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0335发布日期:2019-01-18 22:5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用户用能质量的评价方法往往为,首先,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然后对采集到的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但是,对各项用电数据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型往往比较单一,因此,基于单一的评价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往往也过于单一,往往是针对于一项指标或两三项指标进行评价,得到相应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而且,对于现有的评价模型而言,每加入一项新的评价指标,就需要对原有的评价模型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才能获取比较准确的评价结果,这样,上述对原有的评价模型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过于繁琐且耗时。如何基于用户的用电数据,对用户的用能质量进行评价,且该评价方法不仅包含的各项评价指标多,且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精准、且全面,是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针对用户的用电数据的评价结果单一、且不精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至少包括安全可靠指标和经济指标的一级指标的各项指标,获取包含各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的计算信息;采集用户的各项用电数据;依据所述计算信息中的各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对各项用电数据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基于各项指标预设的评分规则中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取值范围与各分值档次的对应关系,对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进行评价,得到针对用户用能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可选地,在所述得到针对用户用能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得到相应的调整信息,其中,所述调整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各项指标的调整参数、各项指标的调整趋势、各项指标的调整建议、各项指标的调整方案。可选地,所述安全可靠指标至少包括以下一项:电压偏差、电压谐波总畸变率、配电设备故障率、供电可靠率。可选地,基于所述电压偏差的指标,所述电压偏差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的电压偏差得分=用户的电压偏差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所述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得分=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配电设备故障率的指标,所述配电设备故障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配电设备故障率得分=配电设备故障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供电可靠率的指标,所述供电可靠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供电可靠率得分=供电可靠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可选地,所述经济指标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总功率因数、总负载率、配变负载平衡度、缴费方式合理性、峰时用电量占比、电流不平衡、单位产品电耗。可选地,基于所述总功率因数的指标,所述总功率因数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总功率因数得分=用户总功率因数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总负载率的指标,所述总负载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总负载率得分=用户总负载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配变负载平衡度的指标,所述配变负责平衡度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得分=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缴费方式合理性的指标,所述缴费方式合理性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缴费方式合理性得分=缴费方式合理性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峰时用电量占比的指标,所述峰时用电量占比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峰时用电量占比得分=峰时用电量占比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电流不平衡的指标,所述电流不平衡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电流不平衡得分=用户电流不平衡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单位产品电耗,所述单位产品电耗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电耗=统计期内主要产品总用电量/主要产品总产量。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获取单元,基于至少包括安全可靠指标和经济指标的一级指标的各项指标,获取包含各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的计算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用户的各项用电数据;计算单元,依据所述计算信息中的各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对各项用电数据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评价单元,基于各项指标预设的评分规则中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取值范围与各分值档次的对应关系,对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进行评价,得到针对用户用能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调整单元,在所述评价单元得到针对用户用能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之后,所述调整单元,基于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得到相应的调整信息,其中,所述调整单元对应的调整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各项指标的调整参数、各项指标的调整趋势、各项指标的调整建议、各项指标的调整方案。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基于的所述安全可靠指标至少包括以下一项:电压偏差、电压谐波总畸变率、配电设备故障率、供电可靠率。可选地,基于所述电压偏差的指标,所述电压偏差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的电压偏差得分=用户的电压偏差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所述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得分=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配电设备故障率的指标,所述配电设备故障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配电设备故障率得分=配电设备故障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所述供电可靠率的指标,所述供电可靠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供电可靠率得分=供电可靠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和系统,能够做到:能够做到:基于采集到的用户用电数据,针对各项指标,给出精准、且全面的评价结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201-获取单元;202-采集单元;203-计算单元;204-评价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01,基于至少包括安全可靠指标和经济指标的一级指标的各项指标,获取包含各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的计算信息;s102,采集用户的各项用电数据;s103,依据计算信息中的各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对各项用电数据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s104,基于各项指标预设的评分规则中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取值范围与各分值档次的对应关系,对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进行评价,得到针对用户用能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这样,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评价方法,能够做到:基于采集到的用户用电数据,针对各项指标,给出精准、且全面的评价结果。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在得到针对用户用能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得到相应的调整信息,其中,调整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各项指标的调整参数、各项指标的调整趋势、各项指标的调整建议、各项指标的调整方案;这样,能够在得到针对各项指标,精准、且全面的评价结果之后,若某一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并不理想,或者,没有达到用户的要求标准,则可以根据上述得到的评价结果,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达到优化各项指标的目的。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安全可靠指标至少包括以下一项:电压偏差、电压谐波总畸变率、配电设备故障率、供电可靠率。具体而言,1.1电压偏差基于电压偏差的指标,电压偏差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的电压偏差得分=用户的电压偏差评分﹡对应的权重值。首先计算每台变压器电压偏差的日评分,计算方法是该变压器最差偏差值与评价条件比较,找到符合条件对应的分数。最差电偏差就是abc三相六个最大最小值中绝对值最大的那个值。计算每台变压器月均评分=统计月内每台变压器电压偏差日评分平均值用户电压偏差评分=sum(每台变压器月均评分*(每台变压器额定容量/所有变压器容量之和))用户电压偏差得分=用户电压偏差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建议:取出用户变压器月均评分有小于40分变压器名称和数量,如果数量大于0,则建议:变压器名称清单+电压偏差“零分”对应的建议。零分对应的建议“电压过高(过低),导致设备绝缘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建议考虑采取相关(如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措施。”例如:表1示出了电压偏差的一个具体实例。变压器名称电压偏差月均评分报装容量1#变压器3538002#变压器6025003#变压器8025004#变压器301500合计10300表1则:用户电压偏差评分=35*3800/10300+60*2500/10300+80*2500/10300+30*1500/10300;用户电压偏差得分=用户电压偏差评分*对应的权重值;用户电压偏差建议=“1#变压器和4#变压器电压过高(过低),导致设备绝缘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建议考虑采取相关(如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措施。”需要说明的是,电压偏差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月电压偏差得分=各变压器低压侧测量点日得分的月算数平均值﹡(该变压器容量/变压器总容量)﹡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指标定义电压偏差=(实际运行电压—标称电压)/标称电压*100%各相日得分=各相电压偏差打分日得分=min(三相日得分)建议:电压偏差在正常范围,无需调整。电压过高(过低),导致设备绝缘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建议考虑采取相关(如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措施。电压偏差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电压偏差的取值范围为:-1.0%至1.0%,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电压偏差的取值范围为:自-1.0%至-4.0%以及1.0%至4.0%,对应的分值档次为70;当电压偏差的取值范围为:自-7.0%至-4.0%以及4.0%至7.0%,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电压偏差的最高得分为100。1.2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基于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得分=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首先计算每台变压器电压谐波总畸率的日评分,计算方法是该变压器abc三相最大电压谐波总畸变率与评价条件比较,找到符合条件对应的分数。计算每台变压器月均评分=统计月内每台变压器电压谐波总畸变率日评分平均值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评分=sum(每台变压器月均评分*(每台变压器额定容量/所有变压器容量之和))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得分=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取出用户变压器月均评分有小于40分变压器名称和数量,如果数量大于0,则建议:变压器名称清单+电压谐波总畸变率“零分”对应的建议。零分对应的建议“系统谐波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过热、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保护误动作,开关意外跳闸及用能损耗增加等,建议考虑采取增加谐波治理装置等措施。”例如:表2示出了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一个具体实例。变压器名称电压谐波总畸变率月均评分报装容量1#变压器038002#变压器10025003#变压器8025004#变压器301500合计10300表2则: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评分=0*3800/10300+100*2500/10300+80*2500/10300+30*1500/10300;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得分=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建议=“1#变压器和4#变压器系统谐波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过热、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保护误动作,开关意外跳闸及用能损耗增加等,建议考虑采取增加谐波治理装置等措施。需要说明的是,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得分=各变压器低压侧电压谐波总畸变率日得分的月算数平均值﹡(该变压器容量/变压器总容量)﹡对应的权重值指标定义: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谐波电压方均根值与基波电压方均根值之比的百分数;各相日得分=各相电压谐波总畸变率打分;日得分=min(三相日得分)。建议:系统谐波处于正常范围,无需调整。系统谐波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过热、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保护误动作,开关意外跳闸及用能损耗增加等,建议考虑采取增加谐波治理装置等措施。电压谐波总畸变率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取值范围为:低于0.5%,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取值范围为:自0.5%至1.5%,对应的分值档次为80;当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取值范围为:自1.5%至3.5%,对应的分值档次为60;当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取值范围为:自3.5%至5.0%,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取值范围为:高于5.0%,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最高得分为100。1.3配电设备故障率基于配电设备故障率的指标,配电设备故障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配电设备故障率得分=配电设备故障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通过接口从运行获取统计月内的配电设备总数、月配电设备故障次数月配电设备故障率=月配电设备故障次数/配电设备总数。用配电设备故障率与评价条件进行匹配,得到配电设备故障率评分。配电设备故障率得分=配电设备故障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配电设备故障率评分对应的建议。注明:配电设备故障率计算的三个数据解决途径:①首先默认由运维平台提供数据接口;②允许客户自己录入;③无数据的通过人为将该指标的权重值设置为0,不予显示;没有数据给零分。需要说明的是,配电设备故障率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配电设备故障率得分=统计期内配电设备故障总次数/配电设备数。指标定义:统计期内,配电设备故障次数与配电设备总数的比值,百分数表示。建议:设备故障率属正常范围,请继续保持。设备故障率偏高,建议加强设备日常检修及维护。配电设备故障率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配电设备故障率的取值范围为:低于0.5%,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配电设备故障率的取值范围为:自0.5%至1.0%,对应的分值档次为80;当配电设备故障率的取值范围为:自1.0%至2.0%,对应的分值档次为60;当配电设备故障率的取值范围为:自2.0%至2.5%,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配电设备故障率的取值范围为:高于2.5%,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配电设备故障率的最高得分为100。1.4供电可靠率基于供电可靠率的指标,供电可靠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供电可靠率得分=供电可靠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月停电总时长=计算统计月内变压器【指10kv或6kv配电变压器】停电时长汇总-所有变压器同时停电的时间总时长。所有变压器同时停电的时间总时长=变压器同时停电时间*变压器数月统计总时长=变压器数【指10kv或6kv配电变压器】*月天数【如果没有到月底,天数截止到昨天】*24小时供电可靠率=(月统计总时长-月停电总时长)/月统计总时长*100注明:停电的识别标准为电流电压都为零时。供电可靠率与评价条件进行匹配,得到供电可靠率评分。供电可靠率得分=供电可靠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供电可靠率评分对应的建议。需要说明的是,供电可靠率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供电可靠率=(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指标定义: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期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建议: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较高,请继续保持。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偏低,建议加强日常设备巡视及维护。供电可靠率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供电可靠率的取值范围为:高于99.9%,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供电可靠率的取值范围为:自99.5%至99.9%,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80;当供电可靠率的取值范围为:自99.0%至99.5%,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60;当供电可靠率的取值范围为:自98.0%至99.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供电可靠率的取值范围为:低于98.0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供电可靠率的最高得分为100。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除了上述安全可靠指标之外,还包括经济指标,经济指标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总功率因数、总负载率、配变负载平衡度、缴费方式合理性、峰时用电量占比、电流不平衡、单位产品电耗。具体描述如下所述:2.1总功率因数基于总功率因数的指标,总功率因数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总功率因数得分=用户总功率因数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它的评分是进线统计月有无功电量计算的“月功率因数”最低的那个进线的功率因数进行评价,将该进线的功率因数与评价条件相匹配,找到对应的评分作为用户总功率因数评分。用户总功率因数得分=用户总功率因数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用户总功率因数评分对应的建议。其中,进线月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为:a代表有功电量,b代表无功电量。需要说明的是,总功率因数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总功率因数=各进线中最小的功率因数值;指标定义:各进线的功率因数=按照统计期有功及无功电量计算得出;建议:供电系统功率因数总体正常,请继续保持。供电系统功率因数总体偏低,用电成本增大,建议考虑检查已有电容柜是否正常运行或增加无功补偿容量。需要说明的是,总功率因数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总功率因数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总功率因数的取值范围为:工业高于0.95,商业高于0.94,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总功率因数的取值范围为:工业0.9至0.95,商业自0.85至0.94;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70;当总功率因数的取值范围为:工业0.85至0.9,商业自0.8至0.85,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总功率因数的取值范围为:工业低于0.85,商业低于0.8,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总功率因数的最高得分为100。2.2总负载率基于总负载率的指标,总负载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总负载率得分=用户总负载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用户总负载率=统计月内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压器总平均视在功率/相应总额定容量之和统计月内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压器总平均视在功率=统计月内所有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压器月平均视在功率之和;用户总负载率评分=用户总负载率值符合的评价条件对应的评分值。用户总负载率得分=用户总负载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用户总负载率评分对应的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总负载率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变压器总负载率得分=根据总负载率打分;指标定义:变压器负载率=变压器视在功率/变压器额定容量的比值;变压器总负载率=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总平均视在功率/相应总额定容量;建议:变压器使用效率正常,请继续保持。变压器整体使用效率偏低,导致电量损耗偏高,缴纳基本电费过高,建议考虑申报变压器减容或暂停。变压器负载较重,存在运行安全隐患,建议考虑设进行备增容。总负载率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总负载率的取值范围为:自30.0%至80.0%正常,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总负载率的取值范围为:小于30.0%轻载,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70;当总负载率的取值范围为:自80.0%至100.0%重载,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总负载率的取值范围为:大于100.0%超载,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总负载率的最高得分为100。2.3配变负载平衡度基于配变负载平衡度的指标,配变负责平衡度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得分=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评分*对应的权重值。配变负载平衡度=(统计月内同电压等级变压器月平均最大负载率-最小月平均负载率)/最大月平均负载*100%(取10kv或6kv电压等级变压器一起计算)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评分=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值符合的评价条件对应的评分值。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得分=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用户配变负载平衡度评分对应的建议。需要说明的是,配变负载平衡度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同电压等级变压器月平均最大负载率-最小月平均负载率)/最大月平均负载*100%(取10kv或6kv电压等级变压器一起计算);指标定义:指用户各变压器之间负载的平衡情况,用于评价用户的变电设备的负载分配是否合理,整体是否经济运行。建议:变压器负载率平衡度较好,可以继续保持。变压器负载率平衡度较差,导致设备损耗偏高,运行经济性较差,建议对相关变压器的负载进行调整、平衡。配变负载平衡度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配变负载平衡度的取值范围为:低于20.0%,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配变负载平衡度的取值范围为:自20.0%至35.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80;当配变负载平衡度的取值范围为:自35.0%至50.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60;当配变负载平衡度的取值范围为:自50.0%至65.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配变负载平衡度的取值范围为:高于65.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配变负载平衡度的最高得分为100。2.4缴费方式合理性基于缴费方式合理性的指标,缴费方式合理性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缴费方式合理性得分=缴费方式合理性评分*对应的权重值。统计月内的用进线最大负荷做为月最大需量进行计算。进线需容比=进线月最大需量/进线报装*100当需容比<66.7%时,该进线适用需量计费;当需容比>66.7%时,该进线适用容量计费。如果适用计费方式与实际计费方式不一致,则评分为0分,否则评分为100。即如果它是容量计费的,适合需量计费或它是需量计费的,适合容量计费,为计费方式不合适。缴费方式合理性得分=缴费方式合理性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缴费方式合理性评分对应的建议。需要说明的是,缴费方式合理性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a1=企业变压器报装容量*容量电价a2=企业最大负荷*需量电价如果是多条进线,有一条得分为0总合理性方式即为0。指标定义:通过模拟计算、比较容量电费和需量电费,用于评价用户的基本电费缴费方式是否合理。建议:当前报装方式合理,可以继续保持。当前报装方式不合理,缴纳基本电费较多,建议考虑调整缴费方式。缴费方式合理性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本月基本电费计算值为a1和a2中的较小值,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其中,a1=企业变压器报装容量*容量电价,a2=企业最大负荷*需量电价,如果是多条进线,有一条得分为0,总合理性方式即为0。当本月基本电费计算值为a1和a2中的较大值,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其中,a1=企业变压器报装容量*容量电价,a2=企业最大负荷*需量电价,如果是多条进线,有一条得分为0,总合理性方式即为0。配变负载平衡度的最高得分为100。2.5峰时用电量占比基于峰时用电量占比的指标,峰时用电量占比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峰时用电量占比得分=峰时用电量占比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峰时用电量占比=统计周期内峰时总用电量/统计周期内总用电量。峰时用电量占比评分=峰时用电量占比符合的评分条件所对应的分数,峰时用电量占比得分=峰时用电量占比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峰时用电量占比评分对应的建议,其中:峰时用电量=峰电量+尖电量。需要说明的是,峰时用电量占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评估错峰填谷水平)峰时用电量占比=统计周期内峰时总用电量/统计周期内总用电量。指标定义:峰时用电量占比=统计周期内,峰时段用电量与总用电量的比值;用于评价用户各用电时段的负荷分配是否合理。建议:用电时段安排较为合理,请继续保持。用电时段安排较差,用电成本偏高,建议考虑合理调整用能时段或增加调峰设施。峰时用电量占比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峰时用电量占比=行业最优值(默认30%)可配置时,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峰时用电量占比为自1倍至1.5倍行业最优值时,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70;当峰时用电量占比为自1.5倍至2倍行业最优值时,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峰时用电量占比为高于2倍行业最优值时,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峰时用电量占比的最高得分为100。2.6电流不平衡基于电流不平衡的指标,电流不平衡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电流不平衡得分=用户电流不平衡评分*对应的权重值。首先计算每台变压器电流不平衡的日评分,计算方法是该变压器电流不平衡度日最大值与评价条件比较,找到符合条件对应的分数。计算每台变压器统计月内平均评分=统计月内每台变压器电流不平衡日评分平均值用户电流不平衡评分=sum(每台变压器月平均评分*(每台变压器额定容量/所有变压器容量之和));用户电流不平衡得分=用户电流不平衡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建议:取出用户变压器电流不平衡月均评分有小于40分变压器名称和数量,如果数量大于0,则建议:变压器名称清单+电流不平衡“零分”对应的建议。零分对应的建议“三相负载平衡度偏高,会电量损耗过高,建议调整相关单相负载设备的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电流不平衡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月总电流不平衡得分=各变压器低压侧月得分﹡(该变压器容量/变压器总容量)﹡对应的权重值;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中的权重值可以取9%;也可以为其他取值的权重值,在此不再赘述。指标定义:指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流幅值不一致,且幅值差超过规定范围。每日电流不平衡最大值计算各变压器日得分;各变压器不平衡月得分=日得分的算数平均值。建议:三相负载平衡度较好,电量损耗符合标准范围。三相负载平衡度偏高,会电量损耗过高,建议调整相关单相负载设备的分布。电流不平衡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电流不平衡的取值范围为:小于5.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电流不平衡的取值范围为:自5.0%至10.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70;当电流不平衡的取值范围为:自10.0%至15.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电流不平衡的取值范围为:大于15.0%,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电流不平衡的最高得分为100。2.7单位产品电耗基于单位产品电耗,单位产品电耗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电耗=统计期内主要产品总用电量/主要产品总产量。如无月产量或无法计算单耗,此项显示为0分单位产品电耗=统计期内主要产品总用电量/主要产品总产量其中对比参照的标准标杆,从产品配置里获取。需要说明的是,单位产品电耗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指标定义,以及相应的建议具体如下所述:指标得分计算方法:总单位产品电耗=统计期内总用电量/总产量或最主要产品单耗;建议:单位产品电耗处于行业优秀水平,请继续保持。单位产品电耗处于行业中等水平,存在一定改进空间,请继续努力。单位产品电耗低于国家标准限额,产品能耗过高,建议加强能源管理手段和节能改造措施。当如无月产量或无法计算单耗,单位产品电耗此项显示为0分。单位产品电耗使用的评分标准为:当单位产品电耗低于国家标准先进值或行业对标标杆值时,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100;当单位产品电耗高于行业标杆值但低于行业对标平均值时,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70;当单位产品电耗高于行业对标平均值但低于国标准入值,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40;当单位产品电耗高于国家标准准入值,则对应的分值档次为0。单位产品电耗的最高得分为100。实施例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系统,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电数据的用户用能质量评价系统包括获取单元201、采集单元202、计算单元203和评价单元204。具体而言,获取单元201,基于至少包括安全可靠指标和经济指标的一级指标的各项指标,获取包含各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的计算信息;采集单元202,采集用户的各项用电数据;计算单元203,依据计算信息中的各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对各项用电数据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评价单元204,基于各项指标预设的评分规则中的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取值范围与各分值档次的对应关系,对各项指标的得分数值进行评价,得到针对用户用能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评价系统,能够做到:基于采集到的用户用电数据,针对各项指标,给出精准、且全面的评价结果。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调整单元(在图2中未示出),在评价单元204得到针对用户用能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之后,调整单元,基于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得到相应的调整信息,其中,调整单元对应的调整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各项指标的调整参数、各项指标的调整趋势、各项指标的调整建议、各项指标的调整方案;这样,能够在得到针对各项指标,精准、且全面的评价结果之后,若某一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并不理想,或者,没有达到用户的要求标准,则可以根据上述得到的评价结果,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达到优化各项指标的目的。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获取单元201基于的安全可靠指标至少包括以下一项:电压偏差、电压谐波总畸变率、配电设备故障率、供电可靠率,基于上述各项参数,烦请参见实施例1方法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基于电压偏差的指标,电压偏差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的电压偏差得分=用户的电压偏差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得分=用户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配电设备故障率的指标,配电设备故障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配电设备故障率得分=配电设备故障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或者,基于供电可靠率的指标,供电可靠率对应的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供电可靠率得分=供电可靠率评分*对应的权重值;基于上述各项参数对应的计算公式,烦请参见实施例1方法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