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92812发布日期:2019-09-29 19:06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家用电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器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家用电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电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技术发展,智能化电器成为家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家电的智能化必须依托底层的智能化硬件及材料。其中,感温材料便是诸多家电产品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实现精准、实时的温度显示,并有效提升产品性能及用户体验,是目前家电产业改进的一大重点。

然而,目前的家用电器及制备方法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家用电器仍无法实现精准、实时的温度显示,影响产品的性能以及用户体验。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大量实验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家用电器中测温元件无法直接与被测物体接触导致的。具体的,目前许多家用电器由于材料及结构问题无法精准监测受热物体的温度,如炊具类产品:测温传感器无法加载至被测食物表面,因为无法实时监测食物温度,影响烹饪效果,很难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烹饪;料理类产品:测温传感器通常与食物之间有多层热传递材料,较难实现精准控温,只能以模糊控温的方法来控制加热程序;电磁加热类的产品:温度传感器同样无法直接接触被测物体,而由于此类产品加热速率较大,因此极易造成炊具过烧的危险。而上述测温问题都很难通过对传统热传感器进行结构改造来解决,主要是因为传统热传感器在体积、热容、兼容性以及与被测物的有效连接等方面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此外,发明人发现,薄膜热电偶相对与传统体相热电偶材料,是一种微型化、兼容性好、热容小、灵敏度高、热响应速度快的新型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制备于被测物体表面,真正满足精确、实时的感温需求,且不影响产品结构的整体性及美观性。然而,薄膜热电偶的制备难度较高,要在基体材料上沉积数十微米甚至更薄的热电偶电极材料,并使其能够拥有与体相热电偶材料(电极直径>500μm)相当的热电特性,这对薄膜热电偶的制备工艺、薄膜成分控制以及膜系匹配都有相当严苛的要求,例如,通常采用真空物理气相沉积及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薄膜热电偶,由于热电偶材料中的元素比例在热电偶薄膜化的过程中很难精确控制,因此通过该方法制备的薄膜热电偶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此外,真空沉积设备十分昂贵,且制备一片薄膜热电偶往往需要在高真空中沉积数小时,成本十分高昂。因此,虽然薄膜热电偶能够给直接制备于被测物体表面,真正满足精确、实时的感温需求,但其复杂的制备工艺以及较高的成本并不适用于家用电器产品中。

本发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壳体;以及热电偶,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热电偶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至少一对电极对,所述电极对包括具有至少一处重叠区域的正极以及负极,所述电极对设置在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正极以及所述负极的厚度分别独立的为20-60μm。由此,该热电偶可以直接与被测物体接触,可以使该家用电器实现精准、实时测温,从而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性能以及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为1-50mm2。由此,可以感测小区域的温度,实现精准、实时测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正极包括pt90rh10、pt87rh13、pt70rh30、ni90cr10、fe、cu、ni84.5cr14si1.5、w97re3以及w95re5的至少之一,所述负极包括pt94rh6、pt、ni97si3、ni97al3、cu55ni45、ni94.5si4.5mg1、w75re25和w74w26的至少之一。由此,利用上述材料形成正极以及负极,可以使该热电偶具有良好的测温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层为无机氧化物层,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50-500μm,孔隙率为0-20%。由此,该绝缘层可以隔绝电极对与壳体,防止发生短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层包括al2o3、sio2、tio2、zro2以及y2o3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利用上述来源广泛的材料形成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壳体是由导热材料形成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具有受热面以及传热面,所述壳体朝向所述传热面的一侧,限定出容纳空间。由此,可以实现对壳体内物体的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铝合金、钛合金以及不锈钢的至少之一。由此,该壳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热电偶进一步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绝缘层之间;以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电极对。由此,缓冲层可以增加绝缘层与壳体之间的结合力,保护层可以防止摩擦等对电极对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家用电器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热电偶的工作温度为0-350℃。由此,可以满足各种类型家用电器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家用电器进一步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被配置为用于对所述壳体的受热面进行加热。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家用电器包括锅具、电磁炉、煎烤机、热水壶、微波炉。由此,可以使锅具、电磁炉、煎烤机、热水壶、微波炉等实现精准、实时测温,提高其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家用电器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提供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热电偶,所述热电偶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至少一对电极对,所述电极对包括具有至少一处重叠区域的正极以及负极,所述电极对设置在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正极以及所述负极的厚度分别独立的为20-60μm。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方法获得能够实现精准、实时测温的家用电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正极以及所述负极是采用等离子体喷涂、火焰喷涂、电弧喷涂、冷喷涂以及丝网印刷的至少之一形成的。由此,利用上述常用方法即可获得热电偶的正极以及负极,降低了生产难度以及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为1-50mm2。由此,获得的热电偶可以感测小区域的温度,实现精准、实时测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层是通过热喷涂方法形成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50-500μm,孔隙率为0-20%。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生产工艺获得绝缘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家用电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电偶电镜图片;

图8显示了图7中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在室温-300℃的升降温曲线;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电偶电镜图片;

图10显示了图9中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在室温-300℃的升降温曲线;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电偶电镜图片;

图12显示了图11中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在室温-300℃的升降温曲线;以及

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在室温-300℃的升降温曲线。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受热面;120:传热面;200:热电偶;210:绝缘层;220:电极对;221:正极;222:负极;230:缓冲层;240:保护层;300:加热单元;310:玻璃板;320:测温元件;330:加热元件;10:重叠区域;20: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家用电器包括:壳体100以及热电偶200。其中,热电偶200设置在壳体100的内侧,热电偶200包括绝缘层210以及至少一对电极对220,绝缘层210设置在壳体100上,电极对220设置在绝缘层21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电极对220包括具有至少一处重叠区域10的正极221以及负极222,正极221以及负极222的厚度分别独立的为20-60μm。优选的,正极221的厚度与负极222的厚度相等。由此,该热电偶可以直接与被测物体接触,可以使该家用电器实现精准、实时测温,从而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性能以及用户体验。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用电器进行简单说明:

如前所述,现有的许多家用电器由于材料及结构问题无法直接接触被测物体,从而无法精准监测被测物体的温度。具体的,如电磁加热类的产品,参考图2,加热单元300包括玻璃板310、测温元件320以及加热元件330,壳体100放在玻璃板310上,以实现加热单元300对壳体100中食物的加热。测温元件320与食物之间隔着玻璃板310以及壳体100,因此测温元件测量的温度与食物之间有巨大的温差和滞后效应,通常偏差>40℃。由于此类产品加热速率较大,因此极易造成炊具过烧的危险。

再如炊具类产品,例如煎烤机,测温元件与食物之间会隔着保护套与烤盘(图中未示出),因此测温精度较差,偏差>20℃,只能进行准控温煎烤,或者模糊控温煎烤。由于测温传感器无法加载至被测食物表面,因为无法实时监测食物温度,影响烹饪效果,很难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烹饪。

此外,发明人发现,虽然薄膜热电偶可以直接制备于被测物体表面,真正满足精准、实时感温的需求,但其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热电偶的电极厚度加厚,由此,可以利用常规的热喷涂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效率高、生产周期短,获得的热电偶结构简单。将该热电偶制备于家用电器中,其响应时间小于2秒,完全可以满足家用电器的需求,在不增加家用电器成本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精准、实时感温,可以提升家用电器的性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该家用电器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正极221以及负极222具有重叠区域10,重叠区域10即为热电偶200的测温区,重叠区域10的面积可以为1-50mm2。具体的,重叠区域10的面积可以为2.25mm2、4mm2、10mm2、16mm2、20mm2、24mm2、28mm2、35mm2、40mm2、44mm2、48mm2。由此,可以利用热电偶感测小区域的温度,实现精准、实时测温。关于正极以及负极的具体形状、搭接方式以及重叠区域的个数均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使正极与负极的重叠区域满足上述条件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正极221以及负极222可以为具有弯曲部分的条形结构,在弯曲部分进行搭接,形成重叠区域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正极221可以包括pt90rh10、pt87rh13、pt70rh30、ni90cr10、fe、cu、ni84.5cr14si1.5、w97re3以及w95re5的至少之一,负极222可以包括pt94rh6、pt、ni97si3、ni97al3、cu55ni45、ni94.5si4.5mg1、w75re25和w74w26的至少之一。由此,利用上述材料形成正极以及负极,可以使该热电偶具有良好的测温性能,且该热电偶可以适用于感测食物的温度,具有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绝缘层210可以为无机氧化物层。绝缘层21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电极对220,电极对220为导电材料,为了避免壳体与电极对发生短路,需要在壳体与电极对之间设置绝缘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无机氧化物层具有一定的孔隙,为了避免电极材料通过孔隙与壳体进行接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绝缘层210的厚度可以为50-500μm,孔隙率可以为0-20%。由此,可以防止电极对通过孔隙与壳体进行接触,保证热电偶的使用性能。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绝缘层的厚度可以为240μm、340μm、440μm,孔隙率可以为5%、12%、18%。

关于绝缘层的具体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绝缘层210可以包括al2o3、sio2、tio2、zro2以及y2o3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利用上述来源广泛的材料形成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该热电偶还可以包括:缓冲层230以及保护层240。其中,缓冲层230设置在壳体100与绝缘层210之间,保护层240覆盖电极对22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壳体100与绝缘层210之间设置缓冲层230,可以增加绝缘层与壳体之间的结合力,由此,可以提高热电偶的可靠性。关于缓冲层的具体构成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缓冲层230可以是热喷涂ni粉的打底层,还可以是喷砂处理过的粗糙合金表面与绝缘层之间的过渡层。关于缓冲层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增加壳体与绝缘层之间的结合力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缓冲层230的厚度可以为0-80μ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电极对220与壳体100内的被测物体接触时,由于摩擦会导致电极对220发生磨损,进而影响热电偶的测温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电极对220上覆盖一层保护层240,由此,可以保护电极对,保证热电偶的使用性能。具体的,例如,锅具类产品,由于热电偶与食物直接接触,会发生摩擦,因此,在锅具类产品中需在热电偶中设置保护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护层240可以为特氟龙或陶瓷涂层等不沾涂层,在保证热电偶使用性能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安全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在热电偶不与被测物体发生摩擦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热电偶中不设置保护层,例如,针对发热管的表面实时测温,由于发热管常常设计于产品内部,不会与其他运动件或用户接触,因此无需喷涂保护涂层。

关于家用电器中热电偶的个数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由此,可以在家用电器中设置多个热电偶同时监测多个位置的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电偶包括多个电极对,每个电极对包括至少一处重叠区域,重叠区域即为测温区,由此,可以同时测得多个小区域的温度,提高测温精准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正极221可以与负极222具有三处重叠区域10,由此,可以实现多点测温。当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电偶进行多点测温时,可以采用共阴极多阳极(如图4中所示出的结构)或共阳极多阴极的方式制备热电偶图案,以形成能够实现多点测温的热电偶,可以减少热电偶的喷涂面积,提高使用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若热电偶与被测物体之间发生摩擦,则需要在电极对远离缓冲层的一侧设置保护层。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若热电偶与被测物体之间不发生摩擦,则可以不设置保护层,例如,对发热管的实时测温。由此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热电偶结构可以实现多点、实时、精准测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壳体100的内侧具有受热面110以及传热面120,壳体100朝向传热面120的一侧,限定出容纳空间2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电偶200设置在壳体100的内侧,由此,热电偶可以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可以精准、实时感测被测物体的温度。关于热电偶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电偶2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传热面120上,还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受热面110上(图中未示出)。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当该家用电器为养生壶、热水壶等具有一定深度,容纳空间较大,需长时间炖煮食物的炊具时,可将热电偶200设置在传热面120上,如可设置在壳体所限定出的容纳食物空间高度的一半左右的位置上,以便检测壳体内容纳的食物或水等物质的整体温度,防止将热电偶200设置在受热面110上,造成检测到的温度较高,导致食物不能充分加热,风味不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当该家用电器为煎烤盘等容纳空间较浅的炊具时,可以将热电偶200设置在受热面110上,防止受热面110处过热,造成食物焦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壳体100是由导热材料形成的。由此,可以实现对壳体内物体的加热。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壳体100可以包括铝合金、钛合金以及不锈钢的至少之一。由此,该壳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关于壳体的具体成分、制造工艺以及形状均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壳体100可以是抗菌不锈钢、300系不锈钢、400系不锈钢、压铸铝、旋压铝合金等,壳体100的形状可以是烤盘、炊具、加热盘等。由此,可以适用于多种家用电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电偶200的工作温度可以为0-350℃。由此,可以满足各种类型家用电器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该家用电器还可以包括加热单元300,加热单元300被配置为用于对壳体100的受热面110进行加热。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家用电器可以包括锅具、电磁炉、煎烤机、热水壶、微波炉。由此,可以使锅具、电磁炉、煎烤机、热水壶、微波炉等实现精准、实时测温,提高其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家用电器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该方法制备的家用电器可以为前面描述的家用电器,由此,由该方法制备的家用电器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家用电器相同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6,该方法包括:

s100:提供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提供壳体。关于壳体的材料以及形状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壳体可以是由铝合金、钛合金以及不锈钢的至少之一形成的,具体的可以为抗菌不锈钢、300系不锈钢、400系不锈钢、压铸铝、旋压铝合金等,壳体的内侧具有受热面以及传热面,壳体朝向传热面的一侧限定有容纳空间,壳体的形状可以是烤盘、炊具、加热盘等。

s200:在壳体的内侧设置热电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壳体的内侧设置热电偶。关于热电偶的具体位置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电偶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传热面上,还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受热面上。由此,热电偶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可以实现精准、实时测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电偶可以是通过以下步骤形成的:首先,在壳体内侧设置缓冲层,随后,在缓冲层远离壳体的一侧设置绝缘层,随后,在绝缘层远离缓冲层的一侧设置至少一对电极对,电极对具有至少一处重叠区域,最后,在电极对上覆盖保护层,形成热电偶。该热电偶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使家用电器实现精准、实时测温。

关于缓冲层的具体构成以及厚度、绝缘层的材料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缓冲层可以是热喷涂ni粉的打底层,还可以是喷砂处理过的粗糙合金表面与绝缘层之间的过渡层,缓冲层的厚度可以为0-80μm。由此,可以增加壳体与绝缘层之间的结合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绝缘层可以是由无机氧化物层形成的,具体的可以是由al2o3、sio2、tio2、zro2以及y2o3的至少之一形成的,绝缘层的厚度可以为50-500μm,孔隙率可以为0-20%。由此,可以隔绝电极对与壳体接触,防止发生短路。

关于绝缘层的形成方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绝缘层可以是由热喷涂方法形成的。由此,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关于电极对的构成、材料、厚度、形状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极对包括正极以及负极,正极材料可以包括pt90rh10、pt87rh13、pt70rh30、ni90cr10、fe、cu、ni84.5cr14si1.5、w97re3以及w95re5的至少之一,负极材料可以包括pt94rh6、pt、ni97si3、ni97al3、cu55ni45、ni94.5si4.5mg1、w75re25和w74w26的至少之一。由此,利用上述材料形成正极以及负极,可以使该热电偶具有良好的测温性能,且该热电偶可以适用于感测食物的温度,具有安全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正极以及负极的厚度分别独立的为20-60μm,优选的,正极的厚度与负极的厚度相等,正极以及负极可以为具有弯曲部分的条形结构,在弯曲部分进行搭接,形成重叠区域,重叠区域即为测温区,重叠区域的面积可以为1-50mm2。由此,可以对小区域测温,实现精准、实时感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正极以及负极可以是采用等离子体喷涂、火焰喷涂、电弧喷涂、冷喷涂以及丝网印刷的至少之一形成的。由此,利用上述常用方法即可获得热电偶的正极以及负极,降低了生产难度以及生产成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五种制备方法制备热电偶,可行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电弧喷涂>冷喷涂>等离子喷涂>火焰喷涂>丝网印刷,上述五种工艺,相比较于常用的物理气相沉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由此,由上述方法制备的热电偶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够使家用电器实现精准、实时测温,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性能以及用户使用体验。

关于保护层的材料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护层可以是由特氟龙或陶瓷涂层等不沾涂层形成的。由此,可以保护电极对不受影响,提高热电偶的使用性能。

综上,通过对热电偶的电极对的厚度进行设计,可以利用常规的生产工艺进行制备,该结构相较于目前常用的溅射法薄膜热电偶结构,制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各个工艺参数的控制精度降低:溅射法制备的薄膜热电偶结构,精度通常为数十纳米,对设备要求较高,且效率较低,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膜层厚度精度为微米级别,对制备工艺的要求较低,工艺可行性更高。由于该方法制备的热电偶可以直接喷涂在物体表面,因此其灵敏度极高,响应时间<2s,测温精度大幅提高,完全满足家用电器的使用需求,由此,可以使家用电器实现精准、实时测温,且成本较低。

实施例1

参考图7,该家用电器的壳体为5系铝合金平板,表面进行喷砂处理,砂石为40目粒径。壳体内侧的热电偶中的绝缘层为纯zro2涂层,厚度为300-350μm,孔隙率为10%,通过等离子喷涂方法形成。在绝缘层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层,该层为喷砂过的粗糙表面与绝缘层之间的相互渗透层,犬牙交错般结合,厚度约为30-50μm。电极对由fe正极和ni97si3负极组成,fe正极和ni97si3负极有1个重叠区域,fe正极和ni97si3负极的厚度均为40-50μm,通过等离子喷涂方法形成。

本实施例中的热电偶设置在家用电器的壳体的内侧,为了测试本实施例的热电偶的测温性能,在该家用电器的外侧贴附标准热电偶,测试本实施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在室温-300℃的升降温曲线,参考图8,本实施例热电偶的温度一直与外贴标准热电偶近乎一致,误差约为1%。由此,该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使家用电器实时精准、实时测温。

实施例2

参考图9,该家用电器的壳体为钛合金平板,表面进行喷砂处理,砂石为80目粒径。壳体内侧的热电偶中的绝缘层为纯al2o3涂层,厚度为350-400μm,孔隙率为12%,通过等离子喷涂方法形成。在绝缘层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层,该层为纯ni打底层,厚度约为40-50μm。电极对由ni90cr10正极和ni97al3负极组成,ni90cr10正极和ni97al3负极有1个重叠区域,ni90cr10正极和ni97al3负极的厚度均为20-40μm,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形成。

本实施例中的热电偶设置在家用电器的壳体的内侧,为了测试本实施例的热电偶的测温性能,在该家用电器的外侧贴附标准热电偶,测试本实施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在室温-300℃的升降温曲线,参考图10,本实施例热电偶的温度一直与外贴标准热电偶近乎一致,误差约为1%。由此,该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使家用电器实时精准、实时测温。

实施例3

参考图11,该家用电器的壳体为304不锈钢,表面进行喷砂处理,砂石为100目粒径。壳体内侧的热电偶中的绝缘层为纯al2o3-sio2涂层,厚度为250-300μm,孔隙率为20%,通过等离子喷涂方法形成。在绝缘层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层,该层为喷砂过的粗糙表面与绝缘层之间的相互渗透层,犬牙交错般结合,厚度约为20-30μm。电极对由cu正极为cu55ni45负极组成,cu正极为cu55ni45负极有1个重叠区域,cu正极为cu55ni45负极的厚度均为30-50μm,通过冷喷涂方法形成。保护层为陶瓷不沾涂层。

本实施例中的热电偶设置在家用电器的壳体的内侧,为了测试本实施例的热电偶的测温性能,在该家用电器的外侧贴附标准热电偶,测试本实施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在室温-300℃的升降温曲线,参考图12,本实施例热电偶的温度一直与外贴标准热电偶近乎一致,误差约为1%。由此,该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使家用电器实时精准、实时测温。

实施例4

该家用电器的壳体为钛合金平板,表面进行喷砂处理,砂石为80目粒径。壳体内侧的热电偶中的绝缘层为纯al2o3涂层,厚度为200-250μm,孔隙率为10%,通过等离子喷涂方法形成。在绝缘层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层,该层为喷砂过的粗糙表面与绝缘层之间的相互渗透层,犬牙交错般结合,厚度约为20-40μm。电极对由ni90cr10正极和cu55si45负极组成,ni90cr10正极和cu55si45负极有1个重叠区域,ni90cr10正极和cu55si45负极的厚度均为30-40μm,通过电弧喷涂方法形成。保护层为陶瓷不沾涂层,厚度为10-20μm。

本实施例中的热电偶设置在家用电器的壳体的内侧,为了测试本实施例的热电偶的测温性能,在该家用电器的外侧贴附标准热电偶,测试本实施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在室温-300℃的升降温曲线,参考图13,本实施例热电偶的温度一直与外贴标准热电偶近乎一致,误差约为1%。由此,该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使家用电器实时精准、实时测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