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3119发布日期:2019-02-15 23:1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将软排线与具有钢琴盖的连接器自动插接以进行测试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在电路板组装至显示面板后,通过向电路板输入电信号来确定电路板以及显示面板的连接是否正常。一般的测试方式均由操作人员手动完成,具体为,将电路板上连接器的钢琴盖打开,将软排线插入连接器中,将钢琴盖闭合,通电进行画面测试,测试完毕后,先切断电信号,然后将钢琴盖打开,将软排线取出,最后再将钢琴盖闭合,这样一来,在测试过程中会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多次开合钢琴盖和插拔软排线的动作,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及方法,可将软排线与具有钢琴盖的连接器进行自动插接以进行测试,从而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该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及与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钢琴盖,该钢琴盖可沿第一旋转轴旋转,该自动对接测试装置包含: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可于第一方向上运动,该第一部分具有自动掀盖单元及压头,该自动掀盖单元位于该压头的上方,该自动掀盖单元包含斜坡、第一移动片以及掀盖部,该第一移动片可沿该斜坡移动,该掀盖部设置于距离该第一移动片的第一端部第一间距处且该掀盖部与该第一移动片连接,该掀盖部具有相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该掀盖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部分可于该第一方向上运动,该第二部分用以带动软排线移动;其中,测试时,将该显示面板及该电路板放置于指定位置,该斜坡沿该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该第一移动片及该掀盖部移动,直到该第一移动片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三侧板夹持该钢琴盖,该斜坡继续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移动片沿该斜坡位移,且该钢琴盖围绕该第一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使得该钢琴盖进入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与此同时,该压头随着该斜坡的移动而朝向该连接器移动,且该第二部分带动该软排线移动而进入该连接器内,然后该压头下降而压抵于该软排线与该连接器上以点亮该显示面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测试完毕后,该压头上升,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同时沿第二方向朝远离该连接器的方向移动,该钢琴盖围绕该第一旋转轴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直至该钢琴盖贴近该第一移动片,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一部分继续移动,以使得该钢琴盖离开该第一容置空间,且该第三侧板将该钢琴盖压平,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该第一旋转方向与该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压头沿该第一方向停止移动后,该第二部分继续带动该软排线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距离,以将该软排线放置于该连接器的连接部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压头具有第一导引部,该连接器具有第二导引部,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于第三方向上可无阻力移动,该压头经由该第一导引部及该第二导引部的导引而于该第三方向上微调后进入该连接器的连接部上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自动对接测试装置还包含放置平台及第一校正固定单元,该第一校正固定单元邻近该放置平台设置,该放置平台用于放置该显示面板及该电路板,该校正固定单元包含多个校正柱,该校正柱具有倒锥形主体,对该电路板进行位置校准时该多个校正柱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移动以将该电路板平铺于该放置平台的该指定位置上。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方法,该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及与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钢琴盖,该钢琴盖可沿第一旋转轴旋转,该自动对接测试方法包含:

步骤a,提供自动对接测试装置,该自动对接测试装置包含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可于第一方向上运动,该第一部分具有自动掀盖单元及压头,该自动掀盖单元位于该压头的上方,该自动掀盖单元包含斜坡、第一移动片以及掀盖部,该第一移动片可沿斜坡移动,该掀盖部设置于距离该第一移动片的第一端部第一间距处且该掀盖部与该第一移动片连接,该掀盖部具有相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该掀盖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部分可于该第一方向上运动,该第二部分用以带动该软排线移动;

步骤b,将该显示面板及该电路板放置于指定位置;

步骤c,驱动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沿该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该斜坡沿该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该第一移动片及该掀盖部移动,直到该第一移动片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三侧板夹持该钢琴盖,该斜坡继续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移动片沿该斜坡位移,且该钢琴盖围绕该第一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使得该钢琴盖进入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与此同时,该压头随着该斜坡的移动而朝向该连接器移动,且该第二部分带动该软排线移动而进入该连接器内;以及

步骤d,驱动该压头下降而压抵于该软排线与该连接器上以点亮该显示面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方法还包括:步骤e,测试完毕后,驱动该压头上升,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同时沿第二方向朝远离该连接器的方向移动,该钢琴盖围绕该第一旋转轴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直至该钢琴盖贴近该第一移动片,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一部分继续移动,以使得该钢琴盖离开该第一容置空间,且该第三侧板将该钢琴盖压平,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该第一旋转方向与该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步骤c还包括:该压头沿该第一方向停止移动后,驱动该第二部分继续带动该软排线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距离,以将该软排线放置于该连接器的连接部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压头具有第一导引部,该连接器具有第二导引部,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于第三方向上可无阻力移动,步骤c还包括:该压头经由该第一导引部及该第二导引部的导引而于该第三方向上微调后进入该连接器的该连接部上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自动对接测试装置还包含放置平台及第一校正固定单元,该第一校正固定单元邻近该放置平台设置,该放置平台用于放置该显示面板及该电路板,该校正固定单元包含多个校正柱,该校正柱具有倒锥形主体,步骤b还包括:驱动该多个校正柱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移动以将该电路板平铺于该放置平台的该指定位置上。

本发明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及方法,利用自动掀盖单元在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移动过程中将连接器的钢琴盖掀开,利用第二部分将软排线放入指定位置且可避免连接器受到撞击,然后压头压抵软排线及连接器上的连接部,以点亮显示面板,从而进行测试。进一步的,在测试完毕后,可借助反向移动来实现软排线的自动移除,钢琴盖的自动闭合,从而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图2中自动掀盖单元在移动过程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压头到达目标位置前的局部俯视图;

图5a为图1中压头未下压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图1中压头下压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放置于放置平台的俯视图;

图7为第一校正固定单元与电路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a为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于初始状态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8b为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于测试状态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考图1至图7,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a至图3c为图2中自动掀盖单元在移动过程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压头到达目标位置前的局部俯视图;图5a为图1中压头未下压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b为图1中压头下压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第一校正固定单元与电路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其包含显示面板110以及与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120。电路板120上具有连接器130,连接器130具有钢琴盖140以及承载部150(见图3a),承载部150内具有可与软排线电性连接的连接部(未绘示)。钢琴盖140可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实际操作中,当钢琴盖140围绕第一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时,连接器130打开,以使得承载部150上的连接部露出,从而操作者可将测试用的软排线200置于承载部150上,后续可利用压抵软排线200或闭合钢琴盖140的方法来确保软排线200与连接部的电性连接。当钢琴盖140围绕第一旋转轴沿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时,第二旋转方向r2与第一旋转方向r1相反,则可使得被开启的钢琴盖140重新覆盖于承载部150上,连接器130闭合。

本发明的用于显示装置100的自动对接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a(step100),提供自动对接测试装置1000。

本发明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1000包含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第一部分1100位于第二部分1200的上方(如图2所示),使用时,用于测试的软排线200可吸附固定于第二部分1200上。第一部分1100具有本体部(未标注)、自动掀盖单元1300及压头1400,自动掀盖单元1300位于压头1400的上方。结合图2、图3a、图3b及图3c所示,自动掀盖单元1300包含斜坡1310、第一移动片1320以及掀盖部1330。斜坡1310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100的本体部,第一移动片1320可沿着斜坡1310移动,掀盖部1330固定连接于距离第一移动片1320的第一端部1321第一间距处。如图3a所示,掀盖部1330具有依次相连接的第一侧板1331、第二侧板1332以及第三侧板1333,掀盖部1330具有第一容置空间s1。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331与第一移动片13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331、第二侧板1332以及第三侧板1333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弧面,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定,使得掀盖部1330形成半封闭的容置空间s1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可于第一方向f1及第二方向f2上运动。其中,第一部分1100用于带动自动掀盖单元1300以及压头1400移动,第二部分1200用于带动软排线200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相反,第一方向f1为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朝向电路板120的连接器130移动的方向,第二方向f2为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远离电路板120的连接器130移动的方向。

步骤b(step200),将显示面板110及电路板120放置于指定位置。

这样一来,当自动掀盖单元130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可将电路板120上连接器130的钢琴盖140掀开,且压头140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可将软排线200压抵于承载部150上以与连接部电性连接。实际操作中,自动掀盖单元1300与压头1400随着第一部分1100的主体部的移动而一起移动。

实际操作中,如图7所示,自动对接测试装置1000还包含放置平台1500及第一校正固定单元,第一校正固定单元邻近放置平台1500设置,放置平台1500用于放置显示面板110及电路板120,第一校正固定单元包含多个校正柱,校正柱具有倒锥形主体,步骤b还可包括:驱动多个校正柱1510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移动以将电路板120平铺于放置平台1500的该指定位置上。

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校正固定单元1500包含4个校正柱,具体的可为位于图示中左侧的两个固定校正柱1511以及右侧的两个可动校正柱1512,即邻近显示面板110一侧的校正柱为可动校正柱,远离显示面板110一侧的校正柱为固定校正柱。其中,固定校正柱1511的位置设置可为可根据电路板120的指定位置预先固定。当显示装置100放置于放置平台1500上时,电路板120位于固定校正柱1511与可动校正柱1512之间,然后驱动可动校正柱1512移动,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校正柱为倒锥形主体,当校正柱抵接电路板120时,校正柱可提供电路板120斜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电路板120既可以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以确保在水平方向上到达指定位置,电路板120还可以受到垂直于放置平台1500方向的分离,以确保在垂直方向上,电路板120可以平贴于放置平台1500上,从而在垂直方向上亦到达指定位置。

本实施例中具有两个固定校正柱1511及两个可动校正柱1512,且固定校正柱1511与可动校正柱1512的位置相对于电路板120不是镜像对称。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可根据需求来确定校正柱的个数以及设置位置。当然,使用者亦可将邻近显示面板110一侧的校正柱设定为固定校正柱,而将远离显示面板110一侧的校正柱设定为可动校正柱。

步骤c(step300),驱动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沿第一方向f1移动,从而自动掀盖单元1300的斜坡1310随着第一部分1100的本体部沿第一方向f1移动,以进一步带动第一移动片1320及掀盖部1330移动,直到第一移动片1320的第一端部1321与掀盖部1330的第三侧板1333夹持连接器130的钢琴盖140。此时在第一部分1100的本体部的带动下,斜坡1310继续沿第一方向f1移动,使得第一移动片1320沿斜坡1310发生位移,且钢琴盖140围绕第一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而使得钢琴盖140进入第一容置空间s1内,同时压头1400移动至目标位置。

具体的,在第一移动片1320与掀盖部1330的第三侧板1333夹持连接器130的钢琴盖140时,第三侧板1333位于钢琴盖140的上方,第一移动片1320的第一端部1321位于钢琴盖140的下方。由于第一部分1200的本体部此时在继续沿第一方向f1移动,故与其固定连接的斜坡1310继续沿第一方向f1移动,第一移动片1320与掀盖部1330也继续沿第一方向f1移动,而由于此时第一移动片1320与掀盖部1330的第三侧板1333夹持了钢琴盖140,使得第一移动片1320沿第一方向f1的移动受到了钢琴盖140的阻挡,故第一移动片1320沿斜坡1310向上移动(具体可仅为些许移动),同时钢琴盖140在第一移动片1320与第三侧板1333的作用下被掀开而进入第一容置空间s1(如图3a及图3b所示),具体的,钢琴盖140沿着第一移动片1320的表面移动直到其到达第一移动片1320与第一侧板1331的夹角处,然后随着斜坡1310的移动,第一移动片1320与掀盖部1330推动钢琴盖140围绕第一旋转轴而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从而钢琴盖140的自由端围绕第一旋转轴沿着第一侧板1331的内表面移动以朝向第二侧板1332旋转,当掀盖部1330移动至目标位置时,钢琴盖140被彻底打开(如图3c),此时钢琴盖140位于第一侧板1331的内表面与第三侧板1333的内表面之间,第一部分1100停止移动,掀盖部1330停止移动。在斜坡1310等移动的同时,压头1400随着第一部分1100的本体部的移动而同步朝向连接器130移动,当掀盖部1330将钢琴盖140掀开时,压头1400移动至目标位置,压头1400位于连接器130的承载部150的正上方;第二部分1200带动软排线200移动而进入连接器130内,从而置于承载部150上且与其上的连接部对应。

实际操作中,为了确保压头1400能够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以压合软排线200与连接器130,如图4所示,压头1400的端部具有第一导引部1410,连接器130(具体可为其上的承载部150)具有第二导引部151,第二部分1200与第一部分1300于第三方向f3上可无阻力移动。进一步的,可将第二部分1200与第一部分1100于第三方向f3上可无阻力移动的范围限定为+/-0.5mm。步骤c还可包括:压头1400经由第一导引部1410及第二导引部131的导引而于第三方向f3上微调而到达目标位置,即位于连接器130的承载部150的正上方,即压头1400具有自动矫正的能力,且由于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于第三方向f3上不发生相互运动,当压头1400自动矫正而对准连接器130的连接部时,软排线200也在此作用下对准连接器130的连接部。

步骤d(step400),驱动压头1400下降而压抵软排线20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部以点亮显示面板110。

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邻近连接部的一端为前端,远离连接器的一端为尾端,如图5a及图5b所示,驱动压头1400下降的方法可为抬高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的尾端,以使得位于第一部分1100的前端的压头1400下降,从而可压抵软排线200与连接器130上的连接部,确保两者的电性连接,显示面板110被点亮,此时可进行测试。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于第一方向f1及第二方向f2上的移动可借由气缸1600来驱动,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的尾端的抬起也可借由气缸1600来驱动实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掀盖部1330于第三方向f3上的长度小于压头1400的长度。压头1400于第三方向f3上的长度可等于承载部150的长度,进一步的,压头1400的长度可等于承载部150中连接部的长度,以确保在压合过程连接部与软排线200的电性连接。掀盖部1330的作用是将钢琴盖140掀开,其长度可小于钢琴盖140,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定义其长度。

实际操作中,本发明的自动对接测试方法还包括步骤e:测试完毕后,驱动压头1400上升(本实施例中,可为驱动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的尾部回平),然后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同时沿第二方向f2朝远离连接器130的方向移动,斜坡1310、第一移动片1320以及掀盖部1330随着第一部分1100的本体部的移动而沿第二方向f2移动,则钢琴盖140在掀盖部1330的第三侧板1333的驱动下,围绕第一旋转轴沿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直至钢琴盖140贴近第一移动片1320,此时第二部分1200及第一部分1100继续沿第二方向f2移动,以使得钢琴盖140离开第一容置空间s1,且借由第三侧板1333将钢琴盖140压平于连接器130上,从而重新覆盖于承载部150上。

请参考图8a及图8b,图8a为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于初始状态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8b为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于测试状态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二部分1200的侧面为l型,第一部分1100为一字型,且呈一字型的第一部分1100位于呈l型的第二部分1200的台阶上。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于第一方向f1上可具有第二距离d2,实际操作中,本发明的自动对接测试方法的步骤c还可包括:压头1400沿第一方向f1停止移动后,第二部分1200继续带动软排线200沿第一方向f1移动第一距离d1,以将软排线200放置于连接器130的承载部150上的第一指定位置。这样一来,既可以确保压头1400下压时软排线200与连接部的电性连接;同时,如图2所示,压头1400以及软排线200超出第二部分1200的前端,当压头1400到达目标位置后,由于第二部分1200的前端距离连接器130还有较远的距离,当软排线200到达指定位置时,仍可确保第二部分1200不会接触到连接器130,从而保护了连接器130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受到撞击等损伤。

实际操作中,第一距离d1小于等于第二距离d2。若第一距离d1等于第二距离d2,当第二部分1200停止移动时,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贴合;而若第一距离d1小于第二距离d2时,当第二部分1200停止移动时,第一部分1100与第二部分1200间存在一定间距。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自动对接测试方法还可包括步骤f:第一部分1100及第二部分1200继续沿第二方向f2移动,直到第二部分1200回到初始位置,第二部分1200停止移动;与此同时,第一部分1100沿第一方向f1移动第二距离d2以回到第一部分1100的初始位置。实际操作中,第一部分1100的继续移动可借助压缩空气(cda)储能系统来实现。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自动对接测试方法还可包括步骤g:第一校正固定单元解除对电路板120的限位(具体可为移动可动校正柱1512),以便操作人员或机械手臂自放置平台1500上取下显示装置100。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自动对接测试装置1000,自动对接测试装置1000的架构如前所述。测试时,将显示面板110及电路板120放置于指定位置,斜坡1310沿第一方向f1移动,以带动第一移动片1320及掀盖部1330移动,直到第一移动片1320的第一端部1321与第三侧板1333夹持钢琴盖140,斜坡1310继续沿第一方向f1移动,第一移动片1320沿斜坡1310位移,且钢琴盖140围绕第一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而使得钢琴盖140进入第一容置空间s1内;与此同时,压头1400随着斜坡1310的移动而朝向连接器130移动,且第二部分1200带动软排线200移动而进入连接器130内,然后使得压头1400下降而压抵软排线200与连接器130上以点亮显示面板110。

本发明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自动对接测试装置及方法,利用自动掀盖单元在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移动过程中将连接器的钢琴盖掀开,利用第二部分的移动将软排线放入指定位置且可避免连接器受到撞击,然后压头压抵软排线及连接器上的连接部,以点亮显示面板,从而进行测试。进一步的,在测试完毕后,可借助反向移动来实现软排线的自动移动,钢琴盖的自动闭合,从而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