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土壤污染程度的诊断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4875发布日期:2018-11-16 23:4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技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检测土壤污染程度的诊断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多样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废水中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也是土壤污染的来源之一。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如我国辽宁沈阳张士灌区由于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只能改作他用。

现有技术中的土壤采集装置,大多数都是通过单一的采集用具对某片待检测区域进行一个位置的土壤采集,再通过检测装置对该采集的土壤进行检测,来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目前这种采集方式费财费力,不能同时进行大面积的土壤检测作业,则会出现检测的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土壤污染程度的诊断处理设备,以解决不能进行同时对大面积的土壤进行采集作业和对采集完成的土壤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土壤采集装置、设置在土壤采集装置输料端处的土壤输送装置和安装在土壤输送装置输出端处的土壤检测装置,土壤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安装部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安装在采集安装部件底部的采集驱动部件和安装在采集驱动部件输出端上的定位采集部件,定位采集部件在采集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土壤输送装置包括采集传送台和若干设置在采集传送台上的土壤容纳部件,每个土壤容纳部件均能够沿着采集传送台的传送方向移动,土壤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采集传送台输料端处的检测传送台和安装在检测传送台输出端正下方的承载检测部件,检测传送台上设有若干土壤分割部件,若干土壤分割部件与若干土壤容纳部件一一对应。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安装部件包括导向板和两个对称安装在导向板底部的第一导轨,导向板为矩形结构,导向板的顶部设有若干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固定柱,每根固定柱均呈竖直状态设置。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采集驱动部件包括同时安装在两个第一导轨底部的定位固定组件、安装在定位固定组件底部的定位驱动组件和若干安装在定位固定组件底端的定位导向组件,每个定位导向组件均与定位采集部件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采集部件包括采集圆形转盘、若干围绕着采集圆形转盘的轴线均匀分布的固定采集部、一个安装在采集圆盘底部用于将所有的固定采集部连接成型的连接圆管、安装在采集圆形转盘底部中心位置处的且用于驱动固定采集部沿着连接圆管的周长方向移动的搭接部和安装在采集圆形转盘顶部中心位置处的承载驱动部,该承载驱动部与搭接部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两个对称安装在第一固定板底部的第二固定板,每个第二固定板均呈竖直状态设置,定位驱动组件包括一个同时安装在两个第二固定板底部的第一驱动板、安装在采集圆形转盘中心位置处且将承载驱动部罩设住的固定架和安装在第一驱动板顶部的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伸缩杆的端部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每个定位导向组件包括定位导向杆和套设在定位导向杆外部的导向套,定位导向杆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定位导向杆的另一端与采集圆形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圆形转盘的底部设有供连接圆管安装的圆形环槽,每个固定采集部包括卡设在圆形环槽内的卡接块、安装在卡接块侧部的连接块、安装在连接块的靠近采集圆形转盘轴心端部的连接杆和安装在卡接块底部的承载采集管,该连接杆的另一端向搭接部的位置延伸,搭接部包括垫高板和安装在垫高板底部的第二气缸,在工作状态下,第二气缸伸缩杆的端部与一个连接杆对接,承载驱动部包括第三固定板和设置在第三固定板顶部的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主轴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且与垫高板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采集管包括安装在卡接块底部的固定杆、安装在固定杆底部的定位圆筒和两个对称安装在定位柱端口处的定位盖板,每个定位盖板均与定位圆筒的内侧壁铰接,定位圆筒的外圆周壁上设有若干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刻度槽。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土壤容纳部件包括设置在采集传送台上的限位架和安装在限位架上的容纳盒,每个容纳盒均固定安装在限位架上,每个限位架均与采集传送台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传送台沿着土壤的传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每个土壤分割部件包括两块对称分布在检测传送台上的分隔板,相邻两块分隔板之间构成用于存放待检测土壤的空间。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检测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检测定位箱、安装在检测定位箱顶部的进料管道和若干呈矩形结构分布在检测定位箱底部的支撑柱,进料管道与检测定位箱连通。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土壤污染程度的诊断处理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当需要进行土壤采集作业时,首先通过采集驱动部件驱动定位采集部件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直到插入到某片待采集的区域内,因为定位采集部件包括若干个固定采集部,则能够对某片待采集的区域进行到处位置的采集,比传统的采集过程提高了采集的数量和增大了不同位置的土壤采集,提高了采集效率。

(2)搭接部能够驱动任意一个固定采集部在采集圆形转盘进行位置调整,则能够满足对不同采集区域进行侧重位置的土壤采集,提高了采集作业的适用性,进而能够增大对土壤检测作业的准确性。

(3)通过采集传送台和检测传送台两侧的传送,能够提高对待检测土壤的传输效率,避免了传统检测过程中需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土壤运输,减少了人力的输出,提高了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土壤采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土壤采集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定位采集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定位采集部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固定采集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土壤采集装置1,采集安装部件1a,采集驱动部件1b,定位采集部件1c,导向板1d,第一导轨1e,定位固定组件1f,第一固定板1f1,第二固定板1f2,定位驱动组件1g,第一驱动板1g1,固定架1g2,第一气缸1g3,定位导向组件1h,定位导向杆1h1,导向套1h2,采集圆形转盘1i,圆形环槽1i1,固定采集部1j,卡接块1j1,连接块1j2,连接杆1j3,承载采集管1j4,固定杆1j5,定位圆筒1j6,定位盖板1j7,刻度槽1j8,连接圆管1k,搭接部1m,垫高板1m1,第二气缸1m2,承载驱动部1n,第三固定板1n1,驱动电机1n2,土壤输送装置2,采集传送台2a,土壤容纳部件2b,容纳盒2c,土壤检测装置3,检测传送台3a,承载检测部件3b,检测定位箱3b1,进料管道3b2,支撑柱3b3,土壤分割部件3c,分隔板3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10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土壤污染程度的诊断处理设备,如图1-图10所示,包括土壤采集装置1、设置在土壤采集装置1输料端处的土壤输送装置2和安装在土壤输送装置2输出端处的土壤检测装置3,土壤采集装置1包括采集安装部件1a、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安装在采集安装部件1a底部的采集驱动部件1b和安装在采集驱动部件1b输出端上的定位采集部件1c,定位采集部件1c在采集驱动部件1b的驱动下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土壤输送装置2包括采集传送台2a和若干设置在采集传送台2a上的土壤容纳部件2b,每个土壤容纳部件2b均能够沿着采集传送台2a的传送方向移动,土壤检测装置3包括设置在采集传送台2a输料端处的检测传送台3a和安装在检测传送台3a输出端正下方的承载检测部件3b,检测传送台3a上设有若干土壤分割部件3c,若干土壤分割部件3c与若干土壤容纳部件2b一一对应。

工作原理;首先将采集安装部件1a固定在待安装的物体上,再通过采集驱动部件1b驱动定位采集部件1c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因为定位采集部件1c是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则定位采集部件1c接触到土壤时,再通过采集驱动部件1b继续下压定位采集部件1c,通过定位采集部件1c对待采集土壤的位置进行土壤采集作业,当采集作业完成后,采集驱动部件1b将定位采集部件1c提升起;将采集好的土壤依次落放入采集传送台2a上的土壤容纳部件2b,实现对土壤采集和运送,再跟检测传送台3a对接,将土壤传送到检测传送台3a上,再通过承载检测部件3b对待检测的土壤进行检测作业。

所述采集安装部件1a包括导向板1d和两个对称安装在导向板1d底部的第一导轨1e,导向板1d为矩形结构,导向板1d的顶部设有若干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固定柱,每根固定柱均呈竖直状态设置,采集驱动部件1b安装在两个第一导轨1e上,采集驱动部件1b能够沿第一导轨1e的延伸方向移动,则能够实现对采集驱动部件1b和定位采集部件1c的驱动作业。

所述采集驱动部件1b包括同时安装在两个第一导轨1e底部的定位固定组件1f、安装在定位固定组件1f底部的定位驱动组件1g和若干安装在定位固定组件1f底端的定位导向组件1h,每个定位导向组件1h均与定位采集部件1c传动连接,当需要驱动定位采集部件1c沿着竖直方向移动,通过定位驱动组件1g驱动定位固定组件1f和若干定位导向组件1h移动,实现对定位采集部件1c的驱动作业,实现对待采集区域的土壤采集作业。

所述定位采集部件1c包括采集圆形转盘1i、若干围绕着采集圆形转盘1i的轴线均匀分布的固定采集部1j、一个安装在采集圆盘底部用于将所有的固定采集部1j连接成型的连接圆管1k、安装在采集圆形转盘1i底部中心位置处的且用于驱动固定采集部1j沿着连接圆管1k的周长方向移动的搭接部1m和安装在采集圆形转盘1i顶部中心位置处的承载驱动部1n,该承载驱动部1n与搭接部1m传动连接,实现了对待采集区域的土壤进行采集作业,满足了对土壤的采集检测作业。

所述定位固定组件1f包括第一固定板1f1和两个对称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f1底部的第二固定板1f2,每个第二固定板1f2均呈竖直状态设置,定位驱动组件1g包括一个同时安装在两个第二固定板1f2底部的第一驱动板1g1、安装在采集圆形转盘1i中心位置处且将承载驱动部1n罩设住的固定架1g2和安装在第一驱动板1g1顶部的第一气缸1g3,该第一气缸1g3伸缩杆的端部与固定架1g2固定连接,每个定位导向组件1h包括定位导向杆1h1和套设在定位导向杆1h1外部的导向套1h2,定位导向杆1h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板1g1的底部固定连接,定位导向杆1h1的另一端与采集圆形转盘1i的顶部固定连接,实现了对整个采集圆形转盘1i的竖直驱动作业,进而能够实现对若干固定采集部1j的驱动作业,实现对土壤的采集作业。

所述采集圆形转盘1i的底部设有供连接圆管1k安装的圆形环槽1i1,每个固定采集部1j包括卡设在圆形环槽1i1内的卡接块1j1、安装在卡接块1j1侧部的连接块1j2、安装在连接块1j2的靠近采集圆形转盘1i轴心端部的连接杆1j3和安装在卡接块1j1底部的承载采集管1j4,该连接杆1j3的另一端向搭接部1m的位置延伸,搭接部1m包括垫高板1m1和安装在垫高板1m1底部的第二气缸1m2,在工作状态下,第二气缸1m2伸缩杆的端部与一个连接杆1j3对接,承载驱动部1n包括第三固定板1n1和设置在第三固定板1n1顶部的驱动电机1n2,该驱动电机1n2的主轴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且与垫高板1m1固定连接,能够实现对土壤的采集和检测作业。

所述承载采集管1j4包括安装在卡接块1j1底部的固定杆1j5、安装在固定杆1j5底部的定位圆筒1j6和两个对称安装在定位柱端口处的定位盖板1j7,每个定位盖板1j7均与定位圆筒1j6的内侧壁铰接,定位圆筒1j6的外圆周壁上设有若干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刻度槽1j8,若干刻度槽1j8的设置能够控制采集土壤的体积,进而能够控制采集土壤的准确性。

每个所述土壤容纳部件2b包括设置在采集传送台2a上的限位架和安装在限位架上的容纳盒2c,每个容纳盒2c均固定安装在限位架上,每个限位架均与采集传送台2a固定连接,实现了对土壤的采集作业,容纳盒2c能够实现对土壤的承载作业。

所述检测传送台3a沿着土壤的传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每个土壤分割部件3c包括两块对称分布在检测传送台3a上的分隔板3d,相邻两块分隔板3d之间构成用于存放待检测土壤的空间,两块分隔板3d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待检测土壤的隔离作业,进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区域位置的土壤进行检测作业。

所述承载检测部件3b包括一体成型的检测定位箱3b1、安装在检测定位箱3b1顶部的进料管道3b2和若干呈矩形结构分布在检测定位箱3b1底部的支撑柱3b3,进料管道3b2与检测定位箱3b1连通,待检测的土壤通过进料管道3b2进入检测定位箱3b1内,通过检测定位箱3b1实现对土壤的检测作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