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阀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2160发布日期:2019-03-14 00:2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阀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阀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阀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气阀是控制气体流量的重要组件,它负责气体的吸入和排出。传统的气阀是由阀座、阀片、弹簧、升程限制器、螺栓等组成。目前,气阀生产完成后,需要检查气阀产品是否为良品,但是由于人工检查花费大,且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故利用气阀检测结构来检查产品。

现有技术中,气阀检测时,由于治具不够精密,导致待检测产品不能精准定位,进而导致气阀检测时会产生很多的误检,从而影响气阀检测结构的正常检测。

因此,如何通过将待检产品精准定位,实现气阀检测结构误检率的降低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通过将待检产品精准定位,实现气阀检测结构误检率的降低。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阀检测结构,包括:机架,其为框架结构;下模治具,设置于机架内,用于支承待检测件;移动模组,固定设置于机架内,其一端与下模治具固定连接,用于驱动下模治具沿水平方向上移动;上模治具,滑动连接于机架;上模治具与下模治具相匹配;上模升降模组,设置于机架上,其一端与上模治具固定连接,用于对上模治具进行升降。

可选地,移动模组包括: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机架内;滑块,滑动连接于固定座上,其一端与下模治具可拆卸连接;丝杆,转动连接于固定座,与固定座平行设置,用于带动滑块在固定座上滑动;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固定座,用于驱动丝杆转动。

可选地,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

可选地,上模升降模组包括:升降座,固定连接于机架的一端;升降杆,嵌设于升降座内,其一端与上模治具固定连接;第二电机,设置于升降座远离机架的一端,用于驱动升降杆沿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

可选地,第二电机为步进电机。

可选地,机架内设有用于方便上模治具与下模治具相互对接的定位结构。

可选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固定设置于上模治具靠近下模治具的一端;定位台,设置于上模治具的一端,与上模治具固定连接;定位台的一端贯通开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槽。

可选地,定位柱呈圆柱形设置。

可选地,机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内贯通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一端与上模治具固定连接。

可选地,滑动座与滑动杆设置为多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下模治具支承待检测产品,移动模组驱动下模治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通过上模升降模组驱动上模治具往靠近下模治具方向移动,实现上模治具与下模治具贴合,进而夹紧待检测产品,然后通过气阀检测结构自动通气对产品进行检测,提高了气阀检测结构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气阀检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下模治具;3、移动模组;31、固定座;32、滑块;33、丝杆;34、第一电机;4、上模治具;5、上模升降模组;51、升降座;52、升降杆;53、第二电机;6、定位结构;61、定位柱;62、定位台;621、定位槽;7、滑动座;71、滑动槽;8、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一种气阀检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下模治具2、移动模组3、上模治具4与上模升降模组5,其中:机架1为框架结构;下模治具2设置于机架1内,下模治具2用于支承待检测件;移动模组3固定设置于机架1内,移动模组3的一端与下模治具2固定连接,移动模组3用于驱动下模治具2沿水平方向上移动;上模治具4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相匹配;上模升降模组5设置于机架1上,上模升降模组5的一端与上模治具4固定连接,上模升降模组5用于对上模治具4进行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下模治具2支承待检测产品,移动模组3驱动下模治具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通过上模升降模组5驱动上模治具4往靠近下模治具2方向移动,实现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贴合,进而夹紧待检测产品,然后通过气阀检测结构自动通气对产品进行检测,提高了气阀检测结构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图1所示,移动模组3包括:固定座31、滑块32、丝杆33与第一电机34,固定座31固定设置于机架1内;滑块32滑动连接于固定座31上,滑块32的一端与下模治具2可拆卸连接;丝杆33转动连接于固定座31,丝杆33与固定座31平行设置,丝杆33用于带动滑块32在固定座31上滑动;第一电机34固定设置于固定座31,第一电机34用于驱动丝杆33转动。在具体实施例中,滑块32与下模治具2可以是螺钉连接,也可以螺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34起驱动作用,驱动丝杆33转动,进而带动滑块32在固定座31上滑动,从而使下模治具2沿固定座31的轴向进行水平移动,通过第一电机34的驱动,使待检测产品快速移动至检测位置。

如图1所示,第一电机34为步进电机。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4也可以是气缸。

如图所示,上模升降模组5包括:升降座51、升降杆52与第二电机53,升降座51固定连接于机架1的一端;升降杆52嵌设于升降座51内,升降杆52的一端与上模治具4固定连接;第二电机53设置于升降座51远离机架1的一端,第二电机53用于驱动升降杆52沿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机53起驱动作用,驱动升降杆52升降,进而带动上模治具4往靠近下模治具2的方向移动,使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快速定位,夹紧待检测产品。

如图1所示,第二电机53为步进电机。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机53也可以是气缸。

如图1所示,机架1内设有用于方便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相互对接的定位结构6。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结构6起定位作用,方便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精准定位,夹紧待检测产品,进而可提高气阀检测结构的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

如图1所示,定位结构6包括:定位柱61与定位台62,定位柱61固定设置于上模治具4靠近下模治具2的一端;定位台62设置于上模治具4的一端,定位台62与上模治具4固定连接,定位台62的一端贯通开设有与定位柱61对应的定位槽62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模治具4上的定位柱61与下模治具2上的定位槽621插接配合,使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快速定位,提高了待检测产品的定位精度,进而可提高气阀检测结构的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

如图1所示,定位柱61呈圆柱形设置。在具体实施例中,定位柱61也可以是长方体或棱柱。

如图1所示,机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座7,滑动座7内贯通开设有滑动槽71,滑动槽7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8,滑动杆8的一端与上模治具4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机53驱动升降杆52升降,进而带动上模治具4往靠近下模治具2的方向移动,滑动杆8在滑动槽71内滑动,使上模治具4稳定的往靠近下模治具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精准贴合,夹紧待检测产品。

如图1所示,滑动座7与滑动杆8设置为多组。在具体实施例中,滑动座7与滑动杆8可以为一组、两组或四组。

工作原理:通过下模治具2支承待检测产品,移动模组3的第一电机34驱动下模治具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将下模治具2移动至检测位置,通过上模升降模组5的第二电机53驱动上模治具4往靠近下模治具2方向移动,滑动杆8在滑动槽71内滑动,滑动杆8稳定的带动上模治具4往靠近下模治具2方向移动,进而使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精准贴合,实现上模治具4与下模治具2贴合,进而夹紧待检测产品,定位结构6起固定和定位作用,通过定位柱61与定位槽621的插接配合,进一步夹紧待检测产品,从而使待检测产品精准定位,然后通过气阀检测结构自动通气对产品进行检测,提高了气阀检测结构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