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痕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9067发布日期:2018-06-22 09:5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硬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痕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布氏硬度是表示材料硬度的一种标准,在金属检测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布式硬度结果是仲裁值,根据材料的标准,对于超出布式硬度范围的材料可直接叛废,因此,布式硬度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材料能否继续使用。

布氏硬度的测量是以一定大小的试验载荷,将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压入被测金属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然后卸载,布氏硬度值是载荷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用公式表示为:其中,F为载荷,D为硬质合金球直径,d为压痕平均直径,由该公式可以看出,若要得到布氏硬度值,需要测量压痕的平均直径d,但是由于被测金属表面的粗糙度、平整度、以及压痕边缘清晰度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压痕平均直径d的误差范围较大,布氏硬度的测量结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压痕的半径r、硬质合金球的半径R以及压痕深度h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因此根据公式(2),只要测量得到压痕深度h,就可以得到压痕的平均直径d,进而根据公式(1)或者查阅硬度与压痕平均直径的标准列表即可得出布氏硬度值;当然,也可先根据公式(1)和(2)计算出压痕深度和硬度的对应关系,用测量得到的压痕深度h直接查表得到硬度值。

测量压痕深度h来计算布氏硬度值,可以使得布氏硬度值的准确度大幅提高,目前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本体以及供测量本体安装的底座,然而,测量本体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显微镜读数模式,人眼识别误差造成的测量结果不准确现象容易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痕深度测量装置,以便能够准确测量硬质合金球所形成的压痕的深度,从而准确得出被测金属板的硬度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本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测量本体的底座,所述测量本体包括:

外套筒;

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安装有测量球头,另一端螺纹旋合于所述外套筒的第一端内;

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套筒内,并用于检测所述芯轴在所述外套筒轴向上的位移量;

数显组件,所述数显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套筒的外侧,并与所述位移传感器相连,以显示所述芯轴沿所述外套筒轴向上的位移量;

芯轴驱动构件,所述芯轴驱动构件套装于所述外套筒的第二端内,以驱动所述芯轴沿所述外套筒的轴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芯轴驱动构件包括:

一端伸入所述外套筒的第二端内,并与所述芯轴相连的套管;

与所述套管相连的微调驱动件;

与所述套管相连的粗调驱动件。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上对称设置有测量支架,所述底座设置有矩形的测量通孔、滑道以及滑道支架,其中,所述测量通孔贯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滑道沿所述测量通孔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所述滑道支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测量本体穿过所述测量通孔,且所述测量球头朝下,所述测量支架连接于所述滑道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测量支架与所述滑道支架卡扣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呈矩形,且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测量通孔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底座的底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被测金属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电磁铁。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且用于对所述电磁铁供电的储能电池。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工程塑料底座。

优选的,所述测量球头与所述芯轴螺纹连接,且所述测量球头靠近所述芯轴的一端为平面端,所述平面端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皮垫。

优选的,所述测量本体的外露面采用铝或不锈钢材质制成。

采用压痕深度测量法来获取被测金属的硬度,可以有效避免因压痕平均直径不容易测量准确所带来的误差;并且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公开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测量本体的外套筒内设置了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可以检测芯轴在外套筒轴向上的位移量,通过数显组件可以将检测到的位移量进行直观的显示,从而有效避免了人工读数时所造成的误差,有效提高了硬度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测量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示意图。

其中,1为测量本体,2为底座,3为被测金属板,4为测量球头,5为皮垫,6为芯轴,7为测量支架,8为外套筒,9为套管,10为微调驱动件,11为粗调驱动件,12为数显组件,13为显示屏,14为清零按钮,15为公/英制切换钮,16为开关按钮,17为电磁铁开关,18为电磁铁,19为储能电池,20为滑道,21为滑道支架,22为测量通孔,23为电池盒盖,24为电池盒盖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压痕深度测量装置,以便能够准确测量硬质合金球所形成的压痕的深度,从而准确得出被测金属板的硬度值。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结合图1至图3,本发明所公开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本体1以及用于支撑测量本体1的底座2,该测量本体1具体包括外套筒8、芯轴6、位移传感器、数显组件以及芯轴驱动构件,芯轴6的一端安装有测量球头4,测量球头4的直径大小应当与采用静压法对被测金属板3施压时的硬质合金球头一致,以便使测量球头4能够准确嵌入到压痕内部,芯轴6的另一端旋合于外套筒8的第一端内,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外套筒8内,位移传感器的作用在于检测芯轴6的位移量,该位移量应当是芯轴6在外套筒8轴向上的位移量,数显组件设置在外套筒8的外侧,数显组件包括显示屏13,数显组件与位移传感器物理连接或者通讯连接,通过显示屏13将位移传感器所测得的位移量直观显示,芯轴驱动构件套装于外套筒8的第二端内,以便驱动芯轴6沿外套筒8的轴向进行运动。

采用压痕深度测量法来获取被测金属的硬度,可以有效避免因压痕平均直径不容易测量准确所带来的误差;并且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公开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测量本体1的外套筒8内设置了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可以检测芯轴6在外套筒8轴向上的位移量,通过数显组件可以将检测到的位移量进行直观的显示,从而有效避免了人工读数时所造成的误差,有效提高了硬度测量的准确性。

数显组件上设置有清零按钮14、公/英制切换钮25以及开关按钮16,开关按钮16可控制数显组件与电源的接通和关闭,按下清零按钮14后,显示屏13的数值归零。

芯轴驱动构件的实现形式有多种,可以为自动驱动方式也可以为人工驱动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芯轴驱动构件包括套管9、微调驱动件10以及粗调驱动件11,套管9的一端伸入到外套筒8的第二端内,并且与芯轴6相连,微调驱动件10和粗调驱动件11分别与套管9相连,通过粗调驱动件11可驱动芯轴6沿轴向进行快速移动,而微调驱动件10可以使芯轴6在轴向上进行微小移动。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测量本体的分辨率为0.01mm,芯轴6转动一圈沿轴向移动的距离为0.5mm,这0.5mm通过外套筒8内的位移传感器分割成500份,因此分辨率为0.01mm,当然,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还可将测量本体1的分辨率设计成不同的值。由于粗调驱动件11以及微调驱动件10在多种测量仪器(如显微镜)中均有应用,因此本文中对粗调驱动件以及微调驱动件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测量本体1的外套筒8上对称设置有测量支架7,如图1至图3中所示,底座2上设置有测量通孔22、滑道20以及滑道支架21,其中测量通孔22呈矩形,测量通孔22贯通底座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滑道20沿测量通孔2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如图4中所示,滑道支架21滑动设置于滑道20内,测量本体1穿过测量通孔22,且测量球头4朝下,测量支架7连接于滑道支架21上。

应当进行说明的是,滑道支架21在滑道20内的滑动阻力应当尽量的小,当测量本体1安装在底座2上时,即使测量球头4没有正对压痕,那么在测量球头4下移时也能够自动校正并进入到压痕内。

容易理解的是,测量支架7与滑道支架21的连接方式也并不限于一种,如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考虑到拆装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推荐测量支架7与滑道20之间采用卡扣连接。

如图4中所示,底座2具体呈矩形,底座2的长度方向与测量通孔22的长度方向一致,底座2的底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还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固定被测金属板3,请结合图1,被测金属板3被固定在底座2的底部,当被固定后,被测金属板3不会因为受到压力而移动,这可以进一步保证压痕深度测量的准确性。

多数情况下,被测金属板3为铁磁性部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为对称设置在底座2长度方向两端的电磁铁18,如图4中所示,为了能够为电磁铁18提供足够的电能,还可在底座内设置储能电池19,储能电池19优选的为可充电电池,储能电池19优选的设置两组,以便与电磁铁18进行对应,底座2的顶部设置有电磁铁开关17,电磁铁开关17可以为手扳式或触摸式。请参考图5,在底座2的侧面设置有电池盒盖23以及电池盒盖开关24,以方便进行电池的更换。

整体压痕深度测量装置不应当具有过大的重量,为了一方面满足减重要求,另一方面还能够满足强度要求,本实施例中的底座2优选的采用工程塑料制造,测量本体1生锈或被腐蚀后将严重影响测量精度,因此,测量本体1的外露面优选的采用铝或者不锈钢材质制造。

由于测量球头4的直径需要与硬质合金球的直径匹配,因此要求测量球头4容易更换,本实施例中的测量球头4与芯轴6螺纹连接,为了避免测量球头4完成安装后产生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测量球头4靠近芯轴6的一端设计为平面端,并且在平面端与芯轴6之间设置了皮垫5,以增加摩擦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的使用方式如下:

将测量本体1安装在底座上,使测量球头4位于被测金属板3的上方,扭动粗调驱动件11(如粗调棘轮),待测量球头4即将接触被测金属板3时,扭动微调驱动件10(如微分筒)直至测量球头4与被测金属板3表面接触;按下清零按钮14,将测量球头4移动至压痕上方(可以不必正对),扭动微调驱动件10,测量球头4慢慢进入压痕,若测量球头4与压痕不正对,测量本体1将沿滑道20滑动,自动校正后进入到压痕内,待测量球头4与压痕底部接触后,通过数显组件读取压痕深度值,最后通过压痕深度与布氏硬度的对应表查出布氏硬度值。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