析处理,且将分析结果发送至主机计算机500。

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是用于扩展检体前处理模块100的功能的扩展模块的一种,是供收纳了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析对象即检体的检体容器搭载并投入到检体容器托盘(未图示)等的模块。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在能够搭载多个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托盘与能够搭载至少一个检体容器并且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内的检体容器的传送中所持有的检体容器载体10(参照之后的图2)之间进行检体容器的交换。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中,搭载并投入到检体托盘的检体容器被交换到检体容器载体10并经由主传送线161(后文阐述)传送到后级的检体前处理模块100,并且将检体容器从经由返回线162(后文阐述)返回的检体容器载体10中交换到检体托盘并收纳。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内传送检体容器所使用的检体容器载体10搭载1个检体容器来传送的情况进行例示并说明。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未例示出,但作为扩展模块,能够将例如对需要离心分离的检体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的离心模块、对检体进行冷藏保管的检体储料器等与检体前处理模块100进行组合来构成系统。

传送线单元400为了在检体前处理模块100和自动分析装置200之间对搭载了检体的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传送,因此,其包括主传送线161和返回线162。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多个传送线单元400的一端分别与检体前处理模块100、自动分析装置200相连接并且另一端经由传送线连接单元410来进行连接,多个传送线单元400将检体前处理模块100和自动分析装置200之间连接从而能够来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传送。传送线单元400的主传送线161以及返回线162与连接目标(例如,检体前处理模块100)的主传送线161以及返回线162分别连续连接。另外,主传送线161以及返回线162例如由通过电动机等来驱动的传送带线等构成。

主机计算机500对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通过对构成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各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对所投入的分析对象的检体(检体容器)的管理、传送、分析结构的显示、存储等进行控制。

图2是示意性示出检体前处理模块的结构的图。

在图2中,检体前处理模块100由以下部分简要构成:主传送线161,该主传送线161将检体容器载体10从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侧传送到自动分析装置200侧;返回线162,该返回线162将检体容器载体10从自动分析装置200侧传送到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侧;以及沿主传送线161配置的检体投入单元110、检体确认单元120、开栓单元130、分注单元140以及收纳单元150。检体投入单元110、检体确认单元120、开栓单元130、分注单元140、以及收纳单元150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在与主传送线16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其分别包括: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而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的环状传送线路即环状传送线111、121、131、141、151(后文中详细阐述)。

另外,各环状传送线111、121、131、141、151相对于主传送线161配置为交替状(沿主传送线161左右交替)。通过采用交替配置,能够使沿着构成环状传送线的圆环结构的主传送线161的方向上的宽度的约1/3重叠。若将系统整体的宽度设为w,各处理单元的宽度设为w,处理单元的个数设为n,则在如一般的前处理系统那样使各处理单元分别以相邻状态配置的情况下,w=n×w,相比于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各单元设为交替配置的情况下,为w=(2n+1)×w/3。由此,例如在具有四个处理单元的系统的情况下,系统整体的宽度能够节省到约75%的空间。

检体投入单元110是将检体(检体容器)从外部搬入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单元。操作者将检体容器设置在检体投入单元110上的空的检体容器载体10中,或者,将搭载在检体容器载体10中的检体容器投入到检体投入单元110之后,通过经由主机计算机500等输入使各处理开始的指令来使搭载了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载体10在主传送线161上被传送并被运送到各处理单元。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检体前处理模块100连接有如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那样的带有投入功能的扩展模块的情况下,检体投入单元110也能够作为用于投入优先度高的检体的中断投入部来使用。

检体确认单元120对收纳在检体容器中的检体的种类、检体id、检体量、检体的颜色信息等与检体相关的信息进行测量、收集的单元,将各类信息在与主机计算机500之间进行适当地交换。

开栓单元130是实施取下封住检体容器的开口部的拴的开栓处理、并使后级的处理(例如,对在分注单元140中的检体的细分、在自动分析装置200中的分析处理)处于可能的状态的单元。

分注单元140是将收纳在检体容器(母检体)的检体分注到其它的检体容器(子检体)来进行细分的单元。作为子检体所使用的检体容器例如使用作为消耗品而提供的容器。

收纳单元150是根据需要对检体容器(母检体、子检体)进行分类并收纳的单元。作为收纳在收纳单元150中的检体容器,除了由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投入且在主传送线161上传送的检体容器以外,还有在检体前处理模块100中被执行前处理的检体容器、经由返回线162从自动分析装置200侧经由返回线162返回的检体容器中的未被收纳到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中的检体容器。收纳到收纳单元150中的检体容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分析处理的顺序经由主传送线161被传送到自动分析装置200侧。另外,在对收纳在收纳单元150中的检体容器的检体需要再次进行检查的情况下,再次经由主传送线161将其传送到自动分析装置200侧。

主传送线161中,比检体投入单元110、检体确认单元120、开栓单元130、分注单元140、以及收纳单元150要靠近上游侧的一部分配置(连接)为与返回线162相邻。返回线162与主传送线161的相连接部分配置有分岔臂部170。在分岔臂部170在返回线162上移动的情况下,返回线162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引导并被传送到主传送线161(即、检体容器载体10的传送路径被切换到主传送线161侧)。另外,在分岔臂部170从返回线162上退出的情况下,返回线162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直接在传送线162上被传送到下游侧(即、检体容器载体10的传送路径被切换到返回线162侧)。由此,返回线162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能够被传送到检体前处理模块100的检体投入单元110、检体确认单元120、开栓单元130、分注单元140、以及收纳单元150。

另外,主传送线161中,比检体投入单元110、检体确认单元120、开栓单元130、分注单元140、以及收纳单元150要靠近下游侧的一部分配置(连接)为与返回线162相邻。比主传送线161与返回线162的连接部分要靠近上游侧处配置有分岔臂部170。在分岔臂部170在主传送线161上移动的情况下,主传送线16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引导并被传送到自动分析装置200侧的主传送线161(即、检体容器载体10的传送路径被切换到主传送线161侧)。另外,在分岔臂部170从主传送线161上退出的情况下,主传送线16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被传送到返回线162上(即、检体容器载体10的传送路径被切换到返回线162侧)。由此,能够不将主传送线16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传送到自动分析装置200侧,而传送到检体投入收纳模块300、检体前处理模块100的检体投入单元110、检体确认单元120、开栓单元130、分注单元140、以及收纳单元150。

在此,参照图3~图5并且针对检体前处理模块100中的检体投入单元110、检体确认单元120、开栓单元130、分注单元140、以及收纳单元150的环状传送线111、121、131、141、151进行说明。

图3以及图4是示意性示出检体确认单元的结构的图,图3示出在主传送线与环状传送线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的交换的情况,图4示出不在主传送线与环状传送线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的交换的情况。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为了说明检体容器载体10的传送的状态,根据在各检体容器载体10中处理的优先顺序用分配[1]~[7]的编号。

在图3以及图4中,检体确认单元120具有环状传送线121,该环状传送线121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在与主传送线16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且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返回线162等)而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

环状传送线121由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盘121a(相当于之后图7以及图8的传送盘1)、以及对检体容器载体10在盘121a上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121b构成,该导轨121b被配置为围绕盘121a的旋转中心。若将检体容器载体10搬入到环状传送线121的盘121a上,则伴随着盘121a的旋转,该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盘121a与检体容器载体10之间的摩擦沿着导轨121b被传送。由此,利用旋转的盘121a的一个优点在于能够实现能利用一个驱动电动机和简单的结构来循环传送检体容器载体10的环状传送线。另外,环状传送线121能够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即可,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是与主传送线相接的单轴驱动的环形回路即可。例如,也可利用链式传送带等构成环状传送线。另外,与将检体容器插入到设置在盘状的圆周上的孔中、并通过使盘旋转来传送检体的方式相比,通过将传送路径构成为环形回路,从而具有能在环形回路动作过程中(旋转过程中)搬入搬出检体容器载体10的灵活性。

在主传送线161和环状传送线121的相邻部分配置有分岔臂部170。如图3所示,在分岔臂部170在主传送线161上移动的情况下,在主传送线161上从上游侧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引导并被搬入到环状传送线121。同样地,在分岔臂部170在环状传送线121上移动的情况下,环状传送线12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引导并被搬出到主传送线161。另外,在分岔臂部170从主传送线161、环状传送线121上退出的情况下,在主传送线161上从上游侧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直接在主传送线161上被传送到下游侧,环状传送线12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直接在环状传送线121上被循环传送。由此,能够在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2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

比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21的相邻部分要靠近上游侧处配置有分隔件180,该分隔件180具有下游侧挡块180a、配置在比下游侧挡块180a要靠近上游侧的上游侧挡块180b。分隔件180通过使下游侧挡块180a、上游侧挡块180b向主传送线161上突出来限制主传送线16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向下游侧的移动,通过从主传送线161上退出来允许向下游侧的移动。下游侧挡块180a和上游侧挡快180b配置为具有一个检体容器载体10大小的间隔,在用下游侧挡快180a限制检体容器载体10的移动的状态下使上游侧挡块180b向主传送线161上突出来限制后续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移动,进一步通过使下游侧挡块180a从主传送线161上退出来仅允许下游侧挡块180a和上游侧挡块180b之间的检体容器载体10向下游侧移动,从而能够对在主传送线161上连续地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间隔进行调整(分隔)并传送。并且,通过调整在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21的相邻部分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间隔,从而能够对从主传送线161搬入到环状传送线121的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容易地调整。

沿着环状传送线121配置有对被传送到配置在环状传送线121上的处理区域123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检体容器实施前处理的处理单元122,由处理单元122和处理区域123构成对收纳在检体容器中的检体实施前处理的前处理部。处理区域123中配置有分隔件180,允许仅使所希望的检体容器载体10保持在处理区域123或者传送到下游侧,并且对后续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传送进行限制。处理区域123中配置有未图示的id读取装置,将通过id读取装置读取到的检体容器的id发送到主机计算机500来决定是否需要在处理单元122中进行处理。在处理单元122中所实施的前处理是检体容器判定、检体液量测定、检体颜色识别等的处理。另外,在处理单元122中未实施前处理的情况下,检体容器载体10被传送到下游侧。

比环状传送线121的处理区域123要靠近下游侧并且比与主传送线161的相邻部分要靠近上游侧处配置有分隔件180。通过利用分隔件180对在环状传送线121上被传送到与主传送线161的相邻部分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间隔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从环状传送线121搬出到主传送线161的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容易地调整。该分隔件180的位置上配置有未图示的id读取装置,并将由id读取装置读取到的检体容器的id发送到主机计算机500。并且,搭载了需要在处理单元122中进行处理的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载体10在环状传送线121上被循环传送,搭载了不需要在处理单元122中进行处理的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载体10被搬出到主传送线161。

检体前处理模块100中,在向检体确认单元120搬入检体容器载体10之前向主机计算机500进行询问时,对处理的优先顺序的信息进行询问,基于该信息对检体确认单元120内部的检体容器(检体容器载体10)的处理的优先顺序进行分配。检体确认单元120中,例如,按照在环状传送线121上所传送的检体容器的优先顺序的顺序,在处理区域123中利用处理单元122来实施处理。即,仅对优选顺序为[1]的检体容器进行处理,针对除此以外的检体不进行处理而使其在环状传送线121中进行环绕来再次向处理区域123进行传送。例如,如图3所示,在优先顺序为[4]的检体位于处理区域123中且优先顺序为[7]和[1]的2个检体容器位于其上游侧的情况下,优先顺序不为[1]的2个检体容器(优先顺序为[4]和[7]的检体容器)不在处理区域123中进行处理而使其在环状传送线121中传送到下游侧来进行环绕,如图4所示,当优先顺序为[1]的检体到达了处理区域123时,处理单元122对检体容器的检体进行处理。由此,能够实现从优先顺序较高的检体开始优先实施检体由确认单元120对检体容器的处理。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优先顺序对处理的顺序进行了替换,但是作为处理顺序的替换基准的信息不限于优先顺序。例如,为了在离心分离单元中确保离心分离机内的重心平衡,有时在离心分离机中设定检体以使得从检体的重量信息来取得平衡,在该情况下,可以基于检体的重量信息考虑对检体容器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序。

开栓单元130具有与检体确认单元120同样地构成的环状传送线131。即,环状传送线131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并且能够在与主传送线16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且设置为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返回线162等)而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并且,构成有配置在环状传送线131上的处理区域(未图示)、以及通过对被传送到处理区域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检体容器实施前处理(在此为开栓处理)来对收纳在检体容器中的检体实施前处理的前处理部。其它的结构,即、配置在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31的相邻部分的分岔臂部170、各分隔件180也有同样地设置。

图5是示意性示出分注单元的结构的图。

在图5中,分注单元140具有传送线141,该传送线141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在与主传送线16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且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返回线162等)而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另外,环状传送线141由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的第1环状传送线141a、以及较第1环状传送线141a配置在内侧且设置为能够在与第1环状传送线141a之间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交换的第2环状传送线141b构成。

环状传送线141(第1及第2环状传送线141a、141b)与检体确认单元120的环状传送线121同样,由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盘、以及配置为围绕盘的旋转中心并对检体容器载体10在盘上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所构成。

在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41的相邻部分配置有分岔臂部170。在分岔臂部170在主传送线161上移动的情况下,在主传送线161上从上游侧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引导并被搬入到环状传送线141。同样地,在分岔臂部170在环状传送线141上移动的情况下,环状传送线14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引导并被搬出到主传送线161。另外,在分岔臂部170从主传送线161、环状传送线141上退出的情况下,在主传送线161上从上游侧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直接在主传送线161上被传送到下游侧,且在环状传送线141上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直接在环状传送线141上被循环传送。由此,能够在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4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

另外,在环状传送线141中,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也配置有分岔臂部170。即,在分岔臂部170在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移动的情况下,在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引导并被搬出到第1环状传送线141a。另外,在分岔臂部170从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退出的情况下,在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直接在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循环传送。

沿着环状传送线141,配置有对被传送到配置在环状传送线141上的处理区域143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检体容器实施前处理的处理单元142(之后称为检体分注机构142),由检体分注机构142和处理区域143构成对收纳在检体容器中的检体实施前处理(这里是从检体容器(母检体)向其它的检体容器(子检体)进行分注处理)的前处理部。处理区域143中,对于第1及第2环状传送线141a、141b分别配置有分隔件180,允许仅将所希望的检体容器载体10保持在处理区域143或者传送到下游侧,并且能够对后续的检体容器载体10的传送进行限制。

处理区域143中配置有未图示的id读取装置,将由id读取装置读取到的检体容器的id发送到主机计算机500来决定是否需要由检体分注机构142进行分注处理。搭载了由子检体容器准备单元145准备的检体容器(子检体)的检体容器载体10被传送到内侧的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子检体容器准备单元145对从未图示的子检体容器保管库中取出的检体容器(子检体)印刷与母检体相对应的id(例如,条形码标签)并进行贴付。将被贴付了id的检体容器(子检体)搭载在检体容器载体10中并利用未图示的移送机构来设置在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另外,在母检体被搬入到分注单元140之前所进行的读取id中判断为需要分注处理的时刻,开始准备检体容器(子检体)。

检体分注机构142从利用分隔件180保持在处理区域143中的第1环状传送线141a上的检体容器(母检体)中吸引检体,并向利用分隔件180保持在处理区域143中的第2环状传送线141b上的检体容器(子检体)吐出检体来对检体进行分注。在检体分注机构142中,在与检体直接接触的部分使用一次性的分注吸头,从吸头送料器144自动地供给分注吸头,并且分注后的分注吸头通过检体分注机构142的废弃动作废弃在未图示的废弃盒中。

在检体前处理模块100中,在向分注单元140搬入检体容器载体10之前向主机计算机500进行询问时,对处理的优先顺序的信息进行询问,基于该信息对分注单元140内部的检体容器(检体容器载体10)的处理的优先顺序进行分配。即,在分注单元140中,例如按照第1环状传送线141a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母检体)的优先顺序的顺序,在处理区域143中利用检体分注机构142来实施分注处理。另外,在不利用检体分注机构142实施分注处理的情况、不是优先顺序最高者的情况、或者与检体容器(子检体)的对应不正确的情况下,检体容器载体10被传送到下游侧并被循环传送。

检体投入单元110以及收纳单元150具有与检体确认单元120同样地构成的环状传送线111、151。

即,检体投入单元110的环状传送线111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在与主传送线16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且设置为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返回线162等)而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另外,环状传送线111由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的第1环状传送线、以及较第1环状传送线配置在内侧且设置为能够在与第1环状传送线之间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交换的第2环状传送线所构成。其它的结构,即、配置在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11的相邻部分的分岔臂部170、各分隔件180也同样地设置。

另外,收纳单元150的环状传送线151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在与主传送线16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且设置为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返回线162等)而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其它的结构,即、配置在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51的相邻部分的分岔臂部170、各分隔件180也同样地设置。另外,环状传送线151由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的第1环状传送线、以及较第1环状传送线配置在内侧且设置为能够在与第1环状传送线之间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交换的第2环状传送线所构成。其它的结构,即、配置在主传送线161与环状传送线111的相邻部分的分岔臂部170、各分隔件180也同样地设置。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检体投入单元110以及收纳单元150由双重的圆环状的传送线(环状传送线)构成,因此,能够分类为内周和外周2类,通过将传送线的结构多重化从而能够分类为多个种类。

图6是示意性示出传送线连接单元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图6中,对连接4个传送线单元的情况进行例示并说明。

在图6中,传送线连接单元410包括:环状传送线411,该环状传送线411与传送线单元400的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并且是设置为能够在与主传送线16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且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而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的循环传送路径。在此,循环传送线411与传送线单元400的主传送线161的上游侧端部或者下游侧端部相邻接(连接)配置。另外,环状传送线411与传送线单元400的返回线162的上游侧端部或者下游侧端部相邻接(连接)配置。

环状传送线411与其它的环状传送线111、121、131、141、151等同样地,由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的盘、以及配置为围绕盘的旋转中心并对检体容器载体10在盘上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所构成。

在主传送线161的下游侧端部与环状传送线411的相邻部分(连接部分)以及在返回线162的上游侧端部与环状传送线411的相邻部分(连接部分)配置有分岔臂部170。在分岔臂部170在环状传送线411上移动的情况下,环状传送线41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引导并被搬出到主传送线161、返回线162。另外,在分岔臂部170从环状传送线411上退出的情况下,环状传送线411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被直接在环状传送线411上循环传送。另外,主传送线161或返回线162上所传送来的检体容器载体10被从该下游侧端部搬出到环状传送线411,并在环状传送线411上循环传送。由此,能够在主传送线161以及返回线162与环状传送线41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

在传送线单元400的主传送线161、返回线162中,在相对于环状传送线411的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未图示的id读取装置,将在id读取装置中读取的检体容器的id发送到主机计算机500。并且,利用主机计算机500确定了传送目的地的检体容器载体10通过分岔臂部170被搬出到所希望的主传送线161、返回线162。

在此,参照附图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环状传送线的基本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7以及图8是示出环状传送线的基本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图7示出环状传送线的俯视图,图8示出沿图7的a-a线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环状传送线由传送盘1、导轨2、同步带3、驱动滑轮4、从动滑轮5、以及驱动电动机6简要构成。传送盘1设置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通过经由同步带3将驱动力从与驱动电动极6相连接的驱动滑轮4传递到与传送盘1相连接的从动滑轮5,使得传送盘1被旋转驱动。在通过驱动电动机6的旋转来旋转驱动的传送盘1的上方设置有导轨2,进行引导,使得检体容器载体10伴随着传送盘1的旋转而在圆周方向上被传送。在图7以及图8中,在例示出导轨2为双重结构的情况下,内周侧的导轨为圆形状,外周侧的导轨为从主传送线接受检体容器载体的部分为缺口的结构。另外,在环状传送线构成为多重环状传送线的情况下,最内周的导轨以外的导轨在圆周方向的任意的部分有缺口,经由缺口部分进行相邻的传送路上的检体容器载体的交换。不言而喻,上述的环状传送线的基本结构根据环状传送线111、121、131、141、151、411的使用状况来适当进行变更。

另外,环状传送线411能够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即可,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蛇形链等来构成多边形的循环传送路(环状传送线)。通过使用盘、蛇形链从而具有能够利用1个电动机来构成循环传送路的优点,能够使机构、驱动电路成为简易的结构。另外,不限于4个传送线单元400与传送线连接单元410相连接的情况,只要连接有2个以上任意数量的传送线单元400即可。此外,虽然例示并说明了与传送线连接单元410相连接的传送线单元400的单元间成90°角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在传送线连接单元410具有多边形形状的循环传送路径的情况下,能够在该多边形的任意边的方向上进行连接。特别是在传送线连接单元410由圆形的循环传送路径构成的情况下产生该形状,能够在任意方向上连接传送线单元400。

对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在分析处理之前进行离心处理、开栓处理、分注处理等的前处理,但是根据对象检查种类的不同,需要的前处理的种类也不同。另外,比通常的检体紧急性要高的检体(所谓的紧急检体)需要比其它通常的检体优先进行前处理。由此,对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进行各种处理的单元之间的检体的传送需求高灵活性。为此,例如,已知除了主传送线、返回线以外,还包括:用于优先对紧急检体进行传送并处理的紧急超越线、将主传送线和紧急超越线相连接的分岔线等,从而确保检体传送中的灵活性。然而,为了利用这样的结构需要相关联的各种的机构,因此,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存在大型化·高价化的趋势。近年来,中规模以下的设施也正在提高对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导入的需求,但是在这样的设施中,相比于大规模的设施,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置面积、导入预算受到限制的情况较多,从而希望设置面积的削减、随之带来的导入成本的削减等。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对分析对象即检体进行的分析的进行分析处理的自动分析装置200;使检体成为可分析处理的状态的进行前处理的检体前处理模块100;对能够搭载收纳了作为分析对象的检体的至少一个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传送的主传送线161;以及与主传送线161相邻配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在与主传送线161之间进行检体容器载体10的交换且能够不经由其它的传送线(返回线162等)而单独对检体容器载体10进行循环传送的环状传送线111、121、131、141、151、411,因此,能够抑制设置面积的增加并且确保检体传送所涉及的灵活性。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并不限于要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将它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用例如通过集成电路设计等来实现。此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通过处理器解释并执行实现各功能的程序来实现。

标号说明

1传送盘

2导轨

3同步带

4驱动滑轮

5从动滑轮

6驱动电机

10检体容器载体

100检体前处理模块(前处理装置)

110检体投入单元

111环状传送线

120检体确认单元

121环状传送线

121a盘

121b导轨

122处理单元

123处理单元

130开栓单元

131环状传送线

140分注单元

141环状传送线

141a第1环状传送线

141b第2环状传送线

142处理单元

143处理区域

144吸头送料器

145子检体容器准备单元

150收纳单元

151环状传送线

161主传送线

162返回线

170分岔臂部

180分隔件

180a下游侧挡块

180b上游侧挡块

200自动分析装置(分析装置)

300检体投入收纳模块

400传送线单元

410传送线连接单元

411环状传送线

500主机计算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