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联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5223发布日期:2018-09-11 22:0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联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联接器。



背景技术:

为保证产品质量,电器生产厂家通常在电器出厂前对电器进行通电测试。通电测试中,需要向电器连接电源线、信号线等测试线路,而在测试完成后,需要将测试线路拆除,以对测试线路进行周转循环使用。

目前,拆装电器测试线路的方法主要为:人为使用电批工具,对接线板上的接线螺钉进行逐个松紧,从而将测试线逐个连接到对应的接线螺钉处,或从对应的接线螺钉处拆除测试线。该接线/拆线操作过程复杂、步骤繁琐,效率低下,导致电器测试效率降低,且易导致接线螺钉丢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联接器,目的在于,简化拆装电器测试线路的操作步骤,提高电器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联接器,包括接线端子和导电结构;

所述导电结构能够与所述接线端子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导电结构还能够直接抵接于待联接导体上,与所述待联接导体形成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管;

所述导电管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用于与所述接线端子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导电管的第二端能够抵接于所述待联接导体上,与所述待联接导体形成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朝向所述连接片的接触壁面,所述接触壁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片配合接触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电路联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接线端子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当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管时,所述导电管穿过所述安装孔,定位于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当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管、所述导电管包括连接片时:

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连接片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连接片能够嵌合定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电路联接器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导电管上的连接片与所述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使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接线端子相互接触或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磁柱;

所述导电管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调节磁柱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插设于所述导电管内;

当所述电路联接器包括壳体时,所述调节磁柱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磁柱在所述导电管内的插设深度小于所述调节磁柱的长度;

沿所述调节磁柱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调节磁柱能够带动所述壳体上的接线端子相对于所述导电管移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调节磁柱上;

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导电管的第一端的端壁处,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多个所述导电管并列设置。

优选地,沿所述导电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并列设置的所述导电管的第二端相互对齐,位于列首或列尾的一个所述导电管的长度大于其余每个所述导电管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电路联接器还包括定位磁柱;

当所述电路联接器包括壳体时,所述定位磁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定位磁柱的另一端为定位端。

优选地,当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管时,所述定位磁柱与所述导电管平行设置;

沿所述定位磁柱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定位磁柱的定位端突出于所述导电管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线路出口、和/或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导电结构能够通过直接抵接的方式,与待联接导体形成电性连接,并在接线端子和待联接导体之间形成电流通路,联接方法简单快捷,能够在对电器进行测试接线的过程中,省去逐个松/紧待联接导体上的接线螺钉、以及向每个接线螺钉上拆/装线路的步骤,有利于降低电路联接操作的劳动强度,提高电路联接效率,减少作业人员数量,降低电路联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联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联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联接器在断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联接器在连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联接器在连通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待联接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联接器与待联接导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线端子;11、凸台;2、导电管;21、连接片;22、第一开口;3、待联接导体;31、接线螺钉;32、定位槽;41、安装孔;42、安装凹槽;43、线路出口;44、把手;45、上主体;46、下主体;47、后盖;48、上盖;5、调节磁柱;6、弹簧;7、定位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以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联接器,包括接线端子1和导电结构;具体地,接线端子1用于与电路线相连接,根据需要,所述电路线可以包括电源线、信号线等;所述导电结构能够与所述接线端子1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结构还能够直接抵接于待联接导体3上,与所述待联接导体3形成电性连接,因此,导电结构能够在接线端子1和待联接导体3之间导通形成电流通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待联接导体3通常指电器上用于与外部电路线相连接的接线板。

所述导电结构与待联接导体3直接抵接相连,联接方法简单,操作便捷快速,能够在对电器进行测试接线的过程中,省去逐个松/紧待联接导体3上的接线螺钉31、以及向每个接线螺钉31上拆/装线路的步骤,有利于降低电路联接操作的劳动强度,提高电路联接效率,减少作业人员数量,降低电路联接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接线螺钉31在拆装过程中发生丢失的问题。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管2;

所述导电管2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片21,所述连接片21用于与所述接线端子1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片2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外侧壁上,并垂直于所述导电管2的中心轴线;所述导电管2优选由铜制成;

所述导电管2的第二端能够抵接于所述待联接导体3上,例如,导电管2第二端处成环形的端壁可以罩设于接线螺钉31上或接线螺钉31的外周导体上,形成导电管2与所述待联接导体3的电性连接。利用导电管2第二端成环形的端壁抵接于待联接导体3上,抵接结构稳定,电路联接可靠安全。。也可以在第二端处设置夹爪结构,通过夹爪结构夹持待联接导体3,但由于夹爪结构对接不稳定,在运转状态下可能出现脱落、打火等问题。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接线端子1包括朝向所述连接片21的接触壁面,所述接触壁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片21配合接触的凸台11,以便于与导电管2上的连接片21接触联接,确保电路联接结构的可靠性,所述凸台11优选为圆形锥台。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路联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接线端子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能够起到保护、定位、固定等作用,将接线端子1、导电结构连为整体。结合图2所示,所述壳体可以由多个组件组装而成,例如可以包括上主体45、下主体46、后盖47、上盖48等部分,这些部分能够相互对接组装,形成具有容纳腔体的壳体。优选地,接线端子1成L形折板结构,通过螺钉固定于壳体上。接线端子1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端子1可以设置在后盖47和/或上盖48上。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41;当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管2时,所述导电管2穿过所述安装孔41,定位于所述壳体上。具体地,此处所说的定位,指的是安装孔41对导电管2起到限位作用,导电管2不能进行平移,但仍能够沿其自身中心轴线方向相对于壳体移动。安装孔41的具体设置位置与接线端子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导电管2上的连接片21能够与接线端子1对应接触配合。例如,结合图2所示,对于设置在后盖47上的接线端子1,安装孔41可以设置在下主体46上,对于设置在上盖48上的接线端子1,安装孔41可以设置在上主体45上。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管2、所述导电管2包括连接片21时: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连接片2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凹槽42,所述连接片21能够嵌合定位于所述安装凹槽42内。结合图2所示,所述安装孔41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42内,导电管2穿过安装孔41,位于其第一端处的连接片21嵌入安装凹槽42内,从而限制导电管2在安装孔41内的转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路联接器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导电管2上的连接片21与所述接线端子1之间的距离,例如使二者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连接片21与所述接线端子1相互接触,在导电管2与接线端子1件形成电流通路,或间隔设置,断开电路。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磁柱5;所述导电管2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开口22,所述调节磁柱5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22插设于所述导电管2内,调节磁柱5的直径尺寸小于导电管2的内径尺寸,使调节磁柱5能够相对于导电管2移动;当所述电路联接器包括壳体时,所述调节磁柱5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当调节磁柱5相对于导电管2移动时,与调节磁柱5固定相连的壳体也同时相对于导电管2移动,因此,设置在壳体上的部件(例如接线端子1)也会同时随调节磁柱5的移动而移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磁柱5在所述导电管2内的插设深度小于所述调节磁柱5的长度;沿所述调节磁柱5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调节磁柱5能够带动所述壳体上的接线端子1相对于所述导电管2移动。具体地,当电路联接器未与待联接导体3相连接时,调节磁柱5的未固定于壳体上的一端位于导电管2的管腔内部,与导电管2的第二端相隔一段距离,此时,接线端子1与导电管2第一端处的连接片21也相距一端距离;当导电管2的第二端抵接于待联接导体3上时,由于待联接导体3通常为铁质接线板,调节磁柱5与接线板之间产生吸引力,使调节磁柱5的未固定于壳体上的一端吸附固定于接线板上,此时,调节磁柱5的未固定于壳体上的一端与导电管2的第二端几乎平齐,调节磁柱5带动壳体上的接线端子1朝向连接片21移动,并使二者之间接触联接,此时,形成待联接导体3、导电管2、与接线端子1之间的电流通路。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弹簧6,所述弹簧6套设于所述调节磁柱5上;所述弹簧6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导电管2的第一端的端壁处,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上。需要联接电路时,将电路联接器抵接于待联接导体3上,由于壳体重力和磁柱磁力,调节磁柱5压缩弹簧6;当需要断开电路时,将电路联接器从待联接导体3上拔除,弹簧6的弹性恢复力推动调节磁柱5相对于导电管2移动,增大调节磁柱5固定端与导电管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壳体上的接线端子1随调节磁柱5移动,与连接片21断开连接,以提高电路联接器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导电管2并列设置,以满足对于不同种电路线的连接需要。对于空调的测试电路,结合图2-4所示,导电管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对应四个接线端子1,四个接线端子1分别用于连接零线、火线、地线和信号线。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沿所述导电管2的中心轴线方向,并列设置的所述导电管2的第二端相互对齐,位于列首或列尾的一个所述导电管2的长度大于其余每个所述导电管2的长度,结合图3-4所示,位于列首或列尾的一个所述导电管2对应于设置在上盖48上的接线端子1,该导电管2暴露在壳体外部的部分长度较长,占用空间较小,能够适应实际插座结构以及电路连接需要,避免由于局部空间位阻而造成电路联接困难。优选地,其余每个所述导电管2的长度均相等,以简化生产设计,方便进行批量生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路联接器还包括定位磁柱7;当所述电路联接器包括壳体时,所述定位磁柱7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定位磁柱7的另一端为定位端。待联接导体3上通常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槽32,所述定位磁柱7的定位端能够插入定位槽32,并与定位槽32吸附固定,以稳定电路联接器在待联接导体3上的联接结构,保证电路联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管2时,所述定位磁柱7与所述导电管2平行设置;沿所述定位磁柱7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定位磁柱7的定位端突出于所述导电管2的第二端,当定位端插入待联接导体3上的定位槽32时,导电管2的第二端能够刚好与相应的接线部位(例如接线螺钉31外周)抵接相连。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线路出口43,用于将壳体内的走线汇总,一并由线路出口43引出,使电路连接结构更加整齐;所述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把手44,以方便操作人员握持、拆装该电路联接器。该电路联接器优选可以用于连接空调内机接线板,代替人工松紧螺钉和接拆电路线,避免连接电路重复拆装,从而方便快捷地完成对空调内机的整机通电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