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1023发布日期:2019-03-02 02:4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材拉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残余扭转应力是衡量钢帘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钢帘线的生产过程中,捻股机飞轮每旋转一周,钢帘线或钢丝即被扭转一周,这必然会使钢帘线或钢丝产生与捻制方向相反的松捻趋势,这种松捻趋势会在钢帘线或钢丝内部形成残余扭转应力,残余扭转应力的扭转力矩使捻制好的钢帘线或钢丝向捻制方向的反向扭转和松散。

钢帘线的残余扭转应力需要严格检测和消除,否则会直接影响轮胎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子午线轮胎的钢帘线为多层结构,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人为手工检测子午线轮胎钢帘线的残余扭转应力,此方法的检测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目的是解决人为手工检测扭转残余应力的检测误差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夹头、第二夹头和第三夹头;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座、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依次排列的多个固定位,所述第一竖杆在所述多个固定位的其中一个处与所述固定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竖杆靠近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设置且与所述底座固定链接;所述第一夹头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竖杆上,所述第三夹头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竖杆上,所述第二夹头包括旋转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夹头的中心、所述旋转体的中心和所述第三夹头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较佳地,所述多个固定位处分别设置有多个插块,所述第一竖杆底部设置有插孔,所述第一竖杆通过所述插孔与所述多个插块的其中一个可拆卸地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头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且所述第一固定孔朝向所述第二竖杆横向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侧边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连通。

较佳地,所述第二夹头还包括第二固定孔和两个第二调节螺栓,所述旋转体包括第一旋转块和第二旋转块,所述第一旋转块和所述第二旋转块为直径相等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旋转块和所述第二旋转块通过对称设置的所述两个第二调节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块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为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块、所述第二旋转块和所述连接杆中。

较佳地,所述第三夹头包括第三固定孔和第三调节螺栓,所述第三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上,且所述第三固定孔朝向所述第一竖杆横向设置,所述第三调节螺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上,所述第三调节螺栓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孔的侧边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连通。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三固定孔的内径相等。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中心、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中心和所述第三固定孔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较佳地,本发明的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电机和传动装置,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旋转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旋转块转动,所述第二旋转块带动所述旋转体转动。

较佳地,本发明的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装置转动。

较佳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具有主轴的所述第一齿轮的主轴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块外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采用机器检测钢帘线的残余扭转应力而非人工检测,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第一竖杆可以调节多个位置,适应于多种钢帘线的应力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夹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夹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支架;11-底座;111-插块;12-第一竖杆;13-第二竖杆;2-第一夹头;21-第一固定孔;22-第一调节螺栓;3-第二夹头;31-旋转体;311-第一旋转块;312-第二旋转块;32-连接杆;33-第二固定孔;34-第二调节螺栓;4-第三夹头;41-第三固定孔;42-第三调节螺栓;5-电机;6-传动装置;61-第一齿轮;7-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的整体示意图。本发明的一种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第一夹头2、第二夹头3和第三夹头4。

固定支架1包括底座11、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3,底座11的一端具有依次排列的多个固定位,第一竖杆12在多个固定位的其中一个处与固定支架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竖杆13靠近底座11的另一端设置且与底座11固定链接。优选地,多个固定位处分别设置有多个插块111,第一竖杆12底部设置有插孔,第一竖杆12通过插孔与多个插块111的其中一个可拆卸地连接,如此可以根据钢帘线具体需求的长度调节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多个固定位的数量可以为3个,也就是说多个插块111的数量可以为3个。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钢帘线的长度为固定数量与钢帘线捻距的乘积,当钢帘线的捻距较小时,可以将第一竖杆12与第二竖杆13之间的距离调近一些,当钢帘线的捻距较大时,可以将第一竖杆12与第二竖杆13之间的距离调远一些。

请结合参见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夹头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夹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第一夹头2固定安装于第一竖杆12上,第三夹头4固定安装于第二竖杆13上,优选地,第一夹头2包括第一固定孔21和第一调节螺栓22,第一固定孔21设置于第一竖杆12上,且第一固定孔21朝向第二竖杆13横向设置,第一调节螺栓2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竖杆12上,第一调节螺栓22位于第一固定孔21的侧边且与第一固定孔21连通,第三夹头4包括第三固定孔41和第三调节螺栓42,第三固定孔41设置于第二竖杆13上,且第三固定孔41朝向第一竖杆12横向设置,第三调节螺栓4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竖杆13上,第三调节螺栓42位于第三固定孔41的侧边且与第三固定孔41连通。第二夹头3包括旋转体31和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一端与旋转体31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杆32的另一端与第二竖杆13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夹头2的中心、旋转体31的中心和第三夹头4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优选地,第二夹头3还包括第二固定孔33和两个第二调节螺栓34,旋转体31包括第一旋转块311和第二旋转块312,第一旋转块311和第二旋转块312为直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旋转块311和第二旋转块312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栓34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旋转块312与连接杆32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固定孔33为通孔,第二固定孔33横向设置于第一旋转块311、第二旋转块312和连接杆32中。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钢帘线两端松散,用虎形熔断器剪取一段钢帘线,并控制此钢帘线的长度为固定数量与钢帘线捻距的乘积,通过调整第一竖杆12的位置使第一竖杆12与第二竖杆13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钢帘线的长度。先将钢帘线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孔21中,转动第一调节螺栓22直至将第一固定孔21中的钢帘线锁紧。再将钢帘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旋转块311,接着用专用夹线钳将此端的内、外层钢丝剥开,并将外层钢丝均向外翻转90度。然后将翻转的外层钢丝夹在第一旋转块311和第二旋转块312的中间,并通过两个第二调节螺栓34将第一旋转块311和第二旋转块312可拆卸地连接,如此可以使旋转体31内的外层钢丝随着旋转体31一起转动。最后将内层钢丝从第二旋转块312和连接杆32中穿过,拉直钢帘线后将内层钢丝的端部插入第三固定孔41中,转动第三调节螺栓42直至将第三固定孔41中的钢帘线锁紧。

优选地,为了便于批量生产,第一固定孔21、第二固定孔33和第三固定孔41的内径可以相等。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钢帘线可以拉直,第一固定孔21的中心、第二固定孔33的中心和第三固定孔41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地,本发明的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电机5、传动装置6和控制箱7,电机5与传动装置6固定连接,传动装置6与第二旋转块312固定连接,电机5通过传动装置6驱动第二旋转块312转动,控制箱7与电机5电性连接,控制箱7通过电机5驱动传动装置6转动。进一步地,传动装置6可以包括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图未示),具有主轴的第一齿轮61的主轴与电机5固定连接,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旋转块312外周,第一齿轮61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电机5通过第一齿轮61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使旋转体31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控制箱7设定旋转体31的旋转次数以及每次旋转的角度,待旋转结束后,先拧出第二调节螺栓34并托住第一旋转块311,观察外层钢丝的旋转圈数,再拧出第三螺栓,取出第三固定孔41中的内层钢丝,观察内层钢丝的旋转圈数。最后将外层钢丝的旋转圈数和内层钢丝的旋转圈数代入特定的公式中计算出钢帘线的残余扭转应力。优选地,旋转体31每次的旋转角度为90度,如此可以更多次地旋转钢帘线,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钢帘线应力检测装置采用机器检测钢帘线的残余扭转应力而非人工检测,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第一竖杆12可以调节多个位置,适应于多种钢帘线的应力检测。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