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5695发布日期:2018-07-08 03:2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系统,属于卫星遥感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监测对象主要是地面覆盖、大气、海洋和近地表状况等。遥感广泛用于气象、土地、海洋、农业、地质、和军事等领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资源的过度开发,自然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特征表现之一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卫星遥感在技术上是能很好地为减轻灾害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发挥作用的。

现有技术使用时,户外监测点搭建时支撑杆安装连接一般为法兰连接安装较为繁琐,而且需要携带较多配套的螺杆和螺母等小固定件,小固定件容易遗失会给作业员造成不便,影响到监测点的搭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系统,以解决户外监测点搭建时支撑杆安装连接一般为法兰连接安装较为繁琐,而且需要携带较多配套的螺杆和螺母等小固定件,小固定件容易遗失会给作业员造成不便,影响到监测点的搭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系统,其结构包括底座、太阳能发电板、第一支撑杆、遥测终端、第二支撑杆、户外传感器、安装底板、连接环、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底座锁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共有4个环形环绕底座顶部四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底座镶嵌锁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底座顶部中间,所述蓄电池与底座镶嵌扣接,所述蓄电池位于第一支撑杆前方,所述遥测终端与第一支撑杆锁接,所述遥测终端位于第一支撑杆右侧,所述连接环与第一支撑杆镶嵌扣接,所述连接环位于第一支撑杆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杆与连接环镶嵌扣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连接环上方,所述安装底板与第二支撑杆锁接,所述安装底板位于第二支撑杆顶部,所述户外传感器与安装底板镶嵌锁接,所述户外传感器共有3个环形分布位于安装底板顶部,所述连接环包括连接环主体、扣接杆、连接座、对接凹槽、第一杠杆、第一弹簧、第一按钮帽、第一按钮连接杆、第一凸块、第一移动杆、第二弹簧、第二移动杆、第一顶杆、第三弹簧、第二杠杆、第二凸块、第一导向轮、第一钢丝绳、第一套筒、第一套杆、第二导向轮、第三杠杆、第四弹簧、第二钢丝绳、第二顶杆、第三凸块、第二按钮帽、第二按钮连接杆、第五弹簧、第四杠杆、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第三顶杆、第三移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皮带、第一齿条、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支撑柱、下铰链连接座、限位杆、固定板、第一连接杆、第一支撑套杆、第二连接杆、第六弹簧、上铰链连接座、第二支撑柱、第三连接杆、第二支撑套杆、第四连接杆、第二齿条、第五齿轮、第二皮带、第六齿轮、第三齿条、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四齿条、第二套筒、扣珠、限制柱、第七弹簧,所述第一按钮帽、第二按钮帽与连接环主体镶嵌扣接,所述第一按钮帽位于连接环主体左侧中部,所述第二按钮帽位于连接环主体右侧中部,所述第一按钮连接杆与第一按钮帽扣接,所述第一按钮连接杆位于第一按钮帽右侧,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按钮连接杆锁接,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第一按钮连接杆右侧,所述第一杠杆与第一弹簧锁接,所述第一杠杆位于第一弹簧右侧,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杠杆焊接,所述第一凸块位于第一杠杆顶部右侧,所述第一顶杆与连接环主体镶嵌扣接,所述第一顶杆位于第一凸块右上方,所述第一移动杆与第一顶杆锁接,所述第一移动杆位于第一顶杆左侧,所述第二移动杆与连接环主体镶嵌锁接,所述第二移动杆位于第一移动杆左上方,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二移动杆镶嵌扣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移动杆左侧,所述第二杠杆与连接环主体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杠杆位于第二移动杆右侧,所述第三弹簧与第二杠杆锁接,所述第三弹簧位于第二杠杆左上方,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杠杆镶嵌锁接,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第二杠杆右侧,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右下方,所述第一皮带一端与第二齿轮扣接,所述第一皮带位于第二齿轮下方,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一皮带另一端扣接,所述第四齿轮位于第一皮带下方,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位于第四齿轮右上方,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位于第三齿轮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套杆与第一齿条锁接,所述第一支撑套杆位于第一齿条右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一支撑套杆销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下铰链连接座左端铰链连接,所述下铰链连接座右端与第四连接杆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下铰链连接座位于第一连接杆右侧,所述第四连接杆位于下铰链连接座右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支撑套杆右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上铰链连接座左端铰链连接,所述上铰链连接座右端与第三连接杆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上铰链连接座位于第二连接杆右侧,所述第三连接杆位于上铰链连接座右下方,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第四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套杆销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套杆位于第三连接杆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柱与下铰链连接座锁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下铰链连接座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柱与上铰链连接座锁接,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上铰链连接座上方,所述固定板与连接环主体锁接,所述固定板位于上铰链连接座下方,所述限位杆与固定板焊接,所述限位杆位于固定板前方中部,所述第六弹簧一端与第一支撑套杆扣接,所述第六弹簧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套杆扣接,所述第六弹簧贯穿固定板位于第一支撑套杆和第二支撑套杆之间,所述连接座与第一支撑柱锁接,所述连接座共有2个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柱底端和第二支撑柱顶端,所述扣接杆与连接座镶嵌扣接,所述扣接杆共有2个分别位于2个连接座中部,所述第三齿条与第二支撑套杆锁接,所述第三齿条位于第二支撑套杆右侧,所述第六齿轮与第三齿条下端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位于第三齿条下方,所述第二皮带一端与第六齿轮扣接,所述第二皮带位于第六齿轮下方,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二皮带另一端扣接,所述第五齿轮位于第二皮带下方,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位于第五齿轮下方,所述第七齿轮与第三齿条上端啮合,所述第七齿轮位于第三齿条上方,所述第八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位于第七齿轮上方,所述第四齿条与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条第八齿轮上方,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与连接环主体锁接,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第四齿条左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轮位于一导向轮右侧,所述第一钢丝绳一端与第四齿条右端锁接,所述第一钢丝绳另一端与第二凸块锁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二导向轮右侧,所述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一导向轮左侧,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一套杆焊接,所述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套杆底部左端,所述第一套筒与连接环主体锁接,所述第一套筒位于第二凸块右上方,所述第一套杆与第一套筒镶嵌扣接,所述第一套杆贯穿于第一套筒,所述第三移动杆与第二齿条锁接,所述第三移动杆位于第二齿条右侧,所述第二套筒与连接环主体锁接,所述第二套筒位于第三移动杆右上方,所述第三顶杆与第二套筒镶嵌扣接,所述第三顶杆位于第二套筒内部中间,所述限制柱与第二套筒扣接,所述限制柱位于第二套筒上方,所述限制柱上设有扣珠、第七弹簧,所述第七弹簧位于限制柱内部,所述扣珠位于第七弹簧下方,所述第三杠杆与限制柱锁接,所述第三杠杆位于限制柱上方,所述第四弹簧与第三杠杆锁接,所述第四弹簧位于第三杠杆顶端右侧,所述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第二顶杆与连接环主体锁接,所述第三导向轮位于限制柱右侧,所述第四导向轮位于第三导向轮右下方,所述第二顶杆位于第三杠杆右侧,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与限制柱锁接,所述第二钢丝绳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绳锁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第三导向轮上端,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第四导向轮下端,所述第二按钮连接杆与第二按钮帽扣接,所述第五弹簧与第二按钮连接杆焊接,所述第五弹簧位于第二按钮连接杆左侧,所述第四杠杆与第五弹簧焊接,所述第四杠杆位于第五弹簧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弹簧与连接环主体锁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与第一支撑杆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凸块与第四杠杆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弹簧与连接环主体锁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系统,通过在户外合理的区域内安放底座,通过在底座顶部安装第一支撑杆,通过连接环底端的对接凹槽与第一支撑杆顶部对接,通过连接环顶端的对接凹槽与第二支撑杆对接,通过按压第一按钮帽使得第一按钮连接杆向右移动挤压第一弹簧,同时带动第一弹簧向右移动,使得第一凸块把第一顶杆顶起,从而让第一移动杆向上移动挤压第二移动杆,让第二弹簧收缩进而使得第二移动杆向左移动,让第二杠杆脱离第二移动杆,通过第三弹簧收缩使得第二杠杆倾斜,从而使得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一皮带使得第四齿轮逆时针转动,进而让第三齿轮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齿条向右移动,促使第一支撑套杆向右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形成的角度扩大,使得下铰链连接座向下移动促使第一支撑柱向下移动,同时上铰链连接座向上移动促使第二支撑柱向上移动,进而使得两个连接座与相应的凹槽对接,通过两个扣接杆扣紧固定好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时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形成的角度扩大第六弹簧受到挤压收缩,让第二支撑套杆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三齿条向左移动,使得第六齿轮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五齿轮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条向右移动,通过第二齿条带动第三移动杆向右移动,使得第三顶杆受挤压向上移动,使得第三顶杆顶端挤压扣珠让第七弹簧收缩进而促使扣珠脱离第二套筒,通过第三齿条向左移动使得第七齿轮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八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让第四齿条向左移动,当需要拆解时,通过按压第二按钮帽带动第二按钮连接杆向左移动挤压第五弹簧同时使得第四杠杆向左移动,促使第三凸块把第二顶杆向上顶起,促使第二钢丝绳向上拉伸通过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把限制柱向右侧拉动,促使第三杠杆上端向左移动顶到第一套杆,使得第一套杆向左移动,通过第二导向轮、第一钢丝绳使得第四齿条向右移动通过带动第八齿轮和第七齿轮使得第三齿条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六齿轮、第二皮带、第五齿轮促使第二齿条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第三移动杆和第三顶杆复位,通过第四弹簧使得第三杠杆复位,通过第五弹簧使得第二顶杆复位,通过第三齿条向右移动带动第二支撑套杆向右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柱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支撑柱向下移动,进而促使扣接杆和连接座脱离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下铰链连接座和上铰链连接座向限位杆移动,让第一支撑套杆向左移动带动第一齿条向左移动,通过带动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皮带第二齿轮,使得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杠杆复位,通过安装好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然后在第二支撑杆顶端上安装安装底板,在安装底板顶部安装好户外传感器通过户外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在第一支撑杆上安装遥测终端便于收集和传输数据,通过在底座上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和蓄电池用于提供和储备电能,使装置使用时,可以实现户外监测点搭建时支撑杆连接时直接使用连接环进行对接简单快捷,可以避免小固定件遗失而造成的不便,也可以避免对监测点的搭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环关闭状态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环启动状态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c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2中d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太阳能发电板-2、第一支撑杆-3、遥测终端-4、第二支撑杆-5、户外传感器-6、安装底板-7、连接环-8、蓄电池-9、连接环主体-801、扣接杆-802、连接座-803、对接凹槽-804、第一杠杆-805、第一弹簧-806、第一按钮帽-807、第一按钮连接杆-808、第一凸块-809、第一移动杆-810、第二弹簧-811、第二移动杆-812、第一顶杆-813、第三弹簧-814、第二杠杆-815、第二凸块-816、第一导向轮-817、第一钢丝绳-818、第一套筒-819、第一套杆-820、第二导向轮-821、第三杠杆-822、第四弹簧-823、第二钢丝绳-824、第二顶杆-825、第三凸块-826、第二按钮帽-827、第二按钮连接杆-828、第五弹簧-829、第四杠杆-830、第三导向轮-831、第四导向轮-832、第三顶杆-833、第三移动杆-834、第一齿轮-835、第二齿轮-836、第一皮带-837、第一齿条-838、第三齿轮-839、第四齿轮-840、第一支撑柱-841、下铰链连接座-842、限位杆-843、固定板-844、第一连接杆-845、第一支撑套杆-846、第二连接杆-847、第六弹簧-848、上铰链连接座-849、第二支撑柱-850、第三连接杆-851、第二支撑套杆-852、第四连接杆-853、第二齿条-854、第五齿轮-855、第二皮带-856、第六齿轮-857、第三齿条-858、第七齿轮-859、第八齿轮-860、第四齿条-861、第二套筒-862、扣珠-863、限制柱-864、第七弹簧-8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底座1、太阳能发电板2、第一支撑杆3、遥测终端4、第二支撑杆5、户外传感器6、安装底板7、连接环8、蓄电池9,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与底座1锁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共有4个环形环绕底座1顶部四周,所述第一支撑杆3与底座1镶嵌锁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位于底座1顶部中间,所述蓄电池9与底座1镶嵌扣接,所述蓄电池9位于第一支撑杆3前方,所述遥测终端4与第一支撑杆3锁接,所述遥测终端4位于第一支撑杆3右侧,所述连接环8与第一支撑杆3镶嵌扣接,所述连接环8位于第一支撑杆3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杆5与连接环8镶嵌扣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位于连接环8上方,所述安装底板7与第二支撑杆5锁接,所述安装底板7位于第二支撑杆5顶部,所述户外传感器6与安装底板7镶嵌锁接,所述户外传感器6共有3个环形分布位于安装底板7顶部,所述连接环8包括连接环主体801、扣接杆802、连接座803、对接凹槽804、第一杠杆805、第一弹簧806、第一按钮帽807、第一按钮连接杆808、第一凸块809、第一移动杆810、第二弹簧811、第二移动杆812、第一顶杆813、第三弹簧814、第二杠杆815、第二凸块816、第一导向轮817、第一钢丝绳818、第一套筒819、第一套杆820、第二导向轮821、第三杠杆822、第四弹簧823、第二钢丝绳824、第二顶杆825、第三凸块826、第二按钮帽827、第二按钮连接杆828、第五弹簧829、第四杠杆830、第三导向轮831、第四导向轮832、第三顶杆833、第三移动杆834、第一齿轮835、第二齿轮836、第一皮带837、第一齿条838、第三齿轮839、第四齿轮840、第一支撑柱841、下铰链连接座842、限位杆843、固定板844、第一连接杆845、第一支撑套杆846、第二连接杆847、第六弹簧848、上铰链连接座849、第二支撑柱850、第三连接杆851、第二支撑套杆852、第四连接杆853、第二齿条854、第五齿轮855、第二皮带856、第六齿轮857、第三齿条858、第七齿轮859、第八齿轮860、第四齿条861、第二套筒862、扣珠863、限制柱864、第七弹簧865,所述第一按钮帽807、第二按钮帽827与连接环主体801镶嵌扣接,所述第一按钮帽807位于连接环主体801左侧中部,所述第二按钮帽827位于连接环主体801右侧中部,所述第一按钮连接杆808与第一按钮帽807扣接,所述第一按钮连接杆808位于第一按钮帽807右侧,所述第一弹簧806与第一按钮连接杆808锁接,所述第一弹簧806位于第一按钮连接杆808右侧,所述第一杠杆805与第一弹簧806锁接,所述第一杠杆805位于第一弹簧806右侧,所述第一凸块809与第一杠杆805焊接,所述第一凸块809位于第一杠杆805顶部右侧,所述第一顶杆813与连接环主体801镶嵌扣接,所述第一顶杆813位于第一凸块809右上方,所述第一移动杆810与第一顶杆813锁接,所述第一移动杆810位于第一顶杆813左侧,所述第二移动杆812与连接环主体801镶嵌锁接,所述第二移动杆812位于第一移动杆810左上方,所述第二弹簧811与第二移动杆812镶嵌扣接,所述第二弹簧811位于第二移动杆812左侧,所述第二杠杆815与连接环主体801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杠杆815位于第二移动杆812右侧,所述第三弹簧814与第二杠杆815锁接,所述第三弹簧814位于第二杠杆815左上方,所述第一齿轮835与第二杠杆815镶嵌锁接,所述第一齿轮835位于第二杠杆815右侧,所述第二齿轮836与第一齿轮835啮合,所述第二齿轮836位于第一齿轮835右下方,所述第一皮带837一端与第二齿轮836扣接,所述第一皮带837位于第二齿轮836下方,所述第四齿轮840与第一皮带837另一端扣接,所述第四齿轮840位于第一皮带837下方,所述第三齿轮839与第四齿轮840啮合,所述第三齿轮839位于第四齿轮840右上方,所述第一齿条838与第三齿轮839啮合,所述第一齿条838位于第三齿轮839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套杆846与第一齿条838锁接,所述第一支撑套杆846位于第一齿条838右侧,所述第一连接杆845、第二连接杆847一端与第一支撑套杆846销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45另一端与下铰链连接座842左端铰链连接,所述下铰链连接座842右端与第四连接杆853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下铰链连接座842位于第一连接杆845右侧,所述第四连接杆853位于下铰链连接座842右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845位于第一支撑套杆846右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847另一端与上铰链连接座849左端铰链连接,所述上铰链连接座849右端与第三连接杆851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上铰链连接座849位于第二连接杆847右侧,所述第三连接杆851位于上铰链连接座849右下方,所述第三连接杆851另一端、第四连接杆853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套杆852销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套杆852位于第三连接杆851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柱841与下铰链连接座842锁接,所述第一支撑柱841位于下铰链连接座842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柱850与上铰链连接座849锁接,所述第二支撑柱850位于上铰链连接座849上方,所述固定板844与连接环主体801锁接,所述固定板844位于上铰链连接座849下方,所述限位杆843与固定板844焊接,所述限位杆843位于固定板844前方中部,所述第六弹簧848一端与第一支撑套杆846扣接,所述第六弹簧848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套杆852扣接,所述第六弹簧848贯穿固定板844位于第一支撑套杆846和第二支撑套杆852之间,所述连接座803与第一支撑柱841锁接,所述连接座803共有2个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柱841底端和第二支撑柱850顶端,所述扣接杆802与连接座803镶嵌扣接,所述扣接杆802共有2个分别位于2个连接座803中部,所述第三齿条858与第二支撑套杆852锁接,所述第三齿条858位于第二支撑套杆852右侧,所述第六齿轮857与第三齿条858下端啮合,所述第六齿轮857位于第三齿条858下方,所述第二皮带856一端与第六齿轮857扣接,所述第二皮带856位于第六齿轮857下方,所述第五齿轮855与第二皮带856另一端扣接,所述第五齿轮855位于第二皮带856下方,所述第二齿条854与第五齿轮855啮合,所述第二齿条854位于第五齿轮855下方,所述第七齿轮859与第三齿条858上端啮合,所述第七齿轮859位于第三齿条858上方,所述第八齿轮860与第七齿轮859啮合,所述第八齿轮860位于第七齿轮859上方,所述第四齿条861与第八齿轮860啮合,所述第四齿条861第八齿轮860上方,所述第一导向轮817、第二导向轮821与连接环主体801锁接,所述第一导向轮817位于第四齿条861左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轮821位于一导向轮817右侧,所述第一钢丝绳818一端与第四齿条861右端锁接,所述第一钢丝绳818另一端与第二凸块816锁接,所述第一钢丝绳818绕过第二导向轮821右侧,所述第一钢丝绳818绕过第一导向轮817左侧,所述第二凸块816与第一套杆820焊接,所述第二凸块816位于第一套杆820底部左端,所述第一套筒819与连接环主体801锁接,所述第一套筒819位于第二凸块816右上方,所述第一套杆820与第一套筒819镶嵌扣接,所述第一套杆820贯穿于第一套筒819,所述第三移动杆834与第二齿条854锁接,所述第三移动杆834位于第二齿条854右侧,所述第二套筒862与连接环主体801锁接,所述第二套筒862位于第三移动杆834右上方,所述第三顶杆833与第二套筒862镶嵌扣接,所述第三顶杆833位于第二套筒862内部中间,所述限制柱864与第二套筒862扣接,所述限制柱864位于第二套筒862上方,所述限制柱864上设有扣珠863、第七弹簧865,所述第七弹簧865位于限制柱864内部,所述扣珠863位于第七弹簧865下方,所述第三杠杆822与限制柱864锁接,所述第三杠杆822位于限制柱864上方,所述第四弹簧823与第三杠杆822锁接,所述第四弹簧823位于第三杠杆822顶端右侧,所述第三导向轮831、第四导向轮832、第二顶杆825与连接环主体801锁接,所述第三导向轮831位于限制柱864右侧,所述第四导向轮832位于第三导向轮831右下方,所述第二顶杆825位于第三杠杆822右侧,所述第二钢丝绳824一端与限制柱864锁接,所述第二钢丝绳824另一端与第二钢丝绳824锁接,所述第二钢丝绳824绕过第三导向轮831上端,所述第二钢丝绳824绕过第四导向轮832下端,所述第二按钮连接杆828与第二按钮帽827扣接,所述第五弹簧829与第二按钮连接杆828焊接,所述第五弹簧829位于第二按钮连接杆828左侧,所述第四杠杆830与第五弹簧829焊接,所述第四杠杆830位于第五弹簧829左侧,所述第四弹簧823与连接环主体801锁接,所述连接座803与第一支撑杆3扣接,所述第三凸块826与第四杠杆830焊接,所述第三弹簧814与连接环主体801锁接。

用户在通过本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系统进行使用时,通过在户外合理的区域内安放底座1,通过在底座1顶部安装第一支撑杆3,通过连接环8底端的对接凹槽804与第一支撑杆3顶部对接,通过连接环8顶端的对接凹槽804与第二支撑杆5对接,通过按压第一按钮帽807使得第一按钮连接杆808向右移动挤压第一弹簧806,同时带动第一弹簧806向右移动,使得第一凸块809把第一顶杆813顶起,从而让第一移动杆810向上移动挤压第二移动杆812,让第二弹簧811收缩进而使得第二移动杆812向左移动,让第二杠杆815脱离第二移动杆812,通过第三弹簧814收缩使得第二杠杆815倾斜,从而使得第一齿轮835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836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一皮带837使得第四齿轮840逆时针转动,进而让第三齿轮839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齿条838向右移动,促使第一支撑套杆846向右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杆845与第二连接杆847形成的角度扩大,使得下铰链连接座842向下移动促使第一支撑柱841向下移动,同时上铰链连接座849向上移动促使第二支撑柱850向上移动,进而使得两个连接座803与相应的凹槽对接,通过两个扣接杆802扣紧固定好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5,同时第三连接杆851与第四连接杆853形成的角度扩大第六弹簧848受到挤压收缩,让第二支撑套杆852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三齿条858向左移动,使得第六齿轮857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二皮带856带动第五齿轮855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条854向右移动,通过第二齿条854带动第三移动杆834向右移动,使得第三顶杆833受挤压向上移动,使得第三顶杆833顶端挤压扣珠863让第七弹簧865收缩进而促使扣珠863脱离第二套筒862,通过第三齿条858向左移动使得第七齿轮859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八齿轮860顺时针转动,进而让第四齿条861向左移动,当需要拆解时,通过按压第二按钮帽827带动第二按钮连接杆828向左移动挤压第五弹簧829同时使得第四杠杆830向左移动,促使第三凸块826把第二顶杆825向上顶起,促使第二钢丝绳824向上拉伸通过第三导向轮831、第四导向轮832把限制柱864向右侧拉动,促使第三杠杆822上端向左移动顶到第一套杆820,使得第一套杆820向左移动,通过第二导向轮821、第一钢丝绳818使得第四齿条861向右移动通过带动第八齿轮860和第七齿轮859使得第三齿条858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六齿轮857、第二皮带856、第五齿轮855促使第二齿条854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第三移动杆834和第三顶杆833复位,通过第四弹簧823使得第三杠杆822复位,通过第五弹簧829使得第二顶杆825复位,通过第三齿条858向右移动带动第二支撑套杆852向右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柱841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支撑柱850向下移动,进而促使扣接杆802和连接座803脱离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5,通过下铰链连接座842和上铰链连接座849向限位杆843移动,让第一支撑套杆846向左移动带动第一齿条838向左移动,通过带动第三齿轮839、第四齿轮840、第一皮带837第二齿轮836,使得第一齿轮835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杠杆815复位,通过安装好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5,然后在第二支撑杆5顶端上安装安装底板7,在安装底板7顶部安装好户外传感器6通过户外传感器6采集相关数据,在第一支撑杆3上安装遥测终端4便于收集和传输数据,通过在底座1上安装太阳能发电板2和蓄电池9用于提供和储备电能。

本发明所述的连接环8相对于传统的连接方式,其通过增加扣接杆802、连接座803、第一齿条838、第三齿条858等部件,实现对支撑杆的简单快捷组建,作业员可以不需要携带小固定件,避免不小心遗失而造成的不便。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户外监测点搭建时支撑杆安装连接一般为法兰连接安装较为繁琐,而且需要携带较多配套的螺杆和螺母等小固定件,小固定件容易遗失会给作业员造成不便,影响到监测点的搭建,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实现户外监测点搭建时支撑杆连接时直接使用连接环进行对接简单快捷,可以避免小固定件遗失而造成的不便,也可以避免对监测点的搭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